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5 10:34:3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二、预习:

  1、 强记字音:

  灰烬( ) 依偎( ) 摇曳( ) 睫( )毛 瞳( )孔 惆怅( ) 轻蔑( ) 脊( )骨 给( )予 不屈不挠( )

  2、 辨音辨形:

  摇曳( )—拽( )拉 睫( )毛—捷( )报 给( )予—给( )以 瞳( )孔—潼( )关 撞( )击—经幢( ) 惆( )怅—稠( )密—未雨绸( )缪—鸟声啁啾( )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要求: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

  明确:课文基本结构:

  1—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节:

  第7节:

  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一)揣摩语言:

  1.诗歌意象的运用:

  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第1节: 蜘蛛网—— 炉台——

  灰烬的余烟—— 美丽的雪花——

  第2节: 紫葡萄—— 深秋的露水——

  鲜花—— 凝露的枯藤——

  第4节: 腐烂的皮肉——

  第5节: 脊骨——

  2.比喻的用法:

  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二)表现形式

  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培养爱国情感、认识朋友间的友情。

  2、知识目标

  ①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②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③品味语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④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3、美育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

  4、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欣赏能力、想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重点)

  2、理解作者的精巧构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

  学法引导:

  1、背诵全文。

  2、抓住难点、要点疏通文意,启发自行领悟。

  3、反复诵读,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分析、欣赏。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回答。

  2、训练朗读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②质疑法③讨论法④背诵法

  2、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3、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

  4、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2′)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是可以依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3′)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与句读,最好提笔作上记号。(师配乐朗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自由朗读,理解文意(8′)

  1、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文下注解疏通文章大意,并记下弄不明白的地方,待会全班讨论解决。(教师巡视,随时解答一些学生的疑难问题。最后全班交流。)(全班交流的方法是:一个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教师鼓励其他学生给这位同学解说明白;同学们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讲解。)

  2、下面,同桌或前后桌两人组成一个小组,一人读课文,一人说译文。读完一遍后交叉进行。

  四、品析课文,训练想像(10′)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将写景与送别的过渡句用“____”标示出来。(在“愁云惨淡万里凝”)

  2、下面,请大家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的.送别联系起来。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雪是洁白的,朋友的情是纯真的;雪美丽得令人温暖,朋友情真挚动人;雪中生活是寒冷的,朋友的归途令人担忧;雪中生活是艰苦的,它令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盼望归去;纷纷大雪,是不是上天为朋友归京而献上的贺礼?奇丽的边塞风景,是不是为离情别意抹上豪迈?)

  3、听读,揣摩: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明确;对朋友归京,“我”感到高兴。因为对戎边战士来说,能和家人团聚可喜可贺的一件事。“胡琴琵琶无羌笛”,在急管繁弦中,在杯来盏去中,仿佛可以听见诗人由衷的祝贺:“来为你归京干杯!”然而朋友情深,轮台距离长安路途遥远,这一分手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尽管是军中大丈夫,依依别情仍然袭上心头;千里冰封,沙海纵横,朋友这一路可会顺利?今日我送君,何时人送我?“雪上空留马行处”,那一行马蹄印啊,将我的牵挂和惆怅一直延伸到长安。

  五、自由赏析,体验文美(12′)

  作者在整首诗中,既有细节的勾勒,也有浪漫奇妙的想像。既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又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可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俗话说“好文章不厌百回读”。尤其是好的句子、词语一定要品一品。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拿出来读一读,评点一下。好,大家先准备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

  【课堂设想】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确:“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的眼里,幻化成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明确: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的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反常的细节再一次传神的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鲜红的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明确:这两句运用了夸张与对偶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不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明确: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与朋友之间的难舍难分的依依别情,为友人归程艰难而担忧的关切之情,有友人归京通往家乡的马蹄印迹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小结:诗歌以恢弘的气势、寓情于景的手法,既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六、朗读指导,背诵课文(10′)

  1、齐读课文。我们该怎样读出作者所表达的这种感情呢?好,请大家先酝酿一下感情,然后一起来读。

  2、学生评价。(边评边读)

  3、分组朗读。刚才我们读了,又议了,知道该如何带感情地读,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诵课文,请男同学读写景部分,女同学读送别部分。

  4、背诵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达到了熟读成诵吗?好,请一位同学带着感情背诵课文。(齐背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四个生字,读准“葡萄”的字音,认清“酸,憾”的字形,理解“遗憾”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积累文中克雷洛夫的写这则寓言中有关描写葡萄的句子。

  3、展开想象,体会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了解寓言的寓意

  4、初步感受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作家,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什么寓言?(学生交流)

  2、寓言常常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就是——(板书课题38 葡萄是酸的)(学生跟读)

  (1)正音“葡萄”的“萄”要读轻声。

  (2)正形“酸”(师用红笔板书,学生同时书空)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的内容就是一只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学生齐读课题)

  4、借助预习我们知道这则寓言有三位作家都曾写过,(出示三位作家名字),师引读。注意:《伊索寓言》收集了伊索和其他作家的寓言。

  5、这三则寓言内容相同,写法却各有各的特色,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三位作家,学习他们的作品。

  二、细读课文,研读描写葡萄的句子。

  1、三则寓言的内容都写了狐狸说——葡萄是酸的,那么葡萄究竟是不是酸的呢?

  请你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划出三则寓言中描写葡萄的词组或句子,读通顺。

  2、学生交流,出示:一串串的葡萄

  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

  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3、指导朗读:

  (词组)一串串的葡萄

  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注意停顿)

  (句子)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读通)

  4、这样的葡萄你觉得会是酸的吗?

  学生谈感受,(板书:熟透了)(注意“透”的笔顺)

  出示:

  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5、熟透了的葡萄大家都吃过,一定是甜的。(板书:甜),读好这句句子。

  6、这样的葡萄的确十分——诱人(出示词语),你看着这样诱人的葡萄就会感觉——(学生交流,师总结出示:馋涎欲滴)

  7、引读:

  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这样的葡萄不要说去尝,就是看着也都会让人——馋涎欲滴。难怪饥饿的狐狸一看到这诱人的葡萄,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它会想——

  三、深入读文,体会狐狸的心情,了解寓意

  1、出示填空:

  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它想:。

  (学生交流)

  2、狐狸那么想吃葡萄,可为什么却说——葡萄是酸的

  3、自由读课文,找找原因。

  出示:唯一的遗憾是葡萄都挂得高高的,狐狸无论怎么也挨不近抓不住。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

  4、出示图片,想象,狐狸为了吃到葡萄,用了什么方法?

  5、可是,葡萄实在挂得太高了,它白费了一个钟头,累得气喘吁吁,却——无论怎么也挨不近抓不住,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这对于一只饥饿的狐狸来说,真是——遗憾(出示词语)

  6、引读:狐狸望着果园里——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可是却吃不着,为了不让自己太难过,所以它说:——“葡萄是酸的”。这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7、我们再来读读狐狸说的话,读出狐狸当时的心情。

  (学生练读,交流)

  8、引读:明明是——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可狐狸却说——没有一颗不是酸的!

  你们说他说的是事实吗?(学生交流,师总结出示:歪曲事实)

  9、狐狸歪曲事实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交流,师总结出示:安慰自己)

  四、点明寓意,总结全文。

  1、狐狸吃不到葡萄,为了安慰自己,就歪曲事实,这是不对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出示寓意)

  遇到困难,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即使无法解决也不该去埋怨。

  (1)学生自由读。

  (2)听记寓意。

  2、现在这则寓言常常用来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对真正有本领的人却又非常嫉妒的人,人们把这样的人称为“吃不到葡萄的狐狸”。

  3、今天我们学习的三则寓言,讲了同样的故事,不过风格各有不同,有的比较简练,(齐读第一则寓言),有的生动具体(齐读第三则寓言),但无论哪种写法,都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即使无法解决也不该去埋怨。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数星星的孩子》记叙了张衡小时候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思考的好品质。通过名人的生活小事,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观察、思考对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根据“快乐读书屋”的教学特点,围绕重点内容,设计中心问题,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在教师的适度点拨下,感悟课文内涵,体会阅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学习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指、乱”等5个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现张衡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的语句。

  2.感受并学习张衡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现场调查,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老师要做个小调查,你们愿意成为我调查的对象吗?

  我们用举手的方式来统计一下,在晴朗的夜晚,谁观察过夜空?谁数过天上的星星?

  2.古时候,有一个和你们一般大的孩子,就喜欢数天上的星星。他是谁呢?为什么要数天上的星星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认识一位数星星的孩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板书:数星星的孩子)

  3.读课题,提示学生注意“数”在这里读shǔ。

  二、自由读文,自主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读后进行自评和互评,看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3.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全班交流读书感受。先在小组内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指名来说说。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使学生粗知课文大意,了解主要内容,并通过读感知文中不认识的字,且能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三、抓住提示,深读感悟

  1.指名读一读文前提示,结合文前提示,明确重点解决的问题:张衡数星星,奶奶说他是傻孩子,你为什么说他不傻?

  2.学生再读文,思考提出的问题,画出有关语句。

  3.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听取别人的看法,补充自己的认识。

  4.全班交流。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老师抓住以下两处重点指导:

  (1)张衡的语言: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A.张衡怎么知道星星不是乱动?读这句话能看出张衡是怎样的孩子?

  B.联系上文奶奶的话,你又能看出什么?(一个“又”字说明张衡并不是就今天数星星,而是经常这样做,看出他不仅是认真观察,还坚持观察。看似随意地数星星,张衡却是用眼看,用心想,发现着规律。这样勤于观察,肯于动脑的数星星,怎么能说是傻呢?)

  C.有感情地读读奶奶和张衡的.对话。(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2)张衡的行为:爷爷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A.回顾前文,说说爷爷说了什么话?

  B.从“爷爷的话是真的吗?”想象张衡心里还会怎么想?

  C.从张衡听完爷爷的话以后的做法中,看出

  具有怎样的品质?(张衡认真观察,认真钻研,用自己的观察验证了爷爷的话。看出张衡从小对天文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从文前提示入手,抓住中心问题,围绕文章的重点,组织学生有效地自主读书,在老师有的放矢地指导下,深层次地感悟。这样设计教学,让学生的自主读书得到扎实的落实,独立阅读的能力得到锻炼,在交流汇报中个性感悟得到展现。)

  四、拓展资料,回归整体

  1.现在请你说一说,张衡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是啊,正是这种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认真钻研的优良品质,才使张衡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对于张衡你还了解哪些?(根据学生的介绍,老师做相应的补充。)

  3.分角色再读全文。

  (拓展相关资料,更全面的了解张衡,有助于增强名人故事对学生的影响力;回归整体,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五、自主识字,合作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对于学生记得不牢的字,从文中找出来,再多读几遍。

  3.同桌之间用字卡互考,检查对字的识记。

  (在学生反复读书后,检查落实识字任务,体现自主识字。)

  六、走出文本,拓展阅读

  1.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君子一言》,读后回答文后的问题。

  2.课外找一找关于张衡的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汇报交流。

  (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策略:

  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重点引导学生评两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

  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教师:刚才,同学们互相交流了记字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抢得快”?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三个儿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像、痛”的书写。

  教学准备:

  板书用贴图、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

  1、学习第1~6自然段

  感谢同学们为字宝宝找到了这么多好伙伴,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谁能把1到6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三个孩子在妈妈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个儿子:灵巧,有力气

  第二个儿子:唱歌好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出奇的

  前两个妈妈夸了自己的儿子,你们的妈妈夸你们吗?是怎样夸的?还记得妈妈当时的心情吗?请大家用这种心情和语气读读妈妈夸儿子的话。

  第三个妈妈没夸自己的儿子,应该怎样读?谁来读读她说的话?

  如果只听三个妈妈说,你最喜欢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

  2、学习课文7~13自然段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哦,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呢?”这个儿子指谁?想知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7-13自然段,记住妈妈和儿子的动作语言,老师一会要请小演员来表演。

  指名表演。

  3、表演后的评价

  先来说说三个妈妈表演的怎么样?应该怎样演呢?让我们来看看书中描写妈妈提水动作的几句话,(教师边表演边范读),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这段话。

  再来评评三个儿子表演?让我们来看看书中三个儿子的表现,谁来读?

  这次,谁想当小演员啊?

  采访游戏:请三位妈妈留下,还有刚才的三位位妈妈到前面来,我是二年一班的记者,我想采访一下几位妈妈,提水时有什么感受?有儿子帮助你提水,有什么感受?没有儿子帮助你提水,你有什么感受?

  观众朋友们故事读到这里,你最喜欢哪个儿子?如果你是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做?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赞,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的爱心。

  四、扩展活动

  读了全文,你认为应该怎么爱自己的妈妈呢?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知道为人子女,第一,应当积极上进,成为有出息的人,为妈妈争光;第二,要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懂得回报妈妈,并懂得回报妈妈并不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够了,而是要在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去体贴妈妈,心疼妈妈,把对妈妈的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我说得对吗?我们说到做到,今天的作业是每位同学回家后,都帮妈妈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写到日记里,明天课前我们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儿子们

  一个翻跟头

  儿子们

  一个唱歌

  一个提水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读读背背描写自然景物的对联。

  2.阅读《大理三塔》。

  3.口语交际。

  4.习作

  课时安排:6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对联

  1、教师简介祖国古老文化——对联。

  2、学生自由诵读对联。

  3、教师大概介绍对联的内容。

  4、学生练习背诵对联。

  二、阅读短文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了解大意,找出文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

  这篇短文介绍的是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介绍的是云南的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和它周围的优美环境,详细介绍了大理三塔的壮观景象。)

  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3、教师指导、小结:

  第一自然段,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

  第二自然段,大塔的样子。(大塔的样子写得最详细,可分三层来理解:一写大塔的名称和它的大小。二写它的总体形态美。三写了它的具体构造。)

  第三自然段,两座小塔的样子。

  第四自然段,大理三塔的价值。(这一段最后的排比句表达的意思非常全面深刻。)

  4.引导学生分段。大家看,这四个自然段中,那些自然段意思比较接近,可以归为一段?段意怎么归纳?

  5.教师小结:(第二三自然段的'意思比较接近,可以归为一段:介绍大理三塔的样子。)

  6.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7.朗读指导。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 学生自读题目要求。

  1.给学生简介什么是导游。

  2.你们愿意当导游吗?愿意把大家带到你的家乡看看吗?

  3.那么你准备怎么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乡呢?

  二、 学生讨论。

  1.你的家乡在哪里?怎么走?

  2.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名胜、风景?或者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3.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三、学生同桌互说自己的家乡。

  四、 请两三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1.大家注意听,看别人是怎么介绍的。

  2.听的时候可以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让导游解答。

积累运用一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景阳冈》教案02-09

语文的教案【荐】03-13

【精】语文的教案03-15

语文《狼》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