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5-31 15:18:4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语文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语文说课稿范文

关于语文说课稿范文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4个字。认识2个偏旁“舟、门”。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学会歌曲《小小的船》。

  4、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

  【课前准备】课件、电子琴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互动对话

  1、师生在音乐中问好。创设情境:全场灯灭,只剩下大屏幕上的夜空,星星一闪一闪的。(课件)

  2、请学生看大屏幕:小朋友,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的,多美啊!看到这么美的夜晚,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你希望出现的是怎样的月亮?(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课件出示弯弯的月亮)。

  3、灯亮,歌曲《小小的船》起,学生随意动作,感受意境。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这首歌的名字叫《小小的船》,它就在我们的书本里。轻轻打开书,轻轻读一读,待会儿告诉大家你特别注意了哪个字的读音。

  2、反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师出示课件中的相关生字变成红色,拼音也变成红色,并请生认读。)

  ⑴ “闪、只、船”是翘舌音。

  ⑵ “星星”是后鼻音,第二个“星”读轻声。

  ⑶ “坐”是平舌音。

  ⑷ “弯弯的、小小的、蓝蓝的`、闪闪的”中的“的”都要读成轻声。

  3、小组合作学习:组长负责组织大家巩固生字的读音,并带领组员读整首儿歌,读的形式随意。

  4、反馈:小小的船教学实录说课稿

  ⑴ 个体读:会读几句就读几句。(请学生评价)

  ⑵ 小组齐读。(学生评价)

  ⑶ 全班一起读一读。

  三、指导朗读,学科融合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边读边想:怎么把你的喜欢表现出来?(读、表演、加动作等;允许自己独自进行,也可以与伙伴合作读。)

  2、反馈,学生评价。

  3、放录音:听得出是几拍子的歌曲吗?要求用手势表示。(老师示范打节拍)

  4、师范唱,学生为师打节奏。

  5、师为学生伴奏,学生轻轻地哼旋律。(需要电子琴)

  6、学生轻轻地跟唱。

  7、师生合作唱歌,要求一边唱一边闭上眼睛想:你在天上看到了什么?(师生一起唱唱动动、随意站位)

  四、展开想象,启迪思维

  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我看到了( )。

  2、谁能说得更好?课件出示句子:我看到了( )的( )。

  3、谁还能说说:我看到了( )在( )。 (课件出示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次朗读,练习背诵

  1、指名朗读。

  2、还记得怎么唱吗?让我们再来动一动。(师生随意站位、唱游)

  3、你能记住哪一句?自己先想个好办法,然后组长负责小组交流。

  4、交流:先请学生背一句或几句,然后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二、启发想象,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可以怎么说:“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闪闪的星星像( )。”同时师再次出示“看见”一词让学生认读。

  2、交流:可以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展开想象。

  3、 师小结:课文中的月亮、星星、天空被小朋友这样一说,就好像化了妆一样,读起来给人美美的感觉,也让人感到非常清楚。

  4、自己想象说一说:( )的( )像( )。

  三、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1、小组交流:这首儿歌中一共要认9个字,你已经认识哪几个了?先请组长组织伙伴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互相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还要注意认真听别人的识字方法。(小组活动)

  3、反馈:如“坐”──两个人坐在土上面;“闪”──门里有个人一闪而过,……。

  4、请你说说,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这些字?师同时再次出现“看见”一词。

  5、这篇课文还要写4个字,除了儿歌中的一个之外(出示“见”),其余三个你还认识吗?(出示“白、电、田”)你在哪里看见过它们?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6、先自己在红字上描一描,你觉得哪个字特别难写,需要大家的帮助?

  7、师根据生说的字进行板演。如“见”的撇与捺的位置,“白、电、田”中的“日”要写得宽扁一些等。---小小的船教学实录说课稿

  四、星级作业,能者多劳

  以下作业请你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选一项或几项完成:

  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各组三个词语,会写的写下来。

  给这些生字各组一个词语,再用这个词说一个句子,能写的写下来。

  从课外书上找一找“( )的( )像( )”的句子,读一读,并背下来。

  自己找一些写月亮的儿歌,读读背背。

关于语文说课稿范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课文讲的是“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3、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和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二、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1、朗读体会法。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中非人民的友情。

  2、阅读拓展法。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3、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强化表达能力。

  三、说学法

  以“遗憾”为中心点,以卖木雕少年的言行、神情为线索,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自读、自悟、交流反馈中,逐步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深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写话,拓展思维,加强语言训练,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思考:你想知道什么?

  2、检查预习,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其他的同学正音。

  (2)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读。

  (4)讨论交流: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3、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

  师导语: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读后反馈。

  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出来的描写少年的句子。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出示“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质疑。

  (设计“质疑问难”的'环节,意在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4)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自由读。分角色朗读。讨论: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5)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自由读对话。分角色朗读。讨论: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4、补充阅读

  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

  师补充: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教师出示课件,打出相关图片或网页:①周总理访问非洲。②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③坦赞铁路。)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这一环节中相关资料的补充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体现了对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本设计力图通过这些资料的运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提升情感。)

  5、情境写话

  (1)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这个少年。(学生自由写话)(2)交流评点。

  (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情感的基础上,与文本产生共鸣,对卖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认识,创设情境,读写结合,在写中积淀语言,在写中升华情感。)

  6、作业超市

  熟读课文,找出四个字的词语并摘抄下来。

  五、说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关于语文说课稿范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中拼音教学最后一个单韵母“ü”的教学。

  (二)编者意图

  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拼音教学显得非常重要。本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标精神编写,分五部分:一是借助图画学习韵母。并以音相同带出音节u。二是观情景图诵读儿歌。三是带调“ü”和带调音节“u”四是ü的写法。五是读读连连。

  (三)前后联系

  本课前是ɑ、、e、i、u五个单韵母的教学,学生对单韵母有了一定的认识,为这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本课是单韵母教学的最后一个,以后是声母的教学,为声母的教学和拼读教学也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读准单韵母“ü”和音节“u”及其四声。

  2、能正确书写“ü” “u”,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儿歌,找到儿歌中所含的本课韵母和音节,借助图画、儿歌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的韵母和音节。

  (五)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本课重点是学会读写“ü”和“u”

  2、本课的难点是记忆u的形状和读法。

  “ü”遇“”要去掉两点,去掉后仍读“ü”,学生易和u混淆。学生曾定型记忆就是大遇小i就是音节i,但是i中的“i”不去点。所以要让学生记忆大遇到小ü组成音节u要去两点很难。

  3、关键是单韵母“ü”与音节“u”之间的变化。

  (六)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挂图、拼音卡片、多媒体:摘苹果、朗读带、写的顺序图景、故事录音带、情景图。

  2.学生:《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这些根据教学所需准备的,美观、适度,教学使用性强,不繁、不滥。

  (七)练习安排

  重视教学过程中练习,注意练习和评价相结合,本课中读的练习,如个别读、分组读等,此练习伴随老师的赞语和学生的掌声方式鼓励,但也结合比较,给表现差的同学给予适当批评和勉励。

  二、学情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学生初进学堂,学习积极性高。(2)有学习韵母的基础,如读法讲究:韵母读得响亮,音长;写法讲究要注意占格等。(3)课本编排新颖,富有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不利因素:

  (1)学生人数多,70人,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有有7岁的、6岁的、还有5岁的,并且5岁居多,这样的生源现状给集体教学带来困难。

  (2)学生的行为习惯处于养成阶段,学生随意性大。

  (3)家庭辅导情况不理想。很多孩子没有接受家庭辅导这个条件。

  (4)学生分辨能力弱,这课存在几处分辨。

  三、教法设想

  以演示、游戏为手段,讲说为辅,学生朗读为主进行教学

  四、学法指导

  手势表演辅助读,同桌合作读、以读助记。

  五、说教学程序

  一、使用复习引入

  (一)出示:苹果树上挂着a e i u ü六个苹果。教师:请小朋友来摘苹果,把认识的单韵母摘下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摘的又多又快?

  学生争先恐后抢答后,再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已学习了五个单韵母,还有一个没学,刚才有些能干的同学认识,有的同学不认识。它也是单韵母这个小家的,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就一起来认识它,学过它后,我们就把单韵母这个家的成员全都认识了。同学们了解的单韵母的家,高兴吗?

  这样的引入方式既复习了旧知,顾及了学生遗忘知识快的特点,了解了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并给摸索小学生的遗忘规律提供材料。还能了解学生的超前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超前学习。也富有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发挥的积极性。

  (二)演示、讲解是指挥,朗读声声是心音。

  1、出示挂图(小鱼吐泡图)

  (1)学生自主识图说图。说到:小鱼吐泡

  (2)教师引出“ü”音。教师边演示口型边领读,并编顺口溜:“扁圆嘴巴ü ü ü”

  (3)齐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教师:同学们怎样来记住“ü”形?编顺口溜:“u加两点üüü”

  (5)练读ü的四声。引导观察:ü带调后头上两点不能丢。区别与“ i”

  带调后头上一点要去掉。编顺口溜记忆:“ i上加调要去帽,ü上加调不去帽”。鼓励学生自主读,在让优秀学生领读,然后老师示范读,再后让学生边打手势边齐读、最后分组比赛读。

  (6)教学写“ü”

  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上“ü”在拼音格中的位置和笔数、笔顺。再让学生自主的.试写。然后老师边展示边示范讲解:“ü”占中格和上格,共四笔,笔顺是:竖弯、竖、先左点后右点。

  这过程重读,读的方式多样如分组读、优生领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做手势读,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学习的疲倦感。如做手势读可以调动身体运动来感知声调的读法。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编了很多顺口溜,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利于学生记忆、区别。以此突破重难点。写也尤为重要,用展示写的过程,有一目了然的效果,还便于教师强调关键处。

  (三)学习音节u。学生扑在桌上休息1分钟。表演人员准备。

  1、故事表演引入:韵母ü看见大带小i去公园玩。就对大说:“我也想跟你一起去公园玩。”大说:“好吧,我带你去。”小ü听见后高兴地脱下帽子,向大行了个礼,赶紧跑到大的身边。你们看,这就是音节“u”。在这个音节里,小ü的帽子不见了。

  老师和学生表演:(老师手拿两个大卡片,一个同学拿小i卡片,一个同学拿小ü的卡片。)组织好表演

  2、认读音节u。并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小ü见大,脱帽行个礼,摘掉帽子还读ü。

  3、练习读u的四声。开火车读,分组读,做手势读。引导用它的四声组词。

  这过程重在认识音节u,用故事表演形式和顺口溜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强调记忆。此故事感化学生要懂礼貌,脱帽行礼。体现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读的时间减少,读的方式少,这是因为音节u的读音和ü的读音相同。为节省课堂时间安排如此。

  (四)儿歌版块教学。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图并自主说图意。

  2、一边放映情景图一边读儿歌。根据反映节奏读诗句。

  3、疑难处教读,。

  4、画出“ü”和它的音节读。

  5、全班齐读。

  此情景图很美,它是一幅春景图,学生通过观图和读儿歌受到美的熏陶,感动学生生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现语文新课程精神。也巩固了ü和u的音。

  (五)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

  这个练习巩固学生对音节“u”的掌握和对它灵活运用。可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小组自主评价。

  (六)游戏巩固。

  分组游戏。准备拼音卡片

  游戏时,分组活动。

  先将声母、韵母、音节分类,再将音节送回家。分类正确,朗读正确为优胜组,并送上一面红旗。

  此游戏在于巩固学生对声母、韵母、音节的掌握情况。

关于语文说课稿范文4

  一、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选自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这是篇叙事课文,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堂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围绕老班长的感人故事,紧扣“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把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现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二〉、学习重点:通过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三〉、学习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结合本区的学案导学模式,我采用了导读式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之间碰出火花,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当年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学生使用“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思”(思考问题)——“议”(讨论解决问题)——再读的方法仔细回味,体会文章感情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导入,直奔重点。

  1、齐读课题,继续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2、 本文围绕老班长主要写了哪几件动人的事?这里直奔重点,长文短交。

  〈二〉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1、我设计了探究乐园:(1)用“——”勾你感受深刻的语句,批注你的感受; (2)带着你的体会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2、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让他们在小组中碰出火花,体会真情实感。

  3全班汇报交流,为了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汇报“夜摸野菜苦钓鱼”这个环节时,我设计了一个感人的视频片断,想让学生一下子入情入景,体会老班长找吃的不容易,困难重重。在“奄奄一息让鱼汤”这个片段时,我设计了一段感人的音乐,再次通过学生的读,让感情得到升华,进一步教育学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老班长那崇高的品质和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目的在于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感悟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去创造明天的辉煌。

  五、讲故事练习。

  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

  (1)叙述采用倒叙方法。以下开头的方式供参考: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我们三位年轻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曾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复述条理要清,讲清楚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3)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搜集长征题材故事、图片等抄写或贴在信纸上装订成册,先在班里传着看,最后放图书室收藏。

关于语文说课稿范文5

  一、说教材

  1、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归园田居》是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教材体例安排来说,高中语文第三四册的阅读部分,全部是文学作品,包括古代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意在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本文的特点,现制定学习目标下:

  知识目标

  (1)学习陶渊明此文的艺术手法: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2)抓住重点词句,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情感目标

  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3、重点、难点、课时

  重点:

  (1)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文意。

  (2)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

  难点:

  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课时:

  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点拨、诵读法教学模式,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

  依据:本课着重去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过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可以适当提示,寓讨论、探究式教学法于一体。以学生个体情感介入来体验陶渊明的思想。

  三、说学法

  为便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结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故引导学生作如下准备:

  1、充分预习:主要包括疏通文字,熟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初步感知文章的构建。

  2、小组讨论,分析评价:主要是通过重点难点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3、借鉴吸收:通过本文的学习,用现代的观点来评论陶渊明的思想情趣。

  四、说过程

  (一)首先,导入新课。世称靖节先生的陶渊明,以其“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传为佳话,那么当他归隐田园后,又将是怎样的一幅生活图景呢?

  (播放朗诵带)

  (二)下面我就本文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做如下阐述。我教学本文的总的方法是:学生先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之后,可由学生相互提出问题,互相解答。老师作最后的补充小结。这样由师问生及生问生,形成生与师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所以,我打算从下面三步着手讲解:

  第一步:思路结构

  提问:诗的题目犹如人的眉和目,所谓“眉目传情”,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能作为题眼?

  (学生回答:归。)从这个归字你可以挖出那些隐含信息?

  即以“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结构全文,学生可由此先自我寻找答案。

  第二步:语言揣摩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评析: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又是什么呢?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评析: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这是近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第三步:疑难指津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这是近景。“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阅读迁移(比较异同)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五、预习、作业、板书设计

  预习设计

  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字:熟读课文,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其人其事。

  2、自我选圈重点词句。如“误落”、“尘网”、“樊笼”等。

  3、初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通过预习使学生在课前进入陶诗所营造的氛围,为学习本文理解作者的情感作准备。

  作业设计

  1、评论陶渊明的形象。

  2、用现代的观点看陶渊明的归隐。

  板书设计

  官场田园

  误落尘网自得其乐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8

语文《水》说课稿01-04

语文说课稿11-13

语文说课稿04-02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7

语文说课稿模板03-13

小学语文完整的说课稿07-11

《理想》语文说课稿07-26

赵州桥语文说课稿11-07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