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断琴》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伯牙断琴》是课标教材(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本册话题单元“良朋益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鄂教版新教材采用话题隐含的单元呈现方式,从整体上显示出本册教材快乐、想象、探究、创新的风格特点。本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感受至真至纯的人间真情,让学生在温馨情感的包围中快乐地感悟友谊的真谛、友爱的伟大。

紧承话题单元的核心指导思想,《伯牙断琴》为我们再现了一个感人故事:伯牙苦学三年,练就了高超的琴艺,然而曲高和寡,倍感孤寂。幸逢知音钟子期,二人一见如故、彼此仰慕、惺惺相惜。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断琴以祭知音。学习本文,是在学生对“知音”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加深对“知音”的认识,形成正确、健康的交友观;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

另外,钟子期的故乡汉阳钟家村,以及这段故事佳话的文化古迹——古琴台和琴断口,都在美丽的江城武汉,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样一篇故事佳话更能唤起孩子们对家乡武汉的热爱和引以自豪之情。

《伯牙断琴》来源于中国古老的“知音佳话”,动人的故事背后蕴藏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问题的探究——“伯牙为何断琴?”贯穿教学的始终,它既是文章的主线索,又是人物心灵的镜子、阅读故事的眼睛。教学设计中,采用读的策略,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反复诵读品悟,将问题的探究转化为一种快乐的学习活动。同时,采用“以学生为生命主体,重视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在本课的教法中拟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教学。通过音像资源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从而激活思维、诱发情思,有助于学生跨越时空,感受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惺惺相惜的真情。

2、 以读促讲法。《课标》要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语言文字细腻传神,教师可将课堂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悟,读中体验、读中明理。

3、 品读析词法。围绕课后练习2所提出来的问题,抓住相应的词句品读,感悟。在品评中体会“知音”的深层涵义。

学生分析:

在课堂上,读写结合、自主体验、合作交流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品读感悟、体验交流。“伯牙断琴”,一段知音佳话,流传千古,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认知能力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因此,本课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知识需求和疑问,以“知音”为抓手,学生可采用“读、画、品、悟、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个性化的评读、写作方法的感悟,引领学生反复涵咏文字,层层升华情感,从而受到语言和心灵的双重熏陶。不同的学生都会在语文活动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2、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高山流水》的曲子、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武汉市汉阳区有个地方叫古琴台,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这里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吗?(板书:伯牙、钟子期)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古老的故事中去。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伯牙是什么人?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么练成的?请勾画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相机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的结论。

   3、出示重点句子:“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浑然忘掉了自己。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

    ⑴、遇到重点句,先别急,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多读几遍句子,再找到重点词来理解,谈体会,最后再美美地读一读。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用这个方法,自己来试着学习这句话。

    ⑵、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⑶、全班交流,师小结:伯牙弹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触景生情,然后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这令他十分高兴。然而,没高兴多久,苦恼的事情就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吗?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书写:勤

   4、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二、探究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钟子期是一个有着什么特点的人?你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学生交流。(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语感。)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

    ⑴、“高山”这部分,抓住“立刻”和“兴奋”这两个关键词。

    ⑵、“流水”这部分,应该抓住“不住地赞赏”,因为从中可以感受到钟子期反应强烈。

    ⑶、“在下雨的情景”这部分,重点学习三个“时而”的排比句。

    ⑷、朗读感悟。

   3、紧承提问: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讨论:为什么伯牙的感受是“感动”而不是“激动”呢?谁来读好伯牙的话?

   4、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是怎么做的?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1、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

   2、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而《高山流水》也成了千古绝唱,有空,大家也去听听这首古曲,也可以写一写感受,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呢!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学生交流。注意“弦”的拼音。

   3、指导书写“泰、抒”。

   4、学生练写。

课后感悟:

本科教学设计及课件,我借鉴了外校教师的资源,因为这位教师所执教的这节课在省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利用现用的资源可以省不少的功夫。但是通过自己上这节课,我却感到处处受限制,一步步按照别人的来走,生怕说错一句、弄错一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结果课堂效果并不像预想的那样好。我深深认识到:每个人的教学风格都不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有自己的东西,否则就会形成两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