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一、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因此本文在教学设计上力图突出学生对文本中生字词的理解感悟,通过读的方式来感悟文本,展示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见解。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比词语的方式来理解文中词语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深入的领悟文本内容。

二、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北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本文共四个自然段,前三段课文通过描写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叶茂盛、葡萄又多又好 ,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四个方面来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到“葡萄沟真是一个好地方”。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作者对葡萄沟由衷的赞美。

文本承接自然,第一自然段讲葡萄沟的地理位置,以及其盛产水果的特质,但是落脚点在“最喜爱的葡萄”上,突出了本文的描写中心,又自然过渡到下一自然段。这一段主要突出的是葡萄沟的物美。第二自然段突出葡萄的特点以及老乡的热情好客,写景美、物美,也突出人更美的特质。第三自然段写葡萄干如何制作承接第二自然段如何处理葡萄,主要是写葡萄干美,也是物美的体现。正因为葡萄沟物美、景美、人更美,文章最后才总结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因此本文在教学设计上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扣住“好地方”三个字,通过多种方式品词读句,让学生自己去想象、理解、去体验、去感悟。通过读来感悟和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体会葡萄沟的三美——物美、景美、人更美。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描写景物、水果类的文章很感兴趣。特别是已经去过葡萄沟的学生,他们更能旅游时的所见所感,来展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葡萄孩子们也不陌生,他们更能联系结合日常生活,发表自己的体悟。他们能准确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采用联系上下文,对比的方式理解字词。他们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特别是在读文章时能够结合自己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读出情感。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找出了文章的中心句,并且学习了葡萄沟的第一个特点——盛产水果。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抓住“读、想、比”感受葡萄沟的“景

美、物美、人更美”的特点,将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贯穿其中,在朗读中想象、对比、领悟。做到:

朗读:多种形式的读——品味文中的景美、物美。

想象:想象葡萄晶莹剔透的诱人之美——在读中展示。

对比:对比“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表情达意上的特点——感受葡萄“五光十色”的美。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上因为······所以······。说出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的原因。

2、能说出“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一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五光十色”所凸显的葡萄的特点——晶莹剔透,有光泽感。

2、在读中展示对字词的理解,和自己的情感。

3、通过自己勾画关键词句的方式,填补框架的方式,说一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抓住葡萄、葡萄叶、葡萄干、老乡们的特点深入感悟葡萄沟景美、物美、人更美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说出“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的意思,并且在读中展示出对词语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抓住葡萄、葡萄叶、葡萄干、老乡们的特点深入感悟葡萄沟景美、物美、人更美的特点。

六、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情景陶冶法。

七、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新疆好》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起注意

师: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葡萄沟这篇课文是围绕一句话写的?

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师:而且我们还知道了它的一个特点?

生:盛产水果(师:板书)

师: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但是人们最喜爱的还是这里的?

生:葡萄。

师:是呀,人们最喜爱的还是这里的葡萄。所以想要成为葡萄沟的小导游就得了解这里的葡萄。现在是十月份正直葡萄盛产的日子,我们赶紧去看看这里的葡萄长什么样吧!

【设计意图:用开门见山的方式,通过复习首先提出文章的中心句。并且引出课文想要讲的重点事物——葡萄,自然进入到文章的重点段落。】

(二)精读理解,感悟“四美”

1、读画结合,感受葡萄叶“茂密”之美

师:(课件出示葡萄叶的图片)看!葡萄沟的葡萄树已经在眼前了,你们找到葡萄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只能看到葡萄叶。

师: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这里的葡萄叶太怎么样了?

生:茂密

师:到底是怎样的葡萄叶才可以称之为茂密呢?(在黑板上画出一片葡萄叶)这样的一片叶子可以称之为茂密吗?

生:不可以

师:那请你来画一画,怎样的叶子才可以称之为茂密呢?

生:(请几位同学)画一画,将图画补充完整。

师:我观察到有孩子将葡萄叶的空隙都画满了叶子,你能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吗?

生:说自己的看法

师:大家合力画出了这些叶子,是呀!要像这样层层叠叠、枝叶茂盛的样子,才可以称之为茂盛,文中是怎样描写这样茂盛的葡萄叶的?

生:读课文(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师:(课件出示这句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句子。

师:这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葡萄叶茂密的特点。

师:请你们来读一读这一句话,让我感受一下烈日炎炎下,在凉棚下的凉爽。(板书:葡萄叶  茂密)

生:抽读,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画一画的方式,展示对“茂密”一词的理解,能够加深他们对词语的印象和理解。设置烈日炎炎的情景,进一步引导其读出自己对茂密的感觉。】

2、直观感悟,对比理解葡萄“又大又多,五光十色”之美

过渡: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了夏日的凉爽。吐鲁番这样炎热的天气,我们赶紧跑进葡萄叶搭成的凉棚中吧。小导游们都躲进来了吗?赶紧抬头找一找躲在葡萄叶下乘凉的葡萄吧!   

文中用一句话直接为我们介绍了葡萄沟的葡萄,迅速浏览课文,把这句话用波浪线划出来!

【设计意图:直奔中心,了解葡萄沟葡萄的特点。】

生:到了秋天,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满枝头,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课件出示句子以及相关的葡萄图片: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满枝头,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设计意图:让直观的图使学生感受葡萄的特点,从而读好句子。】

师:我们看一下这些图片,自由朗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这句话描写了葡萄的什么特点。

生:读课文。

师:先不急着回答我,请你们默读这句话,在文中用横线勾出能体现葡萄特点的词语。

师:你们从中读出了葡萄的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生:(葡萄又大又多) 

师:你是从哪读出这一特点的?

生:一大串一大串

师:一大串一大串,不就是两串吗?

生:指一串葡萄又多有大

师: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你读到的葡萄的特点。(板书:葡萄  又大又多)

【设计意图:由理解到读,再由读来展现这一特点。】

师:你还从中读出了什么特点?

生:葡萄的颜色特别多/种类多

师:表示颜色多的词语我们可以用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这么多表示颜色的词,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五光十色呢?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个句子。

师: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可以吗?谁来说一说?

生:不能换,因为五光十色有光彩的意思。

师:(出示葡萄在阳光照射下的图片)看一看这些图片,你们就明白了。五颜六色只能表示颜色多,而五光十色不但表示颜色多,还表示事物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加上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光线映在了葡萄上,各种晶莹剔透的葡萄反射出来的光,交织在一起,色彩鲜艳,五光十色。成熟的葡萄那么大那么美,红的像玛瑙,白的像珍珠,绿的像翡翠,每一个都水灵灵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的诱人,你能把这种诱人的美读出来吗?睁开眼睛,谁来试一试。读一读这一段。

生:读课文。(抽读)

师:在几位同学的朗读中,我的眼前似乎也出现了这样色彩丰富而又晶莹剔透的葡萄。葡萄沟的葡萄又大又美,你们喜欢吗?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一定的画面中进行想象,感受葡萄又大又多、五光十色的特点。】

3、抓关键词,感悟老乡“热情好客”之美

师:看着这又大又多,五光十色的葡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真想——

生:吃个够!

师:看!咱们的老乡载歌载舞,端着沉甸甸的葡萄,来让你——

生:吃个够!

【设计意图:两次吃个够,强调这里老乡们的热情,让学生在情感上更加贴近情景。在感受这里葡萄的诱人之后,自然过渡到对这里居住的人的“美”】

师: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老乡们——

生:热情好客!

师:请你在文中找到这个词语,并用圆圈圈起来。

生:勾画

师:这个词语在文中的那一句话?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抽读)

生:读课文。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让游客们也能体会到这种热情好客吗?

生:(抽读)

师:他加重了准会;吃个够的读音,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热情好客的意思。

我们像他学习齐读这句话,再一次体会老乡们的热情好客。要是这时起——(引读)

【设计意图:通过加重文中关键字词的读音来理解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读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4、自主合作,感受葡萄干“色香味甜”之美

师:在你们的朗读声中,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吃这里的葡萄了,可是新鲜的葡萄很容易坏掉,他们想出的办法是?

生:制成葡萄干

师:走,咱们去看看如何制作葡萄干。全班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两个问题:(出示“自读提示”)

1、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作?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地方的?用双横线划出。

2、葡萄是怎样制成葡萄干的?用双波浪线划出。

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大家一起告诉我这个地方在哪?

生:晾房

师:谁能告诉我,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地方的?

生:晾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

师:那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凉房要这样修吗?

生:晾房修在山坡上,这样就不存水,小孔用于通风,架子可以凉很多的葡萄。

师:总结(晾房修在山坡上,这样就不存水,小孔用于通风,架子可以凉很多的葡萄)不得不说我们的维吾尔族老乡真聪明。

【设计意图:了解晾房,感受老乡们的智慧,也在侧面补充了这里的人美。】

师:那谁能来说一下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呢?不急,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一段,把关于葡萄如何制作的词语用圆圈圈出来。请你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新鲜的葡萄如何变成了葡萄干,一个人在说的时候另一个人仔细听,可以对同桌说的不完整的地方进行补充。开始!

生:勾画,同桌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新鲜的葡萄首先要——运到——晾房——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空气——蒸发掉水分——葡萄干。

而且制作的葡萄干——色香味甜(板书:葡萄干   色香味甜)

师:老师听说,以前有一些外国朋友看到葡萄沟这种奇特的制作葡萄干的过程,非常感兴趣,也学着来做,结果都失败了,葡萄都发霉变质了,因为只有在中国的新疆才有这种昼夜温差大,多风少雨的气候条件,才能用这种天然的方式制葡萄干,而且色鲜味甜。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天然晾制的葡萄干的美丽。(先抽读,再齐读)

【设计意图:先抓住重点词语,再让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学生能相互学习,并且也锻炼了抓住关键词进行总结的能力。最后的总结也是给学生们一个参考。其他国家不能通过这种天然的方式制作葡萄干,更突出了这里葡萄干的难得与“美”】

(三)练习说话,总结文章

师:看着板书,此时,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用一句话说一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原因了吗?先和同桌说一说。

生:自由练习

师:指名说

【设计意图:学生练习说话,也是对文章的一个总结。】

师:看着板书,我们还发现盛产水果、葡萄“又大又多”、葡萄干“色香味甜”都是在写这里的“物”怎么样?

生:物产丰富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板书:美)葡萄叶茂密,四处都搭着绿色的凉棚。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老乡们大门口晾制的葡萄干也颜色鲜艳。可见这里的景——?

生:美

师: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是在写这里的?

生:人美

师:人更美,那我们能用上“因为······所以······”地句式来说一说葡萄沟的美体现在哪吗?(板书:因为、所以)

生:葡萄沟的物美、景美、人更美,所以葡萄沟真是一个好地方。

【设计意图:对文本进行再一步的总结、理解,加深对文本内容的领悟。】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去了一个好地方,叫——葡萄沟,从文中的字里行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的好,让我们一起再来夸一夸这个好地方。

生:齐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师:其实,不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好地方,不信我们来听一首歌《新疆好》。

正如歌里所唱的,新疆是个好地方,牛羊成群,瓜果遍地,随着西部的大开发,新疆会越来越好,相信我们同学以后也一定有机会亲自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到美丽的葡萄沟当小导游给其他游客介绍这里,那么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地方吧

生:齐读课题!

师:葡萄沟的葡萄如此的美味,吐鲁番离我们这的确比较远,所以我带来了容易保存的葡萄干给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文的背景下,品尝葡萄干。更能尝出味道,加深对葡萄沟“美”的认识。】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对葡萄沟的赞美吧!

生:齐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葡萄沟

因为                                  所以

盛产水果

葡萄叶   茂盛

葡萄  又多又好

五光十色

老乡  热情好客

葡萄干   色鲜味美

物美,景美,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