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2 07:41:2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集锦3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在公共汽车上》,明白“我”突然流鼻血后,汽车上的人是怎么关心、帮助我的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领会续写的要求,知道想象要根据开头而展开,想象的内容要合乎情理

  3、能按作业的开头,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续写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的开头,展开合理的想象

  难点:想象要合乎情理

  三、教学准备:

  故事一则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故事导入,认识续写

  1、激发兴趣:

  一群孩子正在一块空地上踢足球,突然,球“砰”的一声飞到人家窗玻璃上,玻璃碎了。

  2、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师:刚才故事只是说了个开头,接下来还会放生些什么呢?你们能不能继续编下去?

  (提示:窗玻璃打碎了,孩子们会怎么做?那户人家又会怎么做?)

  3、顺势诱导,简介续写

  同学们根据故事的开头想象出了好多生动的情节,使得整个故事显得前后连贯、内容完整。如果把刚才说的内容写成一,这种类型的就是续写。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揭示开头,想象说话

  2、阅读例文续写部分,思考:

  这部分内容跟文章的开头有什么关系?汽车上的人是怎样关系、帮助我的?结果怎样?你觉得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可能发生?

  3、讨论、:

  这例文根据开头“我”的“鼻血就流了出来”展开想象,续写了这些内容:一位叔叔掏纸巾给“我”,老奶奶、阿姨给我让座,大姐姐用包着冰棍的手帕按在我的脑门上,后来“雪慢慢地止住了”。整文章首尾呼应、前后连贯,人物的行为表现真实可信。小作者的想象有根有据、合情合理。

  4、再读例文,体会写法

  三、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1、自学“习作要点提示”,思考:续写有哪些要求?

  2、讨论交流

  3、引导归纳:续文,一是要根据的开头展开想象,二是要注意想象的内容要合情合理。

  四、提示作业

  1、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发生了什么突如其来的事情?

  2、启发想象:看到这种情景,人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我”会怎么想?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3、同座之间相互交流

  4、指名口述,集体评议

  (教师在评点的时候,既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要合理)

  5、练习续写

  五、板书设计

  练习3练习续写

  展开想象

  合情合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设计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方法设计

  1 观察想象,口头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交流。

  正 确目视,学会临摹。

  敢于放手,留下拓展思维的空间。

  一、导入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范读课文:边听边想泉水从哪来?最后又到哪去了?

  2、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并把它画下来。

  3、出示生词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5、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写字:

  1、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2、范写,重点指导:出示骨、鹃、股、脆:读读这些字,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异同?

  3、学生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塔:右下是合,中间的横短不能少。

  一、《泉水》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欢声,洒下一路爱心。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文章里去,感受到泉水的快乐,分享泉水的幸福,泉水乐于助人,奉献为乐的精神也如泉水般浸润学生的心田。

  二、开课,伴随着叮咚的泉水声,教师深情描绘:叮咚,叮咚,是谁在山上弹琴?是一股清泉从石缝中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然后指导学生读出泉水的冲劲,引导学生想象泉水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看到了什么。音乐的渲染,朗读的感受,导语的创设,让学生初步走进泉水的世界,感受泉水的美。

  三、精读课文时,教师给了学生自主感悟的空间,以读文本,读中对话,移位体验,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股泉水。

  1、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泉水的几句话,特别注意孩子的个性化的朗读体验,通过激发想象,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

  如,山里姐姐那一部分,教师当作姐姐,和学生对话,学生很快进入泉水的角色,热情地招呼姐姐“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有了愉快的体验,孩子们的思维也活跃了。

  2、质疑:“天然是什么意思?”其他孩子纷纷发表意见“就是大自然”“是自己流出来的”

  确实,从孩子们的只言片语来看,他们确实能悟到天然的意思,能结合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来谈,

  一、谈话导入

  师:丁冬、丁冬……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是谁在唱歌,泉水流动的声音……

  师:同学样的想像真丰富。请同学打开书,从书中找到作案好吗?

  生:丁冬,丁冬,是一股清泉石缝里冲出来

  师:噢,的确是泉水姑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位泉水姑娘。板书课题:泉水

  二、整体感知

  师:泉水姑娘从哪里来?都去过哪些地方?

  生:泉水姑娘从石缝里来,她去过水池地、果园、山坡、山谷。

  三、熟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已喜欢的词语。

  生:喜欢“丁冬”这个词,看到这个词我好像听到泉水姑娘欢快的唱着歌儿从山上跑下来。我用朗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丁冬,丁冬”。

  师:全班同学和他一起来感受好吗?

  生:齐读“丁冬,丁冬,”并放在句子里读。

  生:我喜欢“冲出来”这个词,看到这个词我感觉到泉水的力量很大,也感受到了泉水姑娘想来到这个阳光明媚的世界

  泉: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脆:右下是横折钩,竖弯钩,不要写成巳。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四、快速读第一自然段

  1谁能先说说,如果让你读这一段,你会怎么读呢?

  学生讨论得出: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泉水清脆的欢快的声音。

  2泉水都流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什么?轻声读第二——五自然段,把答案画在书上。

  学生边读边画。

  3自由读六、七自然段,练习填空:

  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他们互相问候:()。他们互相约定()。

  五、总结:

  1读完了课文,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像泉水学习呢,说说你打算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

  3把你喜欢的段落读或背给你得好朋友听。

  很可贵的。教师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这个生成的资源,让孩子们对天然有更完整,更具体,更清晰的理解。

  3、再如读到果园那一部分,让孩子们想象果树喝了泉水后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再让学生读书,学生作为泉水的那种自豪,那种付出的快乐自然表达得淋漓尽致。

  4、读到为画眉鸟伴奏一部分,教师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感受泉水很美,再读出来。学生听后纷纷回答老师,很美。这个设计是好的,能帮助学生进入课文,体验情感。可是由于现场音乐声开得过大,放出来的声音不仅谈不上美,反而很刺耳,学生却异口同声附和很美,让人感觉是这堂课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xkb1.com

  急切心情。我要用动作来表达个词语。(学生边读边用手比画)

  生:我喜欢“阳光灿烂”这个词。看到这个词我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景色。

  2、教师引导学生想,读一读,再读一读。

  生:我体会到泉水姑娘是高高兴兴来到这个世界上。

  生:因为泉水想快点看到美丽的世界……

  3、学习第二、三、四、五、六自然段

  读一读描写泉水姑娘流过的地方的自然段。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生:都写了泉水流进什么地方,泉水流进不同的地方都在帮助别人。www.xkb1.com

  生:小组交流:学生反复朗读并体会。抓住重点词语。 4、整体感悟。生:全班齐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

  泉水流到__________________,她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泉水说:“___________”的格式来完成。

  师: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去自由创作吧!

  生:小组交流:这节课不仅感受到泉水姑娘的美丽,更深深的体会到泉水美好的心灵。

  板书设计

  泉水

  山腰 姐姐 多

  平地 杜鹃花 清

  果园 果树 甜

  山谷 画眉鸟 美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你读这小说后,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 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⑵ 层次分析(第一课时)。

  2、难点:

  ⑴ 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⑵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是如何变化的?(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

  点、线、面教学和启发式:

  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的切入点,以点画出一条或两条反映课文内容或主题的亮线,围绕其主线深入分析全篇课文,这样便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教学有序生动,也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先找出切入课文的点──课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然后画线──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画出一条小说构思的情节线;这其间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在如何变化?画出一条人物情感变化线。再以线及全篇──小说是从人物的哪些语言、动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态度变化的,这样便于深刻理解小说隐含的主题思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段时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生答想,放歌曲)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生答想)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19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92页,这个故事的名子叫《我的叔叔于勒》。

  二、作者介绍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三、课文分析

  1、(教师)请同学们扫读课文,把课文中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同学们扫读课文,勾画圈点,找出课文前后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是: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2、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教师指名回答后小结。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3、(教师)在上面这一过程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引导小结: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四、层次分析

  第一部分:(1~4)盼

  第二部分:(5~19)赞

  第三部分:(20~47)见

  第四部分:(48~49)躲

  五、布置作业

  1、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于勒?

  2、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躲开日夜盼望的于勒,原因是什么?

  3、这篇小说揭示了什么主题思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园地》教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