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时间:2022-11-22 11:40:03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合集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合集15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

  【摘要】结合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学科发展、学科教学及其检测教学效果等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或现象,通过实践,加以系统的分析,探究并提出一些合情又合理的观点或做法,并最终提示: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学科发展与教学的“死结”实际并非“死结”。

  【关键词】学科教学 程序教学 工具教学 新课程标准 “死结”

  针对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学科发展、学科教学及其检测教学效果等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指导自己教学,笔者作如下几方面的观察与思考。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前苏联“编程”教学学习模式,也称程序教学

  计算机硬件投资价位过高,有的地方根本没条件配备,应用软件也不多、不普遍、软件技术也不成熟,虽然win3.1/3.2等窗口操作、鼠标操作有所涉及,但大多数软件操作界面还是主要以DOS命令方式为主,一般要求正统、系统的学习一个软件,才能驾驭,所以使用面不广,但利用仅有的一点硬软件资源,结合当时用好电脑就要结合编程的思想,在学习命令或学习代码前题下,学电脑,又用电脑,同时还能开发一些程序代码软件为学习、为工作所用,形成为用好电脑又在学命令、学编程的机制,在当时少有电脑的前题下,曾起到了不可小视的积极意义。

  所以,那时中国大学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主要是面向正统而系统的计算机软件编程或相关的。

  而到了后期,随着电脑逐步推向大众,特别是电脑应用软件(不要求掌握电脑原理,了解软件内在的运行机制,就能使用),就自然出现了教学或培训过于注重编程,有了电脑、有了应用软件,最基本的还是不会使用、电脑不能“派用场”的现象,这似乎是一个“死结”,这也是“使用软件”教学学习模式酝酝而生的理由。

  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所谓大众化“应用软件如何使用”教学学习模式,也称工具教学

  主要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也逐步走向成熟,应用软件越来越多,导致计算机微机、家用机等价位也下来了,逐步走向普通学校、普通百姓家庭,此时“没有电脑、没有可用的应用软件”已不再是主要问题,恰恰相反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有了电脑或应用软件,不会使用”,所以那时到处出现“什么电脑使用傻瓜书、某某软件应用傻瓜书”等满天飞。

  而学校、中小学当然脱离不了这个大环境、离不开大形势,所以教材改版为,目标主要瞄准“应用软件如何使用”。

  当然,这一期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与推广,它的优势、吸引度、资源共享度,相比单纯的计算机技术,是毋庸置疑。

  这一阶段的“使用软件”教学模式、学习电脑模式,确实为能简单驾驭电脑,用好应用软件,服务于学习,服务于工作,起到了更现实的积极意义。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无疑更为不学编程(或不设置)提供了借口,大大消弱了计算机正统编程学习的力度。

  所以,那时中国大学培养的计算机信息人才错综复杂,甚至不学编程的也有。他们且不知,要真正用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要做到优化配置,不知编程是万万不行的。例如随之流行且又实质使用的例子:多媒体中视频采编编程、Flash动画内在的脚本代码、网页网站动态服务页面、网络硬件源码配置等。

  既然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就普及大众化,那么对于信息技术(计算机)学科本身而言,理应走在时代的前沿,如果还是一味的教学生如何使用,那与社会成员、一般教师、学习使用应用软件的电脑爱好者就没有本质区别,这样的课程,这样的教学或学习也必将淘汰,这似乎又是个“死结”。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一般教师、一般电脑爱好者,网络爱好者等,是不是真的驾驭了电脑、真的驾驭了软件、真的驾驭了网络,电脑出些问题、软件出些问题、网络出些问题、或者要增加些功能,他们又能如何应对?相比他们,笔者认为,作为一门课程,作为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学,要教给学生,我们应该想的,要做的,更应该恰恰是这些,更应该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科学)来教来学,而不在是单纯的“使用软件”教学,因为时情已经改变,学生需要的远不止这些。

  三、20xx年开始酝酿并实施的又一轮新课程标准,必修+选修教学学习模式

  工具型教学,过于偏重古板的机械操作与训练,太侧重实用,太过于表面,教学的形式似乎成了完成外国软件的中文使用说明,教学似乎要把学生培养成业余的电脑爱好者,课的知识不成体系。所以,这就需要改革与发展,目前“必修+选修”的模式也就推出了。

  笔者经过二轮的新课程亲身经营与实践,可以客观的说,新课程新课本粗看,好像变成了纯理论的内容,其实不然,好多操作、过程的展开、方法的实践、探究与应用、甚至道德价值等的学习都隐身其中。本次课改,虽说课程体系还不够合理、完善,但在知识、内容上等都基本形成了体系,不但讲究操作实践、实用,更强调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其中的信息意识),强调技术的思想、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

  当然,目前新课程的实施,也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可能还会增加)诸多如“初高中学生的‘零起点问题’”、正因为存在“零起点”“目前的课程内容与课时设置相矛盾问题”、课程要真正落实“信息技术学科师资队伍还有待提升”等新情况,甚至还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的现象或问题。这似乎是新的“死结”。

  诸如,虽说形式上,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说,照大纲、照课程标准在实施信息技术课程,但目前小学初中的现状是:有开设、有不开设,有教全部、有教部分、有到最后教一点应付的,我们口头上虽然总是不愿承认,但现实就是这样在不断发生。

  诸如,关于“信息技术学业考试要不要考”,有人说不应当考,各学校按照标准自己把握。笔者甚有同感,考试达不到预期结果还不如不考,因为考好与其说是为了真正做好这门课程,还不如是为了学生发展,在实施考之前,还必须“先后”考虑三个度:学生目前的学业压力(有没有人真正核量过)再加上信息技术考试他能负担到什么度(即理应的接受度),信息技术教师才能有教到什么程度,学业考试也才能考到怎么样的程度。倘若三个度颠倒了,那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这也是我们目前活生生所面临的:学校、老师仅仅考虑要考什么,出现高一减课,高二加课,突击考完,高二的信息技术反而没课等怪现象、怪圈。

  诸如,有学校、有考点、有老师提出的“新课程教学内容比以往多的多,但考试过于简单,只需考前应付一阵子就能过关。要考就要考出水平。这样才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可,才是对信息技术老师的认可,才是对全体学生负责。”笔者认为:考出水平应是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但鉴于学生高考的'压力、学生负担的压力,信息技术考试应紧扣新课程要求,即信息技术最基本的知识素养与操作素养,对照目前考试的方法、形式、内容,重要应考虑是“全”,而不应是“难”,而目前似乎有点“偏”、或“缺”,过于注重“合格过关”。有提出的“让那些课时安排不足的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学校考不好,让那些平日里不学习的学生考不过。”笔者认为:应该是平时学校或学生本身努力不够导致考不好,而不是有意设置他们考不好。倘若只知道考前应付,平时的课怎么上,怎么上好,学生又能学到什么……不敢想象……倒不如平时学习严格要求一点,基本内容学的扎实一点,有实际联系、有实际应用,这样的课,师生也感觉融洽,也都教得(或学得)有意义好多……要不然,对不起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不起信息技术教师这一称号,更对不起学生。 诸如(笔者也持同样观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理性回归本原——绝不能少“编程(思想)”。信息技术教学,既不能一味过份地开展“程序教学”,因为我们所要的:并不所有的学生都要成为未来的程序设计员,毕竟现成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到位、越来越友好(有的甚至能提供二次开发的支持)。但作为一门课程,也不能一味“使用软件”教学,绝不能只做微软等公司的培训部门,因为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其他学科的工具,他同样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编程(思想)”是信息技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小学初中在立足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软件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小学不妨渗透“游戏编程思想”,如学习LOGO语言,初中不妨渗透“图形窗口设计界面与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如学习VB编程的流程、算法、初识窗口界面后的代码。在小学、初中正规化基本解决“零起点”的情况下,在把握(或有所拓展)必修的基础上,高中重点应放在选修,选修网络不妨明了计算机网络内在的运作机制,并能初步分析(甚至初步构建)简单方案,而选修编程不妨带学生“由前台走到后台”,分析程序三种基本结构,并能初步尝试程序代码的分析与撰写。但真要是这么做,就会出现我们目前层次不全、鱼目混杂的信息技术师资队伍还不堪重负的局面,因为普通中小学信息技术以往没有专门正规的考试(其实可以检验教师是否胜任),而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也只是近几年开始,况且只是高二,考试还存在上面提到的“过于简单”等不合理情况,造成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不少来自于其他学科,或凭着对计算机、或网络技术的爱好而改行的,等等。

  总之,在没有更好的信息技术学生检测方法(甚至不用检测方法的方法)之前,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学业考试还是要抓,要考而且要考好。因为“不应当考,各学校按照标准自己把握”,有的能做到,有的未必能做到。虽然就目前学业考试本身而言,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限于考试形式、考试系统、考试内容等的客观性条件问题,单凭考试还远远达不到真正系统检测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或能力,但是,作为新课程新考试,本身就是要实践、越完善的事情。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就现在的高考模式而言,不管是语数外,还是理化生,还是史地政等,难道他们的考试,一卷就能涵盖学生一门学科的十年苦读吗?不也在寻求突破吗?

  纵观上述,我们所谓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学科发展与教学的“死结”,其实不然,不管是学科发展,还是学科教学(包括考试),各个阶段的教学模式至少都符合了当时的实情,都起到了当时应有的作用,而且都各有特点,只不过目前的教学模式碰到的问题更早一些,更多一点,随着问题的一一化解,小学、初中、高中教学的更加配套、衍接,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科发展与教学将趋向“正常、规范、适时”的良性运作机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2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为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为教师教学,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教师能更好地展开教学,也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画面,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课堂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恐龙》一课,如果在导入课文时,播放一段恐龙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向我们展现了恐龙家族的生活情景,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这段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对课文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美的语文课

  书中有许多写景的文章,如《庐山的云雾》、《拉萨的天空》、《西湖》等展现自然的美文。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此时,如果单凭讲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无法领会到“美”之所在。因此,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庐山千变万化的云雾;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美丽的西湖,再加上优美的乐曲,声情并茂的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语文教材中涉及内容比较多,知识也比较广泛,可以说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课文中的许多人物故事、科学知识、自然现象对小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来展开教学。信息技术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课文中出现的“伸着大鼻子的货轮”、“斜拉桥”、“葛洲坝水力发电站”、“拦河大坝”这些事物都是学生从没见过的,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阅读。为了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作用,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在课堂上,给他们呈现出一幅幅图片以及它们的特点、用途,这样学生先前遇到的困难就能迎刃而解了,阅读起来也比较顺利,而且在阅读的同时,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

  又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中,教学完课文以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看了一段课文视频,在视频中,配合着音乐,将王二小壮烈牺牲的一幕、敌人的凶残都刻画得生动形象,人物的特点也跃然于学生的眼前,每个学生都静静地看着,脸上露出心痛、愤怒的表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加入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他们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一)为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提供帮助

  语文涉及方方面面,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文化。因此,要想更好地学好语文,必须做好预习作业。例如,在学《“东方之珠”》一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查阅相关“东方之珠”的资料,有个客观的印象,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经过学生的查阅资料,学生会了解到“东方之珠”就是香港,然后从网络上可以浏览香港的各种资料。这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人物故事,历史故事时,经常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这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对突破重难点起到关键作用

  重难点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抓住教材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学生无法通过文字来理解,此时,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展示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场景,又能设置一些教学悬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航天飞机》一文,对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的描述: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有的学生想象不出,这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出示一架“航天飞机”,让学生观察其外形,便一目了然。还有让学生理解航天飞机的“飞得快”这个特点时,我们可以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看“从帕米尔高原到东海之滨”的距离,再比较“普通飞机要飞行4个多小时,而航天飞机只要7分钟”来说明航天飞机速度快。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常苦于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随着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方式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学生之所以会“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主要是因为缺乏写作兴趣,缺少写作素材。现在,有信息技术的视频、图片辅助,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如《为动物设计名片》,以乌龟为例,首先出示乌龟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观察乌龟的外形特点,并相机板书,再指导学生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接下来播放一段“乌龟的生活习性”方面的录像,让学生对乌龟有总体印象,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录像组织语言,说一说对乌龟的了解。有了这样一段生动形象的录像,学生写起乌龟来也得心应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语文知识,又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能够精心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更精彩。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了传统板书教学,使得教学效率大大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也逐步增强,对于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也能够达到运用自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但是也应看到,一些教师对于信息化手段的认识仍存在不足,对于信息化设备的利用不充分,在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板书为主。实际上,我国大部分小学配备了信息化的教学设备,而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这些设备的利用率不高,致使设备闲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教学手段仍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另外,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不强,没有将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得信息化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学中照搬教材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信息化教学内容和方式缺乏创新,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期能够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动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能够有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效率,以更为丰富的展示方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个更加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于新奇事物具有先天的`好奇心,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应从教师的思想认识、教师设计、信息化设备的配备以及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培训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1.转变思想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化应用关键在于教师的认识,信息化教学不仅仅体现在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上,还体现在现代化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如何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想,紧随时代的步伐,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以发展的视角了解和关注国内外教育动态,汲取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并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使之为教学活动服务,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和完善教学设计。当前,网络及各类应用软件将全球连接为一体,实现了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语文教学大纲,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资源的搜索与选择,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例如,古诗词作者的简介、社会背景、诗词意境和名家解析等,借助信息化手段展示诗词中所传递的意境和思想,如视频、音乐、Flash动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样化、直观的视觉教学体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语文备课小组应鼓励和提倡教师采用信息化技术用于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信息化水平。同时,教师之间应共享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和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3.配备齐全信息化教学设施。信息化教学设施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前提。学校应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加速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努力营造一个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不断创新和拓展教学新方式,使信息化教学成为主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利用信息化设备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允许学生使用和操作信息化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但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操作的正确性,避免学生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在家庭中已经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微信、QQ群或者微博的方式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教学内容设计的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辅导的效率,使信息化教学贯穿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再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加强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分享搜索到的信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分享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5.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课题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学信息化的关键。当前,学校普遍缺乏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评估和培训,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较大的教学压力下进行信息化技术学习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其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有必要针对教师信息化能力进行评估和培训。学校可以从整体和个体出发,了解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然后结合学校信息化环境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例如,在信息化项目完成后,开展设备操作和技术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设备操作能力。同时,为增强教师的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可以采取校际合作或校外专业机构培训等措施,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四、结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水平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转变思想,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婉丽.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2]姜文英.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7):51-52.

  [3]陈华芳.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灵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5):126-127.

  [4]李欣.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4

  摘要:

  近年来,国家对小学生的学习较为重视,家长与社会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小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展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知新科技的能力,但是,目前部分小学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过程中,还存在较多教学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对教学做出详细的评价,有利于教师改善自身出现的教学问题,为小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性教学评价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有着全新的改革,对新型的教育教学都比较提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发展性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可以在评价结果中,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学生的不足,着重培养学生的优势所在,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优秀信息技术人才,使社会得到良好发展。

  1发展性教学评价内涵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教学评价就是对小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发现小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将独有的个性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有信心,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培养,使其可以更好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民主眼光看待学生,不仅奖励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还要鼓励学习较差的学生,评价的全过程都要实行公开、透明。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信息与知识初步积累的时期,发展性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最为合适的,教师可以根据发展性教学的需求,对学生加以严格的监控,在此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性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授课态度有着较大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工作,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身的特性,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性教学就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使教师可以适时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学校的要求,使小学生能够良好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良好作用。

  2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性评价教学应用策略

  2.1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际操作课程是较为重要的,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任务,所以,教师在设置授课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较为简单的基础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电脑能干什么》一课时,要为学生讲解如何从计算机中获取知识,如何查找学习资料,在此之前,教师必须教授学生操作过程,此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发展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价,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习惯,教师并不是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是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加以了解,对操作不合理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1]。

  2.2重视学生学习方法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方法加以评价。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大小写字母混合输入》一课时,首先,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保证学生对知识掌握良好的基础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输入字母的过程中,有没有按照教师所安排的方法进行输入,发现学习方法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立即对其进行纠正,保证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其自身发展。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一阶段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字母输入比赛,要求学生以最好的输入形式进行输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监督,选取输入方法较好、输入速度较快的学生进行表扬与奖励,发现输入方法较差的学生,不要对其进行惩罚,教师应该适当的鼓励学生,使其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增强学习信心[2]。

  2.3重视系统性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发展性评价中的系统性评价。目前,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意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效率,但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记录,很容易忘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系统性评价方法,例如:教师在网络系统中,创建学生记录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效果,将学生的进步情况加以记录,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对每名学生制作教学计划,阶段性的`对其进行考察,教师可以凭着对学生的记录,考察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归纳多数学生的错误性学习,教师要利用所掌握的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考核方法,考试卷只作为成绩判定的基础,教师也应该将学生的进步情况纳入到成绩判定中,学生的考试成绩要以信息档案形式公布,在表现较好的学生信息档案中,添加一些新颖的文字与图片,以达到表扬的目的。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学习的信心,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造成不必要的后果[3]。

  2.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自身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还要重视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准备好课程的结构,在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做总结,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反思,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对彼此的学习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另外,教师可以适当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之后,可以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关注,有利于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4]。

  3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发展性评价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劳旭艳.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实践应用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33):75-75.

  [2]张成.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9):98-98.

  [3]施建靖.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3(27):82-83.

  [4]严佩宜.基于网络的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2(9):57-59.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5

  【摘要】我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字】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能发挥它特有的作用,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一些抽象的阅读内容形象化,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接触课文,理解课文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活化学习信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二、让信息技术融入我的习作教学中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摆脱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与禁锢,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扬。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语文教师习作教学的得力助手。

  比如,我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个最熟悉的人,如实地描写他(或她)的外貌。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却让我大吃一惊。

  学生大多写的是自己的妈妈,可巧的是,有七八个学生写的妈妈的外貌是一样的,于是我打开电脑将这些学生们的外貌描写都投到大屏幕上去,学生们大声读起来,读完之后一个个都笑了,一个学生干脆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你看他们的妈妈是不是长得一个模样啊!这些同学会不会是多胞胎啊?”顿时,教室里沸腾了,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经久不息。这样一堂习作评改课的确是生动有趣啊!从那以后,班上就再也没有抄袭作文的现象了。到这时,还有谁不承认信息技术的威力大呀!

  三、信息技术让学生开阔了语文视野

  虽然学生们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阅读了一些李白的诗,已经对李白有一个比较粗浅的认识,但是,对于李白的处世态度、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太了解。我先给我的学生们搜集了一些资料,比如,李白的生平,李白的性格特点,以及有关李白的故事,还有中外人士对李白的评价。将这些打印成册,在学生间传阅,填补了学生的大脑空间,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四、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密不可分

  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与古诗教学密不可分。

  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的诗句,学生怎能凭空想象出来?于是我用大屏幕播放庐山瀑布那飞泻的激流,那壮观的景象,那轰鸣的涛声,孩子们发出了声声赞叹。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下去。让我们携手信息技术,合着语文课程改革的节拍,踏一路阳光,洒一路欢笑!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6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不断质疑、不断创新,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怎样才能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成效,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笔者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一、寓教于乐,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这种爱好往往只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动画上。而对一些基本知识、技能却不愿投入精力认真学习。因此,教学导入要精心设计,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学实践表明,以下几种导入课堂教学的方法比较有效。

  1.游戏激趣,引导学习。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把游戏与学电脑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学生是很乐于接受的。将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益智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例如,要让学生学会打字,老师就在电脑上装一些练习字法的游戏;要让学生学会鼠标操作,就在电脑上装一些练习鼠标的如WINDOWS98自带的纸牌、扫雷等游戏。这样做既能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一举三得!在实施游戏激趣时,应特别注意:一是要学生有目的地玩;二是要学生有规范地玩;三是要学生有度地玩。切不能过度放任自流、随心所欲,否则难于完成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

  2.创设情景,鼓励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利用媒体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学生心仪事物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欲望,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不断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这样的导入: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往届学生的图文并茂的作品,像精美的贺卡、诗配画等。学生看过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教师抓住时机激励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学生们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创设的学习情景,激荡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过渡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3.学科整合,促进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科整合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学科整合既让学生真实地感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又可让学生自然地拓展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如在教学《初识PowerPoint》时,可以播放其他学科教师制作的一些PowerPoint课件,让学生感知信息技术可以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各门功课,从而产生要学好PowerPoint的想法,唤起学生自觉的学习动机,自主地投入学习活动。

  二、预留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课程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书法艺术中有对白,那是意境;在绘画艺术中有虚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艺术中也应留有让学生能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觉、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充分发挥主体性,发挥个性特长,展示聪明才智。

  这样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信息技术应用中有许多操作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即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解得太多,指导得太细。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细讲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其他两种图形的画法。又如,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三、引导创新,完整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鼓励学生创新,培育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技能。从课程的起始阶段,就要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给学生预留创造的空间,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实践。对此,教师千万别要求统一,对创作成果评价要因人制宜,要注重创作过程的技能运用,注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表现及效果,注重激励学生的发展、进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也要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更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要教育学生懂得计算机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种高档的游戏机。在教学《规范使用计算机》时,要让学生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负责规范地使用计算机;要教育学生使用正版软件,从小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要教育学生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能仰慕电脑黑客。在教学《遨游因特网》时,要让学生正确面对浩瀚如烟、良莠不齐的互联网,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进网吧,不沉溺于虚拟空间。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教学只有做到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地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课教师只有多学习、多钻研,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成效,才能使信息技术教学成为提高当代小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支柱。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代化教育工具、信息技术发展对于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 需要兼顾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与识文断字能力的培养, 涵盖面积广, 单纯依赖于传统课堂教学手段, 总是会有所疏忽。在课堂教学中, 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 能为课堂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对教师开展一体机技能培训

  在交互式一体机培训会上, 学校本着以“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追求小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每个环节的有效性, 达到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为目标对教师重点讲解了一体机软件的应用, 介绍了交互式一体机在学科教学中的使用技巧, 比如笔迹、字体、颜色的变化, 便捷式擦除方式, 多媒体文件的插入、组合, 学科教学工具等。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除了用带着方言的普通话一遍一遍地教学生读课文, 还用不同的方式, 不同的语言引导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好一点的就是花费过多时间与精力下载或者制作课件, 可很多时候总有油点上了灯不亮, 使人留有遗憾的感觉。交互式一体机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其操作方便快捷, 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时间, 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对于交互式一体机的知识技能, 每位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去掌握和运用。

  二、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情境构建

  语文学科是重要的人文学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相应的字词, 还要知道内涵的人文底蕴, 而这些绝不是单纯地依赖机械的讲解就能完成的, 需要教师有相应的情、理、景融入进去, 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创设情境, 通过文本、声音、图片等多种要素的融入, 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例如,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直接将美丽的海底世界展现给学生。小学阶段学生生活阅历尚浅, 即使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 他们想象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当教师将海洋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时, 他们才能意识到场景的壮阔。再如, 在教学《雪地小画家》一课时, 看似十分简单的话语, 但是没有多媒体技术, 学生只能通过“小鸡画竹叶, 小狗画梅花……”来想象那些动物的脚印应当是什么样的, 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 学生能够理解对雪景的赞美之情。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教学情境, 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基本运用, 也是现代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基础内容。

  三、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的辅助

  借助于信息技术, 教师可以将一些“微课”等素材带入到课堂中, 实现对教学的'推动作用。“微课”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出现的重要教学辅助手段, 能够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学习等方面的多元辅助。在课前阶段, 教师可以先将微课发送给学生, 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在课后阶段, 学生利用微课内容, 可以实现对知识点的复习。由于微课本身言简意赅, 直奔主题重点, 学生利用其复习能够直接抓住重点, 实现自主复习。在课堂教学中, 微课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辅助, 如教师可以借助于微课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除此之外,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互动。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识字环节往往是让教师着急的内容, 想要让学生记住、会写这些字, 难免需要重复、模仿,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巧妙融入一些游戏的环节, 如看图填字、人机对话等。这样的教学环节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关注, 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字词[1]。

  四、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展开家校合作

  多媒体技术除了在课堂中可以推动教学, 也可以成为沟通的途径, 借此展开家校合作。在小学阶段, 语文教学不仅是要教学生语言相关的基础知识, 也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学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就在于需要大量的阅读以支撑, 而阅读能力的培养, 绝不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完成的, 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的阅读。小学阶段是学生好奇心强, 却很难长时间投入的阶段, 也是家校合作十分重要的阶段。教师与家长的交流, 能够实现家校互通, 使家长对学生全面了解;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可以指导家长, 倡议家长能够为学生构建丰富的学习氛围, 进一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等。小学阶段, 家长对学生的陪伴, 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2]。

  五、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获取更多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技术的融入, 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料来源。一方面,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需要有大量的教学资料作为支撑, 其中很多专业的站, 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 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 学生可以自主地获取一些学习资源。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项涉及广泛的内容, 需要大量的资料作为支撑, 阅读一篇文章需要简单了解作者、背景等。这些除了教师的讲解之外, 还需要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自主地进行素材搜集。

  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改变, 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信息技术与教师的语言艺术的巧妙融合为课堂增添了色彩, 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8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1、众所周知,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对工作和学习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教学方式的革新贡献力量,所以必须要加强重视,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2、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有心理学家曾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进行测试,发现小学生的普遍注意力集中只能维持2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采取的教学方式,应该主要将精力放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简而言之,教学策略的综合有效应用,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阻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质量的因素

  1、教学硬件设施无法全面改善。

  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导致地区性贫富差距较大,在教育上的表现就是教学资源的差距被拉大,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教育均能走在时代前列,而落后地区却连满足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条件还无法达到,无法满足教学设备的需要,即使是重点抓信息技术课程质量,也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和网络加以保障课程的实施,所以这就造成我国部分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难以发展的现状。

  2、部分教师对技能掌握不牢。

  正如上文所述,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和阻碍,所造成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资源无法全面普及,也包括了师资力量方面的落后。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和限制,此外教育机构方面存在的客观因素,都使得部分教师在计算机技术掌握方面较为欠缺,所以还不能很好的解决学生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导致学生对教师失去信心,学习兴趣无法树立。

  3、教师对自身要求过低。

  教育机构的特殊性,导致部分教师的工作观念存在偏颇,例如传统小学教师,从业要求较低,没有严格的.管理机制,所以很多老师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态度。基于此种现状,也无法更新教学方式,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加以采取,反而因为省心就固守传统教学方式,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小学教育质量无法进一步提高的客观因素,必须要得到相关人士的重视并加以遏制。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可行教学策略

  1、教学情境设置,保持课堂生动性。

  笔者通过对部分小学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很多学生都反映之所以对信息技术课程无法保持兴趣,主要是因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都不能很好的理解,这就导致课堂上学生哑口无言、教师却口干舌燥的窘境,所以针对这种现象,必须要求教师能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做出科学性的调整,前提是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课程的生动性,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要求教师可以列举事例(最好是可以和实际生活相互结合的场景和故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富有热情的听课。

  2、保证教育公平,促进全面教学。

  保证教育公平,一方面是教育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则是要求教师能一碗水端平,拒绝厚此薄彼的现象发生。关于教学的硬件条件,主要是依靠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的共同努力。在教师方面要求恪守教学公平,不能存在对尖子生多加关照,对落后生却不闻不问,这样只能加剧两极分化,让落后生更加提不起学习兴趣。

  3、设置任务驱使,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个人认为可以借鉴任务设置的方法,这就比较强调学生的自我操作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主要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参与其中,所谓任务的设置,就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将今天需要完成和掌握的知识,利用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例如做word文档,标题的字体,格式等系列的操作任务,而老师也必须时时关注,适时的对学生进行任务的指导和帮助,如此一来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

  四、结语

  由此可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不容忽视,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制约,革新教学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总结全文,个人认为需要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诱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专业教育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其中的问题加以阐述,尝试性提出意见,旨在革新旧貌,促进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9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它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有效组织形式,能让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与组内成员互帮互助,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探讨了合作学习形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合作学习方式对小学生成绩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信息技术教学;综合能力

  一、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1.合作能力是学习过程中必要的素质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教育也开始有了新课改的模式,许多科目发生了创新性的转变,信息技术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就提倡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合作与竞争是对立存在的,学生在课堂中相互合作,才能在考试中竞争过其他学生。社会对人们的素质要求逐渐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因此,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是当代教育的重点。

  2.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之所以提倡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因为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是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操作。有很多小学生可能无法一下子做到最好,这时候就需要同学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和凝聚力。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也有利于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有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机房是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地方。因此,要想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就要完善硬件设施,让学生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所以我们需要将校园网与internet网络相连接,同时杜绝学生玩网络游戏,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为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提供硬件基础,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展开。

  二、合作学习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合作学习,学生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也能在互相解答疑难问题时收获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运用电脑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任务时遇到不会的、拿不准的,可以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完成任务。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特点就是比较重视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把同样的技巧运用到其他相似的题目中去,合作学习恰好是学生相互沟通、共同学习的好方法。

  2.合作学习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实施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在多渠道地获取信息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信息技术中的很多课程都需要应用合作学习方式,例如:在讲解Windows剪贴板的概念时,小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cajviewer中利用文字识别工具复制文字到剪贴板,在复制到剪贴板后关闭窗口,学生就会十分好奇刚刚的操作使得选中的字去哪儿了?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把这些字展示出来呢?这时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找出答案。

  三、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总是将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中,导致计算机课程缺乏活力,学生感觉沉闷,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彻底,也无法专心于课堂。而合作学习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重新认识信息技术,并融入课堂。运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框架,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完善自身。将合作学习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中,能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合作,避免教师因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的参差不齐而出现难以把握课堂的状况,也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在课堂上聊天打游戏的状况。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还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也能产生更多的新思想,让学生充分交流内心所想,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能够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形成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的发展,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达到教育的发展要求。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和教师的耐心指导,降低在课堂中的恐惧心理,和谐地交流,这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也能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果。在相互交流中,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也在合作学习中完善了自身,实现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

  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了的提升,逐渐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变得更高,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而且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还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学习在多媒体中的应用提出以下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基础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情感的良好发展。

  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生动、信息承载量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比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更多的文学体验。语文学科本就肩负着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责任,然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对于许多教材内容中所表_的深刻内涵并不能够非常深切的领会。教师一般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的更为真实、生动,学生直观的感受会更引起学生感同身受的体会。

  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更加突出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强调要通过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促进学生情感的良好发展。而这些都需要学生自主地进行体验和感悟,但是在既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并不能够获得非常真切的学习体验,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于许多教材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无法透彻的理解,也就很难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相通。另一方面小学生缺乏形象思维能力,对于很多文字所描述出来的人和事物很难在脑海中形成真实的形象,也就很难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感悟。

  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这一切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语文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场景等用真实画面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看来引发自己心中的共鸣,从而获得真切的学习体验。

  二、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践证明,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方面已显示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它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动态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容、方便的手段、个性化的方式、友好合作的态度、富有挑战目标的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利用信息化教学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景,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蓝蓝的天际中群星璀璨,其中一个蓝白相间格外美丽的星球在不停地旋转,再配上语言介绍,学生注视着屏幕,倾听着如梦如幻的背景音乐,有身临其境之感,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共鸣。有了多媒体的参与,学生在反复浏览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情景时,加强了直观感知,体验到了书中所描绘的情境,演示中,学生求知欲望和积极性高涨,科学探索欲油然而生。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语文课堂教学信息量,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教学活动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双方在交流、讨论、启发等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来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承载量大的特点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内在品质,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孙孝发.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J].学语文,20xx(05).

  [2]周立夏.使用多媒体授课优化课堂教学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xx(0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

  信息技术以及其快的方式和手段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迫切的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代的教学方式中,正在迎接着新一轮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多媒体为媒介的教学方式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也在什么的'影响着和促进着教学的改革,为教学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和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下面让我们看看小学数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

  1.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直接的因素,可见兴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数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数学里面的很多运算和公式都是比较抽象的,这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去学习,但是小写学生的年龄特点显示,意注力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这样时间较长的话,学生是容易感到疲倦的,难免对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造成学习效率下降。如果用多媒体的方式合适的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中, 激发学生的思维,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在小学数学多媒体的教学中,多媒体以其声色多彩的效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特别在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的讲解中,多媒体具有分散难度的作用,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立体为直观,这个,在学习中,不但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提高教学的效果。受到很多学生的喜爱。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2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同时,信息技术也成为我们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备技能。因此,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要想上好信息技术课,就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喜欢观看直观、生动、有趣、形象的图片和动画。依据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来为教学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教学情境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二单元有一课《网上世界真奇妙》,我们就可以从网上下载一段海上冲浪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回答这是一项什么运动以及它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很显然,学生会说:“是海上冲浪运动……”,然后,老师说:“今天呀,老师可不是带你们去海上冲浪,而是去网上冲浪。”就这样,不仅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直观演示、讲解、交流、突破重难点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就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个问题,老师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但是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直到出现了多媒体技术,老师才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那就是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直观演示、讲解、交流的途径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针对操作性知识点,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学得快,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比如:在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标点符号的输入》这节课中,对于操作比较难的知识点,如“省略号”、“破折号”的输入,一般先由老师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讲解操作过程,然后学生模仿操作,并交流学习经验;对于操作比较容易的知识点,如:“逗号”、“句号”的输入,一般就由学生自主探究操作,然后找学生代表给大家示范(同时要求语言要简练、恰当,声音要洪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交流能力),接着学生再操作练习,并总结学习经验。

  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信息技术基本概念,比如:在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关键字查询》这节课中,需要理解“搜索引擎”概念,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我们可以采取先带领学生直观地浏览“百度”网站,并演示讲解查找“寓言故事”,接着老师告诉学生,像这样专门帮助你查找信息的网站叫“搜索引擎”。然后介绍常见的其他的搜索引擎网站。

  这样做就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直观,演示给学生看,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多层次,全方位的个体学习环境,

  学生之间存在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学生在学习同一教材时,学习的接受程度和速度是不同的。常规教学中,教师面对课堂上众多的学生,不能对每位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往往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这样既影响了后进生的进步,又限制了优等生的发展。而多媒体教学却能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出分层教学目标,利用超文本功能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然后开发出人机交互式的教学软件。在这种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人机对话,按照自己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来选择自己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难度和速度,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个体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均获得最大的发展。

  比如: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上《基准键位练习》这节课中,我们就可以采用“金山打字2003”教学软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初级或高级键位练习、单词练习或文章练习模块进一步熟悉键位。这样既不影响后进生的进步,也不限制优等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个体学习环境,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因材施教。

  四、多种感官刺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有关人类获取信息的研究表明:83%来自视觉,11%来自视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另外关于知识保持的实验研究资料也表明,人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而自己既看得到又听得到内容的50%,如果把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再用讨论的方式表达出来则可以记住信息的70%。而多媒体教学正好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因此,在这种多种感官刺激作用下的教学中,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和保持知识,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比如: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网页下载与保存》中,我们可以设计两个教学任务,分别是从网上查找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将这个网页保存下来,下载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图片.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并播放轻音乐,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然后教师演示、讲解操作过程。学生在有趣的网页,轻松的音乐,漂亮的图片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下,可以轻松地获取和保持知识。

  五、丰富学生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

  多媒体教学具有大信息量的优势,所以它受到了广大老师的欢迎。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因特网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从因特网上查找所需要的资料,并下载下来,最后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

  比如:在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12课《大家一起做报刊》中,我们可以从网上收集一些贴近生活的资料,把它作为制作报刊的资料。目前云南省发生特大旱灾,青海省玉树县又发生7.1级地震,我们就可以下载有关云南省旱灾和青海省地震救灾工作的最新资料,为学生提供制作报刊的素材,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3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 在这种大环境下,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 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的练习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某校组织秋游活动,旅游的目的地可以在下面三个城市里任选一个:杭州、苏州、上海。教师借助网络资源展示了三个城市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对其方位及旅游名胜有所了解。接着组织学生讨论本次旅行应考虑的问题如:去哪个地方,何种方法去,旅游几天、需要多少经费等。学生在明确本次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挑选理想的旅游地以及各种游玩方法,并对整个活动计划及结果进行简要的整理。接着让小组根据自己的选择以分工的形式上网查找所需的数据。接着利用数据解决相关问题。如计算出经费?最优路线的选择等。在交流时,展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到杭州路程短价格相对比较便宜。有人认为到苏州价格便宜,还可以乘船欣赏到京杭大运河的美景。学生在即定的情景中开展多元化的研究性使教与学具有极大的创造性,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整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带着目的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活动课《房屋面积的计算》一课就运用信算技术和网络平台,构建了一个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组织了材料收集、测量、计算、整理与统计数据小组四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了解有关房屋面积的概念、灵活掌握面积公式综合运用、熟练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初步学会房屋的设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又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为了探究百分数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搜集有关数据。学生通过网络浏览,收集到各种材料:有祖国各地区占地面积的百分比,有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有银行存取款的利率等生动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材料。课后我又让学生登芜湖市的各有关网站,搜寻反映芜湖市经济发展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运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进行处理、分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网站收集资料完成家庭作业,有的选择芜湖市近年来的人口、人均年收入,有的选择芜湖的绿化面积、小车数量、手机用户等,并能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的知识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做出了调查报告、环保的公益广告、科技小论文、警世图等较为成功的作业。

  我们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建立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给学观生提供实物图象、运动过程,利用放大、重复、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用教学内容形象化、直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路刺激,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多斯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如;我在讲“认识左右”时,一开始就展示一段动画:孙悟空与猪八戒分别在楼梯上下两端面对面站立,并且在激烈争论“靠右走”应走哪一边才对,孙悟空说这边,猪八戒说是另一边。我问学生:他们俩谁说的对呢?同学们能用什么知识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就这样,立刻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在授课过程中我继续用多段动画作引导,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讲解重难点,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

  1、网络环境下,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小学数学教材是依据数学知识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制而成的,《新课程标准》对每一段每一知识点的深度和难度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具体教学环境中由于教育对象存在心理和个性上的差异,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制作图文声像并茂的课件,创设学习情境,由难变易,轻松自如。

  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掌握面积公式是重点,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难点。而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是很难理解的。我们用多媒体演示就形象多了,动态演示把一个圆先平均分成四份,用不同颜色表示,拼起来不象圆;再把四份平均分成八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然后,再依次进行平均分成十六份、三十二份、六十四份,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知道半径和圆周长的一半与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把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深刻印象,实现了由感知到抽象的转化过程,学得轻松自如。

  2、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增加了教学容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网上冲浪去寻找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培养了他们运用因特网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还可进行异步的交流和学习,使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

  例如“试试你的本领(分级练习)”、“过五关、斩六将(综合运用)”、“小小擂台赛(智力挑战)”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新知掌握的情况,自主选择练习题的内容和形式。这一转变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发展。在遇到困难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举手向老师提问,或者利用网络教室或聊天室,学生之间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开展了“逻辑上”的分组讨论,达到课堂练习的最优化。多向交流的网络学习方式,能冲破课本的束缚,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往复的探索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创新的火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3、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式学习模式在复习课中使用较多,它的优势在于实现个体化的学习,能“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它将知识回顾、解题指导、自我检测融在一课件里,学生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调出课件中记录和贮存的内容而分配时间学习,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比如:知识回顾。根据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和分类,使学生通过个体学习形成知识的再现,对于具体知识掌握上的疑难问题,通过超级链接提供有关路径去访问学习;练习阶段。设计难易层次不同的梯度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人机交互,实现个体化学习;讨论区。学生如遇到困难可以进入讨论区实现生生交流或师生交流,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情感品质;自我检测阶段。用以检查本单元知识掌握的情况,做完题后学生提交答案,不仅可以及时查看成绩,而且可以知道哪些题做错了。测试方式有过关斩将的方式,有星级测试方式,还有游戏方式等,尽量激发学习者挑战的热情,鼓励好奇心和创造欲,让努力与成功的快乐冲淡学习的枯燥与辛苦。这里,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4、网络环境下,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如:《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让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非常重要。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场景,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老师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就是把几和几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由于制作的CAI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又如:《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的,因此我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千米”,首先让学生估计学校门口到温州二中这一段路会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1000米的路程是比较长的,接着出示我们学校创建二期工程前的操场图,(课件演示)从沙坑到操场最前端有100米,思考并想象,几个这样的100米是1000米?在10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是多少米?(200米)来回走5次就是多少米?(1000米)并通过(学校周围熟悉的场景)调查录象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会有1000米?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于1千米的认识。

  5、网络环境下,让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如:《认识时间》教学中,我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一幅上学的图,在图左边有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放学图;星期天,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出去玩的时间,回家的时间,吃中午饭,看电视时间等,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三、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4

  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枯燥性与系统性,而小学生则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天真烂漫、活泼好动,而传统数学大多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呆板沉闷,在学生眼中,数学无非就是数字、字母与公式,是静止而死板的,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相反还会滋生厌倦情绪与消极情感。实现学生快乐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更能为原本枯燥机械的数学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学习。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化静止为动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就必须要顺应学生的天性。传统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是相对静止的教学模式,这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特殊的功能,不再是单一而静止的传递信息,而是以直观的图片、逼真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等来创设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具有化静态为动态的特殊效果,这一点非常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极大的吸弓}力。这样学生自然就能够将注意力转移到数学知识点本身上来,进而实现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引导学生展开快乐的学习。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以选取最具代表性与针对性的数学素材,将静止枯燥的文字教材转换成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精美课件,进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如在学习“认识圆形”时,如果只是借助一些教学模型来展开教学,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展现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类实物,再利用其特殊效果,将实物转换成图形,进而实现学生对圆的初步认知。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播放自行车比赛的趣味故事,小动物们设计的车轮形状各样,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椭圆、正方形、三角形,等等,除了圆形车轮,其他形状的车轮都是颠簸着前进。生动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引得学生开心大笑。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回忆现实生活中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只用圆形不用其他形状。由此在学生之问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交流。然后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向学生动态地演示车轮边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只有将车轴固定在圆心,使得车子在前行时,车轮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车子才能稳定前进。这样的认知活动是在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之中展开,将静止的教学转化为动态的演示,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

  二、化抽象为形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小学生处于认知初级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认知主要来自于直观而形象的事物,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而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二者之问的矛盾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瓶颈。那么如何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寓于直观形象的事物之中,将学生带入直观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更为直接的感性信息,这正是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点的重要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感性信息,为上升为理性认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学习不应局限在教材之上,而是要在宽广的生活空间展开,这样才能打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展开主动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可以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如在学习角时,教师就可以将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角,如墙与地面形成的角、书本打开时所形成的角等直观而动态地播放出来。熟悉的生活现象更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增强教学的真实性,进而激起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此时再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动态地演示角的形成,将角完整地画出来。这样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寓于学生所熟悉的直观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感性信息,从而实现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操作情境。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有着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操作的机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也可以将手与脑结合在一起,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使学生从亲身操作中来获取感性信息,为达到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知奠定基础。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向学生展现三组圆柱与圆锥,第一组是等底等高,第二组是等底不等高,第三组是不等底等高。然后将圆锥盛满水倒入圆柱中,观察水面的高度;再将圆柱的水倒入圆锥中,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实现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问来进行这个实验操作,进而将学生所获取的抽象认知再次付诸实践,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枯燥机械的讲解,引导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在直观的情境中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实现学生学习地位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活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推进教学改革进程,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不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1]。结合这一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探析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一、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教材、教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二、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具体情况,才能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还应当不断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备出适应学生发展、适应课堂教学需求的'好课[2]。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事情,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及记忆效果。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设一种和谐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感兴趣的事件或环境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一)形象教学法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理性认知,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在各个学科都得到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也不例外。任务驱动法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3]。首先,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具有灵活性,教师应当精心分析教材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其次,教师应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担当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在不束缚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最后,教师应做到赏罚分明,及时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学生及时地纠正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如在学习《动画自己做》一课时,教师可将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一个娃娃从北向南跑;两个娃娃同时同向赛跑;接力赛跑。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简单的动画制作入手,慢慢进入教学内容,完成学习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轻松愉悦地上课,又可以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三)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这种方法经常用于小学课堂中,而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更促进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借助一些益智游戏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如:金头脑、拼图、成语挑战屋等,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控制鼠标、键盘,熟练掌握电脑的开启和关闭。如此一来,既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电脑知识基础,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实现寓教于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总之,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必须培养出大批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素养,更新知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xx(05):45-48.

  [2]齐仁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6):34-37.

  [3]周建平.游戏教学关论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06):88-89.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10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15篇)11-2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篇11-1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篇)11-1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15篇11-1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合集15篇)11-2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集锦15篇)11-1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通用15篇11-1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通用15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