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15 13:18:5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15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15篇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1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專家语文课改研讨会。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规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规定学生扩大知识面,规定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法又要转变学的方法,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法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法一转变,学的方法也随之转变。学的方法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法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思上的教与学方法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热门思想汇报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成长的学习办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现实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一样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遇,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办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办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2

  在市教学研究室领导的带领组织下,由xx区xx中,xx区某中学,xx区xx中学,xx中区西xx中学,xx市xx中学五校联盟联合发起的“同课异构”活动,拉开了课改课堂模式的序幕,为xx市课程改革又添新奇葩。

  此次活动首先进行了语文,物理两学科的课堂教学观摩。五所联盟学校大胆创新,各自展示了自己的课改模式,课堂效果,让我大开眼界。

  (一)教学设计以生为本。

  1、在学案设计中,注意梯度,分层练习,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态度的鼓励。如刑老师在课前的预习学案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心的设计导入语。使学生耳目一新的积极地深入文本。学案的设计简单有效,不必将课本知识面面俱到,也不要指望学生的预习中都能学会,而方法的渗透是很必要的,即使学生学不会,最起码他能够通过半张学案,体会到本节的重点知识和学习的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听了韩老师的课,课前情境的创设十分巧妙:看到黑板上的“草原”,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想象根据自己对草原的形象描绘,激发学生情趣,效果明显。还有胡老师的课,在杜郎口模式的基础上,更深入的让学生展示---板演,讲解,分析,充分让学生个体、合作体的主观体验。

  (二)彰显课改效果

  1、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手段灵活,效果明显。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堂上思维活跃,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专家点评一语中的,态度明确,思路清晰。对以后的课堂教学,学科教学指导性强。

  4、各位教师的反馈,提问针对性,目的性强,充分体现教师课改的热情和迫切要求,同时也表现了教师追求个人发展的心情及把工作做好的期盼和决心。

  5、为学科教学注入新的血液,为教师,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总之,此次活动的举办是好的,是领先的,与时俱进的,应该继续下去,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组建完善,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语文新课改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范文3

  上周一参加了在xx中学举行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活动期间我们观摩了来自不同学校的五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并听取了有关专家的精彩点评。这次活动形式新颖授课教师各显风采各具特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中也得到很多启发。

  一、“同课异构”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

  《学记》说“同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没有同伴的互助支持,教师个人将限于孤立。这次活动促进了中学语文课堂的优势互补,教师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智慧共享,共同进步,由独自作战发展成了集体会战。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博采众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同课异构”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促进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

  二、“同课异构课”更有可比性,更容易暴露缺点彰显优点。

  与一般的课相比,同课异构课讲的是同一教学内容,所以更有可比性。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本次参加讲课的五位教师都带有着本校的特色跟自身个性化的东西,他们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如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各处,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我们欣喜的看到每位教师身上显示出来的智慧火花。又因为每位老师都有其他四位教师在与他进行比较,也让我们在比较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对方的不妥之处。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其实教也是没有定规的。五位教师用他们各具风格的授课模式为我树立起一面面镜子,让我照到了自身的不足。感谢这次活动,让我能够更快成长。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3

  新课改在我校实行近一年了,也曾经到外地参观学习,但这次到学校参加全国典型课改经验交流会,真的受益匪浅,新课改参观学习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又到班级听了几节随堂课,使我对新课改又有了新的认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听课之后,我发现学校的老师对学生的未来是多么负责与关注,关注他们学习的需要,关注他们发展的需要,关注他们未来的需要。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

  从学生那自信的言谈举止、阳光般笑容,发自内心的求知欲中,我感到了学校学生人格的独特魅力。走进每一个教室,你都会看到: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欲望是那样的强烈,对知识的渴求是那样的执著,他们犹如春天的小草对旺盛生命的追求。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

  建立了学习小组,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机制,打造了小组团队精神,营建了积极进取的班级文化氛围,这些都让合作学习的理念落到实处,也使学生的资源共享变成现实。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获到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学生再次获得成功的欲望,这种不断积累一定会产生的良性循环。

  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展示。

  课堂上学生高举右手,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同时,学生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实行兵教兵,兵正兵,兵强兵。最后还要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

  4、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教师角色。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是自己的主人。学生的行为是没有任何的约束,读书时或站或坐,表达是自由的,讨论时你争我抢,争先恐后,思想是开放的,只要围绕主题,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在课堂上我们听到的教学外最多的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主宰"!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既理想又成功,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次就是在班级里学生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与鼓励。当每一个学生回答完自己的问题时,其他所有同学都必须为回答问题学生鼓掌,表示鼓励与尊重。

  5、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和谐课堂。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

  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在我所听的课上,无论是哪一个班级,教师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总是最少的,学生根本不给教师什么发言的机会,只是下课时听到了老师那三言两语鼓励性的评价。而学生则完全主宰了课堂,他们时而静心思考,时而热烈讨论,时而激烈辩论,时而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而去书写反馈学到的知识。

  6、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主管理。

  通过对班级方方面面的检查和评价,从另一个角度再一次体现了"学生是班级真正的主人"这一理念,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由于"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学校的新课堂就是"把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权利,学习的快乐,学习的自由"都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学生当然将会终生难忘。学校课改的成功经验对我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促使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新课改,帮助和指导我积极地搞好新课改。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4

  作为语文老师,消极的抱怨无济于事,职业道德容不得我们“怠工”。李镇西博士曾说:“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我是一个绝望的理想主义者”。吴平安老师的文字更是振聋发聩:“深受儒家经世致用濡染的杏坛传人,还是要有一点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要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信,要存有几分知识分子犬儒化而磨蚀殆尽的书生意气!”在这一点上,夏敏老师,董明实老师的确是我们的楷模!出于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出于对中国语文的责任,我们应该放弃的是无谓的牢骚,迎接这个时代向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师发起的挑战。我们无法改变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搭课改的“顺风船”,通过自己脚踏实地而富于诗意的努力,改变自身的语文教学的小环境,影响自己班级的`语文学习,进而为社会语文学习大气候的扭转有所贡献。那么语文的课改究竟应从何入手呢?

  一是改变教学内容。我并不是说要舍弃我们的语文课本,而去迎合社会上媚俗甚至庸俗的文化风气,而是在如何使经典艺术作品离我们近些下功夫。例如鲁迅作品,因时过境迁,学生对大师的作品产生隔膜在所难免,但其作品中映射出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社会的责任感,却永不过时,更何况,其针砭时弊的艺术手法于当今又有几人能超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改变语文教学“技术化”的问题,找回曾经精神失落的真正的人文性阅读。

  我们曾经以课文代作品,用习题代阅读,拿能力训练代心灵感受,从根本上动摇了阅读的本质,造成了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阅读场的缺失。没了灵魂的阅读,只剩下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思想是把火,阅读就是传承的火把;思想是声雷,阅读让雷荡涤灵魂;思想是把剑,阅读就是把血脉切开”。当我们与学生共同走进鲁迅的那个时代,共同追溯大师的思想历程,我们就不得不因大师的个性而热血喷张,我们的灵魂也将在碰撞中被荡涤、被洗刷。

  当学生的思想有了如此这般的精神底子,浮华、流俗的“麦当劳”式文字又怎能在学生的心海荡起涟漪?

  改“技术”为“艺术”,改“知识”为“文化”,重精神底蕴,在阅读中寻找“心灵世界”,从中体验自己的人生,获得的不仅是“共鸣”,也是一份人生的“传奇”。

  二是改变教学方式。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度过9年或者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指望他能够爱上学习,并通过学习获得快乐?我们怎么指望他能成为一个有修养的高素质的人才?学生的生命灵动与新奇天性被不断销蚀,主动性、被动性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傀儡”,好的作品也会因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而变得让人生厌。

  改变理念,转变角色,认清身份,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常态,让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获取新知的主要途径。教师应退下讲坛,协助学生思索、烦恼、迷惘、激奋、恍悟,成为他们成长的陪伴者。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我们的改变中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变得快乐,学生的生命变得滋润、丰盈、健康和俊朗,何愁语文课不成学生的最爱?

  但要谨防我们成为“牧羊人”,我们要关注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与保持,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与有效,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我总认为,课改的基础就在这两个“改变”,有了这两个改变,语文将“杀出重围”,就如砖块下的小草,亦如石缝间的杜鹃,迎来生命的春天。

  挑战意味着机遇。当我们走上课改的道路,当我们困惑在路上,当我们挣扎在路上,我们就将课改变成生活,我们就将语文溶于生命,我们必将笑在路上当新课改的一切沉淀为我们语文课的信仰与信念时,我们,语文老师,将幸福在我们的语文中如泉水般自然展现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5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从学生的作文中,能看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写作文,是个别学生最头疼的事,大多数学生感到无处下笔,无材料可写,针对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我近两年尝试把作文教学融入语文课堂中去,经过几学期的实施,效果很不错,学生不怕写作文了,愿意写作文了,作文水平明显的提高了。

  在课改的大潮之下,我虽从教二十多年,也不甘落后,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中新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们遇到了全新的挑战。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我尝试了把作文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当中去,语文课堂上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课堂练习本,学到课文的关键地方我就借机会,就让学生写几句话心得感悟,我们学过《七根火柴》和《凡卡》后,王栋同学写了一首小诗:

  几根火柴,反映了穷苦儿童的悲惨;几根火柴,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一封信,写出了凡卡的命运;一封信,写出了凡卡的痛苦生活。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辛勤的园丁教育我们,有慈爱的父母鼓励我们,有知心的朋友陪伴我们。我们何尝曾想到过生活在痛苦中的卖火柴的姐姐和可怜的凡卡弟弟啊!晚上,我希望,梦儿赶快飞进我的被窝,我要把童年的快乐送给他们,我要把幸福送给他们!

  学过江口涣的《鹤群》中的一个情节两只大鹤救助伤鹤后,孟凯霞同学写了这样几句话:此时此刻,让人多么潸然泪下啊,为了一只伤鹤,两只大鹤用自己唯一的希望——翅膀来救助伤鹤,然后各自奋力扇动单翅飞回高空的队列,本来飞上空中是很容易的,但是对于又增加了一只伤鹤的重量后,飞上去就更加困难了,但是为了同伴,他们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同伴的.性命,这正表现了鹤有正义,有感情。无论生命多么渺小,只要有一线希望,在困难的事也可以成功。在生命即将消失的那一刻,是同伴给了自己以希望,从而勇敢的活了下去。不仅让我想到生命因为朋友的帮助而精彩,生命因为小事而感动,生命因为快乐而多姿多彩,在生活中带给自己的往往是感动,往往是那永不忘怀的友谊和亲情。

  学过《游恒山记》,张新月写道:北岳恒山,奔腾起伏,莽莽苍苍,横自塞上,巍峨耸峙,气势汹涌,从文中可得,恒山的虎风口是多么险峻,但也写出了作者徐霞客勇于打破传统观念,不安于现状,大胆实践,不怕一切艰难困苦,勇高峰的精神。

  要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生动活跃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与学生的未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来关注学生的写作吧!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6

  这次我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20xx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标准》培训,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且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以下我就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和感受:

  一、明确新课程标准的深远意义。

  听取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小学语文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小学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一方面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三、结合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小学语文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我们只有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语文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四、根据新课程标准化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7

  xx月xx号到xxx参加五校“同课异构”活动,我收获颇丰,现将收获总结如下,以便今后翻阅,时刻督促自己前进。

  五位老师的课一堂比一堂精彩,专家的讲评更是句句是金。充实快乐的一天下来,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尽量做到“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二、知识传授尽量考虑与“有用”相结合

  教学中要尽量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熟悉的事件入手,让知识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去,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在真实生活的感受中认识书本知识,在认识中理解书本知识,在理解中升华书本知识,从而达到会用书本知识。

  三、课堂教学要把“有为”贯穿始终

  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中介的价值活动,学生是新知识的发现者,而非简单的接受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为,努力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四、“有得”是课堂教学永远的追求

  一堂好课应该使学生有所得,应该能够促进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课堂是学生求知、成长的主阵地,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创造丰富、和谐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参与的喜悦、合作的乐趣、被同伴、被教师尊重的幸福,把学习的过程作为一种享受。

  五、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知识传授,都需要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接受,并经过自己的大脑加工、整理和存储。缺少这个内化过程,任何强制性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六、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毕竟是“教学辅助”,,其应用为教学内容服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与理解知识。现代化媒体的使用贵在精、妙、当,应用时要把握好“量与度”。

  任何教学,都是文本、思想、情感的综合体,能从学生可接受的角度取一瓢品尝,不失为教学一法。语文更不例外!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训练思维的课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谨以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8

  这一学期我任教七年级语文,有幸参与新课改的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适应和多方取经,我感觉到实施新课改,既没有想像中的一帆风顺,也没有想像中的一筹莫展。在自己一学期的实践和反思中,我有些看法和体会。

  一、要变“用一本教科书教”为“用多本教科书教”。

  我以前不管是读书不是教书,总是认为老师是教课本,学生是学课本,老师是通过教课本教给学生知识,学生是通过学课本掌握所学知识。课本是“经”,老师和学生都是课本忠实的追随者,这就导致上语文课对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教师都是不厌其烦的,详详细细、认认真真、方方面面的讲解。做到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但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没有兴趣。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逐步感受到在教学中要教多本书,教科书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学生是一本书、生活是一本书……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我在上《羚羊木雕》结合最后两段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用“我”的心理活动来结尾,你应该怎样理解?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就有很多看法,虽然有的是感性的认识,但都是很有道理的。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互相启示对方。

  所以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仅仅是课本,其实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是传授知识的载体。

  二、要变“课前备课”为“终身备课”。

  教学的知识对老师来说是已知的,对学生来说大多是未知,这话一点不错。但如果教师在上课前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准备得非常细致周到,我想也不是什么好事。第一,它为教师挤占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而滔滔不绝的讲说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第二,它会潜在地钳制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自觉的以教师为中心,跟着你的思路走。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课前认真备课,翻阅了大量的参考书,对上课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了如指掌,甚至语言的表述都非常符合答案的特色。结果是上课时虽然展示了老师的风采,自我感觉不错,可学生总是一脸的茫然。我当时真是不明白,为什么投入的时间与产出的效果不成正比呢?

  现在,我以为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教师的文学知识要丰富,语文素养要丰厚——这就要靠终身的学习和积累,需要教师的终身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知识在系统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导向作用,但对具体的问题教师无需作细致的准备。这样,既能保证上课中教师“导”的作用,又能使得师生面对同一问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利于师生共同参与交流,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课前细致备课为终身备课。

  三、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我在上语文兴趣课时,结合学生头天晚上看的电视来指导学生如何欣赏电视和写作影评,在上的过程当中我的自我感觉不错。可是到了第二次上兴趣课时,来的学生很少;我感到纳闷,一打听,才知道上次讲的学生听不懂。后来我琢磨了半天,明白初一的学生哪会欣赏电视和写作影评呢。于是,我再上另一堂的兴趣小组课时,还是结合上次看的那部电视,指导学生写观后感。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畅谈感想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有话可说了。

  记得我班上有位叫宏伟的同学,他在两个星期内写的两篇作文让我吃了一惊,其中一篇作文只写了半页,并在最后注明“我实在是写不出来!”另一篇作文可就洋洋洒洒地写了十一页,并且很有质量。在写作前,我都对其进行了写作指导,可为什么就会有如此差别呢?原来是第一篇作文的题材学生很陌生,而第二篇是要求学生想像探险经历,现在的学生这类动画片看得多,写起来就得心应手,该同学写的《侏罗纪探险》真是可以当剧本了。

  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四、要变“师必贤于弟子的观念”为“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念”。

  唐代散文家韩愈所说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观点,我认为应该作为参与新课改实践的老师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知识上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师权威化,那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盲从以及限制他们思维。我曾读过这样一篇微型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位中学语文老师,他有良好的背景——毕业于北师大,获文学硕士,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是他在上课范读古文时常会读错文字和句读,以致招来同学们的讪笑。原来他是故意出错,目的是不要让学生把自己权威化、神圣化。如果说小说没有说服力的话,那就看看我经历的事情吧!我在评讲本学期第六单元试卷中写的《小鹌鹑》阅读题时,有一题目问到“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的讲解是“他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富有爱心和珍爱生命的小孩。”马上就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都去打猎了,还珍爱生命?我们暂且不去讨论打猎和珍爱生命是否矛盾,但学生的这一提议就能说明她在想这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比我想得全面。

  “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果不信,那就请不信的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一幅对联的上句,要求师生一起对出下句。我想,对得最快、最好的不一定就是老师。

  以上就是我在这一学的语文新课改教学当中得到的浅见。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9

  最近,在高一年级初试新课改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课上先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然后请同学走上讲台,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勾画,并说明自己的学习心得、感悟,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总体来说,效果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看书,不勾画知识点,一味的聊天、扯淡,东瞅瞅,西看看,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就是不学习。等到找同学上去讲的时候就开始嚷嚷还没看完呢,很是头疼!

  其次,在台上讲课的同学虽然课前有让他们准备,但可能是紧张的缘故,他们在台上讲的时候不能自由发挥,条理不清,思路不畅,而且和下面的同学交流甚少。有的时候台上同学已经开始讲下一个问题了,可是下面的'同学还停留在上一个问题上,不知台上同学到底在讲些什么,真替他们着急!

  第三,同学讲课的时候课堂气氛很活跃。可是,这活跃里面却有很多人是在起哄。庆幸的是,通过这次课,我发现了他们班的问题:帮派现象。大哥级的人物只要说句话,其他人肯定会附和,而且声势不小!以后上课时我就有办法了:只要制服那几个挑头的,课堂秩序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了!

  第四,有的同学讲课时声音实在太小了,以致于即使全班没有一个人说话,后面的同学也还是听不清台上的同学在讲什么,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一现象给我敲响了警钟:以后上课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声音洪亮,要让最后一排的同学听清楚我所讲的每一句话。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我自己一人在讲台上表演,其他人在下面“看戏”。

  以上便是我初试新课改教学模式的一些感悟、教训。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善,将课讲的越来越生动、有趣,让学生开心地学、主动地学!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10

  实行新课程改革至今,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学阵地上的一名老,我的认识有了两个深刻的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具体如下:

  一、抛砖引玉促思考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学生在交流中就有很多看法,虽然有的是感性的认识,但都是很有道理的。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互相启示对方。

  二、引来活水润心灵

  语文实质是人学。陶冶心灵,教化众生是终极目标。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我每节课安排一个学生进行3—5分钟的热点话题推荐,老师再根据推荐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推荐内容进行适当的点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分辨美丑善恶,也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三、兴趣比感觉更重要

  新课改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模式,让教师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和激情。这就需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四、师生平等,术业有专攻

  要变“师必贤于弟子”为“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知识上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师权威化,那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盲从以及限制他们思维。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出点无关紧要的小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打消怕出错丢脸的顾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句话。你如果不信,那就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一幅对联的上句,要求师生一起对出下句。我想,对得最快、最好的不一定就是老师。要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要做的是发掘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同时又变得自信大方。

  五、有的放矢,不拘一格

  新课改的教材依旧是将课文分成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以前的老师总不放心学生,担心学生不会自学,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就大包大揽,将自读课文也变成了讲读课文。某些课文甚至是精讲。这样一来,消耗了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依赖的懒惰思想。不用动脑思考,只需要记下老师讲得即可。

  新课改后,我努力改变这种现状,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习。我将其形象的称为“喂食——端菜——做菜”三部曲。喂食是老师讲,学生记。等到学生适应了,就进行“端菜“阶段,核心是提出问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查找资料,代表发言。第三阶段是提供备课资料,让学生自己讲。就像提供原料,让厨师自己炒菜一样。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整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在课文讲解和习题布置上,可以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精讲精练,加大阅读量。多制造让学生发言的机会。只要语言表达清楚流畅、符合逻辑,那写成文字一定不会差的。

  在新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探索、困惑和进步。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和努力,就一定能迎来语文教育一个崭新的春天。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11

  通过这次十天的新课改培训,收获很大,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

  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借鉴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因为创新而丢掉传统,割断历史,也不因为继承而放不开手脚,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这规律就包含着数千年来语文教育的丰富积淀。比如,阅读教学的口诵心记、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躬亲实践,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等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弘扬。又如,近现代一些语文教育的`大家,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是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理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高山,值得我们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继承的厚实土壤,创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我们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我们相互学习和结识的平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习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敖汉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12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理解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小学语文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教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我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并且有创造力。”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主角,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忙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期望。”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地看,用心地听,设身处地感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状况,根据这些状况思考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发表感受,谈自我的见解。

  二、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所以,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用心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阅读课中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鲜明的图画,具体逼真的实物,引人深思的提问,根据课题组织活跃有序的质疑探源,根据文章情节组织主角鲜明的课本剧,针对疑难组织人人参与的辩论等,都能比较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提起学生兴趣。习作教学中教师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组织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会使学生觉得习作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表现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总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果能时时想着学生原有的思维状态是什么,何种方法是激活思维的最佳切入点,何种手段能使学生人人用心思考,个个乐于参与,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用心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独立探究的意识,增强与人合作的需求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这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务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一样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认为,应抓住“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潜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极其需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语文中进行探究学习,对培养自主学习潜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语文中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的能够是文章的思想、资料,也能够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能够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由单纯地理解教师传授知识为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带给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构成用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穿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发展学生个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教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13

  20xx年x月,我们在x师范大学参加了x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现将个人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培训规模宏大

  本次培训是由x省教育厅精心组织,x师范大学具体主办,各地市精选优秀老师共计300多人参加,可见本次培训规模之大,人员之多,任务之重,所有组织方、承办方和x来的与会老师都非常重视,他们认真准备,提前到位或报到,做好了一切培训前的准备工作,为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内容丰富

  本次培训的科目主要有英语,物理,生物和语文四个科目,主要涉及教育改革,信息技术,师德师风,创新培养,教育科研,学科研讨,分科指导,总结回顾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新颖,收效很大,反响强烈。

  三、培训理念前瞻

  在这次培训中,开班典礼上教育部和教育厅领导都对培训的意义,培训的目的,培训的要求,培训的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和要求,要求老师们要尽快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改革,提高效率。

  曹x老师对高中教训改革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论证,特别印象深的是他对目前教育存在问题直言不讳的指出来,一是事业规模大,二是发展速度快,三是师资投入经费少,提出了教育没有最好,只有适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目前办学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同时提出了实施教育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教育自身发展和教室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最后,曹老师还提出了改革不是目标,发展才是目标的观点,这一观点很新颖。

  尚x院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未来教育一课中,提出的观点更为新颖,如对于互联网而言,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想不到的速度会出现,特别是狗狗地图的巧妙使用,余额宝如何帮你理财,国外国内微课程网站,翻转课堂,手机打分软件,英语作文自动批改软件,百度翻译,游戏在学习中作用,大数据,人立方,百度迁徙等的使用,让我们明白信息技术课程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环境中对教育教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些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已经准备启动脑计划,其目标是促进学习智能化。

  苏x老师教我们如何培养师德师爱,开篇以大爱无疆看师爱,从最美老师张丽莉谈起,给我们讲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核心,师爱是令人崇敬的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情。没有责任就没有教育。

  项x博士给我们做了试解钱学森之问,他主要给我们讲了创新的作用,创新的教育挑战,他说,教育绝不是一部分人改造另一部分人,即使出生的婴儿也是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发展的,无论是“灌输式”还是“启发式”知识的获得过程其实从来都是充满创造的。创新教育给学生让渡出创造的空间,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进错了教室的学生,号召全国的.教育工作者都要做一个发现者,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塑造者。这些观点对我们长期封闭在高中校园里的高中教师来说,真的很新鲜。

  王x老师大力倡导每位教师都要有幸福感,也就是学会认同职业,热爱事业,智慧从业,享受事业,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四个阶段,即匠师,艺师,儒师和哲师。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在理念落实中发现和研究细节,在三维目标中发现和研究细节,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和研究细节,在理论学习中发现和研究细节。走过了几十年的课改之路,发现课改的核心在于“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她说,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教室专业的提升!

  陈x老师给我们讲了高中英语课堂活动与问题的设计,活动是指向英语学科素养教与学的,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情景,语篇,理解,表达,知识和策略。活动的类型有技能培养活动,语言探究应用,语言课外运用等。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举措。

  x四中的刘老师虽然已经快70岁了,但他给我们讲了《英语教师的发展提高之路》,给我们中肯地提出了14条建议:1、多听别人的课;2、乐于被听课;3、常写反思提高快;4、小教研意义大;5、随身带着纸和笔,随手记下精美句;6、新课标是指路明灯;7、口才好才能教好课;8、学会组织才能开展好活动;9、确立正确的学习观;10、教师应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11、提高英语听说读写水平;12、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实践中学习;13、保持自己身心健康;14、具有高尚的师德。这14条讲的很实用,与会老师座无虚席,听得入都很迷,仅记笔记我就记了整整7页。

  省教研室的姚主任给我们讲了课题申报的整个环节及注意事项,使我们全面了解课题立项、开题、结项等环节中必须注意的要求,感觉收获特别大,最后还让每组学员自定一个课题题目,在规定期限内上交立项申请报告、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

  四、培训管理严格

  整个培训工作要求非常严格,所有老师不允许私自请假,迟到,旷课,每次上课必须签到,无故缺课八个小时,取消培训资格,同时要求每个学员认真听讲,认真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培训心得体会,培训结束后上交会务组存档。

  五、教师水平特高

  本次培训请的每位老师都是责任心强,理论水平高,语言诙谐幽默,知识面很广,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古今中外,整个培训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效果非常好。尤其是所有老师备课准备充分,课件中案例非常多,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具有说服力,所以与会人员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

  六、查找自身问题

  目前我们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1、观念老化。在座的很多老师,长期以来思想固化,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存在严重的吃老本现象,观念出现严重老化现象,这是很可怕的现象,正是这种固化的思想阻碍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2、方法过时。目前,老师们中间存在着教学方法严重过时现象,过去过时的教学方法充斥着他们的大脑,教师课堂主导地位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错位,造成课堂上老师拼命的给学生灌输,学生拼命的像机器一样接受,整个课堂都是老师从头讲到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没有用在实际课堂上,课堂教学收效甚微。

  3、缺乏学习。目前,很多老师都缺乏必要的学习,这里包括缺乏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学专业学习,所以很多老师,知识匮乏,课堂上讲不出新意,造成学生不喜欢听他们的课,很多老师还和学生闹矛盾,让这些学生讨厌这一科,久而久之,这一学科成绩迅速下降。

  4、落实不力。学校的工作有很多事情拖沓拉杂,很长时间落实不到位,没有具体的奖罚措施,或者即使有,由于好人主义思想严重,也没有执行到位,很多工作都是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甚至推了也不动,缺乏雷厉风行,马上就办,落小落细落实的良好作风。

  七、改进工作措施

  通过培训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四点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今后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无止境的,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的得到更新。

  2、学会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只会学习,不会思考,学到的东西将没有任何用处,学以致用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每个人通过这次学习充电,关键一点是要把学到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与时俱进。每一位优秀的老师都是一个善于接受新思想和新思维的老师,他们总是能够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为教育教学改革摇旗呐喊,我们每一个与会的老师都要做一个新课改的引领者和带头人,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新课程改革推向前进!

  4、狠抓落实。教学工作没有大事,都是一件件小事组成的,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给我们神圣职责,教好课,育好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开拓创新,勤动脑筋,把我们分管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小落细落实,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总之,本次培训虽然仅有一周时间,但我们感觉到收获的很多很多,既让我们更新了观念,又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我相信,在专家们的指导和引领下,在我们全体骨干教师精诚团结和不懈努力下,必将把我们x的教育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14

  今年五一期间,我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甘肃语文课改研讨会。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15

  近几年我参加了新课程培训。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情地在课堂中呈现,教的方式转变,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公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科学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产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的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主动地学习,对学习语文有了兴趣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04-03

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06-17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08-29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09-07

新课改心得体会07-09

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反思03-11

新课改理念心得体会03-29

新课改工作心得体会08-10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