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教案

时间:2023-02-28 12:44:3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复习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复习教案

  语文复习教案 篇1

  【课时目标】

  1.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理解并累积“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

  2.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告示板的内容。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桃园主人对来客的信任以及来客被信任的喜悦。

  4.学习通过猫和狗的描写来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告示板:桃林——自采——三里路

  2.师:同学们,这是竖在路边的一块告示板,看到这块告示板,你能猜到些什么呢?(两人交流)

  3.生交流。注意说清三要素:三里路、桃林、自采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的课文就是从这块告示板开始的。先来看学习小建议。

  出示学习小建议:

  ⑴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查字典,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并把带点字的音节抄写下来。

  根深叶茂——( )( )

  沁人心脾——( )( )

  馋涎欲滴——( )( )

  (3)思考:是谁被这块告示牌吸引了,又是怎样自己采桃子的,结果又如何?

  【说明】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小建议给予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小建议中可以解决一般的字词、把课文读通顺的问题,还可以用些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大致内容,以便主要内容的概括。

  5.学生反馈。

  ①出示答案,学生核对;

  ②概括主要内容:按照提示,把三个问题的答案自然地连接起来。

  6.揭示课题:

  师:就是这样一个自己动手采摘桃子的故事,为什么要以《信任》为题呢?

  (出示课题)让我们再来深入地读读课文。(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体会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1.教师质疑。

  ●刚才读了课文,文中写了是谁信任谁啊?(主人信任来摘桃子的客人。)

  如果我们要写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可以抓住主人的动作、神态、语言或心理活动来体现他对客人的信任,文章中有没有这样的描写?我们来找找看。

  【说明】

  此处教师的质疑,目的在于提示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方法的注意。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特别之处。这样的感悟,理解会更深刻。

  2.生交流:

  ●屋前有一张木桌……祝您愉快!

  ①这张留言条是谁写的?(主人)板书:留言条

  师:在这里,主人出现了吗?(没有)是通过一张留言条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

  ②哪个词特别能感受到主人非常信任来客。(尽管)

  尽管自己采,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怎样采?(在这个桃林里随意摘,无限量的采摘桃子。)师:主人完完全全信任每一位来客!

  ③读一读。

  【说明】

  体会句子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又能指导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同时对句子的朗读指导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④如果是你看到这张留言条,会怎么想?

  师小结:留言条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对来客的信任,也是这份信任换来了来客自觉的言行。

  板书:——

  过渡:还有直接描写主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吗?找找看。(没有)那么你们是怎么感受到主人对客人的这份信任的呢?再读读课文,划出句子。

  【说明】

  教师的再次质疑,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全心投入到研究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中来。一边读文,一边思考着。既读懂了课文的内容,又深层次地去挖掘作者表达上的特点,以及感悟到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教师的教学始终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既让课堂具有了思维容量,学习语文不仅是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同时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考方向,由表及里去研读课文。

  ●汽车行驶了大约三里路时,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板书:狗等

  ●狗在我们身边跳跃欢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

  ①师:为什么找这句写狗的句子?

  ②生交流。

  ③跳跃欢吠:“吠”字什么意思?通常指狗叫,所以这里是个犬字。

  ④想象一下,小狗在作者的身边跳着叫着,会叫什么呀?

  ⑤师:叫完了,撒腿就跑,显然是在为作者领路啦!多热情、多灵巧的小家伙啊!一下子成了我们的向导。板书:领路

  ⑥朗读指导:你喜欢这样的小狗吗?(喜欢)谁来读?

  ●不一会儿,两只大篮子里就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①师:这些狗可真机灵,带我们进入桃林,还负责领我们回去。

  ②朗读指导:这样机灵的小狗人见人爱。 (请女同学来读)

  ●我们见那人读了桌上的留言,提上篮子,跟着蹦蹦跳跳的小狗朝果园走去。

  ①师:还是个非常称职的向导呢!

  ②朗读指导:把小狗的这份热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请男同学来读)

  ●我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①你能为这只大花猫找一份工作吗?(收银员)

  ②师:这只猫真的会收钱吗?所以要加双引号。

  板书:猫

  “收钱”

  3.朗读并体会桃园主人对来客的信任。

  ①师:现在我们养狗是因为喜欢狗,养着做宠物,但是以前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养狗吗?(是为了看门。)因为狗一见陌生人都要大叫一番。这个果林里的狗见了陌生人不仅不大叫而且还特别热情。猫见了生人也不怕了,为什么?

  ②学生交流。

  师小结:是主人对来客的信任,让果园里的狗和猫也对人产生了信任。

  板书:————

  过渡: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文中始终没有出现过桃园主人,但是你们却找到了那么多描写狗和猫的句子,来感受到了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真棒!

  4.感受被信任的喜悦。

  ①师:我们一起读课文2—5小节,老师来读这些写狗和猫的句子,你们读其他内容。再来说说,如果是在这样的果林里摘桃子,心情会怎样?

  ②生交流:心情愉悦,舒畅。那作者呢?(也很愉快)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

  【说明】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读正确课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这一板块对于读的设计既到位,又巧妙。教师对于每一句学生找到的句子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融入了情感,感悟更深;师生的合作读,又旨在暗示学生们去体会所读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情感已经与主人公融合为一体了。

  ③生交流:(媒体随机出示三句句子)

  ●“能啊,”我看着那几条狗大声说,“喂,小家伙们,你们愿意去桃林吗?”

  ●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哩。

  ●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

  ④在这片果林里摘桃子是那样的喜悦,现在你们能说说这份喜悦源自于哪里吗?(生交流)

  师:在这里,这份喜悦也是桃园主人带给我们的,但是,桃园主人也没有出现啊,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啦!

  板书:喜悦——

  师小结:这份喜悦也来自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让人产生了喜悦之情。所以说“信任”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剂润滑剂,真的很重要,而且信任是相互的。所以,你看“信任”两个字,就是两个单人旁。

  板书:单人旁描红

  5.朗读全文。

  三。小结课文,体会人与人信任以及被信任的喜悦。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有了一次特别的经历,走进了一片没有人管理的果林里去摘桃。虽然桃园主人始终都没有出现过,但是从立在公路边的告示牌,到压在竹篮下的留言条,以及遇上热情好客的狗和不怕生人的猫,都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对我们的信任,也因为这份信任让我们充满了喜悦。

  板书:画框

  【说明】

  利用板书进行总结课文,帮助学生很好地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很清晰地把课文内容进行了整理,板块分明;同时也让学生形象地感悟到作者是通过对猫和狗的描写来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告示板狗等领路信任留言条

  猫“收钱”喜悦

  22、《信任》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闸北区福建北路小学

  罗文清

  【课时目标】

  1.默写“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3个词语,并用这3个词语把告示板内容说具体。

  2.学习最后一节,并理解课文的中心含义。

  3.随文习作,能围绕“信任”展开合理想象写好一段话,写出“喜悦”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用词说话。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2课《信任》,还记得卢老师叫你们查的三个词语吗?(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现在我们就来当场默写,看谁记得最牢。

  生默写词语,请三个学生各写一个词语,全班校对。

  2.师:读了这篇课文,我们都很喜欢这片桃林,现在愿不愿意为桃林做一次广告宣传呢?谁能用上这3个词语把告示板上的内容介绍具体?

  生准备,交流。

  【说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一课时中一开始,老师就用告示板引入,并在学习小建议中请学生查了这3个词语,并把这些带点字抄写正确;而在第二课时的开始,老师又要求学生默写这3个词语,并用上这些词语把告示板上的内容介绍具体。两个知识点在两课时中用了不同的训练方式,不但体现了“一文两课时”的整体设计,而且让学生在有层次地“写、说”训练中巩固了字词的正确运用,可以说是巧妙而实在。

  二。学习最后一节,感悟中心。

  1.师:这样诱人的一片桃林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可是总有离开时——出示最后一节,生齐读。

  2.师: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不禁、久久地”泛红)

  出示口头练习:

  当我们离去时,不禁回头,还在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心想:

  语文复习教案 篇2

  【原文】

  一天,我指着奶奶的头发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

  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奶奶说:“怎么啦,不高兴了吗?傻孩子,奶奶跟你说着玩呢。”

  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

  【字词学习】

  字:指、笑、吭、玩、抬

  词:雪白、操心、抚摸

  【重点句子】

  1、一天,我指着奶奶的头发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

  2、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3、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ǒuzhǐyíbànzěnme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抬()高()爸()

  指()亮()爷()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ǒuzhǐyíbànzěnme

  (手指)(一半)(怎么)

  二、比一比,再组词。

  抬(抬高)高(高兴)爸(爸爸)

  指(手指)亮(漂亮)爷(爷爷)

  语文复习教案 篇3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3.学习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难点:

  1、bpmf的正确发音。

  2、认清字形,区别b和p的半圆位置。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拼音卡片、小黑板。

  2、实物投影仪。

  *主要板书计划:

  bpmf在四线格中的书写;

  bpmf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在书上描红两遍。

  2、完成作业本。

  课外:

  读汉语拼音第三课。

  语文复习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引导学生联系已知经验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在充满兴趣性的朗读、表演中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生:读通课文,查找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以图引文,导入新课

  (出示蝴蝶和青虫的图片?同学们,见过它们吗?知道它们有什么联系没有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篓子里的青虫》,那里会告诉我们蝴蝶和青虫的关系呢!

  生答:蝴蝶、青虫

  生自由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吧!边读边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了哪些生字呢?给大家说一说。

  3、小组合作识字。

  4、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找朋友“等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情况。

  5、真不错。生字朋友的名字都记下了,把它们放回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号,看看青虫和蝴蝶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

  你知道了什么呢?(初步明白青虫和蝴蝶的联系)

  自读自画。

  指名说。齐读所画的生字新词。

  小组合作识字。

  开火车读,用生字卡找朋友。

  生自读课文。

  指名说,可相互补充。

  三、自主合作,练写生字

  课文大家读得真好,现在咱们来换一种学习方式,来写一写我们刚才认识的生字朋友吧。

  1、出示课后要求会写的字。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它吗?

  2、你觉得哪个字难写,让我们一起合作完成。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

  生自己识记生字。

  指名说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以图引文,看图学文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大家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写出了这幅图的内容。

  2、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一堆堆卵,后来,这些卵变成了——生:一条条小青虫。小青虫吃菜叶,渐渐长大了,大白菜却被咬得——生:满身小孔。

  3、呀,小白菜多可怜啊!瞧,谁来了?它们来干什么?(课件出示第二幅图)谁能将你刚才看到的这幅图的内容完整地说一说?

  生读课文1、2自然段。

  指名说。

  生用自己的.话说图的内容!

  二、巧妙贯穿,情景识字

  1、这些大大小小的青虫太多了,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着,可还是吃不完。谁来当小黄鸡帮忙捉捉虫子啊?(课件出示一棵棵大白菜,上面有好些的虫子,每只虫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字词语。)

  2、只要你读准了这些虫子背后的词语,热心肠的你就帮大白菜消灭了一条虫子呢!

  3、真是一群可爱的小黄鸡,我代表大白菜谢谢你们了,有了你们的帮助,这些大白菜一定会长得嫩嫩的、绿绿的!

  生轮流上台当老师带领大家读这些词语,读对一个就拿走一条虫子。

  三、朗读感悟,情境表演

  A、

  1、有一只小黄鸡越吃越有滋味,它的小脑袋瓜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有趣的想法。读读课文,看看它在想什么呢?

  2、(拿出头饰)谁来当这只小黄鸡,告诉大家你在想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3、听你读得这么津津有味,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4、多么可爱的小黄鸡啊!同学们都来当当这只小黄鸡,大声地读读这一段吧!

  5、谁想戴上头饰来演一演这只小黄鸡呢?

  6、你们这些小黄鸡简直太可爱了!读得这么好,演得这样棒,连老师也想读了,这样吧,我来读作者的话,同学们就是这只小黄鸡,把你们心里的想发大声地读出来吧!

  B、

  1、放进篓子里的青虫,小黄鸡吃到了吗?赶紧读读课文的5、6、7自然段吧!

  2、(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三幅插图)瞧,发生了什么事?“呆住了”是什么样的表情,谁来演一演?

  3、小黄鸡怎么会呆住了呢?小青虫呢?它们到哪里去了呢?你能给它解解难吗?

  4、想知道得更多吗?我们一起来听听蝴蝶的自我介绍吧!(课件一边介绍一边演示蝴蝶的变化过程)

  5、大自然可真奇妙啊!同学们,赶快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篇有趣的课文美美地读一读,演一演吧!

  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戴头饰读文。

  我觉得小黄鸡很高兴、很可爱、也很贪吃……

  生戴上头饰,读、演第四自然段。

  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的5、6、7、8自然段。

  篓子里飞出了蝴蝶,小黄鸡呆住了。

  学生补充课外收集到的信息。

  四、课外拓展,激趣探究

  1、在神奇的大自然中,大多数昆虫一生都要经理这几个变化过程,谁还想提醒小黄鸡,除了小青虫之外,还有哪些昆虫是不能藏呢?

  2、同学们,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吧

  语文复习教案 篇5

  一、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

  噬shì:咬,食。

  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遁dùn:逃走。

  窥:暗中察看。

  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入(黔)。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

  宠然:巨大的样子。

  以为神: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是“以之为神”的省略。

  蔽:隐蔽。

  稍:副词,渐渐。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他日:另一天,有一天。

  骇hài:害怕,惊惧。

  以为且噬己:认为将要咬自己。且,将要。

  然:然而,但是。

  往来:走来走去,来来回回。

  异能:特殊本领。

  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子轻侮或戏侮的样子。荡,碰撞;倚,依靠;冲,冲击;冒,冒犯。

  不胜怒:非常恼怒。胜,禁得住,不胜,不能承受。

  计之:盘算这件事。之,指上文所说驴生气了只能踢的情况。

  跳踉:跳跃。

  去:离开。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儿本领已经使完了。

  庞然大物:形容很大很笨的一些东西。现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

  馨xīn: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牍dú:公文,书信;古代写字用的木简。

  惟吾德馨:只有我品德高尚。惟,只;吾,我,这里指陋室的主人。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斯:这。

  鸿儒r:大儒,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素:不加装饰的。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

  蕃:多。

  独:仅,只。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màn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亭亭:挺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隐逸: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鲜:少。

  宜:当然。

  哗:人多声杂,乱吵。

  吠:狗叫。

  呓yì:梦话。

  叱chì:大声责骂。

  曳:文中是拉的意思。

  会:适逢,正赶上。

  施:设置,安放。

  团坐:围绕而坐。

  少顷:一会儿。

  闻:听见。

  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同“座”。

  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既而:不久。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一时:同一时候。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摹仿得极像。

  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未几:不多久。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俄而:一会儿。

  间:夹杂。

  无所不有:连用两个否定词,表示肯定的意思,全都有了。

  名:说出,作动词用。

  股:大腿。

  战战:哆嗦的样子。

  奋袖出臂:卷起袖子,露出手臂。

  几:几乎,差点。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人境:人世间。

  车马喧:诗中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真意:真正的意趣。

  辨:辨别,说明。

  客路:旅途。

  风正:顺风。

  残夜:夜将尽之时。

  旧年:一年将要结束的时候。

  乡书:家信。

  天街:京城的街道。

  润如酥:滋润如酥。酥,奶油。

  绝胜:绝佳。

  黑云:诗中比喻敌军。

  临:抵达。

  声不起:声音不响。这里指鼓声低沉。

  玉龙:宝剑的代称。

  二、作者的掌握

  让学生运用表格把作家、作品、作者朝代、对作者评价、名言名句罗列出来,以便于记忆。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刺史,又称“柳柳州”。生于长安,九岁时因避战乱,曾随祖父辗转到夏口(今湖北武汉市)、九江、长沙等地,切实体验到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他以后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影响很大。少年时即因文章而有“奇名”。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进士。后来在朝中任职,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集团。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州刺史的属官),刘禹锡等七人也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他在永州九年,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游历当地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诗文名篇。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备受折磨,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创作的“古文”,包括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骚赋等,有很多是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的作品。

  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贞元进士,后又登博学宏词科。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辅佐王叔文执政,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等职。他不但政治态度比较进步,而且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见解。其诗文格调高亢,含意深远。著有《刘宾客集》。

  周敦颐(公元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等职。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因为书堂前有发源于莲花峰的小溪,于是他就用故乡营道濂溪给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公。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晋江人,生卒年月不详,清朝顺治年间进士。因事谪戍,后遇赦,客死于武林。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等书。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书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人”,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王湾,生卒不详,洛阳人,先天年间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仕终洛阳尉。王湾文名早著,殷璠《河岳英灵集》说他“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尝往来吴楚之间,多有著述。《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张说激赏,亲手题在政事堂,让朝中文士人作为楷式。

  韩愈(公元768~824年),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自谓郡望晶黎,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嫂抚养。刻苦自学。贞元进士,任监察御史,以事贬为阳山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史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李贺(公元790~816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唐宗室郑王之后家世属皇室后裔。少有奇才,七岁能辞章,二十岁应河南府试,被举进士。但因其父名晋肃犯讳(因为“晋”与“进”两字音同),取消了考试资格而失去进身之路,仅做过礼郎之类的小官,郁郁不官志,致力于诗歌创作。后因贫困和疾病折磨,在二十六岁的盛年死去。李贺年少即有诗名,为韩愈等赏识,是我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想象奇特新颖,常借助美丽的神话传说,驰骋丰富的想象,构思独具匠心,创造出奇特瑰丽的境界。诗歌词近旨远,在唐代诗坛上别树一帜,有“长吉体”之称。但其作品也有刻意求奇,流于晦涩难懂的一面。著有《李长吉歌诗》。

  马致远(公元1252?~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录鬼簿》记载他曾“任浙江行省务官”。晚年辞官隐居。所作杂剧有16种,流传至今的有《青衫间》《汉宫秋》《荐福碑》等7种。代表作《汉宫秋》,是元代杂剧中优秀作品之一。另有散曲见于《雍熙乐府》诸曲集,后人将其散曲辑为《东篱乐府》,其中《天净沙秋思》及《夜行船秋思》尤为著名。

  三、写法的复习

  《陋室铭》1.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的运用。2.还运用了如引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3.语言上骈散结合

  《爱莲说》1.衬托(正衬、反衬)的成功运用。2.语言的骈散结合。3.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重温阅读语段

  爱莲说--周敦颐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_____”,这一结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多、洗涤、牵连、更加2.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1)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3)略4.略5.世人甚爱牡丹。6.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22.陋室铭---刘禹锡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这些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刘禹锡2.山不在高,在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引出对陋室的描写。3.这里指品德高尚弹奏4.1)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2)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5.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天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齁]声()中[间]()[曳]屋许许声()()

  2.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宾客意少舒.少:

  (2)不能指其一端指.一端: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4)奋袖出臂.奋:

  (5)两股战战,凡欲先走股.走:

  3.与文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A.学而时习之巴蜀之鄙有二僧

  C.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D.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2)人有百手()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B.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4.翻译文中画线句。

  5.按要求找出这两段中表示时间的词。

  (1)表示突然发生的。()

  (2)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发生。()

  (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

  6.用“——”画出写一家人由醒到睡过程的词句。

  7.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的氛围?找出具体语句。

  8.一家人睡去后,宾客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9.第4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仍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________,侧写_______________。

  10.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浓墨重彩点染由于失火从屋内卧室到邻近火场传来的极为复杂的声响?

  11.“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一句,从哪些方面写宾客犹如身临火灾现场?

  (二)1houjianyehu2.(1)稍微(2)指:指明一端:一种(3)说出(4)卷起(5)股:大腿走:跑3(1)A(2)D4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5(1)忽(2)未几(3)俄而6“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7以动写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8“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或宾客由紧张而松了一口气。9.失火、救火的经过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10.用五个“百千”组成的长短句式和夸张手法。11“神色”、“动作”、“情感”、“心理”

  语文复习教案 篇6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倾泻而出欲止不能。所以教学分为四个活动板块:字词擂台赛;走进录音棚;我是评论家;文化小使者。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突出教师的点拨与小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比喻、排比、反复修辞的作用。

  3、通过学习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做优秀的文化传承者。

  学习重点: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理解各种修辞的作用,熟读成诵重点句。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安塞腰鼓的图片,)请同学们去看一幅图片,这是(腰鼓),它属于哪个地区(陕北),这是静态的安塞腰鼓,那么动起来的安塞腰鼓是何其壮观、何其豪放啊!(放舞动的安塞腰鼓的视频,放完后)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师说,然后学生读“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黑色字屏幕出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字词擂台赛(会读、会写生字词)

  1、老师手中拿着本课的生字卡,如果你认识,你就勇敢地站起来读,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两遍。(利用生字卡检查字词)

  2、我们学习字词要做到温故而知新,请看屏幕,齐读两遍。(看屏幕齐读两遍)

  三、走进录音棚

  1、谈谈安塞腰鼓: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请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形容你读完本文的感受。 (根据本文学生的理解把几个关键词板书到黑板上,)文中的哪些句子或段落能体现这些感受?预设;

  (1)如果第一个学生读的很好,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好在哪里?点拨:他完全可以是一名播音员了,注意了读音、节奏、重音情感。

  (2)如果第一个同学读的不好,例如情感不到位,(上面两种情况不管出现哪一种,顺势而推)我们来感受一下名家对于安塞腰鼓的朗诵。(播放视频)

  2、我是小小播音员:预设几个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1)第7段,从一路高昂和先缓慢后高昂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指导,来理解安塞腰鼓带给我们的感受。

  (2)文章反复出现的核心句子朗诵示范,不同的重音停顿,效果不同。

  (3)29、30段舒缓的语气去读,读出静中的动感想象。

  四、我是小小评论家

  过度:好一个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壮阔场面的安塞腰鼓!正源于此,安塞腰鼓被选入16届亚运会的.开幕式,(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世博会、建国50年大庆等重大活动会演,知名度大增,红遍神州,成为安塞对外宣传的象征。)我们能不能说好一篇《安塞腰鼓》?请用“这篇文章好在——”结合具体的句子谈出自己的理解。(多媒体出示)预设:如果学生说的方面很多,教师此时可以出示幻灯片这篇文章好在;

  1、用词。如:动词、叠词??

  2、修辞。如:排比、比喻、反复??

  3、句式。利用短句的形式

  4、动静映衬。

  学生有自己的见解,然后多读,通过读体现自己的理解。

  最后教师点拨:比喻使语言更形象,排比使语言更增强语势,形象与气势并存。正是因为短句,才使文章的语言变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文字多么值得玩味呀,趣从文生。文章最后为什么又归于静寂,这是符合我们学习的规律,由动到静,让我们在静中去想,在静中闪动,以静衬动,动印痕于心!教师根据学生的补充适当点拨;

  1、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2、从句式上说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从修辞上说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本文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4、从写法上说;

  (1)能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例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2)动静结合。例如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静态描写

  5、文章的情感:本文通过一系列对安塞腰鼓赞美的语词,来表现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同时赞美安塞腰鼓给人的激情和力量,赞美黄土高原,赞美强健有力充满希望的黄土地人民。

  五、主题探究,做文化的小使者

  文章仅仅是在写安塞腰鼓吗?他为什么要写?让我们走进刘成章,(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一等奖。散文集《羊想云彩》和散文《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 “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作者是陕北人,在他的生活中安塞腰鼓不陌生,我们从其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他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和倾心爱恋。唯有如此,他才写的酣畅淋漓,曲尽其妙。老师写了一首小诗,与大家分享。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生命和力量的渲泄;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人情和自由的挥洒;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明和文化的传承;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慷概激昂和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和魂魄!

  我们一起读起来,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做一名文明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语文复习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等四字词语表达的意思,积累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2.默读课文,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3.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前置学习活动:

  1.通过自主预习课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自主预习课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大致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4.查找相当庐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知——自读美文,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不能不去地方:庐山。(板书)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庐山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2.齐读课题,从题目看,这篇课文重点写什么?

  (二)强化初读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变幻无常 腾云驾雾 四蹄生风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云遮雾罩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2)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小结:全篇总分总的写法。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围绕“神秘色彩”,总体介绍庐山云雾。

  1.这篇课文很美,好多同学虽然没有去过庐山,但是读了课文,也觉得那里的云雾非常美,有的同学还想去那里旅游。置身于庐山的云雾之中,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出示,齐读填空。

  “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假如我们来到了庐山,看一看,你身边是什么?你头上是什么?你脚下是什么?(都是云雾)伸手摸一摸,你觉得在电视里看到过的谁也是这样子的?(孙悟空、神仙等)说说这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

  2.这一段话通过人们置身于庐山云雾之中“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写出了庐山神秘的色彩,如同仙境一般,你能读出这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吗?指名读,齐读。

  (四)围绕“千姿百态”,感受比喻之妙。

  1.默读第二段,画出中心句,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交流:笼罩在山头;缠绕在半山;弥漫山谷;遮挡山峰)

  2.飘浮在山间的云雾时刻都在变化,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云雾的姿态?指名朗读课文,看看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1)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写法,分别是怎样打比方的?

  笼罩山头 → (白色绒帽)

  缠绕半山 → (条条玉带)

  弥漫山谷 → (茫茫大海)

  遮挡山峰 → (巨大天幕)

  (2)再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边听边想象,你能借助作者的想象把云雾的姿态展现在眼前吗?说说作者的比喻好在哪里?

  交流,预设指导

  ——“白色的绒帽”为什么要写清是“白色”的绒帽?(体会云雾的颜色)比作“绒帽”和“帽子”有什么不同?(体会云雾飘飘的感觉)读读这句话,把云雾的特点从“白”“绒”就体现出来了,要读好。

  ——比作“一条条玉带”,和“一条条带子”相比,你觉得好在哪里?(引导抓住“一条条”体会云雾多;“玉”字写出晶莹剔透的美)读读这句话,多美的玉带,要读出这种美。

  ——比作“茫茫的大海”让你感觉弥漫山谷的云雾怎么样?(看不见远方,到处都是,如同大海无边无际),怎样读出这种感觉?

  ——“天幕”什么意思?大不大?“巨大的天幕”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景象?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是因为云雾的位置不同,作者看到的云雾的形态也不一样,这就是“千姿百态”。试着读出这种变化。

  4.作者看到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形象的比喻把庐山的云雾描写的如此传神。看着这些云雾让我们也展开丰富的想象,那么庐山的云雾还可能像什么呢?练习说话。

  课件出示几张庐山云雾图。

  所以作者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一句话-——齐读)。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边读边想象画面。配乐朗读,也可以尝试根据提示背诵。

  5.总结第二自然段学法。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五)自主感悟“瞬息万变”,学习写具体。

  1.自学第三自然段。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收获。

  2.交流汇报

  (1)“瞬息万变”怎样理解?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得非常快?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

  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云雾的“瞬息万变”。

  (2)作者在这里又把云雾的姿态做了哪些比方,找出来。(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读读课文,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个比方?说一说。

  交流,指导预设

  ——“一缕轻烟”你能读出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吗?那轻到“随风飘荡”你能读出来吗?这样的云雾在你身边、脚下、头顶,有没有仙境的感觉?读出这种感觉?

  ——“九天银河”懂吗?庐山的瀑布李白是怎样写的?(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给你怎样的感觉?(很壮观)你能读好吗?

  ——“四蹄生风的白马”是什么样的?跑的快到什么程度?(理解“生风”)说明了什么?(云雾变化快)

  ——比喻成一座“冰山”你觉得形象在哪里?连起来读一读,把变化的快表现出来、

  ——这段话末尾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请看着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像云雾还会变成什么?(学生交流,练说句子)

  (3)练有感情朗读背诵。

  (六)抓“流连忘返”,升华感情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 !齐读 。

  2.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个句子吗。

  3.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被庐山的云雾给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真是流连忘返,再一次美美地朗读一下课文吧,试着背诵下来。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拓展应用,读写训练。

  1.交流二、三自然段写法。(师总结: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着相似之处,段落开头都用中心句总括了庐山云雾的特点,然后围绕中心句再作具体描述,这样写,能抓住特点把事物描述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具体描写出我们的家乡、学校某一处景物特点。

  先回顾这一处景物的特点,用一句话写出来。

  再思考围绕这句话,你要写清楚哪些景物,把这个特点写具体,还能试着打个比方就更生动。

  尝试写话,评议修改。

  3.推荐阅读:作家老舍先生的《庐山云雾》,欣赏不同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的不同风姿。

  语文复习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三、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遮挡(zhe 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①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②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 rao)

  系ji系鞋带

  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③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④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教学结束:

  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语文复习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理清课文的条理,初步感受爱因斯坦的伟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外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出示

  说说是什么意思?

  2、谁能向大家介绍爱因斯坦?(学生介绍)

  教师介绍: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证实,人们还利用这个理论建立了核电站,为人类造福。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整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

  3、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齐读、读完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可以看看生字表,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课文,你将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听,老师和其他同学作评委。

  3、逐段指导

  第二段

  (1)你觉得读的怎么样?

  (2)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

  (3)理解:蓄、蓬乱、裹、趿拉、冷不丁

  A、重点指导:“蓬乱、裹、趿拉”的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归纳?(衣衫不整)

  B、指导“冷不丁”的'读音,比较“衣衫不整”的读音。

  第三段:主要指导“纳闷”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意思)

  第四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指导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读好语气词:噢、嘛。(一个是平淡的语气,一个是得意的语气)

  (3)说说“踱步”与“散步”的区别。(散步比较随意,踱步是走方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第六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一塌糊涂”是什么意思?房间里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爱因斯坦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的?

  4、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1)三次交往。

  (2)小姑娘教爱因斯坦如何穿衣、布置房间。

  (3)爱因斯坦生活随意,研究科学入迷,关心小朋友。

  三、默读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课文讲的是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相遇,在书上找出有这些时间的语言。

  2、出示

  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3、读了这些语言,你有什么发现?

  (1)是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写文章就要按照一定的循序来写)

  (2)第一次小女孩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次是小女孩遇上了,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小女孩,第四次讲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成了好朋友)。

  (板书:撞、遇、等、每天坐坐)

  (3)看了最后一句话,联系前面几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最后成为好朋友)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情感。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书,通过读书,理解词句,通过读书,了解文章的层次,下面,我们要通过读书感受文章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读老人和小女孩“相撞”的一个片段,读出感情来。(之后再谈体会)

  2、交流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有了很多的体会,下节课,我们来研究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收集一些爱因斯坦的资料。

  板书设计:

  18、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撞→遇→等→每天坐坐

  语文复习教案 篇10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二、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教学结束:

  1.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语文复习教案 篇11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成语:会注音、书写、解释;

  2.了解中考题型,能结合语境辨析运用成语。

  重点难点:结合语境正确辨析运用成语。

  知识结构:

  1.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意义的完整性,二是结构的凝固性。成语言简意赅,如使用得当,可以使言语简明,增强效果。反义成语对比使用,可以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表达效果。运用成语,要注意在了解字面意义的基础上,弄清它的实际意义;由于它是凝固结构,一般需沿用原型,不能随意变换、增减。

  2.课内成语梳理:根据要求注音、书写、解释。

  擎天撼地 怡然自得 明察秋毫 猝不及防 异想天开 漫不经心 历历在目

  销声匿迹 谆谆诱导 小心翼翼 神通广大 塞翁失马 情不自禁 白驹过隙

  翘首以待 梦寐以求 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郑重其事 孜孜不倦 语无伦次

  精疲力竭 养精蓄锐 进退维谷 眼花缭乱 相得益彰 得天独厚 略胜一筹

  安然无恙 鞠躬尽瘁 锲而不舍 义愤填膺 以身殉职 马革裹尸 呕心沥血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家喻户晓 至死不渝 气冲斗牛 潜心贯注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拈轻怕重 见异思迁 顾名思义 矫揉造作 故弄玄虚 风驰电掣

  重振旗鼓 无济于事 瞠目结舌 才华横溢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沧海桑田

  莫衷一是 众目睽睽 胸有成竹 一视同仁 浑然一体 张皇失措 锐不可当

  回肠荡气 转弯抹角 名副其实 大庭广众 垂涎三尺 惟妙惟肖 脍炙人口

  因地制宜 井然有序 别出心裁 天衣无缝 无动于衷 束手无策 引经据典

  余音绕梁 囊萤映雪 如法炮制 莫名其妙 一马当先 鸦雀无声 拖泥带水

  盛气凌人 山盟海誓 根深蒂固 吹毛求疵 袖手旁观 前仆后继 桃花源记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入木三分 广袤无垠 粗制滥造 断章取义 恪尽职守

  挑拨离间 一抔黄土 强聒不舍 歇斯底里 斩钉截铁 狼狈不堪 鹤立鸡群

  翻来覆去 周道如砥 一泻千里 引颈受戮 水泄不通 海市蜃楼 舐犊情深

  断壁残垣 摩肩接踵 姹紫嫣红 恃才放旷 中流砥柱 鳞次栉比 顶礼膜拜

  万恶不赦 折衷是非

  考题分析:

  中考试题多从两个层次考察成语。

  一是直接考察成语的音形义,多以注音、写字、解释的形式出现;

  二是在语境中考察对成语的.理解运用能力:

  1.在句子中以选词填空、判断选择用法是否恰当、根据语境填词的形式出现;

  2.根据要求自写成语:以评价历史人物、成语接龙、仿写句子等形式出现。

  例题解析:

  例一:根据提示注音写字:

  从小jiāo()生惯养大字不识的张好古听了相面先生“保您金榜tí()名”的奉承,居然进京赶考了。

  深山村头,断壁残垣()旁的老槐树下,白发母亲手搭凉棚,翘首而待()远游归来的儿子。

  例二: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

  A.正襟危坐 明辨是非 震耳欲聋 变幻莫测

  B.任劳任怨 博学多识 挥洒自如 可歌可泣

  C.相形见绌 出类拔萃 一尘不染 赫赫有名

  D.呕心沥血 锋芒毕露 眼花缭乱 伸张正义

  例三: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

  A.锐不可当dāng转弯抹m角 随声附和hè 不省xǐng人事

  B.潜移默化qáin沁人心脾qìn曲径通幽qǔ 满载而归zài

  C.瞬息万变shùn万籁俱寂lài雷霆万钧tíng应运而生yìng

  D.惟妙惟肖xiào一拍即合jí 恪尽职守kè 相辅相成fǔ

  语文复习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年轮、树冠、指南针、稀疏、密集”等词语。

  2、按课文的不同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

  3、了解有关年轮、树冠的形成和作用知识,热爱树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树冠、年轮的形成和作用,学习按课文不同内容理清写作思路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年轮实物。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么?(喜欢)假如你去郊外旅游时不小心迷路了,你会怎么办(自由说)有的同学提到可以用树木辨别方向,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有关树木的文章《院子里的悄悄话》,板书课题,齐读课文。

  (以谈话形式导入,贴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姿势端正,读准字音)

  2、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如何处理?(学生边说教师及评价)

  3、找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同桌互读。

  4、回答:课文写的是谁和谁说悄悄话?你都知道了什么?

  (通过多种形式的初读,使学生掌握容易错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学生的第一个难题,知道课文中是老槐树和小槐树在说悄悄话,为继续学文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辨别方向的方法。

  2、出示句式,练习说话条理性。

  我用()方法来辨别方向的方法。

  3、汇报学习情况,辨别方向的方法。

  (1)年轮(出示实物)观察年轮是怎样辨别方向?(贴图)

  (2)树冠(出示图片)指名到板前哪部分是树冠?树冠的形成(板书:南北)

  4、自学年轮的作用。

  (问绕文中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这一中心议课进行研读,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进行认真感悟,研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和整体,同时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和引导,并结合进行一些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情朗读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四、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出示课件)理解老槐树是个怎样的人,采用多种形成读读老槐树说的话,(指名读、范读、自由读、同桌互读)互相评价,认为读的好为同桌画一个笑脸。

  2、指导读小槐树说的话(尝试,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采用自评方式,读好的为自己画个笑脸。

  3、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对话部分,不读叙述部分,边放课件边读,教师与学生互动,参与其中。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适时评价,进而更深刻感悟课文内容)

  五、课外延伸,扩展知识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啊!我还没听够老槐树和小槐树说的悄悄话呢?你们呢?假如你是老槐树爷爷你还对小槐树说些什么?请在课下查找一下有关数目的其他知识,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通过扩展延伸,让学生知道树木的其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板书设计】

  院子里的悄悄话

  干旱低温

  温暖多雨

  南年轮图树冠图北

  语文复习教案 篇13

  教学重点

  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修改病句的方法,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

  常见病句类型的辨析及修改。

  教学方法

  归纳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

  1、出示复习提示,教师简介。

  复习提示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因而,无论是纵观近几年中考,还是通览各地区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考点。对我们考生来说,一方面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2、复习目标

  (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二、学习新课

  1、归纳中考常见病句类型(多媒体展示)

  (一)搭配不当;

  (二)成分残缺;

  (三)语序不当;

  (四)表意不明;

  (五)不合逻辑;

  (六)结构混乱。

  结合实例理解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

  (一)搭配不当

  1、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2、他参加了这届运动会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

  (二)成分残缺

  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2、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

  (三)语序不当

  1、全校学生认真讨论和学习了《中学生守则》的内容。

  2、你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今后希望你们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四)表意不明

  1、王明发现张华正在和他的同学探讨问题。(指代不明)

  2、我要炒肉丝。(有歧义)

  修改:我要自己炒肉丝吃。(我要一碟炒肉丝。)

  (五)不合逻辑

  1、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2、考试能否取得优良成绩,决定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3、在假期里,我读了小说、文学作品和诗歌等。

  4、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5、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六)结构混乱

  1、反动派宣扬唯心论,是出于他们的反动本性所决定的。

  2、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华裔作者之手。

  2、修改病句要遵守的原则

  病句修改以改通顺、改准确,不作语言润色,不改变句子原意为原则。

  3、辨别修改病句的方法、步骤

  一读、二提、三改、四查

  一读:借助语感找出病句,往往别扭的地方就是有语病的。

  二提:提取主干,从而辨析句子是否有错误(抓主要动词)。

  三改: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部分)、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

  四查: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

  4、特别注意

  1、“有无”“能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

  2、容易的重复词语

  “目的是为了”“约……左右”“更加变本加厉”“让它任其自然”“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从心里发自肺腑”“显得相形见绌”“一气呵成地写就”“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

  5、聚焦中考

  近年来,我市的中考试题大都涉及病句(语段)的辨析和修改。一般以直接给出病句修改、选择题或语言运用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修改下列病句:

  1、缺乏长远的规划,缺乏创新精神,都会障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2、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3、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4、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5、近视眼发生的几率很高,我们应该在平时养成用眼卫生。

  6、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1、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C、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B、英法帝国主义联军烧毁并洗劫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C、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难免犯错误。

  D、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2、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

  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④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第xx句,修改意见:。

  第xx句,修改意见:。

  ②将“提升自我“与“增长知识”位置对调④删去“和生活”

  三、课堂小结

  1、常见病句类型

  2、病句的修改原则3、修改病句的方法、步骤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中考通》P16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追忆

  语文复习教案 篇14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语文复习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援、警、营、搏、集、汉、唯、依、靠”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依靠”等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援、营、搏、依、靠”。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6小节,结合语境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

  3、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

  4、通过阅读故事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或者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手,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本课9个生字;理解和积累“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依靠”等词语。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援、营、搏、依、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2、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看到过平静的海面,也看到过波涛汹涌的海水。海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你们看——(出示课文第1小节)

  (1)指名读句子

  (2)结合图片理解“月黑风高”

  (3)指导朗读:你们看,强烈的暴风雨把一条渔船给掀翻了!小小的渔船在宽阔的海面上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力。这种情况多么危险!渔船上的人们随时都可能葬身。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现在就是——(生:紧急关头)谁能读好这一小节?(师范读,男女生赛读)

  2、出示句子:村里的人们收到了警报,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

  (1)齐读句子

  (2)师解释“志愿”:“志愿”就是自己情愿的意思,没有人去,但是自己乐意去做一件事情。

  (3)学习生字:警 ①拼读音节,读准后鼻音 ②交流:好方法记字(加部首、形声字) ③组词

  (4)学习生字:援①拼读音节 ②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 ③组词

  (5)学习生字:营 ①拼读音节,读准后鼻音 ②集体书空 ③“营救”其实就是——救援

  3、揭示课题:情况是如此的紧急,难怪村里的人们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渔船上的人们。在营救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海中救援。

  4、板书课题:7 海中救援 5、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纠错

  (2)集体交流生字

  ①搏:A.拼读音节 B.集体书空 C.齐读词语

  ②集:A.拼读音节 B.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 C.组词

  ③汉:A.拼读音节 B.分析字形结构 C.同音字辨析:汗、汉 D.组词

  ④唯:A.拼读音节 B.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 C.查字典理解“”:只有一个、单单一个

  ⑤依:A.拼读音节 B.交流:好方法记字(加部首) C.组词 ⑥靠: A.拼读音节 B.分析字形结构 C.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指名交流,板书:救援队长 汉斯 汉斯的母亲

  3、设置悬念:在营救的过程中,这三个人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复习生字

  2、朗读全文

  二、仔细研读,感悟体会

  1、同桌合作朗读3-6小节,并和同桌交流:这4个小节中,哪一小节最令你感动,哪些句子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用“XXXX”划出来。

  2、同桌合作学习,师下台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第3小节中

  (1)重点句子:当这些精疲力竭的勇士抵达沙滩后,救援队的队长气喘吁吁地宣布:“乡亲们,救援船无法载上所有的人,还有几个人被留在了那儿。”

  (2)体会重点词语:精疲力竭(为什么他们会“精疲力竭”?) 气喘吁吁(救援队长“气喘吁吁”说明什么?)

  (3)指导朗读,齐读

  △第4小节中

  (1)重点句子: 在忙乱中,第二支志愿救援队组成了,16岁的汉斯也挺身而出。他的母亲一把抓住他的手臂哀求道:“求求你不要去!你父亲十年前在海难中丧生,你哥哥三个星期前出海,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的依靠哇!”

  (2)体会重点词语:挺身而出(理解词语,联系前面的“16岁”说明什么?) 哀求(近义词理解词语:恳求。作为母亲为什么要哀求自己的孩子?)

  (3)母亲为什么恳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救援?(体会“音讯全无、、依靠”)

  (4)指导朗读(尤其读好汉斯的母亲的话,读出绝望、哀求的语气)

  △第5小节中

  (1)重点句子:“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妈,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

  (2)体会重点词语:必须(明明是“志愿救援队”,为什么汉斯要说“必须”去?)

  (3)尝试体会汉斯的心情,补充句子: 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样就 。

  (4)指导朗读:你们觉得汉斯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坚定)谁来扮演懂事的汉斯,读出他坚定的信念?(个别读、小组赛读)

  △第6小节中

  (1)重点句子:终于,救援船出现了!汉斯正站在船头上,他把手围成筒状,高声喊着:“妈妈,我们找到他们了,我哥也在!”

  (2)体会重点词语:终于(感受救援过程的艰辛、不容易)

  (3)你们知道为什么汉斯要把手围成筒状来喊吗?做做动作,你就能知道!(学生做动作朗读汉斯的话)原来,用手围成筒状,能够使声音传得更远、更响亮。当时救援船距离村子比较远,汉斯想要让担心自己的母亲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音,所以把手围成了筒状。

  (4)指导朗读:谁知道汉斯说的这句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读?(兴奋、激动)来扮演一下激动而兴奋的汉斯吧!(男女生赛读)

  (5)出示句子:又过了一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

  ①齐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和同桌讨论:为什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③指名交流,师小结:是呀,这一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真是煎熬!她无时不刻地担心着能够依靠的儿子,真害怕他会遇难!

  ④想象说话:汉斯的母亲站在海边,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归来。在等待的过程中,汉斯的母亲会做些什么,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⑤指名交流(鼓励学生加上动作、表情)

  三、拓展训练,指导写字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6小节

  2、听写句子:我必须去。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

  3、指导写字

  (1)出示在田字格中的“援、营、搏、依、靠”

  (2)学生观察,结合字形说出写字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学生模仿书写

  (4)师下台巡视,随机指导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了解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指名交流感受)

  2、师:是呀,当别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应该学习课文中的汉斯,尽可能地伸出援手,帮助别人。

  3、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第8课

【语文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期末复习教案09-10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设计08-25

五年级语文复习教案08-19

语文复习教学反思05-04

八年级语文复习的教案12-13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复习教案01-07

一年级语文复习四教案11-10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02-28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