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语文教案

时间:2023-02-17 11:18: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散步》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步》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步》语文教案15篇

《散步》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

  (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三、研读入境合作讨论(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5分钟)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这个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2、(3分钟)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如果我们写作增添亮色)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3分钟)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5、(4分钟)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6、(5分钟)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7、反馈、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六、课后作业:练习册第6课

《散步》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关键词句的意味;

  3、 说出两文的思想感情;

  4、 字词积累。

  教学设想:

  1、 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文中的情感;

  2、 《金黄的大斗笠》注重体会三幅图画,《散步》注重理解“我对生命的使命感”。

  3、 指导学生建立词语积累本;

  4、 重点分析好几个重点语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金黄的大斗笠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 预习设计:

  1、 自读课文,解决读音障碍,读通顺。

  2、 给下列字注音、组词(在本文中的读法,用课文中原句)

  蓝lán 谣yáo 看kān 埂 gěng 梳 shū 调 tiáo 缩 suō 数 shǔ

  辟里啪啦 pīlípālā 斗 dǒu 笠 lì 辫biàn 揽 lǎn 咩 miē 澡 zǎo 咯 gē 蘑菇mógū

  3、 找出两个拟人的句子,在书上用“------”标出;

  4、 有人说本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三幅图画,请分别标出其起止;

  5、 将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换成括号中的词好不好?为什么?

  ① 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

  ② 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

  二、学习新课

  (一)引课: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金黄的大斗笠》。这篇文章是作者1986年为“六一”儿童节写的。文章写得优美活泼,充满意趣,很值得我们学习。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下面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

  1、齐读课文一遍,看有无共性的问题,如有,给与纠正。

  2、指名一名同学读,其余同学找毛病,师生共同纠正:

  读音提示:蓝(laˊan)看埂啃梳调数辟里啪啦斗笠翘辫揽咩澡咯蘑菇“”

  3、 分组讨论,交流三幅图画的分法。

  指导要点: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一是练习二的三个镜头:第一个镜头——风小雨稀;第二个镜头——风疾雨急;第三个镜头——风雨交加。 对于这种意见要充分肯定其正确性。

  二是引导学生从全文的角度,将文章分成三幅图画:牧羊图、风雨图、斗笠下

  (本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注意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赏析文章)

  (三)以三幅图画为框架品味课文

  1、 牧羊图分析:

  突出其风景优美、和平恬静的特点。

  用两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第一种为再造情景法。

  (1)启发提示:

  (多年前,我在一所乡村中学教书,有一次组织学生写观察作文。学校前面是一条河。暮春的河里没有水,却长满了碧绿的嫩草,铺在河筒里,像铺上了厚厚的一层地毯;河坡上有几只牛和一群羊、一群雪白的鹅在吃草;对岸村庄的红墙绿瓦掩映在浓郁的翠绿之中,高音喇叭里正在播放着《花为媒》选段。当时,我产生了一种顿悟的感觉。明白了什么叫“和平自由”——这和煦的春风、绿草如茵的河道,那悠闲的牛羊、引颈高歌的雪白的鹅、动听的戏曲、烟树掩映中的村庄,组成了一幅多么美好的图画呀。)

  这是老师在阅读这一段课文的时候所产生的联想。同学们有这种体会吗?能否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2)学生讨论,发言,表述自己的联想。

  第二种方法为用语比较品味法。

  (1)请一同学朗读第一幅图画,然后提问: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庄稼、小男孩、山羊、风)

  (2)讨论:下面这段文字与原文比较描写对象相同吗?用语相同吗?表现出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短文:梯田里的庄稼像咆哮的海水,卷起一道道浪头;一个浑身只穿一条短裤的男孩子,紧握着一根粗大的树枝,站在高高的山头上;旁边一头雪白的山羊,高昂着头,警惕地环视着四周。

  提示:这样的描写肯定让我们联想到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儿童团员在放哨的形象。这两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一样的,但用语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就有很大的不同。

  (3)请找出两段中相对的几个词语,并说说其不同的表达作用:

  溜、 亲切、 柔和、 悠闲

  咆哮、粗大、 高昂、 警惕

  2、“风雨图”品读

  (1) 找同学朗读,分风、雨A、B角色朗读。第三个镜头齐读。

  然后提问:a、写了风雨的几种状态?(答:三种状态,即三个镜头。)

  b“风来了,雨来了,……”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清楚地表明了风雨到来的过程,层次清晰,节奏紧凑,语言活活泼,使我隐约感觉到小男孩兴奋的心情。)

  c、女生齐读风、男生齐读雨,通读本层。

  3、“伞下”品读

  a、 师读课文,同学们思考:读了本层,你就一句、或一个词、或其他什么有什么想法,讲给大家听听。

  例:“——姐姐,你是怎么知道雨来了?

  那团乌走过咱们家窗前,我看到了它的影子了。”

  (表现了姐姐的聪慧,生活经验丰富,识风雨)

  b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讨论。

  (四)质疑

  1、“一个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中的“有”字换成“穿”行不行?

  (“有”不如“穿”通俗好懂)

  2、“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中“缩”字用得好不好?

  (违反常理。一、下雨前,乌云应是越聚越多,不会给人“缩”的感觉;二、在学生的意识里,也是“热胀”而不会“热缩”)

  三、 小结: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完成下表:

  图画名称 重点词语 表达的感情 其他牧羊图风雨图伞下

  (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找出相同点或不同点,增加栏目。)

  四、 板书设计 :

  金黄的大斗笠

  牧羊图风雨图 风小雨稀溜 亲切 柔和 悠闲翻过背 梳理好又乱 风景优美 和平宁静兴奋活泼

  风疾雨急用力摇 哗哗响 辟里啪啦

  风雨交加洗 掀

  伞下 啪 嘻嘻 咯咯 亲切

  五、 作业 ;

  1、 辨字注音、组词;

  蓝 梳 辫 操 梗

  辨 澡

  篮 疏 辩 燥 埂

  2、 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看 调 数 斗

  3、 仔细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集中体现“风小雨稀、风疾雨急、风雨交加”的词语,填在相应处,完成老师的板书。

  4、 在文中找出两个拟人的句子,抄在作业 本上,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

  5、 词语积累格式指导:

  kěn

  啃——悠闲地啃着青草。(一点一点儿往下咬)

  溜——偷偷溜来一朵乌云。(滑行)

  ▲拟人,使语言活泼生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散步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 预习设计:

  1、 朗读课文,自己,解决字的读音,找出一两个课下注释中没有,你又不理解的字词,准备课上交流。

  2、 准备好字词积累本、字典、词典。

  3、 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语句的含义:

  (1)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2)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的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4)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脑袋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5) 但我和妻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二、 学习新课:

  (一) 课:这节课我们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在学习本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体会本文与《金黄的大斗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 同桌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将自己和同桌找出的字词都通过查字、词典,根据语言环境,准确无误地注音、注释。

  (三) 师范读课文,学生在下面小声或不出声跟读,体会读音、重音、语调、语速,看有无不恰当的地方,标记下来。(读后师生共同讨论、订正。学生说出自己的读法以后,对有道理的要充分肯定,认为没有道理的,归为“一种认识”一类,一般不宜直接否定;学生说出想法后,让其读给大家听)

  (四) 讨论、品味重要语句:

  1、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要点: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关心。

  2、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要点:因为我从小很听话,母子感情很深,所以母亲现在很信任我。

  3、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要点:爱幼尊老。

  4、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要点:表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爱,牺牲自己的意愿,满足孙子的意愿。

  5、 但是,我和妻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界。

  要点:人到中年,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五)师齐读课文,体会文中感情,思考:和《金黄的大斗笠》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1、 指导思想:让学生讨论,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2、 要点:

  (1) 相同点:都是写家庭生活的。

  (2) 不同点:a、人员不同《金》写的是儿童《散》重写成人;

  b、 情绪不同《金》活泼《散》深沉。这一点比较难理解,老师可作引导,从作词、描写对象、内容等方面。指导学生列下表:

  课文 用词 人物关系 感情色彩 其他

  金黄的大斗笠

  散步

  三、 作业 :

  1、 ,给下列词语注音:

  散步 很累 咕咕 分岐 一霎时 粼粼

  2、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有人说“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很幽默,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2)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段,抄在下面,并说说其作用。

《散步》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揣摩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重点:揣摩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简要概括全文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我”为何要出来散步?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又是如何解决分歧?

  2.美点寻踪: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四、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欣赏视频感悟生活

  五、作业布置

《散步》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单。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

  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反映了什么。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师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三)作者与创作背景。(2min)

  莫怀威:笔名 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14min)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4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五).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散步》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

  3品味文章语言的对称美。

  4学习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人物形象分析及文章主题理解。

  难点:写作手法的学习及应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设计及相关问题的答案。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思路导航:本课设计的最大特色是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由“亲情”话题导入,结合孟郊的《游子吟》解说亲情是如何表现的,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

  三,展示教学目标

  四,读准子音,看清字形。

  嫩芽霎时拆散熬过分歧水波粼粼委屈各得其所

  多音字:散背

  五,初读感受

  季节:初春地点:南方田野人物:我,我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事件:在田野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结果: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一起走小路

  六,自主学习,分析人物

  在这些人物中,你比较喜欢哪一个?

  我------温和,孝顺善良我的.母亲-----温良,慈爱,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我的儿子----天真活泼,懂事

  七,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样一件事怎么就体现了亲情?作者要表现什么主题呢?

  八,品味语言

  语言的对称美: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作用:句式有变化,显得丰富,优美。

  有韵律感,琅琅上口。

  简练又有丰富的内涵,很有哲理味。

  赏析结尾句:

  九,写作特色及布置作业

  1,开门见山,直接叙事

  2,抓住细节,刻画人物

  3,结尾点题,升华主题

  4,平凡小事,以小见大

  作业:用上这些写作手法,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十,拓展延伸

  臧克家的《三代》

  十一,教师寄语,升华亲情

  十二,看图回顾亲情

《散步》语文教案6

  20xx年5月29日

  《散步》教学设计

  伊川县直中学周粉霞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理解词句。

  3、懂得珍惜亲情、关爱家庭。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培养他们尊老爱幼、懂得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方法:1、品读教学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家》)

  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让我们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今天我们来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展示课题《散步》莫怀戚

  二、理解文意,整体感知:

  1.听录音,边听边在自己易读错的字上注音,不理解的词作标记。

  2.请再读课文,《散步》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从文章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三、朗读品味:

  1.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根据学生喜欢不同的段落,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2..思考: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

  如:三代同行;我们在田野上散步……

  四、感悟亲情: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我”。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2.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

  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在这个家庭里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于是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而尊老爱幼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师小结:本段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很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形象上看,很有象征意义,整个世界,大词小用,突出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正如本文所写,美好的亲情往往体现在平凡的小事中,细细回顾你的经历,让我们尽情的来抒写美好的亲情。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六、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去用心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七、作业:1.为父母做一件表达自己心意的事。

  2.把做这件事的感受写下来。

《散步》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点:

  (1)积累重要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积累语言,揣摩语言

  2.能力培养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4)夹叙夹议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1)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

  2.音像资料:歌曲《致爱丽丝》《常回家看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环节:

  1.朗读课文,自己查字典,解决字的读音,找出课下注释中没有,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词,整理在笔记本上,小组同学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

  2.朗读课文,感受亲情的和暖。用一句话说说你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讨环节:

  课堂导入:

  记得周国平说过,家,是一只船,是避风的港湾,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岸。家庭中,正因为有了父母坚强的臂湾,有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我们才感受到无尽的温情与和暖。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再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天,去共享亲情的无限。

  (一)初读入情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

  阅读提示:(1)播放乐曲《致爱丽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家庭的亲和力。

  (2)思考: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何人?何景?(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师生明确:“和美”的家庭。

  (二)研读入境合作研讨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题目: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小组口头表达)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班上书面交流)

  2、研读要求:

  (1)小组内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2)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反馈、小结。师生明确:

  (1)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2)“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条缀接而成的。

  (3)家和万事兴

  (三)美读入理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找出文中佳句,赏析本文语言特色。

  1、提示:(1)你喜欢文章哪几个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师生明确: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3)集体朗读,注意读出初春的生机和散步的情趣。

  2、提示:(1)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2)自由朗读品味

  (3)学生简谈文中写景的作用。(点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同时渲染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四)赏读入心学习技巧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有些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请学生猜老师喜欢的原因?

  2、反馈: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深情赏读:领读辅之以跟读,评价。

  5、师生一齐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师生明确:以小见大,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散步》语文教案8

  重点:

  1. 理解通过传神有趣的细节,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生活情趣的写法 。

  2. 通过朗读,体会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晓畅素雅的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难点:

  1:文中仅有的两处景物描写所提供的美妙背景。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轻声读《散步》。

  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注音。(具体操作参照教法建议1)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 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课文。

  大家从两方面评议:

  1.有没有读错字音的情 况。

  2.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

  三、分组讨论:朗读这篇课文时该怎样把握语气、语调?

  说明:要边讨论,边练习朗读,边评议。

  1.明确本文朗诵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2.明确我的语气、语调:

  ①我是个中年男子。

  ②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③散步中,处处表现了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3.完成讨论之后,练习朗读。每组推举一位代表,在班上朗读,大家评议。评议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语速、重音。

  4.再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然后全班根据前面所明确的朗读的方法进行评议,选出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

  四、交流本文的心得。

  下面题目供参考,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可用幻灯演示题目)

  1.这篇课文哪些描写最令你感动?举一两处为例谈谈。(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整体感知)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整体感知)

  5. 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语言?为什么?(对语言的品味)

  说明:这些问题,不要求都回答,更不宜规定统一答案。学生只要能对其中一两个问题有所认识就可以了。注意让学生发言时不要脱离课文。教师仍然需要注意自己导的地位,注意倾听学生发言,及时给予点拨和激励评价。这项练习中1、2、4小题可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落实 在作业本上,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比较阅读。

  手段:以朗读训练为基本形式

  设计思想: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同时,重视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的训练。

《散步》语文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1分钟)同时播放《给母亲的信》乐曲(幻灯1)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

  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

  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出示课题幻灯2

  二、听配乐朗读,(注意感情基调、语速节奏)整体感知(幻灯3)(4分钟)

  1、思考:(1)课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中心人物是谁?

  (2)用自己的话简要的复述故事内容。

  注意点根据图画复述故事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幻灯4)

  2、(2分钟)反馈、点评、

  3、师小结: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一家口人或者祖孙三代

  (2)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后发生分歧,结果我的母亲顺从我的'儿子走小路,体现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师:过渡语这样的画面美不美?让我们也融进这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去感受它美,好不好?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10=5+5)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前后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每组推荐组长记录,待会交流

  1、展示:(幻灯片5)

  (1)《散步》,美在,为什么?友情提示:美在语言、景物、行动、亲情......

  2、说明

  美在对春景的生动的描写

  美在文章对称句式的反复运用

  美在小家伙的话

  美在用生活的细节表达出一定的道理

  美在于生活的细节中表达出深爱的感情

  美在结尾段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

  美在结尾的一句话......

  师:提要求

  前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把讨论结果写下来,每组推荐组长发言、点评)

  2、(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3、明确:亲情美如:和睦温馨美

  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整个世界。(幻灯6)

  ①齐读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从字面上看他们走得很小心,很仔细,害怕母亲摔跌,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人既要善待衰老的生命,又要爱护幼小的生命这样承前启后的责任。也表现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整个世界”是否大词小用?表现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幻灯7)

  ②还有补充的吗?

  景物美如第四段齐读体会指导朗读(幻灯8)

  ③为什么美在写景?与前文写母亲有没有关系?

  生:有,因为母亲战胜了寒冬,战胜了疾病,我希望母亲也像这春天的万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生命,感悟到生命

  那我们该怎么做?

  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要珍爱生命

  ④还有吗菜花桑树鱼塘(第七段热爱生活)指导读

  小结:

  所以作者选择初春有生命力的季节去散步,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师:还有吗?

  生:语言美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师: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幻灯片8)

  讨论(3分钟)反馈、

  作用:语句的形式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

  增强了表达效果(幻灯9)

  (如果我们在写作中恰当运用,会为我们的文章增添亮色)

  师像这样的句子文中有很多,找找看(幻灯片10)

  生讨论反馈

  小结

  《散步》这篇散文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写的是散步,这样一件小事,作者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亲情。

  师:我们现在在校学习与父母相处交流的机会很少,有的在外闯荡,那我们面对亲情该如何去做呢?

  四、体验亲情(幻灯11)

  设想一下,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

  指导学生如何说话我应该我对说

  师过渡语:

  同学们很有孝心,也懂得如何尊敬老人,我为大家有这样的认识而高兴。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是让大家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幻灯12)备用

  所以说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说说你学完这篇课文,你觉得今后应该怎么做?

  小结点评

  师:因为亲情的存在,我们幸福,我们快乐,当我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时候,让我们把对亲情的理解,化解在歌词里,用歌声来感受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六、听歌曲感悟亲情(幻灯13)

  《常回家看看》学生跟着一起唱

  此时借这个机会你最想对父母亲说一句话是什么

  师:我为大家有这样的懂事而高兴,希望你们将自己对亲情的理解付诸于行动。

  七、课后作业:(真行实感)(幻灯13)

  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八、教师心语结束语(幻灯14)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散步》语文教案10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过跟家人一起在田野散步的经历呢?

  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教师:没有也不要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么一篇文章,题目叫什么?

  学生:散步。

  教师:作者呢?

  学生:莫怀戚。

  教师:很好(板书题目、作者)。那么今天可不是我来上课,我们将有幸请到三位小老师,请他们来为我们解疑答惑,一起学习,共同交流。大家说,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那么有请我们的第一位小老师T。

  学生:热烈鼓掌

  小老师T:我们先进行第一部分,首先我们一起来朗读预习单上的生字词,准备好了没有?

  学生:准备好了。

  (学生跟着小老师朗读)

  小老师T:好,那么现在请大家在这些词中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来造一段话,准备1分钟时间?

  (思考1分钟)

  小老师T:好了,同学们应该都可以了,谁来?

  学生A:我用“煎熬”和“嫩芽”来造句,我的句子是春天的小草经过了冬天的煎熬,冒出来嫩芽。

  小老师T:很好,不错,请坐,还有谁来?

  学生B:我用“一霎时”和“水波粼粼”造句,有一天我去河边玩耍,丢了一块石子进去,一霎时水波粼粼。

  教师:这个句子有点不通顺哦,最好说一霎时,整个湖面水波粼粼,这样更通顺些。

  小老师T:大家都预习了这篇文章,那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谁来说说?(学生C举手)好,你来回答。

  学生C:讲述了“我”和一家人去散步的事情。

  小老师T:能不能讲具体一点呢?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示意学生C做下,让举手的学生D起来回答)

  学生D:本文主要讲“我”和一家人在冬日的田野里散步的时候,遇到了两条路,母亲要走大路,因为大陆平坦,而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我”听从母亲选择了大路,而后来母亲因为儿子改变了想法而一家人选择了小路,最后到了一处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起走在小路上。

  小老师T:非常好,大家说她概括的好不好?给他点掌声鼓励。

  学生:好(鼓掌)

  小老师T:好,那么大家能不能归纳一下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呢?也就是说作者想表达什么呢?请大家小组讨论2分钟。

  (讨论2分钟)

  小老师T:好了,哪位同学愿意来回答?

  学生A: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

  小老师T:很好,请坐。但是这篇文章主要要表达的是尊老还是爱幼?

  学生:尊老。

  小老师T:对,这篇文章其实主要表达就是我们中国古代常说的“百善以孝为先”的家庭美德(打出幻灯片)

  小老师T: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师:让我们用热烈掌声谢谢T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讲课,接下来我们请出第二位小老师Z同学,有请。

  小老师Z:(走上讲台)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请大家看预习单上的第二部分的第一题,请同学们先思考2分钟,可以小组互相交流,然后来说说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2分钟)

  小老师Z:好,谁先来?(学生E举手)好,你来。

  学生E:我觉得他们的家庭是温暖的,“我”是有责任心的……

  小老师Z:(打断)先告诉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文章中有没有哪里体现出来呢?

  学生E:例如文章第6段,“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从这里看出来,这个家庭很团结,给我的感觉很温暖。

  小老师Z:很好,那么“我”为什么是有责任心的呢?

  学生E:也是在第6段,接下来一句“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小老师Z:很好。

  教师:可能很多同学都体会不到,这么一件事可能在我们看来很微不足道,但是“我”却感觉到了“责任的.重大”,因为他时时刻刻把谁放在了心头?

  学生:母亲

  教师:很好,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我”的什么特点?

  学生:孝顺

  教师:非常好。(示意小老师继续)

  小老师Z:那么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F:通情答理。

  学生G:慈爱

  小老师Z:都很对,那么从文章哪里能够看出来呢?

  学生G:从母亲摸了摸儿子的小脑瓜,然后改变了主意可以看出来母亲是一个疼爱孙子非常慈祥的一位老人。

  小老师Z:非常的好,请坐。这位母亲就是中国典型的慈母的形象。

  小老师Z:那么还剩两个人物,“我”的妻子和儿子又是什么形象呢?

  学生B:妻子很贤惠,儿子很听话。

  小老师Z:很好,那同样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证据呢?

  学生B:妻子贤惠是因为这一句“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小老师Z:很好

  教师:还有吗?光听丈夫话就是贤惠吗?那要是丈夫犯了法,妻子不闻不问,对丈夫言听计从,这也是贤惠吗?(学生笑)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更有代表性的句子?

  小老师Z:(学生C举手)你来

  学生C:文章最后一段,我背起母亲,妻子也背起儿子,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妻子是一个贤惠的好妻子。

  小老师Z:很好,找的很准确,请坐。

  小老师Z:来看一下老师的答案是不是和你们一样。(放幻灯片)

  小老师Z:看来同学们都概括的非常准确,那么我们就继续赏析第二部分内容,请大家看预习单。当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顺从了母亲而没有迁就儿子呢?

  小老师Z:谁来回答呢?

  学生B:“我”不选儿子是因为“我陪伴他的时间还长”。

  老师追问:你从文章那里看出来的呢?

  学生B:文章第6段倒数第二句。

  小老师Z:很好,找的很准确。那么作者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学生B:……(思考,回答不出来,小老师A的提问太过笼统了)

  小老师:也就是说“我”陪伴母亲的时间怎么样?(意识到问题了)

  学生B:不多了

  小老师Z:很对,那么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B:孝敬父母,把尽孝道看的特别重。

  小老师Z:非常好,大家说他答的对不对?

  学生:对。

  小老师Z:掌声鼓励这位同学,答得非常好。

  (这时可能是由于比较紧张的缘故,小老师没有按照准备时的安排更深入的探讨为什么“我”把孝放第一位,而准备直接跳过去进行下一个环节了。这时我只好插入。就势提问:“为什么大家赞同‘我’去尽一个儿子的本分,但‘我’同时也是一个爸爸啊,难道我就不要尽一个爸爸的本分了吗?”)

  (这时,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可能是怕说错,也没有人举手了,整个课堂陷入了沉默。我有点后悔打断小老师的上课步骤。)

  小老师Z:请大家小组讨论3分钟。(随机应变,很好。)

  (小组讨论了3分钟)

  小老师Z:讨论结束了,哪个小组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C(举手)

  小老师Z:你来。

  学生C:我觉得文中的“我”认为孝顺母亲比疼爱儿子重要。

  (下面的同学就有不同意见了)

  小老师Z: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听听其他小组的看法。

  学生D:我觉得母亲和儿子对“我”来说一样重要,但因为选择大路可能对儿子来说只是少了一点玩耍的乐趣,而对于母亲则意味着我的孝子之心,二者的意义就不一样了。(非常好,很准确,同学恍然大悟。)

  小老师Z:大家同意吗?

  学生:同意

  小老师Z:非常好,我也同意你的看法,因为母亲为了我付出了太多,作为儿子的我在她有生之年,能够满足她的事情一定会满足她。(打出幻灯片)

  小老师Z:(进一步导入下一个问题)好,那么我们来试想一下,“如果‘我’迁就儿子选择小路,长此以往,试想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B: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儿子会被“我”宠坏。

  小老师Z:对,儿子这样会被“我”的娇惯而宠坏,那么母亲呢?她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很好,请坐。

  学生E:会逐渐的不高兴。

  小老师Z:对啊,儿子久而久之会被宠坏,变得骄纵;而母亲虽不会计较太多,但毕竟还是不舒服。(打出幻灯片)所以这很明显的就体现了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对于一个家庭有无比重要的意义。(时间花的多,有点着急了。)

  小老师Z:好,我就和大家探讨到这里,谢谢大家

  学生:热烈鼓掌

  教师:谢谢Z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讲课,现在我们请出最后一位小老师H同学继续给我们上课,有请。

  小老师H:(走上讲台)亲情是美好的,温馨的,能够让我们记住一辈子的,让我们来看一下课后练习的这篇文章《三代》,来看一下这篇文章讲的是怎么样的一种亲情?请大家一起拿起书本有感情的来朗读一遍。

  (朗读,3分钟左右)

  教师:我发现刚才读的时候出现了几个错字,有没有同学注意到了是那两个字读错了?

  学生:(经过引导)脚踝、蹒跚。

  小老师H:(板书“踝“和“蹒”的拼音。)

  小老师H:好,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篇文章是通过什么样的一件事来表现亲情的?

  学生E:通过一件很小的交通事故来表现的。

  小老师H:很好,那么跟《散步》比较一下,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E:都是一件很小的事。

  小老师H:嗯,非常好,都通过一件小事来表现浓浓的亲情,这个在写作手法上叫做什么呢?

  学生:以小见大

  小老师H:非常好。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现在请小组交流一下,说说这两个故事哪个更感动你呢?

  (小组讨论3分钟)

  小老师H:讨论结束,现在谁来谈一谈?

  学生F:我觉得散步更感动我。

  小老师H:为什么呢?

  学生F:因为散步这件事情比交通事故更小,更不引人注意,而“我”却想到了很多,而《三代》我觉得在遇到这样的事时,很多人都会做出下意识的反应。所以我觉得《散步》更感动我。

  小老师H:很好,说的很精彩。还有谁要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的?

  学生G:我觉得《三代》更好,正因为是下意识的反应才说明“我”把“我”的父亲和“我”的小孩看的特别的重要,才会做出下意识的反应,不然一犹豫就不会这样的反应。所以我觉得《三代》更感动我。

  (学生自发鼓掌)

  小老师H:说得非常好,让我们来听听老师是怎么说的。

  教师:其实无论是《散步》还是《三代》都很感人,只不过他们侧重的方面不同,《散步》侧重于“我” 对母亲的孝心,当母亲和儿子只能二选一时,“我”没有犹豫的选择了母亲,因为“我”想到了这样做无论是对母亲还是儿子都好,“我”意识到了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的重要性,而《三代》则侧重于“我”对整个家庭的责任感,就算牺牲“我”也要保护全家。总之两篇文章都很感人,我希望大家能够从文中好好体会。

  小老师H:我就和大家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师:很好,谢谢H同学,今天这三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好,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内容。好,同学们,现在请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感人的画面:是谁在日落黄昏,倚在窗前,焦急的盼望着我们回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细细的叮咛着我们一切小心?

  学生:是父母。

  教师:对,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同学们,亲情不单是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一个和美的家庭需要我们用爱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希望大家能够从这节课中真正有很多收获,回到家里,能够多帮父母做点事情。谢谢大家。

《散步》语文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人物性格,感受亲情,体味人性美。

  3.品析文章的语言美。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析文章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从而感受浓浓的亲情。采取“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完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的品德,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感受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

  2.难点:

  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思路:以“亲情”为线索,按照“感受亲情”——“感悟亲情”——“感念亲情”——“感恩亲情”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体验亲情的珍贵与美好。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语:(屏幕展示广告《妈妈洗脚》)

  同学们,画面上孩子为母亲洗脚的场面很是让人感动,其实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很多,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作家莫怀戚,看看他笔下的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一)朗读教学:

  1、[学生活动]:明确读文的语气,(欢愉而深沉)并且朗读,整体把握。

  2、播放音频,学生体味文中浓浓的亲情。

  (二)听读感知:

  讨论交流:

  A、散步的人有:

  B、散步的地点是:

  C、散步的季节是: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深入探讨:

  1)“分歧”是怎样解决的?文中的人物给你留有怎样的印象?(板书)

  慈爱母亲

  孝顺“我”和妻子

  听话儿子

  2)从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浓浓的亲情温馨的家庭(板书)

《散步》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的时候与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练读。

  (2)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与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1)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与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2)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3)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与“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跟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步》语文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

  (1)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2)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

  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当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四)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当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五)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当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2、提示质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六)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1、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2、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七)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八)重点研读。

  1、过渡: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 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3、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

  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

  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散步》语文教案14

  情境导入

  (播放“为妈妈洗脚”广告片)

  疲惫的妈妈仍不辞辛苦地为母亲洗脚,稚气的儿子也端来了一盆水,泼泼洒洒蹒跚走来,一声“妈妈洗脚”感动了多少敏感的心。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散文《散步》,质朴地展现了牧歌式的情景,同样感动着你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散步》。

  目标聚焦

  1.朗读体验,感受亲情与责任;

  2.朗读欣赏,品味语言与构思;

  3.感悟生活,珍爱亲情。

  学习程序

  (一)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想写了什么事。

  读准字音熬______分歧_____一霎时_____水波粼粼_________

  2.小组轮读,说说下列要素。

  散步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不同表述)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怎样解决的?

  重点探究

  文章写的事寻常小事,但却耐人寻味,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回答问题。

  1.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那样。

  (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地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美点寻踪

  1.找出最使你感动,你认为最美的语句,用心朗读,谈出感情,说说感受(语言尽量优美)

  2.平凡小时都是挖掘出深意,这是什么写法?

  (四)真爱亲情

  美好温馨地亲情更感人至深地责任感使命感,往往表现在平凡小事中,渗透在平淡细节中。

  1.讲讲你的温情故事。

  2.广告画外音

  (内容:周末老夫妻准备了丰盛地饭菜,儿女们却一个个不回家热切地盼望、焦急地等待、伤心地叹息,周一、周二、周五夫妻俩孤独地咽下那丰盛地饭菜)

  1.对片中地儿女说几句话。

  2.你自己有过这样地行为吗?

  3.我用我手表达爱。

  拟一条宣传语。

  四、小结作业

  孝心物价,豪宅矮房,华服或布衣,在爱地天平他们是等价的,只有真心对待,及时付出。为你的父母做件事情!哪怕是一个细节,相信你的父母一定会倍感欣慰。

  板书:

  (过去)母亲←我

  承前启后

  责任重大

  我的妻子→儿子(未来)

《散步》语文教案15

  教学分析

  《散步》是人教版教科书(新疆专用)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讲读课文,是一篇讴歌亲情,揭示生命意义的精美散文,语言清新自然,所叙故事为生活中所常见,内容不难理解。但文章抒发的细腻感情不容易体会,揭示的深刻主题不易把握。其原因,一是初一的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忽视语言形式的分析、揣摩,本文在标点、词语、句式等方面的运用很讲究,使朴素的语言具有深刻的含义;二是现在城市中的少年儿童多以自我为中心,对亲情感受太不敏感,很难与文章发生情感共鸣,难以真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难被文章感染而在生活中反思自己。学习这篇课文,应对其语言形式进行深入揣摩,挖掘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体味文中饱含的情感。教师组织教学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关注语言现象,揣摩语言,体味情感,认同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并向课外拓展,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自己周围真挚的亲情,增强感恩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整体感悟课文内容,解释文章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的内涵,准确概括

  出文章的主题;

  能围绕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思想情感把握从文章言语方面提出问

  题,并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过程和方法: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一家间三代浓浓的亲情,认同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

  认识到亲情至贵,增强感恩情怀;

  具有质疑问难,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揣摩品味语言,体味文中的情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的深刻内涵,体味文中的情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揣摩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在老师辅导下学生预习。

  学生:预习课文,做到读课文两边以上,至少有一遍是出声读;圈点生字词,查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试着说出文章抒发的基本感情和主题思想;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

  教师:当堂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组提交上来的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并在课后将整理好的问题在第二课时前印发给每个同学(见附件1、附件2);制作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引入课文:

  师:散步是一项有益的活动。与朋友一起散步,边走边聊,增加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与家人一起散步,互相关爱,感受亲情,其乐融融。散步总给人温馨的感觉,让我们今天再一次走进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作者一家三代的天伦之乐吧。

  二、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1、指名读文旁批注中的字词:

  酷冬嫩芽分歧一霎时粼粼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处理语速、停顿、抑扬等)

  3、简要叙述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提示]请同学们思考,所叙述事件应该包含哪些要素?就本文来说,哪些细节应该关注?

  ——时间(初春的一天),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注意重点记叙的路上的分歧,分歧的解决及“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走的细节。

  ——表现一家三代之间真挚、浓郁、厚重的亲情

  (以上部分既是预习情况的检查和所学知识的巩固,也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做铺垫。)

  三、品味语言,深入研讨:

  同学们在预习中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了许多问题,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预习很到位,所提问题很有意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会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各组的问题有些是相同(一致)的,有些是相互关联的,只要解决了其中一个,相关联的其他问题会迎刃而解。上一节课我们已将问题归了类,课前印发给了大家,下面我们共同来解答这些问题。

  (演示PPT演示文稿)

  [提示]解决问题的一点思路:

  依据:好的文章,所有材料都应该直接或间接为表达中心服务。讲究遣词造句、手法选择、结构安排等都是为了有力地表现中心的。

  方法:先整体感知内容和中心,然后把遇到的“为什么”的问题转化为分析“××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一)、第二三四段可否不写?第五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必要时提示]:

  1、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第二段,介绍母亲的身体情况,和母亲对“我”的信赖;“我”对母亲的关爱体贴。

  ——第三四段写春天景色明丽,突出其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表达对母亲“熬过”冬天的欣喜,对生命的奇迹的感叹。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一句的理解会较难,引导学生分析:

  “这一切”指什么?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昭示着生命的轮回,生命的再生,生命的'意义。)

  2、启发学生从多角度理解第五段的作用。

  与前段“生命”一词的关系;与下段“分歧”的关系;孩子俏皮的话语和“我们”的笑折射出的家庭关系,与中心的关系……

  (二)、你对下面哪个问题有见解?

  1、“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中的“熬”是什么意思?南方怎么会有“酷冬”?

  2、“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为什么用两个“太迟”?

  3、段6中“分歧”能换成“不同意见”吗?

  4、段8中“走得很仔细”是什么意思?

  5、结尾句中“整个世界”一词怎么理解?

  [必要时提示]:

  1、这些词语、句子是怎样表现一家三代人之间浓郁厚重的亲情的(中心)?侧重于揣摩“我(们)”的内心世界,体会“我(们)”的情感。

  2、注意大词小用,重词轻用,词语反复的表达作用。

  3、还可以反复诵读“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以加深体会。

  (三)、结合语境理解重点句子。

  1、面临分歧时,“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责任”指什么?“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必要时提示]:

  结合前后文来理解。走大路还是走小路,一般情况下都没有多大要紧的,但作者一家人中,“一切取决于我”,作者却找不出一个既不拆散一家人,又能满足每个人的想法的办法,感到非常为难。表达了作者尊老爱幼,维护家庭和睦的思想感情,也强调了中年人在家庭中负有重要责任)

  2、“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怎么理解?

  [必要时提示]:

  “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具体是什么?在一个家庭里又代表着什么?再结合前面对“一切取决于我”和“责任的重大”的分析结果就不难理解:

  作者的家庭责任心非常强,将赡养老人抚养幼小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极富爱心,极为重视亲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

  (四)、现在再来看看下列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把你的理解与同小组中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教师深入学生中,参与交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及时予以帮助。)

  (五)、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是否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试着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看能否解答。

  四、再度整体把握,准确领会文章中心,体会文中抒发的亲情:

  1、在初读中,我们只体会文章是歌颂亲情的,现在同学们对文章中抒发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中心也有了更准确的把握,请同学们把文章的中心概括在笔记本上。

  [如: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现了家庭成员间母慈子孝的浓浓亲情。其中尤其体现了中年人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请一位同学深情地朗读全文。

  (在朗读和听读中再度体味作者一家人的融融亲情。)

  五、课外延伸

  一次普通的家人集体散步,表现出的亲情感人至深。事实上,爱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更多的时候,爱的表达是含蓄而深沉的,就像春雨润物而无声,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包括亲人之间的爱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同学们课后可以写篇文章表达对亲人的爱或述说你家庭中温馨的亲情故事,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亲情,用行动表达对亲人的爱。

  课后反思

  一、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每个老师都很熟悉这一理念,但少有老师能在教学中真正实践它。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老师们不了解学生有多大的学习潜力。只要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又有好的学习指导,学生会表现出让我们惊讶的学习能力。一般概念中,对于初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这篇文章的深刻主题并不好理解,但这节课中学生们对文章理解的很透彻,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习惯于灌输式教学,学生习惯于记忆现成的答案,思维得不到有力的训练和发展。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简便方法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而提问题是需要问题意识和质疑方法的,老师需要给与方法的指导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本文学习中,学生们所提问题绝大多数具有很大的阅读价值,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阅读向深层推进。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组织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生发点。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等于把学生的问题原汁原味地全部搬到课堂内,逐一解决,归纳整理是必要的;与学生一起归纳整理是对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探究方法的进一步培养,也是剔除伪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形式,更何况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解决。

  三、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阅读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在理性层面上明白了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那么写等等,还应该使学生通过阅读得到合作意识、探究意识的培养,得到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得到亲情、友爱等美好情怀的感化……但语文教学忌讳生硬的德育标签。学习《散步》,不能简单化的喊“亲情致贵”,不能强求学生珍爱亲情,只能使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中,真切的体会和感悟亲情,本课对文本言语的深度揣摩就起到了这种效果。言语教学与人文关怀不矛盾。

  附件1

  初一2班学生预习《散步》所提问题

  谷有稷组:

  1.第三段的作用?

  2.从“水咕咕地起着水泡”为什么能想到生命?

  3.段7:为什么写“她的眼……池塘”一句

  4.既然小孩要走小路,为什么还要背他?

  孙莹组:

  1.春天为什么有冬水?

  2.第二三四段可否不写?

  3.段6中“分歧”能换成“不同意见”吗?(薛东洁)

  4.段8中(母亲)“高大”一词怎么理解?

  5.“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怎么理解?

  杨硕组:

  1.南方怎么会有“酷冬”?

  2.段5的作用?

  3.一般地,母亲不想拖累儿子,可为什么文中母亲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4.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这篇文章表达什么中心?从哪词语能体现出来?

  姚立颖组:

  1.“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写第三段?

  3.母亲为什么突然改变了主意?

  4.为什么写“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5.为什么写“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宋杰组:

  1.文章3、4段的用意?

  2.母亲为什么变主意?

  3.为什么“我”觉得母亲“高大”?

  4.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施凯钟组:

  1.为什么说今年春天来得太晚了?

  2.什么叫“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为什么奶奶会改变主意走小路?

  4.冬水应该冻上了,为什么会冒泡?

  姚爽组:

  1.“整个世界”的含义?

  2.“母亲”为什么要同意走小路?

  3.第三段的意义是什么?

  4.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任笑男组:

  1.段4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2.为什么母亲身体不好还要走小路?

  3.第五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中为什么要仔细描写自然景色?

  5.段8中“走得很仔细”是什么意思?

  6.文章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史歆晔组:

  1.“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中的“熬”是什么意思?

  2.段4,为什么看到这一切会想到生命?“新绿”的含义是什么?

  3.“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为什么用两个“太迟”?

  4.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5.段7中“她的眼随小路望去……”的意思?

  附件2

  对初一2班学生预习《散步》后所提问题的整理

  词语方面

  1.“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中的“熬”是什么意思?南方怎么会有“酷冬”?

  2.“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为什么连用两个“太迟”?

  3.“新绿”的含义是什么?

  4.段6中“分歧”能换成“不同意见”吗?

  5.段8中(母亲)“高大”一词怎么理解?

  6.段8中“走得很仔细”是什么意思?

  7.结尾句中“整个世界”一词怎么理解?

  句子方面

  1.段4,为什么看到这一切会想到生命?

  2.为什么写“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文中为什么要仔细描写自然景色?

  4.为什么写“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5.母亲为什么变主意,同意走小路?

  6.段7中“她的眼随小路望去……”的意思?

  7.“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怎么理解?

  段落方面

  1.第三段的作用?

  2.第二三四段可否不写?

  3.第五段的作用?

  篇章方面

  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篇文章表达什么中心?从哪词语能体现出来?

【《散步》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语文《散步》教案02-20

《散步》语文教案02-17

语文教案:散步08-12

初中语文《散步》教案02-22

《散步》语文教案(15篇)02-18

《散步》语文说课稿08-29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08-24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案03-19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