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03 09:29: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

  2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4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折”。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指明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同座位交流:你是怎么读的?

  (3)小组合作,看读的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第二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2)所说“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

  (3)反馈:师生共同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第三部分。

  (1)默读句子。

  (2)指明读:师生共同纠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自由朗读。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说一说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读一读“我的发现”。

  4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写。

  5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6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八条成语。

  (2)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

  (3)指名读,领读。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师给予适时讲解。

  (4)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竹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2)请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词语,提出不懂的词。分组合作学习。释疑,讨论诗意。

  (3)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习“折”的写法。指导:折有“横折”和“竖折”。

  2师书写横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横折。3师书写竖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竖折。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揭示话题:介绍我的小制作。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介绍自己的作品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设想等等。要说具体,有条理。

  2练习。

  (1)小制作展示:分组练说,组员间互相评议、指正,师巡回指导。

  (2)产品推销会: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说,本组可以纠正、补充。

  3反馈:师总结全班练说情况,共同评选“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习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指导

  1.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习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习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点评: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1.给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1、面向全体、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抓住学习内容,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

  3、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在教学中把对话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学特点】

  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朗读对话,全力为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创设条件。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好词坐井观天、无边无际。

  2、学习朗读对话,读出对话双方不同的语气,从对话中体会双方的不同态度。

  3、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重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用具】

  投影片、课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披文入境

  1、直接揭题,学生读课题。

  2、理解坐井观天中的观是什么意思,积累词语坐井观天。(书写点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课文录音。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已读得最好的.或最喜欢的自然段画上

  三、细读课文,悟情明意。

  1、学习第一自然段,在图上井沿指什么地方?并把这个词语写在旁边。

  2、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1)学生自由读。

  (2)抽读交流。

  (3)归纳小结:朗读对话,一要注意语气的轻重,二要分清对象,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那句话是谁说。

  (4)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3、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

  (1)学生练读。

  (2)交流点拔。

  (3)学习词语:无边无际

  4、自由朗读第三次对话。

  (1)用一就的句式练习说话。

  (2)小组探究:青蛙和小马都笑了,他们笑谁,笑什么?

  (3)小实验:用书卷成筒看看,能看多大。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小组讨论: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口,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你想对青蛙说些什么?

  3、归纳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你知道了什么?

  五、练习内化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表演课本剧《坐井观天》。

  附: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井口那么大

  目光短浅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

  师: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读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⑵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⑵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⑶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⑷自由读17和18

  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案》,来自网!

  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⑸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师生共同交流小组讨论成果:

  ⑴ 以弱抗强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⑵ 创造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⑶ 艺术的传奇: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教师小结:

  师:我们祖国的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它们各自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六、课后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藏戏的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家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类剧种,查询有关的资料,了解这种戏剧的形成,体会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写一篇说明文,尽量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学文,体会小姑娘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念。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易错字,培养识字能力。

  2、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启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

  2、多媒体课件或有关课文插图的挂图。

  一、导入

  播放课件。(画外音)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挣扎,等待救生船。过了很长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却还没有来。此时的'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马金纳最终脱离危险了吗?其他遇难的人获救了吗?《歌声》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再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小组的其他的同学请教。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小组分段练读。注意纠正生字读音的错误,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分段读,全班正音。

  (二)识字、写字

  1、小老师领读词语。

  2、抢答读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书写。

  (三)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想象:夜时在,海上,落难在茫茫大海中的情景。

  2、理解“挣扎”“筋疲力尽”的意思,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连马金纳这样的大男人也“绝望”了,而这种困境,对于10岁的小姑娘更加困难。

  3、朗读。学习第四小节。齐读。读出人们遇难被救的欣喜及对小姑娘深深的谢意。

  小结:航船遇险不是偶发事件,不是人人能遇到的,对于一个成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一个仅10岁的小姑娘用自己的歌声鼓舞着人们,她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姑娘的歌声人人们以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让我们再读课文,看看在困境中小姑娘是怎么样做的。

  (一)交流(学习课文二、三小节。)

  1、读文。

  2、小组学习。加入自己的体会,复述或朗读有关的句子。

  3、相机引导。

  从马金纳的亲身体体验中想象:人们在听到歌后的感受,从而理解词语“激昂”“聚拢”的含义。

  (二)诵读

  从表示小姑娘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到她的乐观、镇定和勇气。

  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是冒出头来,用手抹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三)交流

  如果你就是马金纳,你从这次历险中感受到什么呢?

  (四)讲故事

  记住这个故事吧,在困境中乐观的态度、镇定的行为,不屈不挠的勇气也是令我们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再交流你们的体会。

  (五)练习

  1、画出课文中带有下面词语的句子,再抄下来。

  挣扎 筋疲力尽 隐隐约约 激昂 聚拢 增添

  2、照样子写词语。

  断断续续 抹一抹

  3、填空。

  ( )歌声 ( )海面

  4、用“激昂”造句。

  (六)实践

  班级举行歌咏比赛,在歌声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初步理解教学内容。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按要求会识、会写本课的生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

  2.师准备生字卡片(带情境的)

  3.学生可自备快板等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一)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朋友们,你们感觉自己的家庭幸福吗?(幸福)温暖吗?(温暖)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幸福、温暖的家庭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3.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而且通过你们的介绍我还能感觉到你们都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对吗?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家里人最好的“爱”的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2》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双向互动,引导识字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学生轻声随教师一起读文,读时注意自己画出生字所发的音。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学,相互交流)

  4.全班交流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指导练读的过程中强调“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平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

  5.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

  (1)每──母──减—减

  快──筷──加—加

  放──教、改──换—换

  (2)自编谜语、儿歌识记法如:

  重心靠边戴草帽(懂)

  已见反文尾巴短(改)

  三、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帮助理解字义。(以“我会读”为例,可在游戏情境中完成)

  2.引导学生提出生疏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一想,再说一说。

  3.指导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在对待长辈和父母中有哪些好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5.举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最棒,会背的更佳。(朗读交流,相互促进)

  四、书写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洗、扫、认、真、父、母”这六个字有什么特点,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析要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母:笔顺是_______________。

  2.师在田字格中作细致的指导,书写时看清楚笔画的位置。

  3.生进行书写练习,师巡回指导。(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五、实践活动

  1.“字──词”大拼图:从课文中选出五个自己喜欢的,要求会认的字各组两个词。最好先把字词都写在剪好的彩色小花上,然后把五组字词摆成一个大的五角星粘贴在一张纸上。

  2.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最好能做记录,一个星期后全班交流。

  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简介《三字经》导入课文学习。

  2.新三字经讲了什么内容呢?

  二、感悟课文,朗读表演

  1.请大家先根据文中的注音试着读一遍课文,然后画出本课的生字及不懂的地方。

  2.学生可面向全体提出不懂的地方,也可在小组内提出交流。(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适当给予鼓励)

  3.教师范读课文。

  4.教师采用多种形式领读课文。

  5.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习读文,做到熟读成诵。

  6.全班交流朗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对于本课中的平翘舌音、后鼻音、三拼音等生字做重点强调)

  7.采用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师做适当引导。例如:“尊长辈”的“尊”可用组词“尊重、尊敬”的方法理解;“即改正”的“即”可由老师讲解;“承担”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干、做)。

  8.说说课文内容。再用儿歌、快板等形式演出来。

  9.谈谈自己在家中的表现或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打算。

  三、强化识字,加深记忆

  1.学生在小组内将本课的生字用互读、互考、组词、找方法等形式进行交流识记,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闯关的方式让学生认读,以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选用找朋友的方式为这些字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4.师生互动,共同交流识记方法。如:

  (1)“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

  (2)编谜语、儿歌识记法。

  (3)“形声”识记法。如“筷”,因为古时候的筷子大多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下面加上快慢的“快”,合起来就念“筷”,筷子的“筷”。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字的结构特点及书写要领,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母:笔顺是母。

  2.教师在田字格中做细致指导。

  3.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延伸

  1.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好事。

  2.将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父母协助下以儿歌、三字经、顺口溜等形式编出来,一周后全班交流。

  编辑短评:A、B案都注重朗读,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培养识字方法,符合集中识字学习的方式,还算扎实。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样写人物之间的对话。

  2.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等。

  3.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练习写对话。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作前准备:找戴昊谈心。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挂图

  2.过渡: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乌鸦渐渐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妈妈的呢?

  二、初读例文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1)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什么叫“乌鸦反哺”,用直线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揭题:写对话。

  三、讨论明法

  1.过渡:应该怎样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例文是怎样写的。

  2.再读例文,思考:“我”和妈妈在树林中说了些什么话?

  3.讨论交流。

  4.哪些话是我说的,哪些是妈妈说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5.找出不同的提示语,说说有什么不同。

  6.师总结:写清内容和说者;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四、迁移习作

  (1)点点说:“____!”

  “_____!”点点说。

  (2)小明()地问:“____?”

  “___?”小明()地问。

  “__?”小明()地问,“___?”

  五、小组讨论

  1.出示挂图

  2.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是交流了什么内容?

  3.讨论,会怎样交谈。

  4.指名说。

  5.点评。

  六、情境表演。

  对某学生进行当堂教育。

  七、当堂习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筝”“翩”熟知课文的内容。

  2. 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 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三、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导入。

  介绍作者苏叔阳,回忆他的心灵独白。

  2.板书课题,指导生字“筝”的读音和写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发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规范的“筝”字,感受汉字的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把握特点,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特点。

  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课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引导概括四件事 (师相机板书):

  笑谈残腿、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

  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出示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体会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 抓典型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重点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谈体会,随文识字“翩”。

  (2)师相机引导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3)指导朗读,体会两个“最幸福”在不同情境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师相机引导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读重点句、关注课题、感情朗读······

  4.师生共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取舍,通过品词析句,在对刘老师这个人物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

  (四)迁移练习,加深感悟。

  根据课堂生成,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进行补白练习。

  课件出示:刘老师,我深深地想念您…….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感悟,更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表达。】

  (五)回归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学法,提出下节课学习要求。

  2.布置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并做批注。

  ⑵搜集有关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将课内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第一课时梳理的阅读方法,自学其他三件事,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

  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回顾并板书)

  笑谈腿疾 上历史课 倾听发言 放飞风筝

  3.回忆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

  通过“重点句、典型事例、课题、朗读”等方法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抓住重点语句,运用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深入感受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思考:在“笑谈腿疾、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这几件事中哪些细节描写拨动了你的心弦?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运用上节课的方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得。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预设一)品悟外貌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其貌不扬、有残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预设二)品悟“谈腿疾”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幽默风趣、坚强乐观、豁达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⑶指导朗读。

  ⑷抓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句品读。

  (预设三)品悟“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爱祖国、爱学生、热爱工作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三)突破难点,理解课题

  1.师:刘老师用心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追求的是什么?

  2.反复引读课题。

  3.补充了解作者坎坷经历,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感受。

  (四)体会景物描写的精妙

  文中除了讲这几件事,还有一段景物描写,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自由读读,想想文字描绘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了解景物的衬托作用。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播放音乐)

  师引读生接读读2、3、10、11、12自然段。

  六、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师。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B讨论:(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一 、读拼音,写词语。(24分)

  jué qǐ zhēng tú shén zhōu bù fá

  ( ) ( ) ( ) ( )

  chūn huī huá xià zì sī xiāo huǐ

  ( ) ( ) ( ) ( )

  zāi nàn jiāo yáng jiān dū zuì’è

  ( ) ( ) ( ) ( )

  二 、把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的序号写在括号里,并且把错误的拼音用“__”标出来,再在横线上改正过来。( )(8分)

  1.燕山(yān) 鸦雀无声(yǎ)_______

  2.露天(lù) 露马脚(lu) _______

  3.一幅画(fù) 兴奋(xīng) _______

  4.捋胡须(lǔ) 铿锵(kēng) _______

  三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18分)

  跌( ) 骄( ) 罪( )

  秩( ) 娇( ) 罢( )

  征( ) 忧( ) 崛( )

  证( ) 扰( ) 掘( )

  请你再写两组字并在横线上组词,要求其中一组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而另一组只是形

  近字不是同音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四、 积累与运用。(6分)

  1.老鼠钻进书箱里——( )。

  2.小葱拌豆腐——( )。

  3.人们把( )的人称作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4. 这个家伙一辈子狡猾奸诈, 终于在临死之前( ),原来是这么一个小人。

  再写2条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给出的意思写词语。(8分)

  1.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

  2.形容景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

  3.形容诗文优美,声调铿锵。( )

  4.形容人或车马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

  六、 把词语补充完整。(24分)

  ( )离( )散 ( )( )万千

  春潮( )( ) ( )( )更新

  万( )千( ) ( )( )如潮

  ( )( )如镜 ( )( )如神

  ( )( )似锦 ( )( )似火

  请仿照加点词(“( )离( )散”)的结构特点写2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七、 用“滋润”的`不同意思造句(4分):

  ①含水分多;使不干燥:__________________②舒服:__________________

  八、默写______的《马诗》(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

小学语文教案03-25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10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

小学语文《aoe》的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