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8-18 13:17:3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语文教案范文汇编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梳理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梳理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揭示课题,读题。

  (1)指导“辫‘’的书写:“辛”部,作偏旁时末笔竖改撇,17笔;解释“羊角辫”。

  (2)题目有什么特点?想了解什么?(以人命题。小姑娘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写了她哪些事?她是怎样一个人?)

  2.带着问题读通课文,寻找答案。自学生字新词。

  3.检查。

  (1)说说小姑娘的基本情况。(姓名,年龄,身分。说出课文依据。)

  (没有出现名字。她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课文依据:背书包、挂红领巾、说话稚气--随机解释o)

  (2)课文写了小姑娘哪几件事?(了解学生熟悉课文情况,不必求全。)

  (3)检查课文朗读。随机正音并结合释词。

  刻薄bó似sì乎怔zhèng双肩背bēi书包驮在背bèi上

  (4)词语质疑。不理解的提出来讨论。

  4.梳理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划出能概括事件或人物态度的'短句和词语o

  (2)投影揭示练习表格。按课文内容摘录填表。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小姑娘

  “少找给我一角钱”,“油条短半截”。“换一下行吗?”“谢谢。”

  “您多找给我五角钱”

  伏着身子 小手用力推着......“没什么。”

  张丽

  冷冷地

  “还有完没完?”不耐烦

  拣最刻薄的话甩过去;

  “小家伙,人倒老实。”

  怔住了。

  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竟说不出话。

  不由自主

  ①师生共同归纳第一件事。(扶持,掌握方法。)

  ②独立或同桌议论归纳第二、三件事--课堂交流,揭示答案。随机释词(见带点词)。

  (3)利用表格给课文分段,口头归纳各段大意。(语言明确、完整、简洁。)

  5.作业。

  (1)完成作业本1、3两题。

  (2)把字写正确,写匀称并填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汉字,掌握部首查字法的使用步骤。

  2、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对联的意境,掌握三则对联。

  3、熟读《十二月花名歌》。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7个汉字,掌握部首查字法的使用步骤。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幅图。图上的小狐狸在干什么?

  想吃葡萄。

  播放儿歌:酸葡萄

  导入新课: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首儿歌吧。

  出示儿歌。读一读,把你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二、查字典

  1、如果你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应该怎么办呢?。

  查字典,问老师。

  老师不是实时陪在你的身边,老师给你推荐一位老师。出示谜语: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有字不认识,可以请教它。——字典

  2、如果你认识一个汉字,但是不知道它的.意思,可以使用音序查字法。如果这个汉字你根本不认识,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查字方法——部首查字法。

  部首查字法怎么做呢。只需要四步。我们以“狐”为例学习一下。

  第一步:要查“狐”的读音,要先确定这个字的部首是“犭”,再数一数“犭”的笔画,共三画。

  第二步:在“部首目录”里的“三画”中找到部首“犭”和它所在的页码。指导学生找到页码,允许同桌或者小组。

  第三步:按照页面,在“检字表”中找到“犭”部。再数一数“狐”字中除去部首还有几画,然后在相应的位置找到“狐”字和它在正文中的页码。

  第四步:按照页码,在正文中查到“狐”字,读音和字意你就都知道了。

  3、查字典练习。

  数一数这些部首有几画,他们在“检字表”的哪一页?

  出示:“艹、犭、”等部首。学生小组合作查找。

  数一数这些汉字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出示:葡、紫、狸等生字。学生小组合作查找。

  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

  出示表格。学生完成课上的表格。

  4、认识汉字,出示要求认识的汉字:葡、萄、紫、等7个要求会认的汉字,学生认读。

  三、日积月累

  1、学习: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结合图片讲解。

  2、学习: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结合图片理解。

  3、学习: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结合经历讲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玩一玩对对游戏,记住这些对联。

  四、我爱阅读

  1、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花朵?

  学生自由表达。

  2、一次出示图片,感受花的美丽。懂得适时有花开,月月很美好。

  3、一年十二月,月月花不同,你还知道哪些花朵,它们在几月盛开?说给同学听听吧!

  学生自由表达。播放音乐欣赏:十二月花名歌,结束教学。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学习过程:

  一、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记》。对于马克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我把这些资料做成了一个帖子发在了我们的教学论坛资源库中,让我们一一看。

  3、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的同学可也没闲着,不少人给我的信箱中发来了他们所写的这小说的故事梗概,我挑选了一,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二、。

  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

  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e盘里,请大家通过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

  三、精读《当海盗去》。

  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

  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

  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能否在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帖子)

  海盗。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

  播放电影片断。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请将你的观点上传。

  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四、拓展。

  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论坛帖上传。

  2、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上搜索络中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机的用途,培养了解新科技、学习新科技的`主动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了解计算机的用途,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了解新科技,学习新科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陈述、感叹、疑问三种句式的不同语气。3.学会书写10个生字,认识5个多音字。

  教学准备:计算机实物。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出示、解读学习任务、要求。

  1.小芳为什么找不到舅舅家了?

  2.她是怎么找到舅舅家的?

  3.你知道计算机还有那些用途?

  4.合作交流,计算机或其他现代化的工具及设施。5.师提问并。6.作业: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完成课后第二题。

  体会陈述、感叹、疑问三种句式的不同语气。

  1.“叔叔,计算机怎么知道我舅舅家呢?”2.小芳高兴的叫起来:“他就是我舅舅!”3.“我们找不到舅舅家了。”

  三、独立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四、写字教学:教师范些生字。学生书空后练写。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二、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三、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

  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ao)、项为之强、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五)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

  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六)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七)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八)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九)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1)分析第1自然段:“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①“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②“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③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

  (2)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3)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4)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二)体验与反思。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三)讨论。

  问题l: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四)作业。

  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五)点评。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的草、虫蚊、土砾、癞蛤蟆……幻象迭出,写出了一种物外之趣,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文不同,因而,帮助学生越过这一“语言习惯”障碍,克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奠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园地》教案09-27

语文母鸡教案10-15

语文《检阅》教案10-25

语文园地教案03-01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备课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