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0 12:05:3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10篇(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10篇(推荐)

语文教案 篇1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投入地读,读得有声有色,积极地想,体会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孩子们的思维时不时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这个小朋友记字的方法与众不同,那个小朋友的朗读让老师和学生爆发出一阵阵掌声。对孩子们的表现,我满意极了。随着对课文的学习,只剩下让孩子们比较在冬天里蚂蚁和蝈蝈有什么不同,接着再表演这两个教学环节,我的教学任务就算是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请看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们,在这么冷的冬天,蚂蚁怎么样了?蝈蝈怎么样了?

  生: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生:蚂蚁笑了,因为他有食物吃;蝈蝈哭了,因为他又冷又饿。

  生:蚂蚁心里可高兴了,他的洞里有满满的食物;蝈蝈可难过了,他什么也没有。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演一演这个故事?

  生:想!!

  师:这样吧,你想演蚂蚁就演蚂蚁,你想演蝈蝈就演蝈蝈。小朋友先和小组同学商量商量,再想想动作怎么演。

  小朋友兴致勃勃地跟小组同学商量起来,大家讨论得很激烈。

  有的说:“我演蚂蚁,我这样拉,我这样拖。”

  有的说:“我躺在温暖的洞里吃食物,真香!”

  “我演蝈蝈,我睡大觉,我还唱卡拉0K!”一位孩子边比划边说。

  有的有气无力地说:“我快要死了。”

  听到孩子们的潜台词,看到孩子们投人地表演,我十分高兴,心想:这个教学环节估计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现在正式开始表演。请小朋友听老师朗读——”

  “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一部分孩子马上扮成了小蚂蚁,背呀,拉呀,拖呀……

  ——“蝈蝈躲到大树下,有的唱歌……”一部分孩子扮成蝈蝈,唱歌,跳舞。

  ——“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的刮起来……”‘蚂蚁’躺在洞里快乐地吃着食物,‘蝈蝈’又冷又饿,晕倒了……几只蝈蝈躺在地上,直打哆嗦,咳,还真可怜。

  我的课文读完了,可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特别是有几个演蝈蝈的小朋友,躺在地上再也不肯起来了。我摸摸这个的小脑袋:“喂,起来啦,”我拍拍那个的肩膀:“好了,可以起来了!”好几个男孩子,很不情愿地爬起身。

  一个小男孩走到我跟前说:“老师,这个戏还没有演完哪!”

  “演完了,你是一个出色的.小演员!”我刮了刮他的小鼻子。

  “没有,我最后演小蝈蝈晕倒在地上,我希望是蚂蚁来帮助我。可是你却叫我爬起来。”我望着孩子涨红的小脸,被他认真的样子逗乐了,我静下心来,的确是,孩子们演蝈蝈晕倒在地上时,我简单的认为课文已读完了,表演也该完了,没想到,孩子的心底有着如此丰富的感情,他们希望蝈蝈能得到帮助,希望这个戏能继续表演下去,他们懂得遇到危难的时候要帮助别人,我怕失掉了一个跟孩子交流的机会,于是,我就打破了原有的教学常规,蹲下身子问他:“蝈蝈,你为什么老不起来呀?”果然,学生给了我更精彩的回答,课堂上出现更精彩的场面。

  蝈蝈:我们又冷又饿,爬不起来了,我们需要帮助。(无惊打彩的样子)

  蚂蚁:快看啊,那里有几只蝈蝈躺在地上,我们快去把他们扶起来。

  (学生上前扶)

  蚂蚁:我们快给他们点食物吃,再盖条被子。

  蚂蚁:热水来了,先让他们暖暖身子。

  蝈蝈:(难为情地)谢谢你们小蚂蚁,我们舒服多了。我们以后也要向你们学习,辛勤劳动,早搬些粮食,留着冬天吃。

  蝈蝈:我们今年也要想办法找到更多的粮食,俗话说的好,有备无患嘛!

  蝈蝈:我认为我们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分散进行,到各处去找,或者和小蚂蚁们一样,在夏天的时候就开始搬运粮食,这样会找得更多一些。

  蚂蚁:对,只要你们齐心协力,总能找到更多的粮食。

  结局:蚂蚁和蝈蝈手拉着手,围着火炉又唱又跳。

  看到这些,我惊讶、高兴、激动、振奋——为孩子们的发现、思考、探求和投入

语文教案 篇2

  [总体构思]

  这是一篇反映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小说。评价人物性格、体验人物内心世界、品味幽默活泼的语言无疑是欣赏这篇小说的重点。关键在于须着力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平台,精心创设有文趣、情趣和美感的教学情境,紧扣文本,组织和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受和体验小说中的种种人生滋味和坚强、勇敢、负责、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这样一个心灵的远游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层层深入地对话,辅之以朗读,引领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解读文本、拓展文本。同时,不断提示学生如何圈点,如何批注。在这个基础上,教给学生欣赏小说的四步曲:评人物、读内心、谈感受、品语言。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请学生默读全文。(亦可分角色朗读)

  (二)以默读、跳读、轻声读等方式自读课文,独立思考或轻声讨论,完成以下思考题,批注在文中。

  1、概括故事情节。

  2、谈谈你最喜欢的人物。勾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相关叙述句来说说理由。

  3、真正的人生滋味是多味的,贾里是如何体会的?请举例说明。

  4、勾画好词好句。

  第一课时,完全交给学生自读和思考,让学生直接去感受和体会,为第二课时围绕思考题对话和交流蓄势。

  第二课时

  (一)评人物

  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你最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及相关叙述句来说说。

  (二)读内心

  1、老师举例,如何抓住文中心理感受的词句借助合理想象去体会真正的人生滋味是多味的。

  2、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组织学生仿照范例讨论并交流对人生多味的体会。

  (三)谈感受

  1、请贾里从小说中走出来,倾听同学们诉说心情故事。

  2、在朗读中感悟坚强、勇敢、自信的人生态度。

  (四)品语言

  1、学生例举小说中幽默风趣的语言,老师点拨比喻、口语、大词小用等方法对达成幽默效果的作用。

  2、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领会幽默是一种智慧、一种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的道理。

  板书设计

  欣赏小说四步曲:

  评人物

  读内心

  谈感受

  品语言

  教学探讨:

  1、长文如何短教?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性思考,优化教材,简化教学思路。

  2、长文如何深教?可以靠提出由浅入深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起学生的实践活动,激发和激活学生的深层次思维。

  [设计亮点]

  评人物、读内心、谈感受、品语言,既体现教学思路,又授予学生欣赏小说的方法,并借此由浅入深地组织起学生、老师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走进去,请出来,从中得出人生感悟。

  [教学札记]

  反复审视这堂课的教学实录,便不断心生遗憾。遗憾一,当一生举鲁艳青帮助贾里班级起草告全校师生书为例,证明她乐于助人,有正义感时,我未能及时引导学生发现此人还有处事果断,有组织和引导才能的个性特征。这一类的遗憾不一而足。遗憾二,某些对话环节拖沓往复,完全可以更高效地驾驭课堂节奏。由此可见,更理性地思考教材,更诗意地驾驭课堂,实在应成为一个教师孜孜以求的境界。

  [专家点评]

  这堂课成功地组织起师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品读细腻、积累丰富,既授予学生欣赏小说的方法,又着力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习惯。紧扣文本,随文讲解;立足学情(异地借班授课),循循善诱,老师激情,学生动情,师生密切互动。可以说,教师以人格魅力征服了学生;课堂以恰当处理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而展示了课改的方向。

  [由漳州、泉州、石狮、晋江、惠安等地教研员点评]

  附: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

  师(微笑、亲切地):同学们,今天我将带大家卷进一场风波,这场风波叫--(生齐答:选举风波)走进这场风波,我们将和贾里、鲁艳青、鲁智胜他们一起去经历一段生活的风风雨雨,去感受一段心情的起起落落。

  师:阅读小说第一步,可以先品评小说中的种种人物。一起说说,小说写了哪些人物?

  生(七嘴八舌):贾里、鲁智胜、贾梅、三个女班委、鲁艳青、老板、查老师、男篮队长、作家、陈应达。

  师: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及相关叙述句来说说你的理由。先在小组里畅谈,待会儿一起来交流。(生交流对话,师融入其中)。

  生1:我喜欢鲁智胜。他活泼滑稽,很会抬高自己。从P11 喂,我请客、请客。快吃吧,名牌的,她人不错,我的优点她全有可以看出他的可爱。

  生2:贾里。他心地不坏,挺善良,懂得知错。从P12说实话,这样贾里才更难过,说明贾里后悔自己没选鲁艳青当学生会主席了。

  生3:我补充。从P109到了两点起,教室里空荡荡的只有贾里一个人可以看出他作为班委,很负责任;P117贾里鼓足勇气说明年,明年我一定选你当学生会主席还看出他勇于承认错误,弥补错误。

  生4:我喜欢贾里的爸爸。喜欢他说话有哲理。比如这句:如果样样都顺利,还要你努什么力?

  师:贾里父亲在电话里说这句话时,是怎么说的?(生齐答:充满激情地)请大家也充满激情地把这句话齐读一下。(生齐读后)还感觉出什么了吗?

  生5:贾里爸爸经历很多风雨,所以遇事泰然处之,很稳重。说话很有哲理。

  生6:我喜欢鲁艳青。她乐于助人,有正义感。从P114她听见几句牢骚,下午就到贾里班上探听,和大家一起起草了告学校师生书,请求大家声援可以看出。

  生7:我补充。从这话还可以看出她是个不爱计较的人。贾里写了那个选举理由让她落选了,可她不记仇还主动来帮忙,真是宽宏大量。

  生8:其实贾里也很正直、善良。林武翔受伤,本不是他的错,他却面红耳赤,脑子发涨,很担心林武翔,很牵挂同学。

  师:(故意地)好象有的人物人气指数不高啊,比如陈应达,他可是学习尖子啊?

  众生(脱口而出):他自私!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当班级受到校外噪音干扰时,贾里怎么做?陈应达又是怎么做的?

  生9:贾里四处奔波,想尽办法让噪音消除,而陈应达却争做第一个逃兵。

  生10:这可以看出陈应达很自私,而贾里为班级打抱不平,很有正义感。

  (在这个过程中,师不时提醒学生圈点笔记)

  师:(颔首)大家初步解读了人物,也许还不是很完善,但没关系,我们还可以进入欣赏小说的第二环节,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看,几番风雨几番沉浮后,这场风波的结局怎样?请大家齐读小说后两段。(生齐读)

  师:经历这场风波之后,贾里最大感受是什么?(生答:真正的人生滋味是多味的)多味什么意思?

  众生:丰富多彩。酸甜苦辣。

  师:那么贾里在这场风波中到底体验了怎样的人生滋味呢?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老师先举例子。请看P112第二、三段。大家帮老师朗读一下好吗?(生齐读)

  师:我们来找找描写贾里内心感受的词语?

  生(齐答):很抱歉、更难过。

  师:当初贾里写了那个鲁艳青的弟弟请我们吃巧克力的选举理由,结果鲁艳青落选了。贾里做了这件事后,一开始可能感到很痛快,因为教训了鲁智胜。这个家伙用贿赂的方式来选举。可后来事情发展着,感觉就不一样了。先是鲁智胜暴跳如雷,后是鲁艳青见了他依旧校友校友好热情地打招呼,于是他越来越后悔,难过了。这是不是人生多味的感觉?请大家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设身处地地体会一下人物的内心世界。先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聊一聊,待会上来说。(生交流,师融入其中)

  生11:P116有两个词,深感内疚,陷入深深地苦恼。我觉得内疚是因为他听说林武翔的伤会有后遗症;苦恼是因为一些不知情的人责怪他,骂他害人精。

  师(启发地):我把这两个词位置对换一下好不好?

  生12:(顿悟):不好。贾里一开始并没有听到别人骂他害人精,所以只为林武翔的伤而内疚;后来不明真情的人都投来鄙视的目光,他就感到内疚加苦恼了。

  师(更深入地):这当中他还做了件什么事?

  众生:自告奋勇去照顾林武翔的父母。

  师:把这段齐读一下。再来感受一下。

  (生齐读)

  师:去照顾林武翔父母,他们怎么对待?

  众生:拒绝!气恼!

  师:想象一下,林武翔的父母可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生13:我儿子是你害的,你还来假慈悲!然后赶他走。

  生14:林武翔是他父母的'独生子,他父母又是盲人,所以他父母一定是很宝贝林武翔的,如今他受伤害,还可能留下后遗症什么的,他父母一定感觉这世界对他们很不公平。我儿子要有什么不幸的话,我也不活了!

  师:哦,脸上神情会怎样?

  生14:非常生气,一边说些难听的话,一边把贾里一脚踢出去!(众生会意一笑)

  师:同学们想象得很形象啊。好,我们再来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我们是贾里,本来好心好意要上门照顾二老,却遭拒绝,像同学说的,被一脚踢出去!面对这样的情形,想象一下,贾里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众说纷纭):难过、自责、后悔、气愤、忧愁、委屈。

  师:这是不是真正人生的滋味是多味的?酸甜苦辣,在这里都尝尽了啊。

  生15:贾里感到委屈还表现在这一句:唉,要是我知道林武翔会受这样的伤,我情愿在噪音中度过一生。贾里终于委屈地说出这句话,号啕大哭,谁劝都没有用!

  师:好,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把这句朗读一下。(师生齐读)。

  师:我把终于这个词拿掉,再读。(生齐读后)感觉有何不同?

  生16:贾里的委屈已经忍了很久了。

  生17:贾里从一开始的忿忿然,到后来听说林武翔可能会有后遗症,感到了事态的严重。他想,当时如果不主张店铺搬迁,林武翔也许不致受伤,如今造成这种情况怎么办啊!

  师(动情地):是啊,他不明白自己到底有没有错,真是茫然啊。

  生18:贾里这样做是为大家着想,但却被同学们指责,他可能觉得自己的付出都白费了。

  师:嗯,虽然是善意的,结局却不是那么完美。这种感觉真是难以言尽啊。

  师:同学们,学会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我们得到了更多的艺术享受。刚才,我们体验了贾里在这场风波里经历的欢乐与苦恼。贾里是初一年的学生,我想,如果他从小说中走出来的话,走到我们中间,他也一定很想听听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学习中的一些心情故事。不知同学能否说说看?

  (众生窃窃私语,一学生私下里叫住老师,耳语了几句,表情有些为难。)

  师(面对全体,神秘地)有的同学偷偷跟我说,这是秘密,不能说的,说了就侵犯了我的隐私权。(众生笑)不过没关系,你如果觉得是秘密,那么不必说,不勉强同学。可不可以找一些既不是秘密又可以表达酸甜苦辣的心情故事?

  生19:我讲的是我和我小狗的故事。爸爸给我买了一条小狗,我经常带它去玩。一个月后,因为我们那边公寓里不许养狗,就把它送人了。不见了小狗,我躲在被窝里哭,感觉挺压抑的,我认为我宁可要小狗也不要住在公寓里。

  生20:我考好的时候,每个人都表扬,感觉自己被捧上了天;考差了,每个人都有说教,那时真想挖个地洞钻下去。

  生21:我第一次月考,考砸了,很难过,我就告诉自己期中考一定要赶上,结果我一下进步了许多。我也对自己通过努力换来的进步感到快乐。

  师:当你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滋味时,一般来说,你怎么让自己走过去呢?

  生22:胜不骄,败不馁。(众生笑)

  师生(不约而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生23:自己躲在房间里哭哭哭,然后告诉自己一定能行。

  生24:把这事告诉同学,或写在纸上倾诉。

  师:那么当贾里经历了这些心情的起起落落后,他是怎么走出这段心情的灰色地带的呢?

  生25:贾里的爸爸帮助他。他说:如果样样都顺利,还要你努什么力?

  师:贾里的爸爸想通过这句话告诉贾里什么?

  生26:人生的道路不是顺顺利利地,如果顺利过去了,没经过什么努力,那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生27: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活中没有挫折,又怎样产生更大的动力去拼搏?

  师:多有哲理的话啊。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真心英雄》里的一句歌词,记在贾里爸爸说的话旁边好吗?(生笔记)

  师:经历这场风波后,贾里他们慢慢成熟长大了。后来在开庆祝会时,查老师也说了一句话。来,男生扮演查老师齐读一下。

  (男生读)

  师(动情地):当同学们在今后的道路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也想像查老师一样对同学们说:坚强些,孩子们,走过去,你的前面也许是个晴朗的天空。还有一句格言,苦难是生命的玫瑰,也一并送给大家。请记下来,课后再体会一下其中的含义。(生笔记)

  师:我们阅读小说走到了第三步,谈感受。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欣赏小说,那就是从语言角度。我来出个选择题,大家凭直觉说出你的想法好吗?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是平淡真挚的,还是深沉含蓄的,还是风趣幽默的?(众生答:风趣幽默)大家帮我找找例子好吗?

  生23:我不能为你而留一级,鲁艳青很幽默。

  生24:把巧克力扔在那家伙脸上,挺逗的。

  师:他怎么不写成把巧克力扔在那同学脸上?

  生24:那家伙,比较有趣。

  生25:比较口语化。

  师:写文章时适当运用口语,有什么好处啊?

  众生:亲切、轻松、活泼。

  生26:女生像吃多了发酵粉,一下子又高又大用了比喻,挺形象的。

  生27:这个专啃英语书的家伙,啃字用得好,幽默。

  生28:怎么样,鲁艳青是不是位巾帼英雄,巾帼英雄很幽默。

  师:为什么?

  生29:巾帼英雄。是指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牺牲,表现英勇的。

  师:把大场合用的词用在这里,这种手法叫大词小用,就产生幽默效果了。

  师:文中幽默风趣的句子还有很多。我希望同学们学会把幽默语言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说,我有一次脸上挂着霜走进办公室,一同事问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我急忙哭丧着脸说:给点阳光,我就灿烂。(众生笑),嘿,整个办公室的空气就轻松活泼起来了。还有一次,我在爬楼梯时,碰见前面两个同学,一男一女,女的在前,男的在后。那男同学调皮啊,故意把手中篮球打在那女同学后脚跟上。那女同学就转过头来,两手插腰,你们猜她说什么了?--哼!对付你这种人,就应该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全场大笑)瞧,政治科中严肃的词用在这里,让人忍俊不禁。同学们,幽默是需要智慧的,它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要自信、乐观、大度,你说出来的话才幽默。希望同学多培养自己热爱生活、自信乐观的态度,让自己的语言充满幽默感,好吗?(众生微笑,点头)下课!!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内容:七年级人教版新教材第五单元,第24课,第2篇散文诗,原为《纸船》,今更新为《荷叶母亲》

  教材分析:

  《诗两首》是七年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篇自读课文,都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在家独立完成。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言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激情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来了解作者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2)抓住要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再读课文(男女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各种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朗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生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生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看出。

  师:这两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感悟,走进作者的心里表现很好。

  四、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感受写作特色,激发情感体验

  生1:荷叶是母亲的形象。

  生2:红莲是子女的形象。

  生3: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

  师: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生1:母亲的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生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生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

  五、拓展延伸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思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本诗以花映人,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六、作业:

  1完成练习研讨与练习一、二;

  2、在名著导读《繁星》、《春水》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行道树的奉献精神,体会文章象征的写作手法。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行道树复杂的内心世界,领悟奉献者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想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做一个“实话实说”的访谈节目,我呢,就是“实话实说”的主持人,你们则是被邀请来的嘉宾或是观众。我想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棵树,你喜欢在什么环境中生活?

  2、我们今天的节目现场来了一群很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生活在城市里的行道树,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行道树,哪位同学来把课文朗读一遍?(课件播放朗读的背景音乐。)

  二、感知行道树的形象。

  1、请以课文为依据,用行道树的口吻作一个自我介绍:我们是,的行道树,我们。

  (提示:可以从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等方面介绍。)

  2、听了刚才行道树的自我表白,你认为哪一句最能打动人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见机落实一些重点语句的理解:

  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3、你认为文中最能概括行道树形象的是哪一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抓住“忧愁”和“快乐”这两个词重点理解这句话。

  三、体会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行道树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进入我们的`“实话实说”节目的互动环节。

  2、我们先进行一下角色调整。同桌的两名同学一人充当行道树,一人充当现场观众,现场观众的身份自定,也许你是来自树家族的任意一员,是行道树的近亲;也许你是来自人类社会的一份子。你还想对行道树有更深的了解吗?请与它进行心灵的对话。下面就请同桌两个同学开始对话,一问一答。问的同学在问之前先作个简单的身份介绍,如:大家好,我是来自黄山的一棵松树,我想请问行道树?

  3、哪一座的同学愿意给我们大家表演一下的?

  4、通过刚才的互动交流,我们的现场观众有哪些感悟?

  5、行道树通过自身的经历想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可分解为:什么样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你又如何理解这里的深沉呢?)

  四、拓展延伸

  1、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道树式的人?你能举例说说吗?

  2、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五、总结

  1、今天的“实话实说”节目让我们与行道树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我们深深体会到:正是这些行道树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让我们的天更蓝、风更柔、空气更清新!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美丽的语句来表达对这些自然界或社会中的“行道树”们的感谢吧!

  2、老师也写了一段话给行道树……

  3、最后,让我们在《好大一棵树》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这堂课,也希望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更多的行道树。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观察生活,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按一定的顺序具体描写事物的变化

  3、根据习作的内容自拟题目

  重点难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阅读导入

  1、学生阅读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学作品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交流阅读感悟

  二、教师指导

  1、指导拟题

  A、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语句做题目。

  B、用标明主题的语句做题目。

  C、用文章中记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的名字做题目。

  2、指导审题

  A、学生认真阅读习作提示,想想本次的习作提示,有什么具体要求。

  B、本次的习作主题:人类的现代生活,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选择一个内容。

  3、指导选材

  A、让学生互相启发,广开思路。

  B、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归纳。

  C、学生自由选择,独自构思。

  4、习作指导

  A、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

  可以按时间推移的自然顺序为主线连句成段,安排段落层次。

  可以按照方位、处所转换的顺序来记叙,连句成段。

  B、可以运用对比,把同一事物的新旧两个方面对比。

  C、注意写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习作

  2.修改完善习作

  一、学习构思,完成习作初稿

  1、拟写题目

  2、选择材料

  3、确定说明顺序,运用说明方法

  二、学生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欣赏习作:好在哪?不好在哪?

  3、提出修改建议

  三、学生修改习作

  1、对照欣赏自己的习作,找出精彩的地方,不足之处

  2、进行修改

  3、小组内评议

  四、誊文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读词语纠正错误。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思考:为什么要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中3—9段段首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这几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领略颐和园这个皇家园林的独特之美。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皇家园林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三、四段文字,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2.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一幅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3.配合由此段文字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做导游介绍长廊。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比赛。

  4.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5.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二)“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抓重点词语体会万寿山的美丽。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三)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6—9段),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以及生动的比喻。

  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全文。

  1.为什么说颐和园“不愧为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结合课文和你所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你还可以说( )的颐和园?

  五、拓展作业。

  把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记在读书笔记上,积累背诵。

  六、板书设计

  长廊 长、美、奇

  佛香阁 闪闪发光 按顺序、

  颐和园

语文教案 篇7

  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学生各种素质的基础。自古以来提倡文道合一。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因文悟道,依道解文,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急待解决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受到凯洛夫《教育学》的思想影响,受到应试教育的羁绊,课堂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种定势。近几年来,在有关人士的努力下,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我在实践中摸索,并有了几点体会:

  一、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在小学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十册中有一道看图作文:第一幅图是小女孩抬头看到屋檐下有一窝小燕子,窝外有一只大燕子。第二幅图是小猫面前有一只小燕子。根据提供的图弄清两幅图之间的关系。然后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会怎样,并用一两幅图画下来,最后把图中反映的这件事写下来。

  这样的题目好:

  1.大大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从学生取的题目中看出《送燕宝宝回家》、《小燕子遇险记》、《送燕归巢》等,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构思巧妙,知识面很广,不落入俗套。比如只写小女孩做好事,而不写燕子是如何与猫搏斗的。

  2.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文变得无拘无束。用上述的作文题写作后,学生的作文的兴趣大增,平常看到作文直叹气的同学也洋洋洒洒地写出了生动有趣的故事。

  3.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们明白要写出好文章,讲出好听的故事就要多看书、多阅读,增长自己的知识面。近段时间经常看到学生往阅览室里钻,喜欢问,喜欢倾听,喜欢思考。

  作为教书育人者,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这对人们将来的工作和事业是多么的重大阿!当今的好多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在发明创新的过程中哪有现成的答案呢?因而,我认为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要教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方法。不是向他们奉送真理,而是向他们传授并获得真理的门径与方法。

  二、改革考试评定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最大阻力是什么?只要对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比较关心的人恐怕会做出同样的回答:考试。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考试改革是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因素。所以改革考试评分方式是人们期望已久的事情,势在必行。不要求学生在思考性答题上死记现成的答案,把学生从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思维包袱中解放出来,明确要求学生在思考性答题上,尽力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并有所发挥独创,真正从书的奴隶一跃成为书的主人!从当前的实际来看,在改革教学评估办法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坚决摒弃以一两次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教学水平以及对师生奖惩的唯一或者主要依据,把教师的只要精力从应付应试、追求分数的方向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来。对学生的成绩考核,要重在平时考查。平时课上的朗读、背诵、回答问题、练习、作文等,应作为评定学生语文成绩的依据。

  第二、减少考试的次数。频繁的考试、检测只能把教师和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应付考试上,无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一般说来,一学期举行一次比较全面的考试就行了,不必搞得太多。无论是什么考试,都力求比较全面了解学生语言积累的状况和语文能力提高的程度,朗读、背诵、听话说话等应列入考核范围。

  第三、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要重在鼓励。要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蕴藏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看到每个孩子内心深处希望当一个好孩子的强烈愿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注重成绩评定的全面性,采取学生主评,老师评定和家长评定体系。

  三、努力学习,认真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教学改革成功的保证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要培养世纪人才,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这要求我们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搞好各科知识的渗透,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长流水。这样才能驾驭教材,驾驭课堂,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疑难处给予指点,精微处给予启示,必要时授予新知识。教师还必须有一种创新的精神,思想僵化,教学老套是不行的。所以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吃透两头。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的总结、创新。

  总之,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较好的文化素质,更要有很好的思想的素质、心理素质,一言一行,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树立终生成为语文教师的大志,积极投入到语文素质教育课堂艺术的探索、研究中去,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学生各种素质的`基础。自古以来提倡文道合一。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因文悟道,依道解文,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急待解决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受到凯洛夫《教育学》的思想影响,受到应试教育的羁绊,课堂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种定势。近几年来,在有关人士的努力下,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我在实践中摸索,并有了几点体会:

  一、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在小学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十册中有一道看图作文:第一幅图是小女孩抬头看到屋檐下有一窝小燕子,窝外有一只大燕子。第二幅图是小猫面前有一只小燕子。根据提供的图弄清两幅图之间的关系。然后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会怎样,并用一两幅图画下来,最后把图中反映的这件事写下来。

  这样的题目好:

  1.大大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从学生取的题目中看出《送燕宝宝回家》、《小燕子遇险记》、《送燕归巢》等,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构思巧妙,知识面很广,不落入俗套。比如只写小女孩做好事,而不写燕子是如何与猫搏斗的。

  2.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文变得无拘无束。用上述的作文题写作后,学生的作文的兴趣大增,平常看到作文直叹气的同学也洋洋洒洒地写出了生动有趣的故事。

  3.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们明白要写出好文章,讲出好听的故事就要多看书、多阅读,增长自己的知识面。近段时间经常看到学生往阅览室里钻,喜欢问,喜欢倾听,喜欢思考。

  作为教书育人者,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这对人们将来的工作和事业是多么的重大阿!当今的好多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在发明创新的过程中哪有现成的答案呢?因而,我认为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要教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方法。不是向他们奉送真理,而是向他们传授并获得真理的门径与方法。

  二、改革考试评定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最大阻力是什么?只要对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比较关心的人恐怕会做出同样的回答:考试。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考试改革是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因素。所以改革考试评分方式是人们期望已久的事情,势在必行。不要求学生在思考性答题上死记现成的答案,把学生从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思维包袱中解放出来,明确要求学生在思考性答题上,尽力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并有所发挥独创,真正从书的奴隶一跃成为书的主人!从当前的实际来看,在改革教学评估办法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坚决摒弃以一两次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教学水平以及对师生奖惩的唯一或者主要依据,把教师的只要精力从应付应试、追求分数的方向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来。对学生的成绩考核,要重在平时考查。平时课上的朗读、背诵、回答问题、练习、作文等,应作为评定学生语文成绩的依据。

  第二、减少考试的次数。频繁的考试、检测只能把教师和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应付考试上,无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一般说来,一学期举行一次比较全面的考试就行了,不必搞得太多。无论是什么考试,都力求比较全面了解学生语言积累的状况和语文能力提高的程度,朗读、背诵、听话说话等应列入考核范围。

  第三、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要重在鼓励。要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蕴藏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看到每个孩子内心深处希望当一个好孩子的强烈愿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注重成绩评定的全面性,采取学生主评,老师评定和家长评定体系。

  三、努力学习,认真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教学改革成功的保证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要培养世纪人才,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这要求我们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搞好各科知识的渗透,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长流水。这样才能驾驭教材,驾驭课堂,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疑难处给予指点,精微处给予启示,必要时授予新知识。教师还必须有一种创新的精神,思想僵化,教学老套是不行的。所以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吃透两头。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的总结、创新。

  总之,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较好的文化素质,更要有很好的思想的素质、心理素质,一言一行,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树立终生成为语文教师的大志,积极投入到语文素质教育课堂艺术的探索、研究中去,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

  1、孔子及《论语》资料

  强调识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

  1、理解重点词语:

  ⑴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⑵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下列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课文: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传不习乎?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巳诲女知之乎!

  三、概括思想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归纳到如下几点: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识记字词。

  3、预习剩余部分。

  4、完成“研讨与练习”。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写作背景。

  2、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同学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语文教案 篇10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读含多音字的词语;了解汉字一词多意的现象。描学四季的词语;背名言;读一读描写雪景的美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一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含多音字的词语。

  1.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带点字的音。

  2.同位交流读。

  3.说说,你还能用这些字组成别的词吗?

  4.复习一些以前学过的多音字,拓展延伸。

  二、认一认描写四季的词。

  1.自由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读词语。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四季风的感受,理解词语。

  3.多种形式读词语,注意读出四季“风”的不同特点。

  4.比一比,谁先记住这些词语?

  三、积累名言。

  1.自由读,把句子读通读顺。

  2.小组交流,对这两句话的体会。

  3.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4.写一写,鼓励同学们选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课时

  一、阅读短文。

  1.自由朗读,读通短文,勾画写的美的词句。

  2.同桌合作读,结合生活体验交流自己读短文后的感受。

  3.指名读课文,指导读出感情。

  4.鼓励学生把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5.拓展延伸,再去找一找描写雪景的文章,进一步体验雪景。

  二、探究与发现。

  1.自由读,看你发现了什么?

  2.联系小伙伴的提示语,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你还能说出哪些与季节有关的词语。看谁说的多?说的好。

  5.出示四幅“春、夏、秋、冬”的画,把刚才的这些词语写到恰当的话下面。

  6.选择一个季节,向大家介绍以下,用上同学们刚才说的词语或词组。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景,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的许多关于“风”的词语,看谁说得多。

  二、今天,我们就来给风图上颜色好么?

  指导学生读一读,题目中人物的对话,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三、请学生说一说,你希望风是什么颜色的?

  四、小组交流:假如风有颜色,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看谁的想法最奇妙。最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五、小组推荐或自荐2名学生上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教师引导评议。

  (重点评议:话语是否清楚、具体。想象是否奇妙,是否表现了美好的愿望。)

  六、假如风有颜色,世界将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那出画笔,画出这奇妙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