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1 09:21:0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优)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优)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达到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的延伸。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2.运用学过的看拼音识字和问听读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书中插图的内容

  今天,我们将和好朋友丁丁一起走向外面的世界。(板书)

  (一)播放课件

  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我们在丁丁的带领下,来到一个热闹的地方,这就是丁丁居住的小区。快乐的丁丁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图中画了什么?你能回答吗?

  (二)这些地方给丁丁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怎样把这些地方都记下来呢?老师有个小窍门,你可以从一个地方开始,像表针一样转一圈(大屏示范)。请你试一试。

  (三)记住丁丁住的小区有哪些地方了吗?(大屏)如果鼠标指着的词语在丁丁住的小区里出现过,请你大声读两遍。

  (四)现在,我们要把这些词语贴出来,方便小区的人们。

  请一位小朋友当小老师,为大家举词语卡,老师来贴。

  我们大家一起读。

  二、学习灵通姐姐的一段话

  丁丁住的小区,生活很方便。外面的世界,可远不止这些,精彩的东西多着呢!要想了解他们,先来看看灵通姐姐说的话。

  (一)请你自己来读一读。

  (二)灵通姐姐想为我们朗读,好吗?(课件)

  (三)灵通姐姐读得真好。你想为大家读一读吗?这段话里有不认识的字你怎样解决呢?

  生:看拼音、问老师、家长(他们一定夸你会学习)。

  听别人读(你真虚心)。

  小组互相学习。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我们学习不认识的字,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快乐。

  (四)你先自己练一练。

  (五)用你喜欢的形式读一读。

  和同桌一起读、和灵通姐姐一起读、读一句话、自己读。

  (六)读完这段话,你懂了什么?

  (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就是外面的世界;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外面有新奇有趣的东西,能让我们认识许多字。)

  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你们的回答同样是精彩的。

  三、学习这段话中的生字(大屏幕)

  (一)仔细看,这些生字刚才在句子妈妈的怀抱里,和你们成为了朋友,现在它们单独出现,你们还能认识吗?(大屏幕)我们来试一试。

  (二)小组学习,可以使我们每个人体会合作的.乐趣。在你们桌上,有个信封,请同桌两位同学合作,把音节和字组在一起。(学生示范)

  (三)你和大屏幕上核对一下,正确了,你把字再读两遍,然后放进信封中。

  (四)现在,你一定能把句子读得更好了,我们一起读一遍。

  四、这是外面的世界,你认识哪些字?还想学习哪些字?(大屏幕)

  (一)自己认读,有不认识的字请认识的同学告诉你。

  (二)会读的同学大声读。

  (三)在学生读字的时候,老师做以下旁白:环保,不光是清洁工人的事,靠我们大家来维护;如果爸爸妈妈要用钱,你可以推荐他们到这里来取;学生专车,为我们上学提供了方便。

  五、这些仅仅是外面的世界的几个场景,有一些字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你们可要留心观察呦!(大屏幕)看看你认识哪些?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示范)问问同桌。

  六、认识了这些字,你都能当小设计师了。

  (一)(出示图片)这是冬冬的新家,有山有水,还有很多给他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地方。请同桌一起来设计,为冬冬的新家挂上牌子。

  (二)学生活动。

  (三)你愿意展示你的设计成果吗?

  感谢你们为冬冬的家园进行了精彩的设计。

  七、总结全文

  我们的大设计师们,古老而美丽的北京是精彩的。(大屏)

  看,养育着人类的地球是精彩的,神秘而伟大的宇宙是精彩的,这一切,在等待着我们。让我们一起走向外面的世界,去认识新的事物,学习新的知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一个年轻的探险队员,用冰做成了冰透镜,点燃了火,课文表示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年轻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培养同学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并学习探险队员能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了解年轻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 (四)、教学难点

  1、年轻人是如何想出用冰取火的方法的。

  2、冰透镜的取火原理。

  二、 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讲,他们不了解凸透镜聚光的原理,所以要实现上述目标,俺觉得有几下几个困难:

  1、同学能了解冰透镜的制作过程,但很难理解每一步的意义,以及用冰取火的原理。

  2、用冰取火一事与探险队员的智慧之间有什么联系,同学只能说出个大概,但很难站在探险队员的角度,体会他的方法之妙,利用南极仅有的冰和阳光,就能取到火,将自身和队友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三、 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这样的教材特点和同学的情况,俺再结合新的课程规范理念来谈谈教法与学法。

  新的课程规范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俺采取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同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同学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所以,在上课的伊始,俺联系同学的生活实践与同学进行交流火有哪些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如何得到火?在同学充沛发表自身的见解之后,补充课题“用冰取火”,问问同学,用冰取火你们见过吗?今天,俺们就要来学习一篇用冰取火的课文,相信学完之后,大家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讨论质疑

  在这一环节中,俺让小朋友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将自身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同学质疑问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深化同学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同学的注意力,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自身,而在于使同学获得知识的方法。”只有积极考虑,善于发现,敢于质疑,才干调动同学的内在动机,提高同学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用冰取火?

  在理解这一问题的时候,俺首先让同学抓住关键词句,自主寻找取火原因。再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零下20多度是怎样的感受,并补充关于南极气候的资料,从而进一步感悟天气的寒冷以及火对于他们的重要作用。原因不难理解,但是,小朋友们很难站在队员们的角度去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机。所以,俺准备利用课件创设情景,让同学想象现在你就是一名勇敢的探险队员,踏上了这座冰雪覆盖的孤岛上,寒风向你扑来,你忍受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艰难地行走在茫茫冰原上,而偏偏这个时候,打火器却找不到了,现在,没有了火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俺觉得小朋友们通过充沛的`想象和富于激情的表达,能拉近同学与探险队员的情感距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感情上的铺垫。

  2、如何想出用冰取火的方法?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探究这一问题的时候,俺准备引导同学从年轻人的动作、神态中想象他的心理活动。例如:“望着茫茫的冰源”“久久地思索”等词,都能说明这名队员肯于动脑筋,能利用南极现有的唯一资源,冰和阳光,并将凸透镜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充沛说明了他的聪明与智慧。

  3、怎样用冰取火?

  探究这一问题的时候,首先让同学通过合作,明确制作冰透镜的过程,并结合动词,说一说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接着再引导同学抓住第7自然段了解队员的做法和等待过程中的焦急心情,体会队员们内心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取到火之后的兴奋、喜悦做好铺垫。 而取火原理又是一个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俺准备利用课件演示,再加上自身的语言引导,协助同学理解。

  (四)、升华情感

  火取到了,这时让小朋友们以探险队员的身份把最想说的话相互交流,并假设自身就是一名被救的队员,你的心情如何?你想对你的队友说些什么?

  最后,再带着这样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这样的设计,既为同学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拓展迁移

  让同学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你或你周围的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是怎样运用智慧克服困难的。让小朋友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体会用自身的智慧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 说板书

  没有火: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取到火:欢呼、跳跃

  板书的设计俺力求简洁、明快。通过重点词的出示,协助同学体会探险队员心情的变化。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学习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体会幸福来之不易,只有不畏艰险,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才能享受到幸福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1.会写6个字,并且做到端正、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整体会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人们对幸福的渴望,感悟到只有不畏艰险,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才能享受到幸福的生活。

  四、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鸟)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鸟?

  2.(板书:幸福)你见过幸福鸟吗?看到这种鸟的名字你想到了什么?

  3.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1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读),有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助你。读完课文把生字画下来,再读一读。

  2.小组同学在一起读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可指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和同桌交流。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去寻找幸福鸟?

  (三)引导想象,读中感悟。

  1.人们为什么要寻找幸福鸟?(第一、二自然段)

  (1)引导想象:生活中没有河流和田地,没有小鸟和花草是什么样子?

  课件出示图片:风景优美的环境和荒凉环境的对比。

  体会旺嘉的家乡是多么荒凉,生活是多么贫困。

  (2)朗读第一自然段。

  (3)寻找幸福鸟要过三道难关,旺嘉为什么还要去?他会对家人和朋友们说些什么?体会“自告奋勇”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

  2.旺嘉在寻找幸福鸟的路上过了哪三道难关?自己读文找一找并做出标记。

  3.集体交流。

  (1)旺嘉过“乱石滩”时踩在石块上,他疼吗?为什么还要踩上去?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评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旺嘉的勇敢。

  重点句:“……每一块石头都像锋利的刀子。旺嘉勇敢地踩上去,双脚被扎破了,鲜血直流。”

  (3)来到“沙漠”,旺嘉又遇到什么困难?

  课件出示:一望无际的沙漠景象。

  填空引导想象:旺嘉渴了,饿了,他昏倒了,醒来后。

  走出沙漠时,他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

  读词“忍饥挨饿”。

  (4)读第四自然段,通过评读、范读重点指导后两句话。

  (5)同学们,此时你最想对旺嘉说什么?

  (6)旺嘉已经过了两道难关,他是多么勇敢,不畏艰险,第三次他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克服了吗?通过朗读读出他的勇敢。

  4.旺嘉终于找到了幸福鸟,他对幸福鸟说了什么,幸福鸟就跟他一起回到了家乡?

  5.有了幸福鸟,旺嘉的家乡变成了什么样?

  课件展示:家乡从荒凉贫瘠到富饶美丽。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6.旺嘉为家乡的人们带来了幸福,人们会怎样称赞他?

  (四)回顾全文,整体感知。

  旺嘉克服了重重困难,才找到了幸福鸟。是什么力量让他这么勇敢?(引导学生感受人们对幸福的渴望)

  (五)作业设计。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幸福鸟

  自告奋勇对幸福的渴望

  乱石滩锋利——扎破

  沙漠忍饥挨饿

  雪山看不见——摸索勇敢

  不畏艰险

  克服困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做猜字游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

  (二)词语积累。

  学习课文后,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读或背给大家听。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抢读生字。

  2.独立识记。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四)指导书写。

  1.按照结构特点给6个字分类:左右结构的字有3个,可以重点指导。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左窄右宽:顶、拦

  左右相等:乱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书写。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集”本上。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2、学习借梅议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

  3、掌握、积累“使”“病”“解”“本”“穷”等文言实词,学习“以”“之”等文言虚词,复习使动用法。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诵读、文言实词的积累、复习使动用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脚本):

  一、课前营造气氛

  (CAI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梅花》,画面中一组梅花在背景中移动。)

  二、导入

  (CAI一幅梅花的画面,配以文字说明:梅,落叶乔木或落叶灌木,性耐寒,因而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又与兰、竹、菊合称“花中君子”。1987年5月,在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中荣膺榜首,被誉为“花魁”。)

  (CAI显示盆栽梅花与土栽梅花的比较图)请同学们从审美的角度说说对画面上不同梅花的感受。(学生应该说出盆栽梅花更具美感)

  在今天,园艺师们创造的包括梅花在内的盆栽艺术点缀了我们的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但是,在晚清,却有一人视这种“艺术”为扼杀天性的举动,并专门写下一篇文章来表明他的观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病梅馆记》(板书课题)(CAI梅馆,作者简介)

  三、明确学习目标(CAI显示,教师读出来)

  为达到这几个学习目标,本堂课我们将采用“诵读—积累—领悟—表达”的四步法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诵读—积累—领悟—表达)

  四、诵读

  1.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诵读时必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要读出语气。下面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听的时候注意以上三个要领,并划出理解有困难的文言词语。(CAI配乐朗诵)

  2.我来检查一下听读的效果。

  (1)生字的读音(CAI显示读音,解释)

  (2)分清句读,把握朗读节奏(CAI显示练习)

  3.下面同学们根据诵读的三个要领,自由朗诵,所谓“自由”就是你觉得怎样读感觉好就怎样读,把声音放出来。朗诵时进一步发现问题,呆会儿提出来讨论。我给大家配一段音乐。

  (学生朗诵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读完后,稍加评点。)

  五、积累

  1.现在请同学们把在书上划出来的理解有困难的词语提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决。请1、2小组的同学提第一自然段中的问题,第3组的同学提第二自然段中的问题,第4组的同学提第三自然中的问题。(CAI即时显示文句详解)

  2.我们发现文中有两个虚词“之”“以”出现得比较多,我们做两道练习来巩固一下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1)CAI显示“之”的练习题及答案。

  (2)CAI显示“以”的.用示练习题及答案。

  3.另外,本文实词的使动用法也较多,请同学们找出含有使动用法的句子。

  (让学生找1分钟,然后CAI显示使动用法的练习题)

  六、领悟

  前面我们提到在本文中龚自珍所要表达的观点,与我们一般的审美取向不同,我们认为是“艺术创造”的东西,作者却认为是在扼杀天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对文章具体内容的分析来解答这个问题吧。(CAI显示文章内容分析)

  其实,如果我们运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篇文章,就能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了。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清后期,封建统治日趋腐朽,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之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敏锐地预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机,对统治者扼杀人才、禁勉锢思想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强烈地呼吁社会改革与个性解放,殷切地希望统治者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病梅馆记》就写作于这样一个时代。

  文章中的“梅”的意义显然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了,它象征着什么呢?(学生回答:人才)那么相应地,文人画士及他们的品梅观等分别象征什么呢?(CAI显示)

  我们看到,文章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呢?(CAI托物言志)。

  (CAI显示文章思想内容的小结及《己亥杂诗》)

  七、表达

  托物言志这种写法可以使要表达的意思既含蓄又深刻,避免空发议论,为众多的写家所采用。本文借“梅”这一意象,寄托深意,假如现在要求同学们借“荷”来写意,那么你将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怀呢?(CAI显示荷花的画面)

  托物言志,咏物抒情,要抓住所托之物的特征。例如花草之类,或抓住外部形态,或瞄准其生活习性。《爱莲说》及我们上学期所学《荷塘月色》,都抓住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点,表达洁身自好的情操。

  课后如有兴趣,可就松树或菊花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练笔文章。(CAI显示画面)

  八、朗诵课文(CAI)

语文教案 篇6

  《画》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五个生字:“有”、“色”、“听”、“无”、“春”,认识1个偏旁“春”字头,会认“远、近、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常表现出“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等特点。我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是这样设计和进行教学的:

  一、巧设导语,拔动心弦:

  精彩的导入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开始时,我一边挂图一边问:同学们,我们先来看图猜谜语,好吗?学生顿时情绪活跃,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接着教师析图:远处有什么?(有青山)近处有什么?(有水)能听见水声吗?(不能)教师同时运用身体语言,做侧耳倾听水声的样子。这些花儿开得美吗?(美)春天过去了,现在是冬天了花儿还开得那样茂盛。树枝上有什么?(小鸟)鸟儿为什么不怕大家,不飞走呢?大家猜猜因为这是什么?(因为是一幅图画。)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谜语诗,谜底就是课题──《画》。

  这是一个有趣的析题过程,不但巧妙地使学生掌握了诗的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创设情境,熏陶情操

  诗的教学范读特别主要,教师朗诵的投入不仅能引领学生进入诗境,同时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因此,在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再带读诗句,使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这也为以后朗读诗歌时感受音韵美垫了基础,作了准备。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生字教学要求学生把音、形、义结合起来,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并培养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在教这课生字时,为了便以理解字义,我把“有”和“无”字放在一起教学,这样学生很快弄明白“有”和“无”是一对反义词。接下来逐个教学“色”、“听”、“春”字,通过结合图画、诗意,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生字,并且能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组词、造句。在教学“听”时,学生容易组成“听水”,这时教师的适当点拔非常重要,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它不对,可以这样说:这位小同学的意思是“我听见水声”,但不可以组成“听水”这个词,应组成“听见”,这样既照顾了小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春”字是重点也是难点。我的做法是:第一步让学生拼读、组词;第二步强调新偏旁春字头“春”的书写要领,并要求书空和书写笔顺过程;第三步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练习书写“春”字。最后教学二类字“远、近、惊”,让学生拼读,老师作适当解释。整个生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并愉快地掌握所学生字词。

  四、强化朗读,品味诗情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字、词、句,加深领会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提高阅读能力,陶冶情操,同时还可以在朗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放松过于紧张的神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知识。特别是诗,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形式多样的反复吟诵,使学生既能得到朗读技能的训练,又从品读中加深对诗的理解。

  五、贯彻“减负”,课内导练

  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我特别重视精心设计作业,在课堂上分步骤完成课后练习。

  在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后,我请十二个同学到讲台前做“结对子”的游戏。让他们每人拿一张生字卡片,并各自认读自己手中卡片上的字,然后结对子、找朋友,找到与自己手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字,并站在一边。其他同学则做裁判,看看他们找对了没有(远──近、有──无、来──去、山──水、花──鸟、声──色)

  这样的游戏活动,全体同学都参与其中,气氛活跃,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既完成了课后作业,巩固了知识,又能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一举多得,颇有成效。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本为本,并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我们以课文为切合点,为契机,扩展知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更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拘一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精选】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3

语文教案[经典]07-23

语文教案[精选]07-28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精选)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