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5 09:54:5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二、揭示课题

  (小黑板出示)

  指导学生把课题读正确。提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你们见过什么雨?(毛毛细雨,小雨,大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三、初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把每句话读通顺,画出不懂的词句,找出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粗略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识字读文

  1、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⑴ 逐一出示生字“数”“清”,看拼音读准字音。

  ⑵ 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⑶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⑷ 认读“云彩”“飘落”。

  ⑸ 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理解“问”“回答”:

  ⑴ 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句子划出来。

  ⑵ 交流,指导朗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

  ⑶ 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⑷ 辨析:“你呢?”这句话是不是小雨点儿在回答大雨点儿。(知道这是小雨点回答完了,在问大雨点。)理解“回答”。

  ⑸ 读课文找出大雨点儿回答小雨点儿的句子,读一读。

  3、认读“方”:

  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的句子,让学生明确在“地方”这个词中,“方” 字读轻声。

  4、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5、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前4段。

  五、读文感悟

  1、“小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么雨后那些地方有都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欣赏图片)

  “雨后这些【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二、揭示课题

  (小黑板出示)

  指导学生把课题读正确。提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你们见过什么雨?(毛毛细雨,小雨,大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三、初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把每句话读通顺,画出不懂的词句,找出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粗略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识字读文

  1、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⑴ 逐一出示生字“数”“清”,看拼音读准字音。

  ⑵ 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⑶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⑷ 认读“云彩”“飘落”。

  ⑸ 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理解“问”“回答”:

  ⑴ 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句子划出来。

  ⑵ 交流,指导朗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

  ⑶ 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⑷ 辨析:“你呢?”这句话是不是小雨点儿在回答大雨点儿。(知道这是小雨点回答完了,在问大雨点。)理解“回答”。

  ⑸ 读课文找出大雨点儿回答小雨点儿的句子,读一读。

  3、认读“方”:

  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的句子,让学生明确在“地方”这个词中,“方” 字读轻声。

  4、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5、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前4段。

  五、读文感悟

  1、“小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么雨后那些地方有都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欣赏图片)

  “雨后这些地方都怎么样了?”

  2、咱们闭上眼睛想想:一场大雨“哗啦啦啦,哗啦啦啦”过后,小草怎么样了? 其他的植物怎么样了你能说说吗?

  3、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五自然段。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六、指导书写“半”,进行书写练习 (机动)

  地方都怎么样了?”

  2、咱们闭上眼睛想想:一场大雨“哗啦啦啦,哗啦啦啦”过后,小草怎么样了? 其他的植物怎么样了你能说说吗?

  3、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五自然段。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六、指导书写“半”,进行书写练习 (机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本册第六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科技世界。如《太阳》一课讲述了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以及与美丽可爱的地球的密切关系。选学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这一篇科学常识文则进一步告诉我们为什么地球和太阳有这样密切关系的道理。

  学习目标预设:

  1、认识本课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地球的位置妙不可言”的缘由。

  3、培养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激发热爱家园、保护地球的意识与行动。

  学习重难点预设:

  了解地球所处位置的妙不可言。

  利用资料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装真正感受地球位置的妙不可言,同时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太阳系行星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揭题导入

  1、认识几组数字

  1.496×108公里1.082×108公里480摄氏度

  2、《太阳》一课讲述了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以及与美丽可爱的地球的密切关系,选学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则进一步告诉我们为什么地球和太阳有这样密切关系的.道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短文:画出不会读的字查字典,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讨论理解。

  2、认读生字词(同时解决部分词义)

  认读生字词

  宇宙、奇迹、诞生、液态水、观测、笼罩、天堂、地狱、照射、水蒸气、照射、紫外线、辐射、妙不可言

  解决部分词义:

  诞(dàn)生:出生。

  辐射:从热源沿直线向四周发散出去。

  妙不可言:很奇妙,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3、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三、深入学文,明白道理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所处的位置是妙不可言的?

  (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留下阅读思考的痕迹)

  2、了解文章的大意。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可言?

  3、反馈交流:

  ⑴比地球靠近太阳的行星,水被挥发。

  ⑵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远不近,有液态水————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

  ⑶比地球远离太阳的行星,水以冰的形式存在。

  四、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太阳》,谈谈地球出现生命的原因

  2、课外收集的有关太阳系行星的资料,请学生结合课文,再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或交流自己学会的新知

  五、小结

  启发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园————地球,为环保做实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一个幽默机智的九岁小男孩用巧妙的语言应答客人的故事。本文篇幅虽小,但是精炼,出色地展示了小男孩语言的精妙,有利于学生初步接收文言文。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读懂读准课文。

  2、 正确理解和书写生字词。

  3、 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4、 能在生活中发现精妙的语言,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 体味文中语言的精妙。

  2、 在生活中运用精妙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语言的小故事,大家想听吗?

  繁华的街道上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家。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很多行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便离开了。后来一位法国著名诗人也经过这里。他看了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盲老人叹息地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诗人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开了。

  晚上,诗人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情况。盲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诗人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下午给钱老人家的人多了呢?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有非常浓厚的情感色彩。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你们说诗人的语言是不是很精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语言也是同样精妙的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根据注音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

  2、 抽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理解课文,加深认知

  1、 小组讨论,根据注释,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 学习理解生字词

  3、 重点讲解文中与今义相差较远难理解的词语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4、请说说人物语言的巧妙性,你更喜欢哪个人物的语言?为什么?

  (孔夫子“此是君家果”;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让学生充分体味语言的风趣幽默)

  四、有感情品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带感情美美地读全文。

  2.小组互相背诵全文。

  五、课堂表演

  小组内用白话文表演课文的剧情,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演出人物语言的风趣。

  六、拓展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像课文这样精妙的语言运用,如:一些提示语、广告词、幽默故事、谚语等等。你还知道哪些,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七、作业:

  1、 默写课文。

  2、 收集整理一些生活中关于语言精妙的例子。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 杨梅

  语言风趣幽默

  孔君平 孔雀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背诵“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2、阅读短文,体会到蜜蜂酿蜜是一种卓越的创造,从中受到启发。

  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练习写值得敬佩的一个人,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读读背背中谚语的幻灯片或小黑板;为“读读背背”所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阅读格言可以使我们丰富知识,明白道理;.写作时恰当的使用格言,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有说服力,下面,我们来积累一些格言,好吗?

  自由读读,指名读,配乐读,背诵。看谁背的好。

  二、完成阅读

  1、自读短文,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蜜蜂酿蜜时一种卓越的创造?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多提问学生,让学生充分的读来寻找答案。

  2、集体交流。蜜蜂酿蜜是卓越创造的原因有:广泛的吸收,来源丰富,提炼,即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加工,即吧自己搜集来的东西重新酿造。

  3、你认为短文重哪个句子含义深刻,你应该怎么理解?

  三、作业

  1、抄写“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2、把读《蜜蜂的赞美》后受到的启发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看录像,启发思路

  1、启发谈话。张亚昆是我们班的`长跑运动员,平日里她刻苦训练,发誓要在明年的春季运动会上夺取冠军,假设明天就开始了,今天晚上他做梦了,请大家看录像。

  2、请你来说说他做的梦?

  3、交流。评议。要求讲清楚,讲明白,讲具体。

  二、我们都做过梦吗?下面就让我们就来说说自己的梦吧

  要求说的清楚具体。讲明白。说自己的梦要说实话,讲出自己的感受。

  三、畅谈理想

  1、假设你们穿越时空,来到了20年以后,那么你现在什么样呢?

  2、畅谈自己的未来。

  3、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应该怎么作呢?

  四、把自己的爱好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练习课)

  一、引导学生复习《挑山工》

  二、引导学生复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三、做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ke sou guang liu liu jie zou

  ping heng song du ju su

  dan wu zhui dao ai ma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曲( ) 折( ) 转( )

  ( ) ( ) ( )

  正( ) 传( ) 挑( )

  ( ) ( ) ( )

  3、给句子换个说法:

  ⑴ 因为挑扇工不能直上直下,所以他们走的路要比游人多一倍。

  ⑵ 因为多年当挑山工,所以他们的个子大多又矮又粗。

  4、读句子回答问题

  ⑴ 我心悦诚服的点点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意味深长的哲理。

  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指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感受异国的田园风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教师课前查阅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并自制课件。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课,整体感知

  大屏幕依次出示荷兰被誉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图片并配以悠扬乐声。

  同学们,这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这里的田园景色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打开书,在阅读中去感受。

  (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麽印象?)

  二、诵读体验,品位语言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麽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把感受深刻的语句画下来再大声读读。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共同感受这令人陶醉的田园风情。

  三、积累语言,拓展迁移

  1、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语句,段落,全文均可)读后互评。

  2、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荷兰“牧场之国的美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那磨不仅如此,你还对荷兰有那些了解?结合课前所查资料,展开想象说一段话。

  出示:荷兰是 之国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正向同学们所说,荷兰无愧于“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美誉。这里的田园风光,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深深打动着我们,那麽今天课后就让我们把这美好意境记录下来吧。

  出示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内容。

  2、继续查阅资料,了解荷兰及其它国家的风光,把感受记在日记中或在夥妍队报中刊出。

  五、板书设计

  22 牧场之国

  水之国 荷兰

  花之国

  ……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教案03-25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