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塑造人格、感知社会的摇篮;而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生活在一个班级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班级文化的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就如何通过建设班级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总结几点经验。

一、 建设环境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层面,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对整个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必须建设和谐、整洁、明丽、温馨的班级物质环境,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使师生沉浸在文化的氛围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因此,我们在构建班级文化时,充分发挥了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精心设计,让教室里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对教室每一个角落进行“包装设计”,让每一个角落、每一堵墙均有教育内容,都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火花。

1.创设生态和谐的自然环境

要想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墙壁的布置必须要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使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风格上,动静搭配,色彩和谐。譬如墙壁上可贴着 “我为班级添光彩,班级因我而精彩”的标语,让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充满自信。

教室里设立“生物园林”,不仅能美化教室环境,让学生在课间观赏这些植物,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还能使学生增加一些课外知识,陶冶情操。所以,我们利用教室空间,布置了班级“生物园林”,引导学生自种盆栽或花木,自己负责养护,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2.开辟张扬个性的空间环境

   黑板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文化的眼睛”,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张扬个性的舞台。所以,为办好黑板报,充分发挥其作用,我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板报内容根据班级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板报的形式不限,这样出黑板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现自己的理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创造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在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中,我本着“来源于学生,让学生做主,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征集方案。这些稚嫩的方案虽不完美,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自主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了。

二、健全制度文化,发挥学生潜能

制度是一种文化,它具有重要的文化和价值导向作用。班级制度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力,它主要通过建立行为规范来创设班级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并借以制约、倡导、传递和输送某种文化价值,进而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班级制度文化的确立,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评定自己的内在尺度,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有利于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制定班级公约

每个学期开始,我都用1至2周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针对学校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并设立各个岗位,制定每个岗位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的常规和目标。

2.竞争应聘上岗

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制,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并设置多种岗位。譬如在健全 “班干部”机构的同时,还可以设立“值日班长”、 “卫生小天使”、 “好人好事记录员”、“普通话监督员”等班级管理岗位,创设多种机会尽量使每一个学生以各种角色活跃于班集体管理的位置上,并定期竞选轮岗。在多元多向的竞争中,给每位学生带来机遇与挑战,让他们获得积极进取的动力与源泉。

3.考核评价制度

小学生对现行的小组及个人综合评价制度的关注是最高的。根据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分别从礼仪规范、课堂表现、作业规范、学习成效、卫生、好人好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比、学、赶、超”的小组量化考核,进行周总结、月总结,并实行适当的奖惩。整个评价制度不仅要求学生能规范个人行为,还引导学生体验小组合作带来的喜悦,使其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丰富精神文化,扩大文化内涵

班级文化的深层面是班级精神文化,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主要从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这两方面深入,丰富班级精神文化。

1.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中心课题。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学生都喜欢平易近人、理解同学、待人公平、乐于交谈的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更像个大朋友,会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的真心,从而也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

(1)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注。每一个孩子都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关注对象。课堂中,我们要把每一个问题设计得更加细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学习实际,让学生喜欢被关注,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从而从心理上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班级。

(2)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鼓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反思的目光看自己”,这是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我相信: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阳光比冬风更有力量。我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欣赏,不再吝惜对学生的表扬,不再高高在上,师生关系变得民主而和谐。平时只要学生有亮点,我都会不惜笔墨地大加鼓励,让每个孩子的心中充满自信、快乐。

(3)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展示。语文课上的演讲,音乐课上的歌表演,体育课上的赛跑,美术课上的小制作,别具一格的特色课外作业,丰富多彩的班级特色展示……浓郁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无不传递着一个信息——孩子是班级真正的主人,在班级里学生们能尽情展示着自己的才华,发自内心地大声说出:“我能行!我最棒!”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班级文化活动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因此,班级开展文化活动不能局限于那些陈旧的、传统的活动,也不能应付于上级布置的有关活动,要扩大其内涵,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智、能、意、行的发展,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贴近生活,注意实践,融入社会。做到活动主题鲜明,组织科学严谨,形式丰富多彩。因此,我们精心设计和组织了许多有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班主要开设了以下几类活动项目:

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各学科分别开设了兴趣小组,如田径小组、合唱队、舞蹈队、科技活动等兴趣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学科兴趣小组,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

竞赛类活动  学生对竞赛类活动情有独钟,知识竞赛、体育竞赛、学习竞赛、才艺竞赛等都深受学生欢迎。因此,我们的老师纷纷利用课堂或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了手工比赛、跳绳比赛、讲故事比赛、古诗擂台、读书征文竞赛等比赛,让不同类型、不同特长的学生有了相应的用武之地。

节庆类活动  每逢节假日是一次丰富学生生活、愉悦其身心、陶冶其情操、提高其素质、促进其树立远大理想的好时机。因此,在每个节日到来的时候,我们及时开展相关的活动,例如:植树节时,学生纷纷来到学校植树,美化校园;清明节前,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秋节时,我们进行感恩教育,开展“四个一”活动,即说一句祝贺的话、敬上一杯香茶、送一件小礼物(可自制)、为长辈做一件好事;国庆节期间,我们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绘画、摄影、手抄报等系列比赛,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感,激发了他们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社会实践类活动  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自己的亲历实践中,才能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因此,我们及时引领学生面向他人、面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带学生去博物馆,在欣赏展物、放松心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

主题系列类活动  学校中心工作、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都成了主题活动的选题。例如结合学校开展的“文明礼仪月”主题活动,召开“讲礼仪、树新风”主题班会;“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开展以来,上好安全教育课,每学期进行安全疏散演习,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落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班级活动之中,它所形成的“心理动力磁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于课堂教学,它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我坚信,如果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教书育人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