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5 07:12: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5篇(优秀)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

  5、围绕“合作”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听到选这熟悉的声音,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

  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

  钅 钢 铜 铁钉

  衤 被 裙 裤袄

  疒 病 疼 痛疯

  2、同学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身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12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同学观察

  课件的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

  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与疾病有关)

  4、小组读、指名读、互读、再脱掉拼音读。

  5、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励同学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6、 拓展: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

  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三、我会填?

  1、出示课件(不带词语)

  一只( ) 一个( )

  一把(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2、你能根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小组内练习后推荐一人讲给大家听)

  3、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

  5、拓展:

  五颗( )一座( )

  一本( )

  一幅( )一架( )

  一间( )

  四、我会读?

  小朋友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出示课件图片

  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

  书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运动裤

  身手 习惯 宣布 称誉 议论纷纷

  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劳吞吞吐吐

  同学自身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同学说说“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词语。

  五、读读背背

  《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同学

  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走山路。(出示课件、配音)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配乐朗读)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看课件:小猪、小鹿和小兔为了什么事急坏了?

  6、老师指着课件让同学自由发言。

  7、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

  8、齐背儿歌。(配乐)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及新词,会写4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对自己有信心,并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给画横线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1( )安静2( )疲劳

  3()挂念。 4()离别

  5 )预备 6( )假如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理解“选”。(选举、推选的意思)

  2、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选( )当( )

  2、自由读课文、同桌互读课文。

  3、做找朋友的游戏:同桌互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扩词练习【小组让学生扩词,其他学生跟读】

  四、随文检查生字:

  1、找朋友:

  口—贝=员 (委员) 口—向=响 (响起)禾—女=委 (委员) 木—交=校 (学校)

  2、今天开班会,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

  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3、我会读:

  委员 教室 宁静 亲切 集体 掌声

  愣住 学校 班级 响声 青色 补选

  4、猜字谜:

  样:一只羊累了,靠在树上睡觉。 班:两个大王在争抢一根火腿场。

  宁:丁丁头上戴着一顶帽。 员:宝贝向上张着大嘴巴。

  委:一个女孩站在禾苗田里劳动。

  5、选谁呢?教【jiào】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指名读,扩词:教室

  “教”是一个多音字,他的另一个读音谁知道?(jiāo) 扩词

  6、还有一个多音字组词:(查字典)

  qiè ( )

  切

  qiē ( )

  出示句子读: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

  7、生字歌谣我会读:

  劳动委员把学转,班委会,要补选,

  教室里,静悄悄,王宁突然选自己,

  注意听,亲切问,热爱集体掌声起。

  四、我会正确地、流利地读课文。 (单独读、合作读、小组读等)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3)背诵课文。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小小书法家,书写要规范。

  1、出示要写的生字,自由“读帖”,说说你的发现。

  2、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写、练写。师生评价。

  安全警示语:楼道内不追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会写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为大家服务。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体会同学对“我选我”的认同。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检测:拼读词语

  jiào shi bǔ xuǎn jí tǐ zhǎng shēng qīn qiè xué xiào

  ( ) () ( ) ( ) () ( )

  二、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三、朗读感悟:

  1.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我会读”

  1)读书中的'例句。

  2)提问: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说法不同,意思相同。)

  3)照样子说一说:

  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___是______。

  3、出示思考题,学生自由轻声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

  1)当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时,为什么教室静悄悄的?

  2)当王宁说:“我选我”时,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3)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学生读后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先理解前两个问题。(“静悄悄”就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说明大家对补选劳动委员这件事很认真,都在想该选谁劳动委员。“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没有想到的情况时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宁的发言大家都没有想到。因为一般选举总是选别人,难得有人选自己。)

  体会他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①王宁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非常想学习李小青爱劳动,爱集体的优点;②王宁有信心,有决心,能做得像李小青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第1-3自然段。(齐读、指名读)

  4、齐读第4自然段。讨论: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全班同学想念王宁一定能当好劳动委员,大家用掌声表示赞同和鼓励。)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齐读、分小组赛读、个别读)

  五、总结全文:知道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想法?

  六、小小书法家,书写要规范。

  1、出示要写的生字,自由“读帖”,说说你的发现。

  2、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写、练写。师生评价。

  七、课后检测:完成小状元p12:4、7

  板书设计:

  爱劳动

  王宁 有礼貌 我选我

  关心集体

  安全警示语:路队行进不推搡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一.有关知识

  1.史书体例

  ①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成的史书。《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备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的十倍)。

  ②国别体:先分别不同国家,再在一国之内按时间先后编写的史书。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战国策》也是国别体史书。

  ③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所编写的史书。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情况。

  2.学法指导:

  ①本文情节波澜起伏:

  初,秦晋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气氛十分紧张。佚之狐推荐烛之武,使郑国获得了一线生机。可烛之武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又使郑国的希望趋于渺茫。但面对烛之武的牢骚与愤慨,郑伯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引以自责,终使烛之武答应了此事。凭着烛之武的说辩才能,秦军退兵。本可松一口气,可晋大夫子犯又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紧张起来,而晋侯的一番言辞又使之得以平息。这种时张时弛的情节,牢牢吸引着读者,我们需认真品味,并在写作上加以借鉴。“文似看山不喜平”,切中肯綮。

  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的原因。

  鲁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又企图谗言重耳、夷吾二公子,重耳外逃。下面是公子重耳“过郑”一段。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郑文公:郑国的君主,名捷。]叔詹谏曰:[叔詹:郑国的大夫,执政有贤名。]“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天之所启:上天所开导、赞助的人。启,开。弗及:赶不上。]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有三焉: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可以看出是天意来)。天其或者将建诸:上天或者要树立他吧?其,表推测的语气。建,建立、树立。诸,“之乎”的合音。]君其礼焉![君其礼焉:您还应以礼相待。其,表示劝告的语气助词。]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说法,认为夫妻同姓,所生的后代不能蕃盛。蕃,繁盛。]晋公子,姬出也,[姬出也:指重耳的父母都姓姬。]而至于今,一也;[而至于今:却能活到今天。]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离外之患:遭到出亡在外的患难。离,同“罹”,遭遇。外,指出奔在外。靖:安定,平定。这里用作动词。殆:大概。启之:赞助他为君。这里是说晋国不安定,是上天为重耳开辟一条回国为君的路。]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三士:据《国语》,三士指狐偃、赵衰和贾佗。贾佗,也是跟从重耳一起出亡的人。上人:超出他人之上。]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晋、郑同侪(chái):晋国和郑国都是同等地位的国家。侪,辈、类。子弟:这里指重耳是晋国国君的儿子。固将礼焉:本来就应以礼相待。固,本来、本应。]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译文]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没有以礼相待。(郑国大夫)叔詹劝谏(文公)说:“我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常人是不能赶上他的。晋公子身上有三件不寻常的事(可以看出天意来),上天或者要树立他(为君)吧?您还是以礼接待吧!同姓的男女结婚,他们生的孩子不会旺盛,晋公子重耳,父母都姓姬,而他却一直活到今天,这是其一;(晋公子)遭遇流亡在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上天)正替重耳开辟一条路,(使他有机会回去做国君),这是其二;晋公子有(狐偃、赵衰、贾佗)三个足以胜过一般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其三。晋国和郑国是同等地位的国家,晋国的`公子路过郑国,我们本来就应好好地接待。何况(晋公子)又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不听(叔詹的劝告)。

  二.能力训练

  1.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公从之B、何厌之有

  C、子犯请击之D、许之

  2.对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急而求子┏③无能为也已

  ┗②子亦有不利焉┗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以下各题,分别与例句中红色字的意思相同的项是

  3.以乱易整

  A、以其无礼于晋B、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C、皆以美于徐公D、以三保勇而多艺

  4.失其所与

  A、与郑人盟B、公与之乘

  C、蹇叔之子与师D、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夫晋,何厌之有B、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

  C、其夫呓语D、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6.下列红色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驻军,名词作动词)

  B、夜缒而出(用绳绑住身体,名词作状语)

  C、阙秦以利晋(使……得利,使动用法)

  D、秦伯说,与郑人盟(结盟,名词作动词)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行李之往东,共其乏困

  C、秦伯说

  D、既东封郑

  8.下列红色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亦去之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9.下列各句,省略的词语解说有误的一句是

  A、许之(省略了主语“烛之武”)

  B、敢以烦执事(“以”后省略了宾语“之”)

  C、晋军函陵(“晋军”后省略了谓语“驻扎”)

  D、君所知也(省略了主语“此”)

  10.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A、如果让郑国灭亡而对您有利,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B、假若使郑国灭亡有益于您,那怎敢麻烦您呢!

  C、如果灭亡的郑国对您还有益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D、倘若让郑国灭亡而对您有益处,那就不敢再麻烦您了。

  课外阅读

  《刘公嘉话》云:岛()赴举京师,”。<乙>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注释:

  ①赴举:去考进士②练:用心琢磨使词句精美

  ③权:代理④京兆:京师的地方长官

  ⑤第三节:仪卫队伍的第三部分

  ⑥并辔:骑马一同走

  ⑦留连:多时不离开

  11.“岛”是指唐朝诗人________,他在《__________》一诗中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句。

  12.□□处是指唐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_,他以其气势雄健的散文著称于世,他与同时代的柳宗元同为“____________”之首。

  13.对文中红色的“着、势、尹、对”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用,情势,府尹,对答

  B、着落,姿势,府尹,正确

  C、用,姿势,京兆尹,回答

  D、接触到,气势,京兆尹,对付

  14.对文中划线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B、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C、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D、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5.文中有六个括号,它们均是虚词,依次填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初、始、而、遂、哉、而

  B、始、初、又、遂、耳、矣

  C、始、初、而、才、矣、以

  D、初、始、又、遂、矣、而

  16.选出与“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一句中的“引”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B、狼奄至,引首顾曰:……

  C、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D、相如引车避匿

  17.根据句式特点来划分,<甲>应是__________,<乙>应是_________。

  A、倒装句B、祈使句C、判断句

  D、感叹句E、省略句F、疑问句

  G、否定句

  18.这则故事后来成了典故,它非常典型地说明了古人在诗歌创作中是特别强调_________________的。

  参考答案:

  1、B2、A3、B4、D5、B

  6、B7、D8、A9、C10、A

  11、贾岛《寻隐者不遇》

  12、韩愈唐宋散文八大家

  13、C14、C15、D16、B

  17、甲C乙E

  18、推敲或炼字

  重复

  高二(8)班赵璐

  “这次作业书写不规范,物理现象描述不够准确,全班同学都要把它重新做到作业本上。下周一交。”

  “实验误差太大的同学下课到实验室重做实验。”

  “英语听力和口语要提高没什么诀窍,就是跟着录音带反复地听,反复地读……”

  重复,一切都是重复。

  每天上学下学,重复地时间,重复的路口,重复的街道,街道两旁重复的建筑。

  机械地重复着每天学习的科目,看老师的重复的面孔,重复着做永远做不完的作业,考永远考不完的试卷。

  爸妈每天在我早晨上学前,晚上放学后总是带着满怀期望和鼓励的目光对我说一些我已经背下来的重复的话。

  还有,堆在我面前的各种各样的参考书、练习册封面设计是重复的(语文是“一支笔”,数学是“一把尺”,物理是“电路图”,化学是“试剂瓶”),名称是重复的(“同步”、“高效”、“全程”、“拓展”、“研练”、“宝典”……),上面竟然有许多题也是重复的。

  我已经觉得“重复”这东西有些“玄”,有些不可思议了。

  我自己不知不觉地掉进了“重复”的圈子里,我习惯了每天重复着穿校服,即使在学校不要求的周四、周五或在家不出门的周六、周日。再后来,我发现自己在考试中总爱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再重复着写同样的总结。我已经跟上了“重复”的“形势”,赶上了“重复”的“时髦”。

  我也可以利用“重复”原理不假思索地说出下个礼拜甚至下个月的某一时候我会出现在哪儿,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

  于是,生活就成了一本枯燥无味的小说,我们重复地翻开,回味里面熟得不能再熟的故事情节。

  直到有一天,音乐课上,老师给我们弹琴。我发现七个音符的重复却有美好的旋律。

  直到有一天,美术课上,老师向我们展示图片。我发现黑白的线条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虽是重复却也能给人美好的享受。

  我开始相信,生活也可以是一洋葱。我们把它一层层剥开,直剥到最里层。也许,我们并不在意,只是剥剥而已。但是,当我们重复着一层层剥开,最终总会有一层让人落泪。

  [点评]

  文章大段地写着让人生厌的种种重复,可耐着性子看到最后,突然峰回路转,“重复也有着美好的旋律,重复也能给人美的享受”。令人深思。可文章并没有就此停笔,最后一段,作者以生活为例,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再次让人深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认读、书写、组词掌握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拼读、朗读,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灯塔爷爷的话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学会书写“爷”、“明”、“交”、“立”、“好”、“乐”、“明”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灯塔爷爷说的话的含义。

  3.情感目标

  (1)体会灯塔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2)激发教育学生要以诚待人,以心待人。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体会灯塔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3.激发学生以诚待人,以心待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理解法 多媒体教学法 讨论交流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灯塔”幻灯片。

  2.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自由发言。)

  3.师介绍。

  这是灯塔,它的作用非常大,在茫茫的黑夜中,船只是靠着这光芒来寻找并确定方向的。没有它,麻烦可大了。

  4.板书课题:16.灯塔爷爷的朋友。

  5.生质疑课题:

  学生A:灯塔爷爷有多老了呀?

  学生B:灯塔爷爷在哪儿呀?

  学生C:灯塔爷爷都有哪些朋友呢?

  学生D:灯塔爷爷跟他的朋友好不好呢?

  6.这么多问题呀!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7.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录音范读。

  2.生思考:灯塔爷爷有哪些朋友?

  3.听后反馈。

  大轮船 星星

  生述,师板书:海浪

  飞鸟

  4.学生自由大声地拼读课文。

  5.小组内互相读,互相正音,互相帮助。

  6.展示个人朗读。

  (1)小组推荐个人朗读。

  (2)自告奋勇个人朗读。

  (3)师生共同评价朗读。

  7.全班分组分段朗读。

  8.自主学习课文。

  9.反馈学习信息。

  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A;读懂了灯塔爷爷独自站立在大海中,很孤独。

  学生B:读懂了灯塔爷爷不孤独。

  学生C:读懂了灯塔爷爷有许多朋友,他不会孤单。

  学生D:读懂了是海燕觉得灯爷爷不孤独。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学生A:为什么灯塔爷爷在大海中他不孤单呢?

  学生B:灯塔爷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朋友呢?

  学生C;海燕说的话我不是全部理解。

  10.师适时板上质疑的问题。

  三、认读本课生字

  1.再次轻声朗读课文。

  2.边读边圈出本课生字。

  3.反馈圈画生字情况。

  4.出示生字幻灯片。

  tǎ dú lì nín ɡuài wā

  灯塔 独自 站立 您 奇 怪 哇

  dí tán shēn pánɡ

  汽笛 谈心 身 旁

  5.指名认读生字。

  6.全班齐读以上生字。

  7.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7个生字。

  (1)指认读这7个生字。

  (2)全班齐读。

  8.全班齐读所有生字。

  9.指名逐个组开花词。

  10.抽读生字词语卡片,评出“认字高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幻灯出示本课10个生字。

  2.指名认读。

  3.幻灯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讨论上节课“质疑”内容。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4.反馈学习情况。

  问题(1):为什么灯塔爷爷在大海中他不孤单?

  学生A;因为灯塔爷爷有很多朋友。

  学生B:因为大轮船是他的朋友,用汽笛和他谈心。

  学生C:因为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和他逗乐。

  学生D:因为海浪是他的.朋友,向他诉说着心里话。

  问题(2):灯塔爷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朋友?

  (引导学生抓住:灯塔爷爷在心里把它们当作朋友,所以他有很多朋友,他并不孤单。) (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言。)

  问题(3):怎样理解海燕说的话?

  学生A:要把别人当作朋友。

  学生B:要从心底里把别人当作朋友。

  学生C:要以诚待人,以心待人,这样才能有许多朋友。

  5.师顺着学生的话引导小结。

  二、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A:要从心里把别人当朋友。

  学生B:要以诚待人,才会有许多朋友。

  学生C:要以心待人,才会有知心朋友。

  2.谈谈你和好朋友间是怎样交往的。

  (让学生充分发言。)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师生共同评价。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幻灯出示字。

  2.全班齐读以上7个生字。

  3.指名认读以上7个生字。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5.自悟书写笔顺。

  6.课件演示生字书写笔顺。

  7.教师展示台上范写生字。

  8.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并纠正双姿。

  9.展示学生作品。

  10.师生共评。

  11.生继续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了解马克土温的相关资料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预习探究

  1.孩子们,前段时间老师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奶奶在一家电器商店选电冰箱,当她向服务员咨询时,却遭到白眼。后来这个老奶奶到旁边的一家百货商店去为她的儿女买了两台电冰箱,先前那家商店的服务员看到后瞠目结舌,不后悔莫及。

  听了这件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2.嗯,刚才孩子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马克吐温笔下的人物在金钱面前是怎样的反应,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二、合作交流

  1.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生字读音,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蹩脚、刻薄、武断、窘况、兴致勃勃、撵跑、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品读体验

  1.出示自学提示:

  (1)在“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老板看到钞票后又是怎样的态度?

  (3)从他们俩的态度,你体会到他们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2.汇报讨论结果,相机理解重点语句。

  (1)“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这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2)“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作家用夸张和辛辣的笔墨,先写托德见钱后的笑容,笑容遍布满脸,里面还有“纹”──折纹、皱纹、螺旋纹。一个见钱眼开的家伙,托德见是大钱后的笑容,牢牢地凝结起来,像一片一片的熔岩。这“凝结起来的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更多的'还是对钱的贪恋,可能托德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马克·吐温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简单几笔,则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托德这个势利的拜金主义者令人作呕的丑态。

  (3)“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此时站在老板面前的是位百万富翁,见钱眼开的老板已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反反复复,啰啰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奴才相。)

  3.请孩子们再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受到的待遇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四、巩固延伸

  作者通过了哪些描写,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把文中的人物形象写得如此鲜明?

  (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堂作业:

  1.看《百万英磅》全文。

  2.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一次人物描写。

  板书设计金钱的魔力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努力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翠鸟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