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狐狸和乌鸦、酸葡萄 教学设计(湘教版三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狐狸和乌鸦》,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蕴涵的道理。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课前铺垫

1、同学们,你们听过狐狸的一些故事吗?谁知道狐狸的本性是什么样的?(狡猾)

2、你们见过乌鸦吗?它和别的鸟,如黄鹂、孔雀、百灵鸟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吗?它的叫声好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看看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自学生字.

3、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

4、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回什么事?

5、小组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展示交流

1、教学生字,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出示生字】

2、课文讲了一只狐狸骗取了乌鸦嘴里一片肉的故事。

(三)疑难点拨

1、重点讲读4—7自然段。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边思考):

(1)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都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乌鸦每次听了狐狸的话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反应?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点拨,结合看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⑶狐狸“想了想”,它想什么呢?

(狐狸暗暗打主意,想鬼点子,让乌鸦张口把肉掉下来。)

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

第一次:“笑着”是装出一副笑脸,“您”是“你”的尊称,为的是讨好乌鸦。

第二次:称“亲爱的乌鸦”、问孩子好,表示亲近、关心,再次讨好乌鸦。

第三次:“羽毛漂亮”、“嗓子好“,会唱歌,为了奉承,别有用心地吹捧——使乌鸦张口。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第一次:“不作声”,觉得狐狸的话虽然好听,但嘴里有肉不便回答。

第二次:“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乌鸦有点动心了,但还是怕丢了肉,还有所警惕。

第三次:得意极了,高兴得把一切都忘了,也忘了嘴里的肉,结果乌鸦受骗了,狐狸的骗局得逞。

2、朗读指导:结合教师上述点拨之处,理解课文,体会狐狸和乌鸦各自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

狐狸:第一次,尊敬、问候的语气。(讨好)

    第二次,亲近、关切的语气。(献媚)

    第三次,夸奖、赞美的语气。(巴结)

乌鸦:表现是愿听好话,越听越高兴,读“哇……”时,声音要适当放低、拉长。

3、分角色表演朗读。

4、《狐狸和乌鸦》告诉我们不要听信好话,以免上当受骗。

第二课时

一、课前铺垫

1、复习《狐狸和乌鸦》。同学们,通过学习《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使我们知道了爱听别人的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2、这一次,狐狸肚子饿了,发现了一个葡萄架,它又是怎样做的呢?学完《酸葡萄》,你就会明白。

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

葡萄(pú táo):都是上下结构,下面略有不同,一个里面是“甫”,一个里面是“”。

4、成熟的葡萄是不是酸的呢?为什么狐狸说它一定是些酸葡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自学生字。

2、自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

4、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回什么事?

5、小组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展示交流

1、教学生字,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堂堂网出示生字】

2、课文讲了一只饥饿的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而反说葡萄是酸的的故事。

(三)疑难点拨

1、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1)狐狸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干什么?

(2)狐狸发现了一个葡萄架后,又有何反应?

动作表演,理解“又蹦又跳”的含义。

(3)狐狸吃到了葡萄没有?

(4)狐狸为什么没有吃到一颗葡萄?

(5)狐狸说那些葡萄是酸葡萄,真的是酸葡萄吗?

(不是,从又圆又大、晶莹、紫得发亮这些词可以看出葡萄已经成熟了,而成熟的葡萄不是酸的)

(6)狐狸为什么说熟葡萄是酸葡萄?

(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就故意说是些酸葡萄,这是自欺欺人的表现,也是一种精神安慰法,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认为这种东西不好,是坏东西)

2、《酸葡萄》告诉我们不要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坏的,自欺欺人。

3、指导朗读。

三、盘点收获

教本21页中的第2、3题。

四、达标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