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3-07-24 11:55:07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集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集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1

  语文包含语言和文化双重含义,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正是打基础建立正确观念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时期。语文学习不仅关系到读书和识字等最基本的功用,也是学生今后培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方法。小学语文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学校在学生学习语文方面也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和精力,但许多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并不高,语文能力的提高也不是十分理想。这种现象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分不开。教师仍然主宰着课堂,学生以教师为中心采取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有必要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来培养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近年来,游戏教学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小学语文也应该积极主动探索采取游戏教学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开拓学生思路等作用。

  一、运用游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识字是他们首先面对的重要学习任务。由于孩子年龄普遍偏小,精神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对字的记忆能力也不是很强。针对这种情况,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识字教学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还容易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烦、枯燥、畏惧等不良情绪。游戏教学针对孩子的贪玩天性,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比如,在学习“人、手、头、上、长、高”等常用汉字时,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日常事务组成一个词组或一句话,让学生通过上下语境的联系记住生字,“人”字可以用“好人,坏人”“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手”可以用“手指”“手机”等,“头”可以用“光头”“小丽有漂亮的长头发”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比赛或用字造句,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此外,可以让学生互相指认生字,这种方法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不会让学生望字却步。

  二、运用游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很难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长时间阅读,用传统方法强行约束学生阅读并不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往往适得其反。而阅读是学生今后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适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集中精神读书。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认识生字后,分配给学生扮演课文中角色的'任务。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对扮演充满期待,在课后对照课文反复演练,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课文的熟悉,提高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我叫“神舟号”》时,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嫦娥姐姐”和“飞船弟弟“。学生在课后对照课文,分别扮演角色,并按照角色要求设计台词。角色扮演游戏不仅能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领会课文的内在含义,同时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阅读的兴趣。

  三、运用游戏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一直是衡量语文能力的重要标杆,也是让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最为头疼的一个任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提出写作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挖空心思将作文一个字一个字憋出来。这种写作方式让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同时为作文而作文的目的让学生苦不堪言。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等特性,将游戏融入作文,让学生备感兴趣的同时增强作文的乐趣。比如,小学作文中经常布置的写“我所熟悉的人”这个题目,学生为完成作文字数要求而凑字数,让文章读起来不流畅、不传神,造成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缓慢。而用游戏的方式布置作文,将题目改成《猜猜这是谁》,要求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可以是亲属、同学等,但文中不能明确写出描述对象的名称,只能描写肖像、动作、语言、事迹等。作文完成后要求在全班面前朗读,每读一句就停顿一下,看是否有人猜出是谁,看谁的作文最快被猜出来。这种游戏方式会让学生积极动笔描绘,对增强学生主动作文、作文兴趣及作文能力都大有裨益。

  四、丰富游戏教学方式

  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方式不局限于上面例举的几种,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学生的兴趣等采取丰富的游戏方式,主旨是通过游戏让学生获得知识、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比如,有的教师采取接龙造句的方式让学生将知识运用熟练。教师先在纸上写一个字后交个一个学生,学生用这个字组成词语写在纸上再传递给下一个学生,直至组成一句完整的句子。也有教师采取益智题竞赛、字谜抢答、幽默笑话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师不能只按着成年人的思维去传授知识,而是要将学习的方法生成、知识的拓展迁移作为教学的宗旨所在,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起到促进作用。而要想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自发自主地学习,则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做足功夫,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最终达到爱学、乐学的状态。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2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开放系,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鉴于此,本文笔者将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系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开放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开放性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程度,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新课程改革下,必须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情况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活动,单一、枯燥、封闭,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对教师、教材的依赖程度比较高,难以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学习质量难以提升,开放性教学强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去学习、去创造,去表现,也有利于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内容

  (一)教学理念的开放性

  开放性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掌控课堂的局面会被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与接触,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传授者,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当学生遇到困难与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启发与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斥责与批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为下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条条框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学习需要,合理的拓展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适当的填充与删减一些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对知识点进行串联,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更加有效率的去学习。

  (三)教学方式开放性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也要做出一些挑战与改变,丰富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例如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小组合作、讨论研究、等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因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境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轻松的、自由的、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去学习知识,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情境,表现优秀的学生能够获得奖励。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一些典故等,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知识的掌握。

  (二)引导学生开放学习

  1.让学生学会开放的思考。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少有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讲解什么,死记硬背下来,学习方式比较僵化,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思考。2.让学生学会创造思考。小学生处于教育的启示阶段,教师要站在学生的思维与角度上思考问题,给学生更多自由学会的时间,让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学习。3.让学生进行开放型的理解。开放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开放型的理解,让学生运用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开动脑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理解,通过对比、联想、想象等方法,对文章中的字词进行创造性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桂林山水景色中的山山水水,让学生对文章中漓江之景、桂林之山有充分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意境与景色,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奇事物有着好奇心,活泼好动善于发问,但是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精力,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上,但是在多媒体技术实施的今天,技术的运用可以省下许多珍贵的时间,利用多媒体可以快速的进入教学主题,逐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创建开放型教学课堂。

  (四)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大量的教学实践演技表明,艺术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比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更加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创设艺术性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活动的艺术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接受知识。例如,在学习《火烧云》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多多在韩式云的色彩、姿态,让学生理解天气变化时候云彩的各种状态,逐渐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引入更多的课外辅助资源

  一些现实性、历史性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比较困难,对文章中描述的场景没有办法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外寻找资料,对文章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情境中获得资助的感悟与体验,例如《陈毅探母》、《朱德的扁担》等趣味性的故事,都会引起学生内心上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生存的不易,感受到和平的珍贵,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曾爱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J].吉林教育,20xx,(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

  一、生成性教学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1.教学氛围更加动情、活跃、开放。

  生成性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间、空间、思维都可以看作是动态和变化的,教学环境或曰教学氛围是语文教学的保障,它能够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起到强烈的催化作用。因此教学氛围要更加动情、活跃和开放,允许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拘泥于文字和固定、标准化的思考模式;提高教学环境的活跃度,能够让大家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实现教学的动态性。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地变化教学的地点,调整教学的时间和结构,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和改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成性教学。

  2.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化。

  生成性教学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出更加灵活化、多样化的模式,不能再仅仅地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而是要师生站在同样平等的立场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展现教学的人性化思想。比如要实现课文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通过视觉性的教学效果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地激发他们的热情。可以带领学生去游玩,不断地启发他们的学习智慧,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实现新型化教学的需要。语文的教学就是不断开启学生心灵成长之门的关键,实现生成性的教学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

  3.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具有延伸性。

  小学语文的生成性教学是动态的教学过程,具有具体性、多元性、互动性等优势,其关键意义就在于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本身的高附加性,以此来不断地延伸教学内容,能够给予学生除了课堂教学内容之外的更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却是无形的,它能够在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地渗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成性教学是动态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形势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会让所教授的课程更加有价值和意义,督促学生来吸收,直接地丰富了他们的语文储备,提高语文素质。

  二、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

  1.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成的有效性,首先就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悟能力。朗读诗歌是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重要方式,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诵并记忆相关的诗歌。《诗经》是经典、优美的诗歌,美丽的意境能够吸引学生深入地投入进去。《春夜喜雨》、《西江月》、《天净沙·秋思》,以及现代诗歌《太阳的话》、《白桦》等,不需要刻意地教会学生理解这些诗的`含义,而是要积极地引导他们,增强他们的感悟能力,让他们自己来认识和体会,这就是语文生成性教学最有效的实现形式。语文感悟能力的提高毕竟是一个较慢的过程,需要逐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

  2.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

  语文是一门相对来说灵活度很高的学科,如果一味地强调标准化的教学方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穷人》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对话描写,那么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来进行练习对话,这个过程学生就会充分地揣摩主人公的心理,这对于他们学习语文是很有帮助的。课文《草原》是一篇很美的散文,里面独具特色的语言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别样的蒙古情怀,在学完这篇课文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画,这个过程就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教学更加灵活。

  3.将语文教学内容延伸,增加思考空间。

  要想进一步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将语文课上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衔接,不断地增加教学的附加内容,增加思考空间。《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篇很好的记叙文,记叙的是作者童年发生的一件事,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完这篇课文以后,教师可以将学习的内容适当加以延伸,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历,选择童年时代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写成回忆性的记叙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借鉴这种写作方式,把不同的意象结合起来,加以整合和运用。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很重要的方法,也是生成性教学的必然形式。这个过程能够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小学语文的教学对于学生情感的熏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成的有效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氛围更加动情、灵活、开放,同时提高教学内容的延展性,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开启他们的智慧和感悟能力,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挥,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不断地加深对于语文的理解,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和觉解力,提高语文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4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朝蔚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语文学习也极具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过去,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怎么教就怎么学,不教就不学,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学生的学完全是围绕着老师的教转的。

  我们进行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被动的、依赖性的状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主动、独立、个性化的体验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改变以往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对教科书自读、自悟,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学会学习,并在课堂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教科书的感受体验和独特的理解,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为个性化学习奠定基础。

  预习,乃预先学习,以往学生的预习多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如今,我们把预习的自主权教给学生。教师不再教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预习,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一本预习本,课前,放手让学生自拟预习提纲,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自己提出预习要求,并自己掌握预习,学生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全面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重点预习,并在书上划批注或在预习本上写下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或存在的问题。

  预习方式的转变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会学习的尝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重要举措。把预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后,由于老师的规定少了,学生的预习便各显神通。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多元反应,个性化的理解、感受、体验便异彩纷呈。在自学生字时,有的注出了生字易错的地方;也有的把生字编成了字谜;在自学课文内容时,有的为自己喜欢的段写上批注;有的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得到熏陶感染;有的学生查阅了有关资料;有的还自己设计了文章的结构图,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的学生在探究性的阅读中,大胆地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正因为学生充分、自主地预习了课文,为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师生对话,为个性化表达提供保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学生都要实现各自地位的角色转换。作为教师不能居高临下,总认为自己是知识的拥有者,是真理的代表者,而应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那样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意味着师生关系的人性化,这种对话不仅仅是师生间的言语交谈,更是师生间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和沟通。因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亲近学生,相信学生,尊重、赞赏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充满积极探索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有申诉自己观点的自由,有形成自己思想的自由,让学生能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质、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创造才华,教师则注意对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予以尊重,充分肯定独到的见解,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5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入学时间较短,良好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抽象思维还处在初始阶段,因此,应充分发挥低年级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将生活中的场景直观地展示给他们,例如使用彩色画笔画画,展现色彩鲜艳的物品形象,然后抓住绘画中的关键点,按照图画的顺序,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

  语文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绘画技巧,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出发,将语言课堂教学融合进绘画,让学生在绘画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通过绘画激发学生的热情

  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从兴趣开始激发。没有兴趣而强迫学习,是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通过教育学家的研究和教师的实践,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是任何一个学科都要在教学中倍加关注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枯燥的说教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更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了,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地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来,绘画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例如在教授《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通过绘画,将小鸡的脚印用竹叶画出来,小狗的脚印用梅花画出来,小鸭子的脚印用枫叶画出来,小马的脚印用月牙画出来。这样,学生们首先会非常有兴趣地投入到教学中,先画画,然后,通过绘画来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通过绘画,语文教学被引入到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同学们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整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彩色的小鸡等小动物的脚印。

  教师问:这都是哪些小动物的脚印啊?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注意力集中在了课堂上。

  教师问:谁来说,这些小脚印都像什么?

  学生们有的回答说象梅花,有的回答说象月牙,有的回答说象竹叶,等等。

  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气氛非常活跃。

  教师问:哪位同学想画竹叶、梅花、月牙呢?

  学生迅速拿出画笔,画起画来。很多同学在绘画中感受到了文章中语文描绘的美感。

  2.绘画能够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通过绘画,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始终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绘画,识字教学的难度被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被提高了。

  以低年级在识字中遇到的太阳、眼睛、牛、车等字的学习为例,通过讲解,教师利用绘画加以辅助,通过形象的图形呈现,同时教给学生笔顺和笔画,字的主要特征被快速地记忆,而且印象深刻。

  3.绘画能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相对于回话来说,是抽象的。直观的画面是形象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抽象的书面语言比起学习形象的绘画来说,难度要大。学生必须提升感悟和想象能力才能逐渐适应这种学习要求。低年级学生一开始是难以达到迅速接受和认知知识的。借助绘画,不仅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适应语文知识点的掌握,也能快速适应语文课堂教学。

  我要求学生在画画的时候,同时感悟课文内容,而且在动手操作或在黑板上画的时候,其他同学还可以评论。通过手脑并用,既锻炼了脑部神经,又提高了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乐在其中。

  4.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学作品如大海一样,拥有丰富的内涵,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语文学习能力中十分宝贵,只有具有发散思维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对精美的文字包含豐富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知识素材,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绘画的教学设计对于训练的能力拓展来说,是十分有效的。

  例如《最后一片树叶》一文的学习,讲述的是一片树叶因为害怕秋天到来后要烂掉,不愿意离开,但是听到小鸟说,飘落下来以后会回到妈妈的怀抱,就高兴地飘了下来。但是,树叶落下去,真的能回到妈妈的怀抱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一问题画出来,图画中,大树的脚下有很多小树叶躺在地上,有的学生画的是绿油油的,学生说他们在玩,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树叶的对话,故事的后来发展等等,各种想象力会被激发出来,可见绘画的魅力多么强大。

  结语

  教师利用绘画融入到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能让绘画为语文教学服务,让画笔在教学中发挥特有的作用,更为学生开拓了愉悦的学习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6

  1.增强学生日常的阅读素材积累

  小学生想要写好了作文,就必须掌握大量的生活素材,素材是作文的骨血,只有合适的作文素材支撑的作文才是优秀的作文。因此教师要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寻找生活素材,细心的观察生活。作为素材的来源非常多,在生活中可以将日常的事件积累起来,作为作文的素材,也可以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还要鼓励同学们拓展阅读量,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包括大量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因此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根本不能满足作文教学的需要。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推荐很多的课外优秀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认真的阅读这些优秀的中外经典,从中提高写作的能力。其次,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好词好句,在阅读中将喜欢的优美的句子和精美的词汇收集起来,还要经常的翻看这些摘抄,做到孰能成诵。教师还要鼓励同学们将阅读中的体会写下来,毕竟只有写下来的感悟才会更加的深刻。在进行课外知识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帮助同学们积极地理解经典中的场景,能够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推荐的优秀经典书目一定要仔细的筛选,符合小学生的知识层次。推荐的书目不仅要有中国古代的优秀经典《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还要有外国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悲惨世界》等,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的时候就能够提高对人物的形象有深刻的认识,在作文的过程中就可以合理的使用进去。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中,教师尽量的选择一些简单的书,例如是《弟子规》《三字经》等,在高年级学生中,就可以提供一些高难度的书,《论语》《资治通鉴》等,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2.学生要多多的进行写作的'实践

  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合理方法还是积极的进行写作训练。小学生只有多多的进行写作训练,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方法,提升写作的能力。小学生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可以在日记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每天在睡觉之前的半个小时,回忆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可以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记录,也可以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件进行描述。教师要鼓励同学们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例如有的学生就会这样写道:今天天气非常闷热,天上的太阳虽然很大,但是空气很闷热。经过这些年的经验,我知道这是要下雨了。我早早的将外面的被子收了进来,趴在窗台上向外看去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蜘蛛在结网。我仔细的看了一下,原来在它的旁边还有一个平面上的蜘蛛网,现在它正在织的网是竖直的。下雨之后,我急急忙忙的来到了屋外,发现横着的蜘蛛网已经被雨水打坏了,而这个蜘蛛正在这个竖直的网上悠闲的呆着,这个竖直的蜘蛛网还是好好的。于是,我就学会了看蜘蛛网识别天气的能力。学生的这个作文就是来源于生活的细心观察,体现了学生的细心,这样的作文才是优秀的作文。

  3.结语

  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兴趣。教师要鼓励同学们细心的观察生活,在生活和课外阅读中积累优秀的生活素材。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作文写作方法,可以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提高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作文的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7

  1.将自改文章教学与课本上的内容相结合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良的习惯和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改正,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对学生自改文章能力的教学与课本上的内容相结合,对于课本上一些经典的教学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对比自己写作的作品与优秀的作品之间存在的差距,学习课本上经典教学素材的写作手法,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改正。比如,学生在写作时对于细节的描写把握的很不好,在学习课本上《姥姥的剪纸》这篇文章时,文章中这样写道——姥姥的剪纸在形式上与普通的剪纸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是,在我的回忆中,姥姥的剪纸代表的是幸福和期待,它们好像一个个会说话的小精灵,一直存在我的世界里同时为学生也布置了一个记叙性散文的写作任务,并让学生在写作后与这篇文章进行对比,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通过这样的学习来提高学生自改文章的能力。

  2.在互批互改中共同提高自改文章的能力

  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自改文章的能力,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修改文章的气氛,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对于文章的修改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完成修改任务,提高自改文章能力。

  步骤一:教师进行批改作文示范由于学生的经验有限,在刚开始进行学生互批教学时,很多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教师进行示范批改,学生很快便会对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失去兴趣,影响学生互批教学法的向下开展。笔者在进行学生互批教学法时,为学生布置了一个记叙文的命题作文——我最熟悉的人。首先,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全部浏览了一遍,在所有作文中选择了一篇优秀的作文和一篇具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并将这两篇作文打印出来,用了一堂课的时间与学生共同分析了这两篇作文的优劣,为学生讲解了批改作文的详细要求,并引出了进行学生互批的教学方法。

  步骤二:确定作文互批标准在学生真正开始进行互批之前,要确定作文互批的标准,帮助学生明确方向,带着标准去批改作文能提高互批的效率。比如,针对这次的命题作文,是一个记叙文题材的,笔者为学生设定了如下的批改标准——标题,无标题扣2分;错别字,1个扣1分,扣满5分为止;病句,每一处扣2分;记叙文,有2-3个细节描写加3分以上。对文章的总评语不得少于100字,内容来自于表格和你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鼓励写旁批。

  比如划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点表扬和感受,划出好的细节描写。步骤三:学生分组互批让学生以四人到六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作文的`互批,要求不仅要找到文章的闪光点,同样对于文章中存在的问题要能够给予改正。比如,学生在读第一遍时要确定文章的立意;读第二遍时,要用删、增、减、调、换等方式对文章中出现的病句及具体的段落进行调整,使文章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更加的合理,在修改的过程中,注意要加入评语。对于这次安排的记叙文要注意在描述人物时是否采取了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步骤四:教师总结这个步骤主要是最后的收尾工作,需要教师进行查缺补漏,总结学生在互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因学生经验不足而遗漏了一些优秀的文章,并且在这一步骤中还可以与学生交流批改心得,总结写作技巧。

  3.结语

  小学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初级阶段,传统的批改作文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学生自改文章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8

  【摘要】语文学习作为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科目,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语文学习面临“提笔忘字”等危机。大部分人在学习生活中以网络技术代替文墨笔书,无形之中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为题,展开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要着重关注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学习,从基础出发,以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简练的教学内容,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动作,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艺术风格,带给学生以语文学习的宁静深远之感,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体会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与神秘感。

  一、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语言风格幽默诙谐,活跃课堂氛围

  恩格斯曾经说过:“幽默是具有智慧,教育和道德上优越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幽默的语言风格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一个真正优秀的教育者是懂得赞美与批评共行的,并可以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受益,而不是一味地打击学生,在所谓的讽刺挖苦中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具有幽默语言风格的教师往往能够培养出思维敏捷,课堂活跃度高的学生,因为幽默本身就是语言在艺术风格中的应用,是语文学习的具体呈现。

  2.语言表达简练干要,突出教学重点

  政治学科哲学这一课题中曾经提到过这样一句话“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其实每门学科的学习都遵循这一规律,只要涉及教育内容,必然有轻重之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抓重点,如同大海捞针,只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减少冗杂多余的闲言碎语,直戳要害,提高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灌输简练表达在语言艺术应用的'思想,在涉及到阅读提要以及缩句等题型中,教给学生应用策略与解题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准确度与精炼度。

  3.语言交流亲切友好,拉进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亲切友好的交流方式拉进师生关系,缩短师生间距离也是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来说,任何一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应用,通过交流沟通体现语言的魅力。纪伯伦曾经说过:“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而语文学习的成效之一就是让所谓的争论辩解演变成各自内心的独白,在语言艺术的牵引下,语言沟通不再通过强硬的言语进行,而且亲切自然的表达,这便是语文交流艺术的魅力之处。

  二、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指导

  1.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增强课堂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有利于增强课堂感染力,加强师生间交流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肢体语言的运用,首先眼神的交流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眼神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而言,掌握情况较好的学生会呈现出自信大方的眼神,而掌握情况较差的学生则会表现出疑惑与纠结的神态,对于思想开小差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眼神大多是盲目而呆滞的,通过对学生思想状态的了解,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方便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应用说明性的手势来协助讲话,吸引学生注意,增强课堂感染力。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三组《打电话》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打电话的相关肢体动作,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缓解沉闷的学习氛围。从接到电话询问对方姓名的礼貌用语到交谈过程中表情的变化,以及最终挂电话的举止都一一体现肢体语言带来的民族礼仪与生活习惯。首先,在接到电话时,要进行简单的询问,与此同时,接听方的表情应该是惊讶且迷惑的;其次,在双方交谈过程中,即便看不到彼此的面孔,但是旁观者可以很容易从双方的肢体语言中感受到彼此的心情及心里变化;最终,礼貌而优雅且面带微笑结束对话是成功电话交流的完成。

  2.通过网络用语的运用,打造生动型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网络流行语,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网络用语已经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增设学生感兴趣的话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敏感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因过分追求课堂趣味性而忽视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字的表达,主次分明才是明智的选择。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拼音学习》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网络用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菜鸟:原指电脑水平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与之相对的是老鸟。教师可以在学习中称呼掌握较好学习较认真的人为“老鸟”,反之,则以菜鸟称之。借助此语言技巧提高学生学习竞争力;潜水:天天在论坛里待着,但是不发帖,只看帖子,注意论坛日常事务的人。教师可以以“潜水者”评论在学习过程中,课堂主动性较差,但仍旧貌似在听讲的学生。鼓励学生向“老鸟”迸发,不做“菜鸟”甚至是“潜水”。通过类似生动有趣的网络用语的穿插,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富感染力。

  三、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严谨简练的语言表达,友好亲切的语言交流,以及有趣丰富的网络用语,打造生动高效型课堂,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培养语言艺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邢燕丽.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智能城市,20xx(11)

  【2】廖观香.注重语言艺术运用助力语文课堂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xx(09)

  【3】王红梅.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课堂——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课堂语言【J】.中华少年,20xx(05)

  作者:蒋燕 单位:江苏省句容市春城实验学校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9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今后长期学习阅读的开端,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有利于孩子们今后理解各科的知识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围绕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密切关注小学生的认知动态,积极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习惯,从而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先明确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接着分析了现今小学语文阅读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尚存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出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新课标理念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为其他语文教师作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反馈,我们发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果并不理想。小学生总觉得做阅读理解、看课本课文是一件无趣的事,一方面是因为语文阅读课的课堂教学过于生硬,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们没掌握合适的语文阅读方法,这严重降低了他们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因此,如何理解与消化新课程理念,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成为了急需探究的问题。

  1新课程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素质教育的新思想,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要革新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课堂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阅读课堂学习资源[1]。新课程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诸多实际意义,首先,小学语文阅读新课程教学能贯彻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强化了语文阅读教师对新课标教育的认识,促进他们更好地落实新课程阅读教学理念。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能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使他们感受到新时代教学方式的真实魅力,推动小学语文教师主动去优化自己的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师阅读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有利于提升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新理念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能动性,让他们被阅读教学所吸引,带动他们参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新课程理念: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灌输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越学越觉得阅读语文文章是一件没意思的事,从而降低了他们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不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2]。这种现状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形成科学的阅读教学理念,他们往往肤浅地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而没有掌握新课标教学的核心方法,从而无法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环境。

  2.2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在阅读教学中积极落实新课程思想:

  小学语文教师认识、理解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一理念。分析现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教师没有在课堂上积极落实新课程思想,他们仅仅是口头要求小学生围绕新课标理念进行阅读,而没有带领学生一起在语文阅读实践中运用这种新思想。小学生认知观、学习方法都尚未成熟,因而迫切需要语文教师指引他们阅读文章,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3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新课程理念教学的策略

  3.1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新课程理念教学的认识:

  针对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新思想这一现状,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也应多借鉴其他教师的新课标教学方法,多阅读新课程教学的相关报刊、杂志,多思考小学语文阅读新课程教学的真谛,树立一套独特的素质教育价值观[3]。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参加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培训课程,听取教育专家对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剖析。还可以围绕新课标思想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书籍,广泛吸收多方的教学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课程教学效率。

  3.2在新课程理念实践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为了避免将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变成一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教师应在新课程语文实践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图书交流会”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课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然后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将班级同学划分成若干个阅读交流小组,鼓励孩子们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书。这种阅读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小学生阅读文章的热情,让他们主动去提炼自己的阅读心得,在实际阅读中提升了自身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另外,这样的实践教学很好地发挥了新课程阅读教学理念的价值,深化了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对这一理念的认识,能激发他们在今后的阅读学习、阅读教学实践中主动落实新课标的核心思想,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教师的阅读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的共同进步。

  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是一个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过程。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阅读教学素质,多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多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语文阅读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中吸收其他教师先进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设计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教案,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践行语文新课标教学的核心思想,提升小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各门课程的深入学习做良好的铺垫,促使他们成长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苗立,李静宇,史国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以安徽省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2013(44):112-113.

  [2]马英,林德义,卿步武.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小学现代教育.2015(04):77-78-79.

  [3]刘英达,魏新怡,杨新宇.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式探究[J].山西技术教育.2011(28):59-60.

  作者:吕淑梅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第三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10

  1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沿袭着单一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缺乏生动性,枯燥的学习形式的长期运用,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则在这方面如鱼得水,具备许多的优势,这些优势的充分发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图片教学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音频、视频教学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多种媒体多重运用的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这些教学形式的有效运用,可以让学生对原本不感兴趣的语文学习变得兴趣盎然。

  2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策略

  2.1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中选择需要运用的恰当时机,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切实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因课制宜,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来安排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不能把多媒体的运用作为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点缀,使多媒体的运用流于形式,而忽视多媒体运用的实效性,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2.2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运用有一个准确定位

  多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工具要有一个准确定位,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多媒体的运用被追捧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器,很多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运用中,对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缺乏科学的认识,忽视了其辅助教学的属性,在教学中经常喧宾夺主,把多媒体的运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而忽略语文课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它有其自身的优势,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帮助很大,但是绝对不能认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的多媒体教学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如果这种认识占了上风,课堂教学就偏离了正常的教学轨道,得不偿失了,要明确多媒体教学的定位就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工具,多媒体运用只是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实施手段。

  2.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注意恰到好处,其运用的恰当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多媒体运用的时机一定要选择得恰当,多媒体运用的时间的多少要恰到好处,多媒体的运用频率要适中,还要考虑教学的内容,因为教学的内容是五花八门的,有的教学内容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而有的教学内容则不适合运用多媒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教学发挥其最大的效力,在多媒体运用的时间上,要考虑多媒体运用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再好的教学手段,如果运用的时间过长,学生也会失去学习兴趣,时间的选择要恰如其分。除此之外,运用多媒体的频率也不宜过频,过频地运用多媒体,不仅不能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效率的有效发挥,而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只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才能有效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3结语

  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辅助教学手段,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多媒体,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明确多媒体运用的必要性,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的有效策略,希望以此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开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11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小学语文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并且通过写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在语文写作教学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使之停滞不前。指出了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或建议。

  关键词:写作教学;兴趣;教学理念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写作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不善于实践,既不想动手又懒于动脑,甚至有些学生对写作存在排斥心理。如此恶性循环,写作便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同时,教师也没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造成了学生对写作产生一种排斥的心理。由于现阶段学生的写作内容太过于空洞,没有真实情感,没有来源于生活,甚至背离生活,无法将实践中的东西表达出来,不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未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学生并不懂得生活中无处不美的道理。而且写作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没有内容与情感,且缺乏创新。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大部分过于传统,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方式,不善于通过各种各样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还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对字、词、句、段的积累。因为写作的前提是积累各种语文基础知识,包括修辞、美文美句的积累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盲目地进行各种项目的训练,致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过少,在写作训练中,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学生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给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减弱。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他们认为写作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是一个陶冶情怀、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写作的欲望,写作的教学目的也很难达到。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写作便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那么写作教学只是来辅助学生写作的,教学的目的相应的也就很容易实现。那么,教师应当通过何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并成为亦师亦友的好朋友,与学生相处融洽。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选择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告诉他们该写什么、怎么写。教师应当尽可能给学生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教师在选定作文话题时一定要宽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围绕他们所熟悉的人或事进行写作,以激发他们对写作的欲望,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只有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他们才有继续将写作进行下去的想法,并逐步将写作变成一种习惯。

  2。立足生活,学会发现

  作文是生活的写照,一切都来自生活,所以要立足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的道理,进而在作文中体现出来。让学生亲近自热、感受自然、认识自然,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将自然作为写作素材。

  3。教师要转变写作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写作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写作风格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摒弃固化的教学模式,发展灵活多变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写出具有自己特色与风格的文章。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适当地设置一些教学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能力,组织丰富多彩的`言语表达活动,例如成语接龙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训练其想象力。

  5。加强对小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教学

  短暂的课程很难使这种复杂而漫长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产生很好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措施来加强语文知识的教学。激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各种与语文有关的事物。同时,在阅读课外读物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并将其适时地运用到写作中,从而增加文采与文学修养,提高学生写作的综合能力。综上所述,本文就小学语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由于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更多有用的知识。

  作者:冯文彪 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镇安镇河东小学

  参考文献:

  [1]付召林。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

  [2]问俊民。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间,20xx。

  [3]付青。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俪人:教师,20xx。

  [4]吕秀芳。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上旬,20xx。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12

  一、积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情境教学。

  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营造出适合学生的阅读氛围。例如,精心布置班级,让班里充满“文化味”。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激励学生时刻与书为伴,理解读书的意义。也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比赛、成语故事比赛、古诗文朗读比赛等,让学生走进班级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味。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把握住主动权,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咀嚼出字里行间的味道来。

  2、做好示范,建立一个阅读的标准。

  教师可以先示范,让学生听,也可以让阅读能力优秀的学生来做示范,其他学生模仿。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强的,因为他们正处于塑造期,示范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正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只有学生自己读得多了,才能体会其中的真意。

  3、教学形式多样。

  教师在教学形式上不能单调,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厌倦。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朗诵除了齐读、分组读、赛读、分角色朗读外,教师也可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把内心的情感迸发出来,配合美妙的背景音乐,使朗读更富有感情。开展各种课外阅读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对各种活动评选,促进学生阅读,定期引领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报刊,并让每位学生建立自己的摘录手册,摘抄自己读过的精彩片段和优美词句,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二、教会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只有在积累下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阅读,只读不积累,阅读没有任何效果。积累就是指日积月累,不进行大量的诵读、背诵,不累积大量的素材,要想学会写作是不可能的。季羡林先生曾提出过这样的建议:21世纪的学生应做到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还要背诵200首古诗和50篇古文。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后,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课文主要内容,再让学生细读,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力。再就是增强学生的词语积累。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丰富的词语,我们的表达能力就不准确,在与他人交流中不能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所以积累词汇非常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积累词语本,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记到本上并且做到经常“翻看”。遇到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或好的词语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地方好在哪,只有真正理解了,学生才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变成理解性的记忆。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了,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

  读书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要慢慢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看得懂的书才是有意义的书。教会学生阅读,首先要教会学生理解内容。汉语博大精深,一字多义。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理解语言文字内容,不是单纯地对内容简单的理解。在理解过程中,学生不但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还从中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和积累生活经验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

  四、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终生受益,就得教给学生自己捉鱼的方法。教师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教学和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13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让书本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主体部分,教师一定要擅长使用各类教学的方法来刺激学生,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方面的感受,将课本死板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这样,在激发起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通过适当、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对文章进行理解,可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经验。在阅读的教学当中,教师还要掌握好让课本“活”起来的办法,让学生可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课本中的真实场景,通过联想掌握好文章的情感。

  (二)构建延展性阅读教学观念

  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指出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也是我们国家的国语教学课。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资源中,实践机会并不太多,因此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尽量去接触语文的教学资源,通过实践的活动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的学习特点,多积累语文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这种观点,新课标提出了关于延展性阅读的一些具体要求,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构建起相应观,让学生阅读量、阅读范围都得到延展。可采用探究方法,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问题的'方法提出,让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探究者。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实现了学习能力的巧妙迁移。

  (三)阅读教学需要抓住重点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尽可能去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关键内容,同时结合阅读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对重点阅读内容要与一般的内容有所区别。如果我们不事先对阅读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区别对待,那学生自己无法判断哪些内容属于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这样会导致浪费了学习时间,同时学生也无法掌握有用的知识点,阅读教学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这些阅读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分清重点与普通点的内容,对知识进行详细的划分后再明确精确与广泛阅读的范围,如此才可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对阅读重点确定必须结合教学大纲规定,教师要将这些重点内容学习价值作充分的讲解,只有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这些重点内容,学生才可容易掌握其他内容。

  (四)阅读教学要从关键词句着手

  书没有读通是无法进行讲课的,书没有读熟也是无法开始讲课的。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阅读课文做整体的掌握。我们看到学生一开始通读文章,对课文还未完全熟悉,甚至对部分生词、句子还无法流畅阅读,教师就要求学生说出读文章的感受。从表面上分析,这样似乎可提高教学效率,加快课堂的教学节奏,但实际要想获得效果就是一定不能急。如果教师不注意学生的整体感受,造成学生无法很好感受到作者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有重点段落和中心语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从重点进行切入,由关键词出发展开教学。例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围绕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二、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文章的整体性出发,找到关键词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感情,通过互动合作学习方法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出自主创造性,以此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高阅读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14

  摘要

  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从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跨越以这个阶段为重要基础。语文更是一年级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达成对其他学科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日后各阶段的学习,从学生年龄情况出发,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小学一年级教学的关键。本文从一年级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学改革做出贡献,为学生的高年级学习做好充足准备。

  关键词

  一年级;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一、 前言

  学生由幼儿园阶段的学习进入到一年级的过程中,由于游戏为主的教学模式向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增多,这种转变容易在学生的不适应下造成学习偏差。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育又是关键的基础教育时期,对拼音的学习是现代化社会中运用办公软件打字的基础,对文字的学习是各方面阅读即获取知识的基础,此时对学生的适应性引导就变得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获得自然的学习过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结合实际教育情况以及先进教育理念,提出具体的教学对策。

  二、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一)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从幼儿园向小学转变的过程中,学生学前教育水平极大的不平衡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由于功利促使的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以及反小学化幼儿教育的推进,两者对抗使得幼儿教育中具体知识性教育参差不齐。当幼儿园在小学化教育中提前教授了大部分拼音和文字知识,语文教师在进行一年级语文教学时就会忽视对部分内容的强化,这对于在幼儿教学阶段获得知识较少的学生来说是不合理的,缺乏教师着重的对语言文字的锻炼使得这部分学生难以得到顺利的过渡,而这种片面的教育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对于幼小衔接的忽视。除去以上例子中所提到的问题,对幼小衔接的忽视还会使得学生在面对教师的过程中产生畏惧等负面心理,由于小学中纪律要求的明确、教育内容量的提升、加之对学生自主能力要求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若是不根据学生年龄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软化,容易给学生留下严肃的令人畏惧的形象,对师生的交流十分不利。

  (二)评价体系的单一化问题

  单纯的书面考试评价体系仍然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大问题,评价方式的单一化和片面化对于现今的综合性发展要求十分不利,这种评价方式在教育部的三令五申中仍屡禁不止。在书面的统一考试要求下,本该得到听说读写全方面能力锻炼的学生产生了重点的偏移,教师和学生都会以考试内容为根本标准进行学习,而试题考核下的一年级语文根本性的缺少听和说方面的题目,将会使得学生的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之间出现脱节,未得到语言交流的锻炼使得学生的交际能力削弱。同时,过于重视卷面考试将会使学生压力增加,教师在进行卷面设置时容易出现超纲题目,使得考试从学习成果检验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目的,是一种本末倒置。最后,单一的书面考试评价也会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使得刚刚进入学校的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对学习失掉兴趣,使接下来的学习成为一个灌注式而非主动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

  三、 有效进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认识阶段:知识的体系化与教学差异化

  在进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着重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这个认识偏重于两个方面,一是结合自身能力与教学内容的认识,二是结合学生情况对教学差异的认识。在前一方面中,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本翻开就从文字“我上学了”结合简单的诗歌“上学歌”进行引入,随后进行识字和拼音方面的教学,这些内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十分简单的,但正是这种简单使得教师常忽视对教学内容的准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贫乏寡淡,无法吸引学生兴趣,因此把简单的知识系统化、趣味化是重点,这需要教师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到自身语文水平和教育语文水平间的差别,对知识体系进行构建规划。在后一方面中,学生受到学前教育的情况良莠不齐,幼儿园的教育程度、学生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差异、以及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差异,多方面结合造成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教师要在充分了解这种情况的基础下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关注,不能抱有学生之前肯定已经学习过这个知识,就不对部分知识详细展开的想法。基础知识的讲解一定要不断重复,使学生对这些语言文字逐渐熟悉,更加敏感,不落下每个学生,为学生学习树立信心。

  (二)教学方式

  1、趣味性教育

  学生兴趣对于学习的意义一再被强调,尤其对于一年级语文这种基础中的基础学科,兴趣对于增加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深入研究教材联系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氛围是两种主要形式。在联系教材的方面,教师可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再对教学知识进行引入。例如在对课文《小小的船》的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出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引入,让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强化对月亮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随后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后让学生思考文中“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再把谜语中的月亮的特征同课文中的联系在一起,把谜语中“挂”、“镰刀”和课文中“弯弯”、“两头尖”着重标注出来,启发学生对月亮形态的感知,将学生从猜谜活动带入课堂之中。课堂趣味氛围的形成要积极引导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在让学生思考有什么东西的形态和弯弯的月亮相似并进行发言,在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通过及时的鼓励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2、兼顾听说读写各阶段

  拼音与文字是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拼音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准确的语音,辨别字母形态并且掌握拼读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顺口溜和图形联想强化记忆,例如在对“a”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部编版课本上小女孩发出“a”音的图片,将女孩圆形的头部的圆形,辫子的右弯同字母“a”的形态相结合,便于学生的记忆。在看图写话与说话方面,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其选择较为简单直观的图画,同时可以通过画图写画、画图说话的方式,将简笔画的过程与表达的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达到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统一,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句意表达不清、句子内容不完整的情况做出修正,使得学生的文字和口语表达得到不断改善。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重视朗读与默读,落实每一个字音、字意以及文字符号,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父母的沟通,让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阅读课外经典,不断拓展知识面。

  3、丰富课堂形式

  课堂教学不仅仅限于教师的讲述,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的情况,丰富课堂形式可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方面可通过组织学生游戏中学习的形式来达成,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式教学在转入小学后加以提升,从兴趣式的游戏转向教育式的游戏,例如通过游戏“开火车”,在复习所学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轮流读字音,通过游戏“找朋友”让学生搭配拼音的声母和韵母。丰富课堂形式也可以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多媒体进行声音、图片、视频的多方面呈现,从而达到丰富多彩的教育效果辅助学习。

  (三)评价体系

  小学一年级语文以往以笔试考试为唯一终点的评价方式应该被取代,转向多时间节点、多层次、多评价参与者的综合性评价。多时间节点可通过一个月一次的评价或是一单元一次的评价进行,将这些评价分数按比例加入总评定之中。多层次的评价除去笔试考试之外可结合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例如组织竞赛,学生参与课文背诵、认字读写、口语交际方面的比赛来获取评定。多评价参与者指的是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学生参与评价削弱了教师评价的片面性,也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判断能力不够成熟,学生参与评价的分数占比应该较低。这种评价体系使得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重心,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15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儿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要任务,语言文字学习过程中孕育着许多创造性因素,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语言文字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按照字、词、句、段、篇在不同年级的侧重,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欲望,使语文学科成为培育儿童创新意识的一片沃土。以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新。儿童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有位老师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忽然有同学问:“老师,书上说‘小蝌蚪的尾巴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那么,它的尾巴到底什么时候不见了呢?”孩子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独特角度总是出乎成年人的预料,看似天真的问题,却正体现了孩子探求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遇到这样的问题既不可能告诉学生具体的时间,因为小蝌蚪的尾巴从有到无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知不觉中慢慢脱落,又不能直白地向学生讲明其中的道理,因为如此虽回答了学生的问题,但同时亦抑制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强烈欲望以及好奇心。这位教师很善于引导学生,首先表扬孩子提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问题,随后,面向全体学生:“同学们,小蝌蚪的尾巴什么时候不见了呢?让我们在班上开辟一处‘生物角’养几只小蝌蚪,一起来观察他们、研究他们,好不好?”“好!”一双双闪亮的眼睛更加明亮,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更加灿烂。灵动的教学,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还更加激起了孩子们渴盼探寻的求知欲望。

  二、鼓励质疑问难,唤醒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小到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文章思想内容的质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笔者在《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当讲到在孙膑的帮助下,田忌利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自己的上等马和中等马分别对应齐威王的中等马和下等马,以两胜一负的优势赢了第二场的比赛时,许多同学提出疑问:难道齐威王就不知道要调换马的`顺序吗?课堂生成的活力,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在肯定了孩子所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乘势反问:“那么,齐威王此时会否调换马的顺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

  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字斟句酌地分析,最终达成共识——不会调换,其原因关键在于齐威王由于第一场比赛的大获全胜而得意洋洋、骄傲轻敌,哪能想到自己的手下败将已改变了战略呢?

  三、给予想象空间,激活创新潜能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其创新勇气,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想象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材中有些课文段落结构类似,如《精彩的马戏》、《黄山奇石》等,作者在安排内容材料上有详有略。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知识的迁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文中略写的内容进行想象补充。

  如《黄山奇石》一课,文中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奇石,结尾部分提到了“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等几种奇石的名字。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小结,并运用介绍四块奇石的方法展开联想,想想这些石头的样子及其何以得名,以转换角色的方式让学生当小导游,结合屏幕画面向同学介绍这些奇石,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我表现欲望。

  四、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是寻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活动。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新”。教学中要精心选择发散点,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逐步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例如《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第二段最后一句采用了总分的写法,文中先总说“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之后分别具体描写四座石雕上的小狮子有的怎么样、好像在怎么样。教师可利用句末省略部分结合有关图片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五、提供动手机会,增强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中教师深入把握教材,根据文本特点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更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平面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理解操作下立体直观地再现,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的同时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此外,还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探究意识。如教学《詹天佑》,可让学生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画出挖掘隧道的两端开凿法、中部凿井法的设计图纸,体会设计图纸的不易。学生通过动脑动手,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更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营造宽松环境,形成创新情感

  营造自然放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因此,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情境,以积极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新行为,才能为创新提供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热】07-2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华]07-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精】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推荐)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热门)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