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和黄河、长江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远古时代,瑶池宫里住着西天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瑶姬。她在紫清阙里,向三元仙君学得了变化无穷的仙术,被封为云华夫人,专司教导仙童玉女之职。

瑶姬生性好动,那里耐得住仙宫里那般寂寞生活。一日,她终于带着待从,悄悄地离开了仙宫,遨游东海。但是,当她看见大海的暴风狂涛,给人间造成严重的灾难时,便出东海腾云西去。一路上,仙女们飞越千峰万岭,阅尽人间奇景,好不欢快。岂料来到云雨茫茫的巫山上空,却见十二条蛟龙正在兴风作浪,危害人民。瑶姬大怒,她决心替人间除龙消灾。于是,按住云头,用手轻轻一指,但闻惊雷滚滚,地动山摇。

待到风平浪静,十二条蛟龙的尸体已化作十二座大山,堵住了巫峡,壅塞了长江,使得滔滔江水,漫向田园、城廓,今天的四川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为着治理水患,治水英雄夏禹当即从黄河来到长江。然而,山势这般高,水势这般急,采用开山疏水之法,谈何容易。正当夏禹焦急万分的时候,瑶姬为夏禹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乃唤来黄摩、童津等六位侍臣,施展仙术,助夏禹疏导了三峡水道,让洪水畅通东海。

夏禹得知神女暗中相助,便登上巫山,找瑶姬致谢。上得山来,只见眼前一块婷婷玉立的青石;不一会,青石化为一缕青烟,袅袅升起;继而又形成团团青云,霏霏细雨,游龙、彩凤、白鹤飞翔于山峦峡谷之间……夏禹正在纳闷,美丽动人的瑶姬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瑶姬说:"你治水有功,但还要懂得天地间事物变化的道理。"边说边取出一部治水用的黄绫宝卷送给夏禹。 水患虽已治理,瑶姬并未离去,她仍然屹立在巫山之巅,为行船指点航路,为百姓驱除虎豹,为人间耕云播雨,为治病育种灵芝。年复一年,她忘记了西天,也忘记了自己,终于变成了那座令人向往的神女峰;她的待从也化作一座座山峰,像一块块屏障,一名名卫士,静静地守立在神女的身旁。

神女峰的传说,在巫山地区流传甚广,其说不一,古代巫山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心目中"神女"尊称她为"妙用真人",在飞凤峰山麓,为她修建了一座凝真观(即神女庙)。山腰上的一块平台,即神女向夏禹授书的授书台。

黄河决口与改道:

“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记载: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九河”之中,就有今山东境内的马颊河和徒骇河。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河徙后的河道,大致从河南滑县附近向东,至濮阳西,转而北上,在山东冠县转为东流,到茌平以北折向北,流经德州,渐向北,经河北沧州,在今河北黄骅以北入渤海。

北宋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黄河在今河北大名先境内非出一道支河,名“二股河”(宋时又称“东流”),经近山东冠县、高唐、平原、乐陵,在无棣先东入海。至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修筑二股河工程,北流断绝,黄河全河东注。

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黄河在河南境内决口,,黄河再次杂河南境内决口,皇帝下诏,河北分为两派,一合南清水河(泗水)入淮,一合北清河(大清河)入海。到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黄河再次在河南境内决口,皇帝诏治理,河复北流。“

明代前期,黄河大部分时间由河南多支分流夺淮入海,少部分时间由河南东北流至山东寿张(今阳谷县境),穿过大运河入海。到窿庆、万历年间南北堤防全部完成,黄河河道基本归于一流,由河南东流,在山东曹州府(今菏泽市)南下,经过曹县、成武、单县,再经徐州、清河等地,汇淮入海。到清代黄河再度改道之后,这一段河道便被称为“明清故道”。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夏天,黄河在河南兰阳县(今兰考县境内)铜瓦厢决口,改道东北流,至山东张秋镇穿过运河,在利津附近注入渤海,结束了黄河夺淮700年的历史。

摘抄自《山东黄河民俗》(山曼 乔方辉 李树艺 周广良 /编著)济南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定价20.00元

《容成氏》是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中的一篇,2002年12月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公布了李零先生整理注释的《容成氏》及竹简放大照片。《容成氏》中有关“禹画九州”的内容见于第24至27简,基本是可连读的完简。文曰:“禹亲执枌(畚)[1][8]耜,以陂明都之泽,决九河之阻,于是乎夹州、涂州始可处。禹通淮与沂,东注之海,于是乎竞州、莒州始可处也。禹乃通蒌与易,东注之海,于是乎蓏(藕)[2][9]州始可处也。禹乃通三江五湖,东注之海,于是乎荆州、扬州始可处也。禹乃通伊、洛、并瀍、涧,东注之河,于是于(乎)豫州始可处也。禹乃通泾与渭,北注之河,于是乎虘州始可处也。”

《容成氏》中述及黄淮平原和山东半岛的夹、莒、蓏(藕)数州与《禹贡》区别较大,或许意味着当时黄河下游河道变动较大。

黄河下游的改道,在春秋战国以后有过许多次,此前当然也如此[3][12]。韩嘉谷先生较早利用有关海岸和河口堆积资料证明《禹贡》河走河北平原入海的时间远远早于春秋[4][13]。王青先生也多次撰文讨论黄河下游改道和大禹治水关系等问题[5][14]。

黄河多次改道,交替注入渤海和黄海,河北平原和苏北平原的成陆过程与黄河改道关系密切,而且其沿海贝壳堤的发育也取决于黄河的南北改道。当黄河经河北平原入海时,不利于渤海湾西岸贝壳堤的生长;当黄河改走苏北平原入海后,渤海湾西岸形成贝壳堤。黄河往返改道,交替注入黄海、渤海,就在河北平原和苏北平原沿岸留下了多道贝壳堤遗迹。现已探明,河北平原和苏北平原沿岸发现的多道贝壳堤有着较清楚的时间序列,14C 测定两地贝壳堤的形成年代基本上相互交叉,指明了黄河改道的大体时间。

研究表明,黄河在距今约4600~4000年间是经淮北苏北平原入海的,到距今4000年前后改道经河北平原注入渤海。距今 4000年前后黄河下游的南北大改道,时间上大致和大禹治水时间相吻合。

龙山时代的河北平原有许多龙山文化遗址,说明龙山时代黄河并不走河北平原入海。淮北平原的龙山文化遗址则都属于龙山文化晚期。苏北平原的龙山文化面貌则至今还不清楚。因此,可以认为龙山文化早期,黄河下游走淮北平原入海,由于黄河漫流,这一带尚无人居住;到了龙山文化晚期,河道渐趋固定,始有人居住。

黄河南流故道,周述椿先生以为在荥泽、圃田泽、萑符泽、逢陂

再比如赵孟兆页的《鹊华秋色图》,中国地理上济南旁边是有黄河的,而在他的图中却没有。查了《中国水利史纲要》中有关古黄河的河道图,了解到:黄河历史上大的改道有26次,其中最大规模的改道有5次。第四次发生在南宋建炎2年(1128年),金人南侵时,留守东京开封的杜充在河南滑县以西掘开黄河,使得黄河改道南泄掩护宋室南逃,阻止金兵。直至727年后的1855年,黄河水涨,在铜瓦乡决口后,第5次大改道,重新由山东入海。这就是说,在赵孟兆页生前100多年,黄河已经改道南行。

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千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最后注入渤海。

美丽而古老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黄河的赞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150万年前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西候度猿人;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出现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出现晚期智人。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黄河上游河段水力资源丰富,从龙羊峡至青铜峡川峡相间,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那里可以建造许多电站,已建立了好几个大水电站。

黄河自孟津至入海口是黄河的下游,就是华北平原。这里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抬高。为了防止河水泛滥,河堤也不得不一再加高,自郑州黄河花园口一段起,河床平均比两岸地面高4-5米,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米,成了世界闻名"地上悬河"。

黄河著名的壶口瀑布--雷霆万钧,奔腾而过,壶口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著名的龙门--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产生“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又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长江概况

长江全长六千三百余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心。这里地势高亢,空气稀薄,气候恶劣,交通险阻,人迹罕至。源头地区有洁白如雪的雪山冰川,连片的沼泽地,热气蒸腾的泉群和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间有湖泊分布的大面积风积沙丘。长江源区由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组成,沱沱河流与当曲汇合在一起以后,叫通天河。通天河流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河道较为顺直,水量充沛。通天河在玉树接纳巴塘河后进入西藏自治区与四川省交界处的高山峡谷之间,称为金沙江。金沙江流经著名的横断山脉区。地势自西北逐渐向东北倾斜,群山绵亘,山岭之间的峡谷成“V”形,深达两三千米,江水如万马奔腾,穿行在深切的峡谷之中。与金沙江相邻的怒江、澜沧江,相互之间距离最近处仅七十多公里,三条江平行南流。金沙江穿过云贵高原北侧,流到四川省宜宾市。当它和北面流来的岷江在宜宾汇合之后,才称为长江。

长江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俗称川江,宜昌以上是长江的上游。荆江是长江中游从湖北省枝城到湖南省城陵矶这一段河道的俗称。长江过武汉,经黄石,下九江,在江西省鄱阳湖湖口,结束了中游行程,便进入了最后的河段------下游。

长江年入海量近一万亿立方米,是黄河的二十倍左右,占我国所有江河年入海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世界上仅次于南美州的亚马逊河、非洲的刚果河(扎伊尔河)。长江干流流经青、藏、滇、川、渝、鄂、湘、赣、皖、苏、沪等十一个省、市和自治区,自西而东,横贯中国腹部。它的支流则南北延伸,还分布到甘、陕、豫、黔、桂、粤、闽、浙等八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广达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的两倍半,约占我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它在黄河、淮河和珠江之间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长江源头到入海口的总落差有五千八百多米,丰沛的水量加上巨大的落差,使长江的水能蕴藏量达到两亿六千八百万千瓦,占我国水能蕴藏量的百分之四十。

长江水域辽阔,现有水面面积约一亿三千万亩,接近我国淡水总面积的一半。

长江流域的森林资源也很丰富,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黄河部分!!!!!!!!!!!

无论从哪方面讲,中国的长江无愧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河流。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

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黄河沿途流经的主要河段和名胜有:

充满活力的上游河段--这一河段号称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其中从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川峡相间,河床比降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规划利用落差超过1200米,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占全河的近50%。平均年发电量近600亿千瓦时。

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枸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勇往直前的中游河段--陕晋峡谷,黄河在这里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形成了黄河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在这一河段有以下两个著名的地方:

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龙门--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源于此。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每年中华民族都要在陕西桥山的黄帝陵祭祖,每年无数的人们都要去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寻根。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象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长江(the Yangzi River)(Changjiang),亚洲、中国第一长河,全长6,403公里(3,978.63英里);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亚马逊河与尼罗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2001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专家刘少创主持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测量计算,测量结果精确到了小数点后。测出长江长度6211.31公里。其课题小组利用近40幅覆盖长江干流的卫星影像,卫星影像是由美国地球资源卫星拍摄,分辨率达到30米。计算方式以沿河道的中心线,对长江正向量测了三遍,又反向量测了三遍,经计算机多次运算和几何纠正后得出结果。这次研究,以当曲作为长江源头测算的,具体为当曲源头(多朝能)位置:东经94°30′44″,北纬32°36′14″,海拔5170米算起。当曲(由源头至囊极巴陇)353.3公里、沱沱河343.8公里、通天河787.7公里、金沙江2322.2公里、宜宾以下2740.6公里,我们一般称6300公里或6370千米。流域总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余亿立方米。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它源远流长,孕育了华夏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长江流域图(带政区)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2,000英里),由北至南966公里(600英里)余。发源于中国西部,完全或部分流经包括西藏自治区在内的13省区。长江流域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最密集之地在华中和华东毗连长江两岸及其支流的平原,流域西部高原地区人口最为稀少。3/4以上的流程穿越山区。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沱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重要支流。其中汉江最长,干流以北的是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干流以南的是乌江、湘江、沅江赣江和黄浦江。

  该流域是中国巨大的粮仓,产粮几乎占全国的一半,其中水稻达总量的70%。此外,还种植其它许多作物,有棉花、小麦、大麦、玉蜀黍、豆等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和成都等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都在长江流域。

  长江干流所经省级行政区总共有11个,从西至东依次为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其支流流域还包括甘肃、贵州、陕西、广西、河南、浙江等省的部分地区。

  长江的正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与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通天河与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汇流后,向东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从此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的长江干流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在以前的荆州河段称作荆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有雅砻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支流以及滇池、草海、洪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重要湖泊。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

  长江在四川省宜宾市和湖北省宜昌市之间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湖最大,洞庭湖次之);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水流堆积而成的崇明岛。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宾。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

  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2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有的河流。主要水能资源集中在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处,因为此处地势陡然下降,起伏较大,导致此处水流湍急。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2800多公里,素有三峡大坝“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除此之外,葛州坝水电站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黄河(Yellow River)——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2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源头,海拔4675米,平均流量 1774.5 立方米/秒,在山东省,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点:山西河口;中、下游分界点:河南旧孟津。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