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5 08:14:0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共安排了五个栏目。语海畅游有三项内容:一是字的正音练习,二是掌握“心”这个部首在字的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写法,三是查字典的练习;“积少成多”安排了“绿色格言”的练习;“阅读平台”安排了读一篇短文的练习;“能说会道”是一次口语交际练习,要求评选动物明星;“笔下生辉”是一次应用文形式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一个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培养说话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复习平舌音和翘舌音的读法,把音近的字读正确。

  2.让学生认识部首“心”在汉字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3.查字典,让学生认识多义词的用法。

  4.读格言,积累词句。

  5.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把“能说会道”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语海畅游”第一到第三题。

  一、引入新课,提出要求

  二、读一读,注意每组词里加点字的.声母有什么不同

  1.复习“s、sh、c、ch、z、zh、f、h、l、n”声母的读法,区别发音有什么不同。

  2.出示八组词语,借助拼音分组读词语,边读边想:每组的两个音节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音是否正确。

  4.同桌互读,纠正对方的错音。

  5.检查读,看谁读得好。

  三、汉字真有趣

  1.自由把汉字读一读,不熟悉的可查字典把字音弄清楚。

  2.说一说“心”这个部首在不同的位置的不同写法。

  3.说一说还有哪些与“心”有关的字。

  四、查字典,看看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是什么意思

  1.分组读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查字典,说说带点词的意思各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贫穷”的“穷”,意思是缺乏生活资料;“无穷”的“穷”,意思是穷尽。“一顶”的“顶”是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顶着风”的“顶”是动词,表示对面迎着的意思。

  3.鼓励学生说说一些其他多义词的例子。

  五、总结本课收获

  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积少成多

  1.自由练习读,同桌互读。

  2.大家相互交流,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内容。

  3.把这首诗背下来。同学互背。

  二、阅读平台《奇妙的鲤鱼溪》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短文,能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工具书。

  2.指定三名学生读短文,及时纠正读音。

  3.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是本段的中心句。

  4.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

  三、总结本课收获

  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一、引入新课,明确题目要求

  二、教学时,可按这样的步骤完成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确定下来,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以及特有的技能等。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介绍时,注意把话说清楚、说具体、说得有条理。

  3.由小组长负责,把自己小组的动物明星选好,并推荐一两名同学代表本组在班上发言介绍,大家共同准备发言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

  4.在班上评选动物明星。可由教师或一名学生主持,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各组代表充分发表意见,其他同学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可以用投票或举手表决的形式,评选出十大动物明星。

  三、笔下生辉

  1.明确要求:把自己在动物明星评选会上的口述内容整理好,制成一份动物小档案。

  2.按照教材中《动物小档案》卡片的要求进行填写。

  四、总结收获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路边的枫叶红了,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菊花开了,田野里高粱笑红了脸,金灿灿的稻子笑弯了腰,果园里又大又红的苹果挂满了树枝……是植物装点了我们的大自然,让它变得丰富多彩。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大自然中的哪些植物呢?

  学生说老师归纳___是植物中的水果、___是植物中的树木

  句式训练:我知道________是植物。

  二、新授:

  1.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植物,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现在李老师就带同学们到一个植物园去参观,看看你们认不认识那里的植物,你们想去吗?

  2.看图片说植物名。(蘑菇指可食用的菌类植物。)

  3.同学们看到这些植物能很快说出它们的名字,真不错。但是还要会认、会写它们的名字才算真正认识它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读读词语识汉字,来认一认、写一写它们的名字。请同学们坐直、抬头、举手跟李老师板书课题。

  4.听李老师读一遍课题,看看哪位同学最会听,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师读,生说)请同学们读一遍课题。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课文的词语都与什么有关?

  5.这节课就来学习第一部分,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前4行的词语,读的时候李老师有3个要求,请认真看,仔细听:(1)第一遍读准字音,看清哪些是轻声字;(2)第二遍用小手盖住拼音读;(3)想一想这些词语与什么有关?请把书翻开到72页,自己读一读吧。

  6.检查:

  (1)课文中的生字朋友等着大家来认识它们了。(指名2人读,评,齐读)

  (2)你们能认出植物们的名字了吗?(小老师2人领读)

  (3)同学们都读得特别带劲,看,李老师把读轻声的字变成了红色,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哪位同学觉得自己读得好的,请站起来读听。(3人)还有没有同学觉得自己读得好的,一起站起来读。

  (4)来,让我们一起再大声读一读。李老师想听听男孩子来读,(声音真洪亮)李老师还想听听女孩子来读(声音清脆悦耳,真好听)

  7.有拼音的词大家都读得很好了,如果去掉拼音还能不能读好呢?(齐读开火车)

  8.每组选一个代表每人读一行,想想每行的词语都跟什么有关?(板书:花水果蔬菜)

  9.(课件:花)你们见过这些花吗?什么时候?在哪见过?花怎么样?请用:什么时间,我在哪里见过怎么样的什么花。说话

  山茶花是一种名贵的观赏植物,春天开放。春天,红艳艳的.山茶花绽放着美丽的笑脸。

  讲解茶字:读组词部首艹跟师书空描红仿写

  读第一行词,读出花的美,花的香。

  10.(课件:水果)说词组,说句子:我爱吃____的______。

  读第二行词,读出水果的香甜。

  11.(课件:蔬菜)你们喜欢吃蔬菜吗?多吃蔬菜身体好。

  用:我最喜欢吃_____、______和_______。

  卷心菜(包菜、包包菜)卷是多音字字卡读书空描红仿写评

  读出蔬菜的美味。

  12.瞧,这些词语朋友都跑到李老师手上来了,听听谁读得最准,最先叫出它的名字,我就把词卡给谁,请他到黑板上找到词语的家贴上去。(都给词语找到家了吗?真能干。)

  13.能不能不看书,拍手来读?

  小组接龙拍手读

  能不能背出来?试一试

  14.“火眼金睛”课后作业扩展黑板开花:艹大多与植物花草有关

  三、: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参观了植物园,认识了很多花、水果和蔬菜,真是长了不少知识呢!下节课李老师会带同学们到树林、果园里参观。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语文教案 篇3

  一.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介绍了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是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这三方面介绍的,展现出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的风土人情,语文教案-威尼斯小艇。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 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能写出"倒退﹑散开﹑笔直﹑静寂"等词的反义词。

  4. 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5. 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 教学重点:

  1. 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2. 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四. 教学难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五.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哪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桥城"﹑"百岛城"吗?一座城市拥有这么多的名字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我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参观吗?那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2.投影显示,介绍威尼斯: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那里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板书:13 威尼斯的小艇 )

  (二) 初读课文,根据书后预习题自学:

  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读音,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英尺 船梢 簇拥 哗笑 残破 矗立 停泊 威尼斯 操纵自如

  3.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 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读准生字表的字音,判断难点字的偏旁,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威尼斯小艇》。

  尼( 尸 ) 斯( 斤 ) 具( 八 ) 货( 贝 ) 矗( 十 ) 残( 歹 )

  2. 巧用心,记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艄:与"捎﹑梢﹑消﹑悄"换偏旁记忆。

  残:与"钱﹑浅﹑线" 换偏旁记忆。

  矗:由三个"直"组成。

  3. 查字典理解个别生字(纵﹑哗﹑矗﹑残)的意思。

  哗:喧哗;喧闹。

  矗:直立;高耸。

  残:不完整;残缺。

  4. 齐读书后读写词语,理解部分词义。

  哗笑:很多人说话并夹杂着笑声。

  矗立:高耸﹑直立。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沉寂:十分寂静。

  残破:残缺破损。

  停泊:(船只)停留。

  操纵自如:指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碍,很灵活﹑熟练。

  5. 指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6.自由正确朗读课文。

  (四) 作业: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思考自学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 尼斯的风土人情。

  2.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分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想: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内容是--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作用--总起全文,点明中心 )

  3.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4.讨论分段: 样子 (明确: *﹤1﹥ *﹤2-3﹥ *﹤4﹥ *﹤5-6﹥ 板书 船夫技术好 作用 )

  (二) 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3自然段,思考:小艇是什么样的?用"~~"标出。

  2.抓词句,谈体会:小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样子奇特 内部舒适)

  3.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指名分读2-3自然段,说说这两节各讲了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 小艇的样子奇特。

  * 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并列关系 (投影显示)

  5.师:在一个结构段里,如果讲了几层意思,并且它们同样重要,在总结段意时,就要把它们合并起来,谁来说说这段的段意?谁还能说得更简单些?(投影显示段意:小艇的样子奇特,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6.总结: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会发现合并几层意思,并不等于几层意思的相加,需要我们再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多余的词语去掉,这样就比较简练了。

  (三) 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用"( )"标出。

  3.讨论学习: (明确:课文先概括地写出在"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船夫"总能操纵自如"。然后列出三种情况做具体说明,写出船夫的技术好。)

  4.自由读课文,判断这段是什么段式?可以怎样归纳段意?

  (四) 自学课文第四段:

  1.出示提示,默读自学:(投影显示)

  * 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人们坐小艇干什么?

  * 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 课文最后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景色,这与小艇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

  2.集体讨论,明确:

  * 人们:商人﹑妇女﹑

语文教案 篇4

  一、 指导目的

  1、让学生们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们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们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们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们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 推荐文章 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们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们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们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们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们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幻灯片,收集与本课相关素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组际比赛背诵关于思乡的古诗词。

  2.家乡,是每个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谁一触动它,就会发出最缠绵的思念之音。今天我们就随着古诗《泊船瓜洲》,与王安石共弹一曲思乡曲吧!

  二、学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揭题讨论:

  ⑴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吗?“瓜洲”在这里指哪里?

  ⑵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谁来介绍一下。

  ⑶师相机介绍王安石。

  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⑴学生自由试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正音:正音:间、数、重、还。

  ⑶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或师范读。

  ⑷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品词析句,体会感情。

  ⒈反复品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⑴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语文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低年级语文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合作与探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时目标

  1、 让学生在读、思、议、画的综合实践中把课文二、三两个自然段读好、读懂,并在此基础上背下来。

  2、 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录像 图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冬天快要到了,从遥远的北方飞来了一群群

  生齐读课题

  2、录象演示图一

  看图有感情地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 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 感悟丹顶鹤的颜色美

  1、 过渡:丹顶鹤飞过平原,飞过河流,飞过高山,飞呀飞呀,瞧,它们飞到了我们的教室。

  2、 出示图二,指导看图

  (1) 同学们想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说些什么?向它们打个招呼吧。

  (2) 看图,说说丹顶鹤的外衣是什么颜色的?

  3、 自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

  思考:课文中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

  4、讨论交流、品读词句

  (1)“洁白”

  (2)比较:丹顶鹤的翅膀是黑的

  丹顶鹤的翅膀边儿是黑的。

  投影演示

  (3)出示句子:“丹顶鹤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指名读句子。

  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颜色是鲜红鲜红的?

  “丹”表示什么颜色?

  5、指导朗读感悟丹顶鹤的美丽

  6、小组合作、拓展练习

  丹顶鹤的外衣多么美丽呀,让我们小组合作一起为图片上的丹顶鹤空穿上美丽的外衣吧!

  (1)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最好?

  (2)图片展示,并向大家介绍。

  (二) 自主学习,体会丹顶鹤的逗人喜爱

  1、 过渡,丹顶鹤不仅很美丽,也很逗人喜爱。

  2、 自由读课文

  小组讨论:丹顶鹤什么地方逗人喜爱?

  3、 指名交流

  (1) 看图体会丹顶鹤修长的体形

  (2) 理解词语“展翅飞翔”、“引吭高歌”

  学生自由模仿

  多媒体演示

  你想读给人家听一听吗?

  (3)为什么丹顶鹤又叫“仙鹤”?

  (4)朗读体会

  三、 赏读课文,强化感受

  1、 角色体验

  下个星期,我们将举办一次保护珍稀动物的主题队会,如果请你当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丹顶鹤,你打算怎样介绍。

  指名介绍

  2、 读中感悟,强化感受

  欣赏课文录音

  配示朗读全文

  3、 课外延伸

  学了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想做些什么?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2、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并从中获得人生启示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4、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及写作目的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回忆自己的生命历程,有一种弹指一挥间的感觉,在不知觉中,生命渐渐流逝,我们该如何对待时间的渐变,生命的渐变?读丰子恺的《渐》,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作者简介

  丰子恺:原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

  长于美术音乐,又工散文。散文多为关于艺术、儿童和人生的感怀与颖悟。可分为三类:(1)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

  (2)写儿童情趣(3)写本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的炎凉世态

  皈依佛教,一生淡泊,洁身自好。散文集命名为《缘缘堂》

  三、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1、 朗读课文

  2、 生字词

  纨绔子弟(wán kù) 佣工 yōng 围炉拥衾qīn 刑笞 chī 牛犊dú 轧 gá

  3、 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植物花开

  儿女成长

  季节

  昼夜

  人生阶段

  人生境遇

  自然社会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也莫如

  “渐”。

  渐的实质

  渐的作用

  渐的外在表现

  “大人格”,“大人生”的人,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主所欺

  四、思考讨论

  1、如何理解“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也莫如

  ‘渐’。”中“圆滑”和“微妙”二词

  “圆滑”令我们想到人生就是像鹅卵石一样由于岁月的不断冲刷所造成,被冲掉了棱角,冲刷掉了自己的本质。作者用“圆滑”可以说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体变化。

  “微妙”一词的使用非常贴切。作者指出人生的变化在于“渐”字,而“渐”字的表现是无声无息,令人毫不知觉的。而“微妙”一词正好是这种特点表现的概括。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人生。

  3、作者用怎样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讲明白?

  使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了一些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来分析人生的发展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微妙进行的。“巨富子弟”的变化、昼夜季节的变化、儿女的成长、植物的花开、抱犊过沟等。把看不见的人生变化比喻成人们熟悉的走路,音乐符号、时钟等,说理形象而到位。

  4、作者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如何理解?(课后练习四)

  五、写作特点

  1、 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2、 语言平易朴实,分析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精选】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3

语文教案[经典]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7-25

语文教案(精选)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