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

时间:2023-08-15 08:25: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名著读后感合集(11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著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名著读后感合集(11篇)

  名著读后感 篇1

  童年,我和伙伴们伴着欢声笑语走过,留下的是那甜甜的笑和那永不磨灭的趣事。回想那段往事,可能还会不经意笑起来。可当我读完《童年》后,没有想到高尔基的童年会如此悲惨。人们常说,许多名人的背后都有一段深刻的故事,高尔基正是如此。他的著,就向我们展示了阿廖沙在当时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和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社会风貌。

  故事主人公阿廖沙的父亲染上霍乱早早的离开了人世。3岁的他和外祖母,外祖父,母亲生活在一起。外祖母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人,她的爱丰富了阿廖沙的心灵。但是外祖父却悄悄相反,他的脾气粗暴,给了阿廖沙不少打击。他的童年有酸,有苦,有辣,微微泛着一点甜,可他的'母亲却把儿子的这一点唯一的甜一同带进了坟墓。阿廖沙读完三年级,就永远的离开了他心爱的课堂,不久就走向人间,到人间去谋生。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

  她又胖又圆长着一双大眼睛和一个大脑袋,鼻子软塌塌的,总爱穿一身黑衣服。外祖母总是跪着,一只手按着胸口,另一只手在地上画着十字。还总说自己是有罪的,愚蠢的女人。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的人。她用优美的故事激发了阿廖沙对正义事业的美好希望。我多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年代里呀!现在高科技迅速发展,一切事情都变得快捷方便。我们可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祖辈们为我门提供了这么好的环境: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来保护你。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阿廖沙却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会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父母了。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名著读后感 篇2

  我学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后,使我感到无比愤怒的是,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官僚的懦弱,更令人发指的是就是那无耻的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

  圆明园以往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它不仅仅美丽,并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珍贵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了圆明园,在园内肆意烧、杀、抢、掠,出园时每个人的腰包都鼓鼓的,最终,更令人愤怒的是,他们为掩盖自我的罪行,还放火将这具有无限价值的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

  读到那里,我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限惋惜,而当时无能的清政府,竟然屈服在了这些万恶的侵略者的威胁之下,对侵略者的暴行不闻不问,皇帝、官吏们置百姓、江山于不顾,自我却跑到了避暑山庄,我痛斥这丧权辱国的清政府。最可恶的还是英法联军这个历史的罪人。他们不但随意侵略中国,还把我们的.名胜古迹烧毁或破坏,他们逼腐败的清政府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我国的国格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而清政府和洋人们不明白,在这蒙受侮辱的背后,又有多少万双泪汪汪的眼睛在看着他们;有多少双愤怒的眼睛在怒视着他们;有多少万人正准备揭竿而起,他们却丝毫不顾人们的死活。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屈辱历史的一般见证,它的残垣断壁,仿佛在对人们述说它辉煌的过去,又好像在向人们述说侵略者的残暴罪行。

  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为什么保护不了我们的国土呢?我们为什么保护不了我们的灿烂的礼貌呢?根本原因是因为清政府太无能了。这个政权太腐败;我们的国力太衰弱了。我们太落后了,国家不强大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永远牢记这个教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效劳,让祖国永远列强国之首。

  名著读后感 篇3

  我认真地阅读了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教育著作,感受颇多。

  “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

  热爱幼儿。教育幼儿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幼儿上进的动力。曾经有一位幼儿,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打架。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面对着不成熟的少年儿童,面对着正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他们,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幼儿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幼儿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幼儿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

  名著读后感 篇4

  力量——生命的美丽,人性的尊严

  《萤王》是一部富有诗意的作品,如同一首长诗,充满了古典的美感。《萤王》更是一部充满力量与张力的作品,黑夜中的点点萤光闪烁出生命的活力与节奏,坚韧倔强的少年彰显出“高贵之子”的精神与魅力。

  作品通过一个浪漫并带有奇幻元素的故事,讲述萤火虫与男孩间不可思议的缘分,教人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作者将写作的格局从江南水乡的拓展到更加广阔意义上的“灵魂与生命”,通过“爱与美”诠释出生命的尊贵与高洁。

  信念——生命的希望,人性的救赎

  万物皆灵且美。《萤王》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更传递着生命与生命间的对话。通过摹绘生命之美,传递出关于坚持信念与坚守希望的主题,在坚守的漫漫长路上也许充满荆棘,但心怀信念的人永远不会孤单,赤诚的心会融化冷硬的坚冰,充满勇气的人将得到生命的加冕。

  承诺——生命的重量,心灵的坚守

  《萤王》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男孩儿对萤火虫许下了一生守护的诺言,他便用自己的生命承担起另一份生命的重量。这份关于守护的承诺被男孩儿不断地扩展、延续,他的坚定不断感染着周围的人们,原本微小的承诺被岁月堆积成不可撼动的模样。作品叙事结构独特,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帧帧画面犹如一部电影,将那个曾在芦苇荡中迷路的小男孩充满人性光辉与传奇色彩的一生一一呈现,感人至深。

  家园——生命的住所,心灵的归处

  《萤王》是一个关于“家园”的故事。萤火虫的家在水边,村民们的家也在水边,但水边的这两户邻居却无法和睦相处。利益的诱惑打破了家园的宁静,贪婪的欲望撕碎了心灵的坚守。黑暗中的一线金光牵动着少年的心,将他从茫茫芦苇迷宫带回家,也用金色的光芒将人们冰冻的心逐渐温暖。

  名著读后感 篇5

  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拿着爸爸给我买的《西游记》,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 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唐僧师徒经历的八十一个磨难让我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经常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以后我一定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

  名著读后感 篇6

  多次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但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老人与海》是在1952年,由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 它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由于小说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 ,于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而写的。 小说讲述的是老渔夫富恩特斯捕鱼的故事。 书中写到老人曾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马诺林的小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捕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儿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 并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 他的小船在海上被拖了三天,那条鱼才筋疲力尽,最激动的'时刻到来了。“老人脚踩钓索, 把鱼叉举得很高,使出全身的力气,扎进了鱼身,鱼血溅了老人一身,溅了一船 ”,终于,他把鱼杀死了,把它系在了船头,他无法相信这条鱼竟有那么大,简直像在船边绑上了另一只大得多的船。

  在归程中 ,马林鱼的血腥却引来了一波又一波鲨鱼的袭击, 老人奋起反抗, 刺死了一些,赶跑了一些,可是一 次又一次的袭击,还是让老人极度劳累了。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是大海,带给他希望;又是大海,让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在他眼中,大海是仁慈而又残酷的。

  轻轻地合上《老人与海》 ,不禁思绪万千,我的心早已在字里行间随着主人公的心跳,飘到了那波涛汹涌的大海。飞到那片墨西哥湾暖流流经的海、那片美丽的海、那片仁慈而又残忍的海、那片水天相接的海、那片老人正在搏击的海?真想奔过去,与老人一道摇起船桨,共同搏击 。

  富恩特斯是海明威所崇尚的最完美的人 。 他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 ,是条“硬汉子”,在遇到巨大压力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

  虽然除了大马林鱼的骨架,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但是,面对茫茫大海,老人收获了不寻常的阅历,收获了一段无可比拟的心旅历程:没有奋力一搏,怎么会知道最后的结果呢?

  名著读后感 篇7

  ——《狼王梦》读后感

  今年寒假,我读了《狼王梦》一书。这本书讲了一只叫紫岚的母狼被权势欲望所吸引,时时幻映着自己的狼儿成为最高统治者的故事。

  小说扣人心弦,使我完全置身在了狼群之中,我的心也跟着紫岚一家的幸福而起伏。有人说狼妈紫岚是个被权力欲而扭曲的可怜的失败妈妈。而我却更多的被狼妈紫岚那博大无私的母爱所打动。是啊,紫岚妈妈为了这个梦想的后面,又有怎样悲壮的付出啊!为了把自己的狼儿培养成狼王,她又花了多少的心血!她把自己的所有爱都注入到了孩子们身上,她完全牺牲了自己,放弃了自己的婚姻,不再与其它的公狼配偶;她承受着肉体上的伤痛,几颗门牙在营救次子蓝魄儿的时候被捕兽器夹断了,为了培育小儿子双毛脚被摔跛了,胸前还永远留下了一道深深的难看的伤疤,她为了孩子们变成了一只丑狼;除了外表的牺牲,她的内心何曾得到过安宁!她承受了生活的艰辛,成长的困惑,失子的痛苦,老年的'孤独;即使在她生死的最后一秒,她也要奋不顾身,与老雕博斗而同归于尽,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扫除了一个隐患……她默默地奉献着,不断地为自己的儿女着想,多么博大的母爱啊!

  在我们人类生活中,其实也有这样的母爱。母亲望子成龙负出了多少代价。母亲总是为着儿女不断操劳,白天送子女读书,晚上准备晚饭,洗衣服,还要关心儿女们的学习情况,品德表现……有多少母亲不是也象狼妈紫岚一样处处想着子女,为儿女默默奉献而不图回报的吗!狼子们没有这个智商来品味和珍惜母爱,可作为我们人类子女,我们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为我们的父母分忧呢?你为辛苦一天回家的父母倒茶了吗?主动分担一些家务了吗?母亲节对母亲说声祝福了吗?让我们快快拿出我们的爱的表现吧!

  母爱是博大的,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我们要珍惜它,用我们的爱作为回报!

  名著读后感 篇8

  阅读 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 ,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 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一个同样有着坚强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 。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难,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精神——永不向命运屈服!这不仅让我敬佩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作为21世纪的一名中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名著读后感 篇9

  这个世界在我们的眼中是精彩的,生动的,有声有色的,五彩斑斓的。日月交替,潮起潮落,花开花谢,草长莺飞,百鸟鸣唱……可还有许多人,他们却不能领略这世界的美好。例如:海伦.凯勒。

  聪明美丽可爱的姑娘——海伦,因为一场几乎夺去她生命的大病,让她从一个健康的人变为了从此世界中再没有了美好音乐,美好画面的聋哑盲人。这该是多大的打击,常人是无法想象的。乐观的海伦从此变的情绪暴躁,爱发脾气。她彻彻底底地对未来的人生绝望了。她内心是多么渴望灿烂的太阳,渴望滴答的雨声啊!

  上帝在关上门时总会再打开一扇窗。在当海伦面对挫折,几欲放弃时,她迎来了一个让她重生的希望——家庭老师安妮.莎莉文。这位恩师犹如一盏明灯,将海伦黑暗迷惘的人生点亮了!

  老师悉心的用爱哺育海伦,教她写字、认物,让她感受到世界充满爱,她永远活在爱的海洋里。终于,在海伦夜以继日的努力学习与顽强奋斗中,终于学会了说话。在求学过程中,她孜孜不倦,努力向上,凭着一股不屈不挠,身残志坚的意志,与显著的能力毕业于多少常人都无法达到的高度——美国哈佛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毕业后,她也为这个世界奉献出了爱心,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为残疾人改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周游世界,为残疾人加油鼓劲,给予他们生活的信心,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中无不散发着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与她的乐观坚持。她用热情向上的态度告诉我们要珍惜,感恩眼前来之不易的一切。

  一生中,她只有短短19个月的时间来欣赏这个世界,只有19个月的时间来倾听这个世界,只有19个月的时间来诉说这个世界。她想记、听、看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三天”对于常人来说是一瞬间而已,而对海伦来说,这只能是个“假如”。

  有位哲学家曾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海伦凭借一颗顽强的心,在逆境中成长,让我们感觉到来自灵魂,来自精神的力量!

  名著读后感 篇10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这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沙和尚,挑着担,后面跟着个老妖婆,老妖婆,真正坏,骗了唐僧和八戒,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多亏孙悟空眼睛亮,火眼金精冒金光。高高举起了金窟棒,妖魔鬼怪消灭光!”

  每当电视响起这首儿歌时,我都会立刻跑过来,坐到电视机旁,静静地听着这熟悉的旋律。起初看的是动画片版《西游记》,那时的我还小,总是羡慕孙悟空那上天入地的本领,喜欢猪八戒那憨态可掬的模样。

  后来上来小学一年级,由动画片版变成了电视剧版,我看的是懂非懂,对唐僧越来越讨厌,孙悟空好心的提醒唐僧,他不但不领情还念紧箍咒,让孙悟空疼得满地打滚。

  直到看了文字白话文版《西游记》我才了解里面的人物形象及他们的性格特征。唐僧的无能,孙悟空的嫉恶如仇,猪八戒的好吃懒做及沙和尚如老牛般的勤勤恳恳,深入我心。

  以前的我总认为孙悟空是完美的,唐僧是迂腐的',猪八戒是好吃懒做的,沙和尚是憨厚老实的。但是现在我改变了我的看法。孙悟空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缺,他那暴躁的脾气、放荡不羁的性格,因受不了唐僧的约束而负气出走回到花果山;唐僧也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个样子,他虽然固执总是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不相信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但他坚定不移的信念,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却初心不改;猪八戒有时也会胆小怕死,但他认真起来却英勇无比;如老牛般的沙和尚时而也会糊涂,缺少自己的主见。

  《西游记》中,多次次写道君王的腐败无能,沉迷于美色,这揭示了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表现了吴承恩的社会见解和政治抱负。在现实生活中,吴承恩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于是就在《西游记》中寄托他的政治思想。

  一本经典名著,是一部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经得起反复阅读,最后让人过目不忘的,才称之“经典”!

  名著读后感 篇11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祥子是北京旧三十年代一位年轻人车夫,善良,正直,他的理想是车,拥有一辆是我们的车。于是,他省吃俭用,起早摸黑。

  三年之后终于得偿所愿,但那时是抗战时期,北平乱成一团,祥子稀里糊涂地被抓去打杂,更痛苦的是他的寄托—车,也被夺走了。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回到“仁和厂子”继续拉车。但痛苦还没有结束: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上了祥子,并魅惑他,祥子上了当,不能不娶了虎妞,不多长时间虎妞就死于难产。

  从此将来祥子就堕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见了,他憎恨其他人。拉车也不去了,吃喝嫖赌的恶习也染上了,他可以为资金出卖朋友,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真实地展示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示了军阀、间谍、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假如不是他们的迫害,祥子也不会从充满期望走向堕落,一个过去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的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这不就是可悲的生活吗?或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

  理想和现实一直充满了矛盾,它们总是不可以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以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后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

  虽然这只不过一本小说,但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毕竟可以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但大家可以在追求的过程中慢慢改变。毕竟明天会如何?大家都不能而知,但大家可以把握今天。

【名著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名著的读后感01-28

名著读后感07-08

经典名著读后感03-09

名著的读后感02-24

名著读后感07-10

名著读后感【荐】08-05

【热】名著读后感08-08

名著读后感【推荐】08-10

名著读后感【热门】08-15

名著《简爱》读后感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