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13 09:39:4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创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喜欢学习。

  2.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阅读的乐趣:1感受课文的情境美,意境美,人文美;2感受朗读美,享受阅读自主、自由的快乐。

  3. 通过实践,学会10个生字,认识3个绿线内的生字;背诵课文,积累生字词。

  教学过程: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教学设计试图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的良好环境,有效提高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一、 欣赏阅读,激发兴趣

  1. 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及课文特征。《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写的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给人以艺术美、生活美的享受。想欣赏这篇课文的朗读吗?

  2. 欣赏朗读。教师朗读课文或播放“配乐朗读”。建议让学生欣赏两遍;第一遍看课文听朗读,让学生在视听状态下体会和理解课文内容。第二遍不看课文听朗读,让学生尽情想像课文的意境和画面,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 确立目标。怎样练习才能朗读得好呢?引导学生讨论并确立自主性的学习目标;一要借助拼音把字音和诗句读正确;二要多读,把课文读流利;……

  [阅读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的、智慧的生活,让学生欣赏较为成功的课文朗读,不仅能够受作品情趣、意境的、人文的、语言形式的美,而且还能够感受富有创意的朗读美。这无疑是美好生活的体验,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文化的建够必然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 练习朗读,识字写字

  1. 练习朗读。(1)提示:“同学们,在练习朗读之前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2)实践。朗读练习是重点,建议安排20分钟以上,并注意课堂调控。调控一:让学生作学习提示。调控二:强调主动学习、相互交往,倡导人文关系的课堂文化。如询问:“学习中有得到同学帮助的吗”、“怎样相互鼓励呢”等问题。调控三:同桌轮换朗读。既要求朗读正确、流利,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态度、过程、方法、习惯等多角度评价和肯定同学,确立多元的价值观。调控四: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听听他人朗读后各自练习朗读。调控五: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汇报学习成果,相互鼓励。

  2. 识字写字。(1)拼读和组词。先让学生自主练习生字的“拼读和组词”(如读“梢”字 —shāo)

  A) 树梢的“梢”)。然后四人小组以“开火车”形式教读。(2)突破难点。先选择难认生字集中教学,再发挥小组作用,人人过关。(3)写字教学。教师的引导程序:①读帖,利用田字格自主分析字的间架结构②描红,同桌俩一人描一人看,注意笔画笔顺,互相纠正;③临帖,每字写1~2个,自我修改不满意的笔画;(4)鉴赏,相互评价,打“O”、奖星星。

  [这部分教学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合作学习,教师侧重于学习活动的组织,侧重于多元价值观的导向,侧重于人文关怀教学文化的构建,体现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三、 体验生活,感情朗读

  1. 学习第一小节。(1)读读想想:雨后的场面是什么样的?教师可用请教的方式提问题:为什么树梢会闪着金光?你们想像中的广场有多大?水有多深?孩子们快乐得像神仙一样,他们会怎么玩水呢?以上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在多元的“会话”中,由学生自主辨析和想像。教师不必作统一的'归纳或评判。(2)试一试,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 学第二、三小节。自主朗读,引导质疑。从质疑中有侧重的组织讨论,着重把握“小哥哥”外部表现特征和内心状态:1小哥哥为什么要使劲地踩水呢?——让学生演演,感受玩水的快乐。2为什么提醒妹妹要小心自己反倒滑了一跤?——让学生自己体验。3他为什么嘴说“糟糕”而脸上却表现出“兴奋”和“骄傲”的面部表情?——让男生先回答,表演“兴奋”和“骄傲”的面部表情,再让女生回答,也表演一下。4小哥哥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主感悟。5怎么读这两小节呢?——可建议按自己的理解用不同音量、速度和语气来尝试,寻找满意的朗读效果。

  3. 学习第四小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先自主练习朗读,后小组交流收获或探讨问题。教师也可提几个问题请教学生:①“泥裤子”是谁?小妹妹为什么要紧跟“泥裤子”?②小妹妹怎样小心地跑?(演演读读)③小妹妹这么小心地跑为什么还希望自己摔跤?④小妹妹有什么特点?以感情朗读来表现。

  4. 难点指导,全文朗读。抓朗读难点要注意指导方式。期待式:先感受轻声效果,再让学生练一练。欣赏式:“同学们读感叹句的情感特别强烈,很有风格,谁愿意先试一试,大家再好好表现一下!”请教式:“课文有的诗句没标点符号,该怎么读才好呢?”

  [这部分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联想和体验,把理解与感悟作为学生个性化感情朗读的基础,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实践中,“亲历”生活,欣赏生活,发展个性品质,提高人文素养。]

  四、 背诵课文,积累巩固

  1. 背诵课文。

  (1)在构思意境中学背诵。指导背诵第一小节:教师慢速读诗句让学生跟着想像意境——学生自主边读边构想——按序将意境连起来试着背诵。

  (2)自主背诵。教师还可启发学生一行为表演的方式帮助构想意境。

  (3)互帮互学。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背诵课文的要求。

  2. 积累词语。

  (1)准备听写。读读、认认、写写生字组成的词,再练读自己喜欢的词。

  (2)听写词语。

  [这部分教学主要倡导意境构想的背诵方法,把意境的构想与相应的语言形式相连结,能有效促使语感的形成,实现语言材料的积累。同时鼓励积累词汇量。]

  五、 拓展学习,丰富生活

  1. 给学生提供反映儿童生活的诗歌。

  2. 鼓励学生把诗的意境画下来,或把自己有趣的生活写成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描写6个生字;认识部首“疒”。

  2.能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疗”和“透”。

  3.能熟练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第3节。

  4.练习用“激动”一词说一、两句话。

  5.使学生受到爱的熏陶,感受到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受到爱的熏陶,体会到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激起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观察投影揭示课题

  1.出示投影。师:小朋友图上有谁?他们有个共同特点,你发现了吗?

  2.板书课题,读题。

  3.对课题质疑(为什么他们都把头发剃了?)

  二、整体感知,自学生字

  1.自由读全文,出示学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2)划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自学。

  2.交流检查。

  (1)出示生字:州、镇、化、疗、治、剃、惟、透、拥(其中“疗”和“透”不注拼音)

  (2)生字巩固:比一比,找找好朋友。剃——梯;惟——推;治——抬;

  (3)“疗”透”两个字没有拼音,请小朋友用部首查字法,查出这个字的音节,并标上去。

  三、学习课文一二小节

  1.同桌轻声读1、2小节,说说布莱思的心情怎样?

  1.交流。

  2.试着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布莱思的心情。

  3.男女生赛读。

  过渡:布莱思的病牵动着同学们的心,他们是怎样帮助布莱思的'呢?

  四、学习课三、四、五小节

  1.分小组合作朗读3—5小节,说说同学们用什么办法帮助布—莱思,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2.出示句子:为了不让布莱思成为学校唯一的光头男孩,一群男孩把自己的头发全剃光了。齐读

  3.其中有位男孩是这样对他的妈妈说的。(出示句子)读一读。

  4.第二夫学校里又多了一个光头男孩,大家会有何反应呢?练习说:第二天,学校里又多了一个光头男孩,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

  5.第四天清晨,布莱思家门口发生了动人的一幕,抽读第五节。

  6.四人小组演一演这动人的一幕,想想大家的心情怎样。

  7.在什么情况下心情会激动?用“激动”说一句话。

  8.看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你想说些什么?

  9.是呀,如果每人都能献出一份真诚的爱,去关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五、复习巩固

  1.抢汽球游戏(生字巩固)。2.找好朋友连线。

  六、描一描,写一写:重点指导“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燃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燃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

  播入有关影片,然后然后,提出疑问:“海市蜃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初读时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不懂的词句,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可以自己的查字典、词典,可以根据课前查料进行交流,还可以展示搜集的图片。

  三、精读课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海市蜃楼?(重点词句提问的方法自读课文)

  如,抓住“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它却神秘地消失了”、“它忽又神秘地消失了”这些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神秘”思考:课文是怎样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感海市蜃楼的神秘?

  2.抓住重点句子。

  这不是做白日梦,也不是幻觉,而是敦煌的奇景——海市蜃楼!

  思考:敦煌海市蜃楼的奇景在哪里?(鼓励学生自己提问、思考,并且乐于和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四、口头表达能力。

  充分想像课文所描述的画面,并生动、形象地描述画面,如“沙漠驼铃”、“绿洲清泉”等。

  板书设计:

  18、海市蜃楼

  神秘 蜃景

  神秘 若隐若现 浮想联翩

  神秘 消失 奇迹出现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傣族是个爱水、恋水、惜水、敬水的民族,以水表示洁净,每年傣历六月中旬是傣历的新年(傣语称“桑勘比迈”,今年为1364年),也叫“泼水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主要活动有浴佛、龙舟比赛、燃放孔明灯、放焰火、高升、丢包、跳孔雀舞等等。泼水节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泼得越多越预示着新年的好运。

  泼水节的具体日期每年都要按傣历计算,大致在公历4月14日、15日、16日这3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是新旧年交替中的过渡日子;第三天才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现在的“泼水节”已演化成群众性的狂欢活动,街市里、广场上到处见人们在相互追逐泼浇。主要的活动地点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市及其它各地,昆明的云南民族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文章。本设计确立了“以文本为本,紧扣说些训练”的理念。凭借语言载体,读写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走近郑和,走进郑和远航这一伟大事件,让课堂充满浓烈的语文味。感知郑和的勇往直前、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追求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郑和“启航”时的雄姿英发。

  2、以学定教,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初步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了解郑和远航的经过,感受郑和远航时“启航”的雄姿英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学习

  出示20xx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指名学生说一说。)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课题 郑和 远航 简介郑和的生平

  3、讨论交流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的?

  (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

  (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脉络。

  1、默读全文,找出生字新词,凭借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活动,扫除阅读障碍。

  理解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停顿正确

  3、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4、朗读思考曾提出的相关问题

  5、指名按自然段读文,引导学生理清脉络。

  第一段(1—5)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远航的情况:

  (1)扬帆起航(2)友好交往(3)战胜凶险

  第二段(6—7)简要介绍郑和的七次远航的意义与影响。

  三、紧扣结尾,品读感悟,情文相生。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3)自主思考,同桌间交流。

  (4)交流阅读收获。

  (5)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对郑和远航这一伟大壮举的赞美和对郑和“顽强的探索精神”的赞颂。

  7、精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规模之大”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来,用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

  (2)四小组讨论交流:场面之壮观,规模之宏大。

  (3)指导朗读,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4)场面的壮观,规模的宏大,都是郑和出场的背景。郑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用o圈出来。指名回答后读第三自然段。

  (5)此时,人们眼中的郑和是怎样的?请用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体会“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的内涵。人们对郑和寄予了怎样的希望?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6)体会“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7)指导读图:图上的两个人,谁是郑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8)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会怎么说?

  8、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扬帆启航”的情景。

  四、总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习字册。

  2、搜集和阅读有关郑和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郑

  和

  远航(规模之大 时间之长 范围之广)

  扬帆启航 人多 人山人海

  (宝船) 船大 雄伟壮观

  船队 浩浩荡荡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多音字,读读认认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课后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本课插图)小朋友们,这幅图画美吗?你觉得什么地方美?(生:图上的花美。远处的山美。山上的小亭子很美。山下的很多小房子很漂亮。……)

  2、大家说的真好!在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邵雍的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写了一首诗,题目是“山村”。(板书课题:山村)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老师范读一遍这首诗。

  2、通过你的听,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到投影前指着字带大家读。

  3、谁觉得自己读的好,想读给大家听?(指名2—3人读)

  4、谁会背这首古诗?(自己背,同桌互相背。请一个同学背。)

  5、在大家背诗的时候,淘气的生字娃娃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山村台九枝四五六七十(学生抢着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表:四五六七十)这五个字是我们应该会写的,要想写好这几个字,先要学习两个笔画:“─、│”。谁知道这两个笔画怎样写?(生:“─”从左边向右边写。“│”从上往下写。)(学生练习写)

  2、出示:“七”。同桌互相说说“五”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写第一个横要倾斜,再写第二笔竖弯钩。

  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写。评议。

  3、出示:“十”。同桌互相说说“十”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横后竖)观察横、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自己练习写,反馈,评议。

  四、小结,学生谈感受。

  教学后记: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课文,主要目的就是在文中识字。根据我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我设计了以上环节,在学生读文的环节,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朗读都很到位,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教师要加强对生字的书写的指导。在下节课的时候要做到啊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五、四、六、七、十”。

  2.指名朗读儿歌。

  二、学习书写“五、四、六、七、十”

  1.回忆第一课书写的方法:

  (1)观察位置(2)观察写法(3)亲自实践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个字笔画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自己试着在书中写一个。

  3.请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生字:“六、五、四”

  (1)书写“四”字,

  ①看板书“四”,请学生们再一次观察每笔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

  ②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老师的写法。

  ③学生修改书中自己写的“四”字后再写一个“四”字。

  (2)书写“五”字

  (3)书写“六”字

  ①看板书观察占格位置,请学生说一说。

  ②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上边一点。第三笔“撇”、第四笔“点”分别写在竖中线两侧,起笔、收笔大致要对齐。最后一笔“点”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与第一笔“点”有所不同。

  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

  三、巩固复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力提高:

  1. 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2. 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

小学语文《aoe》的教案09-08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2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11-10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1-09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1-20

小学语文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