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1 08:26:4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实用(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年级语文的学习主要以认字以及基础为主,因此教师要把教学弄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目光,一起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字:15个。渗透性识字。

  2、写字:7个。笔画笔顺练习。

  3、识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自学、伙伴学、小组学的方式,认读13个生字,巩固认读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大家都快乐”的原因和乐观积极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

  (一)A 《伴你成长》P48 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什么时候快乐。

  一个人在家时

  和爸爸妈妈出去玩时

  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时候

  跟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聊天时

  和小朋友一起玩时

  每天早晨上学时

  每天下午放学时

  B上课前,同学们玩了什么?几个人玩的?

  你觉得这个课间过得怎么样?

  自由发言。

  (二)怎样才快乐?怎样大家都快乐?

  读课题。

  再想一想,课题怎样读听起来更好听?

  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明确目标

  (一)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二)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段话,用手势告诉大家——四段

  1.会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谁来试一试?

  (在学生读文中,随机出示生字)

  2.谁来把这四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三)测读本课的生字字卡,把全班会的放一边,不太会的贴在黑板上。

  (四)出示课文要认识的生字为红色,指读生字,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变回黑色。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

  三、自主识字,集体反馈

  (一)自学生字:可以自己学,可以和伙伴一起学。

  1.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生字;

  3.摆字卡,检查。教师巡视。

  (二)汇报

  1.请“小老师”把记字的什么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⑴拼音:diu 丢qiāo悄ɡuǎnɡ广xiànɡ象

  ⑵说说记字的办法:(形声字;会意字等等)

  ⑶组词:静、棋等

  2.请组长领着同学再领着读一读这些字。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读字,小组长出示卡片,其余学生读。

  3.开火车,看大屏幕。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静悄悄独自悄悄话三人成众赛拔河

  踢毽子听广播下象棋打乒乓折纸船掰手腕丢手绢

  (三)生字我们都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熟练!

  1.课文读给同位听一听。说说你觉得怎样最快乐?

  2.汇报交流

  ⑴一个人,挺快乐;

  你做哪些游戏是很快乐?

  你一个人在家时干什么?

  怎样才能读出你快乐的心情?

  练习读;指名读;集体评议。

  ⑵两个人,真快乐;

  ⑶三个人,很快乐;

  ⑷许多人,更快乐。

  为什么大家一起玩时最快乐?

  谁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

  齐读第四段。

  3.原来快乐就在我们身边,你有什么新玩法?

  如:我很喜欢和一起玩,我最喜欢和一起玩。

  挺快乐,我真快乐。

  我最快乐。

  4.练习表演读

  一人读第一段,由他邀请同伴一起读第二段,由此顺延,最后全班一起读第四段。

  5.小结:独处一人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你想天天快乐,可以每天做一会儿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有了好心情,怎么都快乐!

  四、练习书写

  还广些话众跳丢

  重点指导:众——品字形结构些——描一描再写

  五、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大家都快乐

  一个人,挺快乐 折纸船 踢毽子 听广播

  两个人,真快乐下象棋 打乒乓 讲故事

  三个人,很快乐 跳皮筋 掰手腕 过家家

  学唱歌

  许多人,更快乐 丢手绢 赛拔河 ……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读儿歌

  小红伞,小花伞,接着天上小雨点。

  妈妈下班累又乏,我端杯水送给她。

  妈妈,妈妈,您歇会儿,我来帮您干点啥?

  ——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

  二、熟读课文

  1.表演读:一人读第一段,和同伴一起读第二段,由此顺延,最后全班一起读第四段。

  2.舞蹈表演:同一个动作,一人跳,邀请同伴跳……最后大家一起跳。

  三、读词语,把表示动作的字涂上颜色

  1.自己读词语。

  2.把表示动作的字涂上颜色

  踢毽子听广播掰手腕讲故事

  喂小狗堆积木跳皮筋吹喇叭

  3.说说你会做哪些动作?

  四、听故事《好吃的帽子》。

  1.听第一遍,想想小松鼠的帽子没了,为什么还特别快乐?

  2.听第二遍,写写小松鼠为什么快乐。

  3.说一说。

  4.小结:帮助了别人,不只是为别人解决了困难,而且自己也得到了快乐,所以说是互相帮助。大家在暑假里试着帮帮别人,看是不是很快了?

  五、课外延伸

  一个富有的国王天天过着大吃大喝的生活,还是闷闷不乐,不高兴。他决定出王宫亲自去寻找快乐的人。国王走到田野,看见一个穷困的农夫在放声歌唱,就去问他为什么这样快乐?农夫说:“我以前也为没有鞋穿而难过,可是当我遇到一个没有腿的人,才发现我该活得快乐。”

  国王听了农夫的话,快乐了吗?

  六、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好吃的帽子

  踢毽子 听广播 小松鼠 鼹鼠 奶奶

  掰手腕 讲故事 快乐?

  喂小狗 堆积木 帮助了别人 自己快乐

  跳皮筋 吹喇叭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3.通过阅读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准备:

  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走进春天

  1.课件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的课件,让学生一起唱。

  2.复习:诗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春天的消息?

  二、感受春天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但它很美,我们去这优美的诗歌中找一找春的消息吧!请打开书,自己赶紧选一小节,先读一读这一小节,再找一找,你选的这一小节中,有哪些春的消息?

  2.交流:你选的是第几小节?请你先来读一读这一小节。那你在这一小节中,又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学生说哪节就学哪节。

  学习第一小节(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先说说看到了什么)

  1.枝条绿了。

  (1)你看到哪些枝条绿了?

  (2)(出示小黑板)风,摇绿了树的枝条,风____________________,

  2.鸭羽毛白了。

  (1)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小黑板)水,染绿__________,水,映出____________。

  “摇绿、漂白”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的大自然的神奇变化,显示出勃勃生机。读出惊奇之情。

  3.指导朗读三四句。

  (1)春姑娘这么美丽,你们欢迎她的到来吗?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三四行,把你的渴望用朗读声来表达出来!用你的朗读把春姑娘叫出来!

  (2) 她有点想出来了,谁再来把她呼唤出来。她能听到你这么希望她来,真高兴!指名朗读。

  (3) 我们一起把她带到我们面前吧!(齐读)

  4.欣赏美丽的春天。

  (1) 你看,春天已经来到!(欣赏春天图片)

  (2) 小朋友们,让我们和清风流水一样,把春的消息传递给这位找春天的朋友吧。(齐读这一小节)

  学习第二小节

  1.让我们脱掉厚厚的棉袄,换上轻松舒适的春装吧。(课件展示春装的多种款式、颜色)

  2.我们像小鸟一样还飞过什么地方?飞过____________________,飞过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快乐之情。)

  学习第三小节

  1.感受蝴蝶飞。(课件展示)

  2.看到这只蝴蝶,你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

  3.做一做,演一演:“高兴地捉住”又“爱怜地放掉”,体会作者对蝴蝶的喜爱。

  4.这只美丽的蝴蝶又能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玩耍了,这时候,它会想说什么呢?

  5.是呀,蝴蝶是有生命的,它更希望能自由地飞翔。让我们和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吧!(齐读第三小节)

  学习第四小节

  1.欣赏美丽的迎春花。

  (1) 出示迎春花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花?

  (2) 说说你看到的迎春花是什么样子的?

  2.感受欣喜,雀跃的心情。

  (1) 导语:看到第一朵迎春花,你会怎么样呢?(高兴、兴奋)让我感受一下你的高兴好吗?

  (2) 请同学上台表演“欣喜又雀跃”是怎样的一副神态,把你的欣喜大胆地展示出来吧!师生共同评价哪位同学表演得最像。

  (3) 看到这么美丽的迎春花开放,我也忍不住想像小鸟一样连蹦带跳,谁想把这好消息告诉大家?

  (4)模仿诗句,让我们也来写首诗:

  例:看到第一只燕子飞,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第一朵梨花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小花朵对话。

  练习句式:小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高擂台。

  (1) 谁再来亲切地问候一下可爱的迎春花?(出示: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2) 我们来比一比高吧!谁长高了?

  (3) 自豪极了,真羡慕你,又长高了!还有谁想长高的?

  (4) 还有谁想和他们比一比的`?

  学习第五小节

  1.“绿苞”是什么?(绿苞,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可以让学生看图片感受)

  2.为什么说是沉睡的溪流?(设想:冬天溪流结冰了,春天来了,溪水融化了。)

  学习第六小节

  请同学们描绘躺在田野草地上晒太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美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三、回味春天

  1.春天是这么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快乐的春天吧!

  2.课件演示春天五彩斑斓的美景,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引导学生背诵。

  三、再找春天

  1.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到处都向我们传达春的消息。让我们再找一找春还有哪些消息?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你看到过哪些关于春天的诗,短文,对联,歌等。

  2.可以用笔来画一画。可以一边读一边画。

  四、作业

  模仿课文写写春天。

  板书设计:

  枝头吐绿

  换上春装

  蝴蝶飞舞

  春的消息 迎春花开

  溪流唱歌

  钻出小草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展开联想,写出小女孩生前和奶奶在一起的情形,要合情合理,培养联想能力;

  2、要把故事写完整、具体。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情合理的想像;

  2、把文章写完整、具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直接导入

  解题:这是一次命题习作,题目从时间和人物上作了限定

  二、阅读教材,初步明确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提炼出习作要求中的几个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

  1、要求:想像,要根据课文展开合情合理的想像;

  2、范围:在贫困的`生活条件下,奶奶十分关爱小女孩,给她温暖,给她幸福;

  三、指导学生再次重温原文

  1、阅读原文,引发想像,说说小女孩子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情景和她对奶奶的情意

  2、再次品读、析读课文,连系实际,想想自己的奶奶平时是如何给自己爱的

  四、先说后写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参与指导,引导合理想像

  3、选总部分优秀的在全、班说一说,

  4、集体评议

  5、指导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都可以

  五、动笔写

  改一改,评一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①把小朋友拽出来;②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内容:做树叶贴画

  [使用简介]

  “做树叶贴画”是语文a版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三中的语文生活主题。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做树叶贴画,并根据贴画写一篇捡树叶、制作贴画的习作。在活动中,学生需动脑动手动口,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对于这项活动是很感兴趣的。教师可以通过赏、说、猜、做、评、写、改这些环节,让学生学会观察、表达、交流和合作,初步掌握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能清楚地介绍制作过程或办展览的过程,并且能写下来。通过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感受制作的乐趣,启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重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制作指导不必过细,要留给学生大胆想象的空间,对学生富有创意和灵性的作品要尤其表示赞赏。同时,注意在制作、办展览的`过程中,始终要贯穿学生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在学生写作后,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的方法进行修改,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符号,以及不通顺的地方。切忌将此课上成一堂单纯的手工制作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能清楚地介绍制作过程或办展览的过程,并且能写下来。

  2、通过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感受制作的乐趣,启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

  掌握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能清楚地介绍制作过程或办展览的过程。

  教学准备:

  各种树叶、课件、剪刀、胶水或双面胶、衬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赏读秋天。

  1.教师配乐朗读关于描写秋天的文章。

  师:秋天真美!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去找秋天的脚印,你们找到了什么吗?它们是什么样?

  2.小组内说一说,指名说一说。

  3、出示《树叶歌》,齐声诵读。

  柳树叶,像眉毛,两头尖尖一笔描,槐树叶,像鸟蛋,排列整齐挺好看,

  梧桐叶,五对尖,好像一座五指山,泡桐树叶大又圆,拿在手里像蒲扇,

  紫荆叶,不一般,像只桃子嘴儿尖,冬青叶,闪银光,一年四季绿汪汪,

  银杏叶,不常见,玲珑小巧像合扇,松树叶,像衣针,一年到头绿阴阴。

  4.师:这些叶子不但形状不同,颜色也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树叶进行贴画。

  5.板书课题:做树叶贴画。

  二、学习方法,大胆创作。

  1、欣赏,激趣。(出示课件)

  师:前几天,老师收集了一些漂亮的树叶贴画,现在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你们猜一猜它们是怎样做成的呢?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

  在情境中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具准备:

  多媒体、头饰、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小朋友们,上节课王老师已经和你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吗?好,下面王老师请你们开动识字火车认生字,看看哪些小朋友学得好,记得牢!大家准备好了吗?火车开动了。(多媒体出示生字)

  (1)开火车读(2)齐读

  二、激情导入

  1、小朋友们的生字学得都很牢固,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鹰是怎么学飞的?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部动画片,边看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鹰几次学飞?(播放课件)

  2、看后讨论 小鹰飞到了哪些地方? 3、介绍鹰的特征。

  三、自我介绍

  今天,我们的小鹰飞行学校开张了,小朋友们就来做这样的小鹰,请小朋友给自己化装,老师我就是你们的教练——老鹰,老鹰我现在想认识一下小鹰们,请你们用[多媒体出示“我是一只( )的小鹰,我有( )的翅膀,( )的羽毛和( )的爪子,还有一双( )的眼睛 。”的句式做个自我介绍。]

  四、创设情境讲读课文

  1、讲读1、2节

  (1)小鹰们,你们现在跟老鹰我一起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的上面,这可是你们第一次飞到大树上面,你们的心情怎样?(播放学飞音乐)多媒体出示(我已经会飞啦!)

  (2)指导朗读

  (3)用“已经”说话。

  (4)你们觉得自己已经会飞了,很高兴,那么我也很高兴吗?多媒体出示(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5)理解老鹰的话。

  (6)试读老鹰的'话,指名读,学生评价。

  2、学习3、4节

  (1)小鹰们,听了老鹰我的话之后,你们生气吗?失望吗?那你们现在最想说什么?

  (2)你们真有志气,现在继续跟老鹰我飞呀飞呀,这次我们飞到了大山的上空,这是你们心情怎样?出示(我真得会飞啦!)(播放学飞音乐)

  (3)比较这次的话和上次有何不同?

  (4)指名读,请男小鹰读。

  (5)你们这么高兴,那么老鹰我应该为你们高兴了吧?出示老鹰的话。

  (6)齐读老鹰的话。

  (7)小鹰们听了我的话你们有想法吗?

  3、学习5、6节

  (1)虽然你们有很多的想法,但你们没有灰心失望?请小鹰们自由读5、6小节

  (2)这次练飞,你们刻苦吗?你是用哪些词表现出你很努力的?

  (3)这次我们又开始新的飞行,通过努力,结果(引读大树……)(播音乐)

  (4)你们飞得多高,所以你们急促的喘着气说(引读)

  (5)比较这一次的话和前两次又何区别?

  (6)理解老鹰的话

  (7)看到更高处又几只鹰在盘旋你会想什么?

  五、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自己现在是一只怎样的小鹰?

  2、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分析“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通过对抒情主人公“我”“雨巷”等意象特点的分析,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通过朗读来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设想〕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此境地中,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我”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具有时代特点的心路历程。在教学中可以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意象的解析。使学生紧扣文本,在捕捉、分析意象的特点后,了解到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地补充情节,填补诗歌空白,使意象清晰。借此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第二层次:知人论诗、知世论诗。结合诗人的经历,诗人的感受,我们可以了解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的心境。第三层次: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中的“我”“雨巷”“姑娘”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美好理想的象征。由此理解“我”在孤寂中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第四层次: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重点〕

  一、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二、体会本诗的象征意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再别了康桥,现在,让我们走进江南的雨巷,体验诗人戴望舒独自在雨巷彷徨的情景

  二、第一层次的解读,解读文本。

  (一)一读《雨巷》,共同朗读,体会:诗歌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是如何表现的?(只思考)

  (二)诗中都描绘了哪些意象(包括人物形象)?

  明确:抒情主人公“我”;“丁香一样”的姑娘;雨巷;雨;篱墙;油纸伞。

  (在诗中,这些意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特殊关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

  (三)补充情节,分析意象。

  1币导题:

  (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2)抒情主人公“我”有着怎样的境遇?

  (3)“丁香一样”的姑娘有着怎样的境遇?

  (4)我的“希望”结局如何?一定是这样的结局吗?为什么?

  (根据诗中的情节,学生很容易从字面上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币陨厦嫖侍馕线,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意象的特点。

  (1)意象特点

  ①抒情主人公“我”:独自、冷漠、凄清,又惆怅、希望。

  ②姑娘:哀怨又彷徨、冷漠、凄清,又惆怅、默默彳亍、凄婉、迷茫、消散。

  ③抒情主人公所处周围的环境也值得关注:

  A庇晗铮河瞥ぃ没有尽头)、寂寥(雨巷寂寥,人更寂寥)。

  B庇椭缴。菏奔涫窃谀捍海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分冷漠、凄清氛围。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衬出撑一伞风雨,雨中彳亍的形象,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C崩榍剑骸巴芹堋倍嗔思阜主龅无奈与感伤。

  D庇辏喊曲。

  (问题(2)问题(3)可以使学生结合文本挖掘抒情主人公“我”“姑娘”的意象特征,并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问题(4)可以结合描写环境的意象,雨巷--“悠长又寂寥”,篱墙--“颓圮”,油纸伞等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说说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2)重点分析“丁香”意象,“丁香一样”的姑娘的特点。

  投影: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楚暮,接天流。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古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不以颜色艳丽、香气浓烈著称,但她温柔恬静,深沉多情;她的清香持久悠长,也就更能沁人心脾,她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诗人用丁香比喻所爱所欣赏赞美的少女,把自己和丁香姑娘在思绪和感情上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雨巷》一开始就用“我希望逢着……”的句式,把与丁香姑娘相遇,作为最大的悬念提了出来。以下就紧扣着姑娘、姑娘和“我”的相似,描写、刻画姑娘的行为动作、外形神态,并探索着她的内心世界,表现了热烈期待的态度。但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这里表现了主人公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孤苦心情。

  三、第二层次的解读--知人论诗、知世论诗。(可以作为预习作业,让学生查找作者的有关材料)

  二读《雨巷》。

  (一)“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作者戴望舒是怎样一个人呢?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1950年因病逝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二)《雨巷》产生于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四、第三层次的解读--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读《雨巷》。

  (一)根据前面对意象的分析,进一步思考:“雨巷”又有何象征意义?

  诗歌刻画了阴冷的绵绵细雨,刻画了悠长寂寥的`雨巷。在这里,“雨巷”正是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的象征。

  (二)“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何象征意义?

  《雨巷》诗人刻画了一个满心哀怨惆怅彷徨、撑着油纸伞走过的姑娘。这“姑娘”正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雨巷》再现了当时一部分青年心灵深处的声音。我们分明可以看到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第四层次的解读--语言特点。

  四读《雨巷》。

  思考:

  1痹诶识林蟹治觥⑵肺妒歌语言的特点。

  2弊⒁庵匾簟⑼6佟⒒调、语速,体会诗人情感。

  举例1:排比句式的运用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朗读指导:

  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忧愁和无奈。读时语调应舒缓。抒情主人公在想象时,他一定是在仔细地观察那丁香一样的女子的清艳。“她/是有”这里应有一个心理上的停顿;“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颜色”“芬芳”“忧愁”要重读,并且反复的地方要读出变化,“丁香一样的/颜色”要读出惊异,“丁香一样的/芬芳”在语气上与上句构成递进,“丁香一样的/忧愁”要回落,读得低沉。“在雨中/哀怨”中应有一个视觉上的停顿,“哀怨”要重读。“哀怨/又/彷徨”句,“又”后停顿稍长,“彷徨”这个叠韵词,韵母发音要到位,读得深沉舒缓。“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上下句式连贯,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举例2:末段和第一段构成反复,朗读处理上,要注意读出区别。

  (朗读指导从略)

  举例3:词的重叠运用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词的重叠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的灵动富有生命力。

  举例4:押韵

  (朗读指导从略)

  《雨巷》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节押“ɑng”二到三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的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

  举例5:用词

  (朗读指导从略)

  《雨巷》在用词上,用了大量的带有感情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六、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写了六个意象;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特色;同学们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经历来分析丁香姑娘形象,得到了美的享受。

  七、作业。

  试将《雨巷》改写成一篇500字的抒情散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掌声》教案11-20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活动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