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3-06-12 20:40:22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

  摘要: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信息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化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的缺陷,成为未来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信息化教学;应用

  一、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策略,整合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设备、信息技术让数学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热爱,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推动我国数学教育事业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基础数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但是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教学课堂枯燥无味,数学知识复杂难懂。

  (一)数学课堂枯燥无味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下,教师是先讲知识点证明,再讲例题,一直重复下去,整个数学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低下。例如,初中数学的大多数应用题没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出题人仅仅是想要学生记住知识点计算,并不关心学生对数学感不感兴趣,学生在题海战术下很容易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展开。教师应将信息化教学策略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简洁性,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数学知识复杂难懂

  数学学习本就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对于复杂的数学知识点往往难以理解。在过去的教学课堂中,一方面,由于数学问题的复杂性,教师在黑板上的书写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例如二次函数、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师的书写往往不够形象化,不利于学生对于函数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动画展示函数图像,让函数图像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掌握。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策略应广泛应用到教育事业中,帮助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主要有:利用多媒体丰富授课方式,信息化处理数学知识点,信息化建设知识点系统。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授课方式

  过去单一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授课方式让数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还降低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数学授课方式,用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吸引学生上课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函数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讲授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就必须引入变量的概念,但变量概念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采用信息化技术将变量动态地做到PPT上,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变量概念。教师还可以做图文结合的函数模拟实验,让学生在直观的观看过程中了解不同函数概念的区别与作用。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动态数学知识点演示,可以吸引学生兴趣,给数学课堂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学习数学知识。

  (二)信息化处理数学知识点

  部分数学知识点较难理解,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策略,信息化处理数学知识点,让数学知识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知识点历来都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学好函数知识可以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仅仅教会学生如何计算函数,学生并不理解函数的由来及概念,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精神。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策略,利用数形结合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师将各种函数的动态图像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直观观看函数图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函数图像的变化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亲自探索函数图像的运动轨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策略将抽象的数学函数变得生动形象,将复杂的函数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不仅加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信息化建设知识点系统

  数学的学习非常注重系统性,学生要对数学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这样才能真正学会数学。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往往忽视建立系统的知识架构。教师可以使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知识点系统,将数学知识分模块整理,每一模块下列相应知识点,并配以相应经典例题,对于数学公式也可信息化处理,给学生呈现一个清晰系统的数学知识架构,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四、总结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它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条件,丰富了数学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应成为未来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武生荣,马启龙.论信息化教学策略和方法[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7):118-119,123.

  [2]刘红菊.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6,(33):168-169.

  [3]唐兴燕.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6,(58):2.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2

  1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虽然是知识的呈现者,但更要重视学生本身对各种知识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学生的想法,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调整自己对初中数学的理解能力。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而是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以问拓思和以学定教,形成高效互动的有效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度,而参与度则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师生应积极互动交往,使课堂成为师生智能展示与能力发展、共同学习与研究知识的殿堂。认真阅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知识目标要求,使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现。准确地把握数学的教学任务,防止出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严重脱节。初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部分过程,教师要把课堂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生“学的课堂”.教师要成为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者,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形成师生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和体验成功的共同体。

  2 搞好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培养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民主学习的权利,对学生既要讲究民主,并且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要热心的指导学生,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体性以及创新精神,还要发挥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构建出师生彼此尊重、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课堂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对待调皮的学生不在课堂上大加批评,对有问题的学生,要留待课后先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再耐心给予讲解,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自觉地接受数学知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 多种教学手法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1 教师的态度和蔼亲切,语言生动幽默。

  教师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与学生交谈,就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差距,他们才会把你当作朋友式的教师,会向你倾诉心里的想法或者思想上的困惑,如果对教师有好感,也就会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生动而幽默的语言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期待这样的老师的到来,因为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给大家也带来了快乐。

  3.2 授课应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

  数学这门学科的连贯性强,新的知识往往建立在以前知识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讲解新课之前,总要把与此课有关联的旧知识温习导入再逐步加深,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同时将相近的知识进行类比学习,必要时还需建立知识框架图。

  3.3 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自制教学模具,实施趣味教学。

  要求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多看教学参考用书,把握教学目标,吃透重点、难点,并及时归纳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仅要丰富教师内在的学识,而且要想办法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是说勤动脑、想办法,不但要让学生听懂,还要增加趣味性,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手段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学并不能仅仅只针对少数的优等生,否则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因此,数学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就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使每一个人都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

   3.5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一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才有可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才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可能。所以,要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二是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富于启发性。只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体现数学内涵,体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价值。三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数学生活化。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数学知识理论化、概念化,其实,数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内容最能贴近实际生活,也最能解决生活、生产问题,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大胆引入生活数学理念,培养学生生活化的数学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龙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与策略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xx,(08):73-75.

  [2] 卢艳红。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学思维的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16):110-111.

  [3] 宋顺如。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xx,(06):47-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3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学教育改革浪潮。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科学把握数学教学改革的正确导向,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中国数学教育沿着健康、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

  一、科学把握课改核心,转变数学学习方式 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地把握,有效地实施。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角色转换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确立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的学生观。建立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式,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也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洁的手段的数学观。倡导数学教学要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的数学教学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 “以人为本”,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数学学习,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进而引发学生 “学会向数学知识提问” 、“学会向数学问题解决提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数学学习过程的实质是现实世界各种数量关系内化上升为形式化的过程。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决定了 “数学教育的主要活动是思想实验。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本身的严谨性特点。为此,数学教师应充当教练的角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千差万别的方式练就千差万别的学生,从而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学应是一种反思与体验性教学。从这个角度上讲,数学教师应当以评价参与者的角色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强化数学教学的评价意识。在有效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在有效评价中进行有效教学,使教学与评价形成互动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理想教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理想教学,从而使理想教学与理想评价形成良性互动。

2.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环境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就如何实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提出建议:一是数学教学应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认识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三是应认识到 ”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在 《重构课堂》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 ”六大关注“,即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这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效果、效率的基础上,追求有效益,这种追求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有效性。

  1. 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 ”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向于全面性——— 既重视现代生活、工作中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既培养高尚完善的人格,又发展其强健的体魄;既提高其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强调让学生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改变用 ”纯数学“去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让学生从现实世界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数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让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们分析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起到指导教学的作用。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是可选择的,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任务,选择不同的陈述方式。但无论采用哪种目标陈述方式,教学目标都必须是可观察、可检验的。为了使教学目标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教师应把握以下要求。第一,教学目标尽可能用清晰明确的语言陈述,不仅教师能理解,学生也要能理解,避免用含糊的语言陈述目标,以免不同的人对目标产生不同的理解。第二,教学目标要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的变化,如行为变化和情感变化,避免用 ”教师行为“代替 ”学生行为“,造成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不确定。 第三,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不要因目标的陈述而限制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2.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学习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来自主体的认知需要,然而学习的实际发生则常常需要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就是说从根本上缺乏认知内需,学习无法发生;但是没有环境的外在刺激,学习内需也难以自发启动。尤其对于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尚待发展的中小学生来说,其学习动机更需要依靠教师去激发和调动。

  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认知内驱力,正面引导自我提高内驱力,合理利用附属内驱力;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的目的;循循善诱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通过学习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学习以至人生的境界,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的根本途径;教师要把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贯穿教学过程之始终。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想边说以及演示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教师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形成概括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效性 学习上的迁移,具体地说是知识学习的具体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概括性问题。只有概括的知识结构,才能准确地辨别出新旧知识间本质上的差异或相似程度;也只有概括的知识结构,才具有稳定的、清晰的观念。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必须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为只有在形成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知识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教学设计,就是在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不谐调性,然后主动去改变之;知识学习的认知建构发生于具体的情景之中,因为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意义;认知建构还产生于集体的积极商讨过程,这一过程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自身经验的理解,发现认知的不谐调,通过形成集体对于知识的共同理解来获得认知与知识之间的谐调。教材虽然根据知识结构的特点排列,但是,教材是以静态的序列呈现的,不可能充分满足知识学习的结构化要求。并且,知识的结构性并不等于学生认知的结构化要求,因为知识的结构性往往是根据研究结果的归属来排列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完全按照教材上的知识排列顺序,按部就班地、匀速地进行,必须根据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对教材进行加工,让学生形成知识的认知结构。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相似性对其进行归类,也可以对知识之间的关系加以组织和提炼。当学生通过认知结构内化加工,认识到了知识的共同特征和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之后,知识就具有了一定的意义,进而会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知识由此变得组块化、群集化,减轻了对记忆的负载要求。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是 ”接受——— 建构“式的,它是一个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接受前人已有数学知识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建构活动。由于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必须的。因此,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 ”干预度“,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关键性课题。 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构化。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的原则是:提供整理方法和程序的具体示范;发挥学生集体的互助与促进作用。指导过程包括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示范整理知识的方法和过程;第二,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或伙伴合作进行知识整理;第三,让学生独立地进行知识整理;第四,对整理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指导的内容有:所要整理的知识范围;知识整理的角度,如找出共同特征,比较不同特点,指出变化过程,等等;整理知识的方法,如表格式、纲要式、概念关系图。 教师还可通过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的方式,促进创造性的知识整理。创造性地整理知识,可以使学生产生更为积极的结构化加工。 4. 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权威或放任自流的方式对学习都有不利的影响。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教师自己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至关重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

  (1)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 ”有进步,谁能再补充一下?“等等。

  (2)上课期间,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他们的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等说一些支持的话,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教师在布置任务以后,应该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察看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情况,积极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要只注意个别的学生。 5.教给学生认知技能,掌握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尽管新的学习对象具有共同因素,学生已有的概括水平也比较高,但学习者仍无法解决问题,对新的学习内容不能产生迁移,究其原因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认知技能,即合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数学学习中,学习者的解题技能从以下两方面影响着问题解决和迁移: 一是解题技能给学习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正确出发点,是学习者以准确的假想开始,沿着合理的程序对问题进行分析。二是解题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迁移的问题上,有助于将问题中的隐蔽关系突出出来,成为活动的对象,防止学生将直觉水平上形成的解法迁移到其他问题上去,从而帮助学习者建立更概括的内部联系。因此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发展权利和需要尊重理解的人;充分认识到只要条件具备,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人,只要我们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现代各种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注意教师在教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的协调、和谐、互补。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4

  摘要:初中数学积极实施互动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互动性教学模式,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教育不是单向的知识输出,而是双向的信息互动。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一定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的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互动性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他们的数学素养。

  一、关注全体学生的基础和整体发展

  初中数学实施互动式教学,需要关注全体学生,把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基础。互动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方法和能力交流互动,是学生思维和素养综合互补,也是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进步的重要方式。初中数学教学需要重视学的基础,需要把握他们的个性特点,通过互动帮助后进生找到自信,学会学习,夯实基础,逐步提升;促进中等生学会提升,不断拓展思路,向高层次发展;指导优等生全面拓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同时,以互动引导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为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同时师生互动给予学生更多额方法指导、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做好科学分组,让学生能够积极互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进步。

  二、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互动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氛围,需要具体的情境。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还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必要的.自觉学习能力。互动教学需要创设和谐的氛围,需要创设较好的教学情境。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单向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互动既是学习和交流模式,又是思想、信息和情感交流。初中数学互动教学一定要注重情境创设和气氛营造,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能够快乐学习,不断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既是传输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双方,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合作者,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引导,与学生走在一起,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例如,学习一次函数的教学内容时,不少学生刚刚接触到函数概念,很多学生感到学习起来较为抽象,不容易接受。互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知知识,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感悟,培养他们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自主感知一次函数概念、性质和基本应用,再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积极探讨。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举手发问,也有学校养成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互动模式。这样的互动学生容易养成惰性心理,对于不少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感到函数更是不容易理解,不敢回答,也不敢提问。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无需举手,自由交流,以学生带动学生,以鼓励表扬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学生参与到函数的大讨论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思维得到很好地锻炼,学习效果明显,也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

  三、设置科学合理的互动学习任务

  互动教学需要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学习任务,展开互动教学交流,有效开展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互动教学是一种模式,初中数学互动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有足够自我发展空间,为学生设置富有启发性、实践性、合作性以及典范性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互动交流,从而真正转变教学思想,转变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学习“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需要先向学生设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从生活中找到具体的实物和应用等。这样的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合作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感知和总结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总之,初中数学积极实施互动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晔.互动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21.

  [2]范素梅.新课改下课堂互动参与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学理论,2013,30.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5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改革 初中数学

   论文摘要:数学新课程给初中数学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笔者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下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对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新课标》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较,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还是内容安排都有较大的变化。在这种要求下,教师们就需要更加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为此进行积极的探索。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经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作者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颇有心得,写下几点感悟,求教同仁。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贯穿新课程理念。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另外,教学目标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向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角色地位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一、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改变

  首先,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再也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教学应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要将自己的定位,从灌输者转变到引导者、合作者的角度上来,以学生为主体。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能够去发现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与求解过程。所以,不仅要把数学教学活动搞好,还要将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发现数学的实践活动课,通过设计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无数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

  另外,学生要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为自己而学,要积极主动探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发展自己,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对新课标深刻认识、整体把握,以新课标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把握新课程标准,并将新课程标准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可以灵活运用新课程教材。由于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对新课改的领会能力。在领会新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新旧教材变换之处,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学会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才能让学生养成知识发现、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教师应具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教师应该定期反思: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是否有遗留问题等。通过研究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来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通过观摩课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不断充实自己。

  三、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依然有部分教师还处在从原来的旧教学理念转变到新教学理念的过渡时期,在教学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困惑,从而制约了新课程的深入改革。笔者认为,要推进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与抽象化之间的关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尽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不感到困难的情况下,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材的关系。《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电脑和网络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工具,甚至超越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表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时代即将过去。但也不应该走入另一个误区:用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教材。在教学中依然要以教材为主,现代技术教学作为辅助,做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不同等级不同教材的之间的关系。国家、地方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是一名课程的实施者,此时教师的职责就是忠诚地执行设计好的课程方案,而在校课程开发中教师还是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教师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处理好实施者、研究者与开发者的关系,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循序渐进推进课程改革,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解决问题。总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在改革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虽然初中数学的教学很具挑战性,只要我们教师能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学能力,就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好数学,使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几点想法是笔者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所进行的一些初步思索,还有待研究,希望广大行提出更多更好的想法,共同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6

  一、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面对教育改革,作出了新的调整,在数学教学当中,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改革,要达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的目标。逆向思维对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终身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教师应当重视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改变学生思维僵化的问题,促使学生从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逆向思维的概念和意义

  所谓逆向思维,是与常规思维模式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模式,也就是从思维的反向层面去思考问题,是求异思维的一种。逆向思维要求学生从传统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限制,用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同时,利用逆向思维模式,有时更便于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在数学教学当中,培养逆向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数学学习中,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有利于加深对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的理解;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思维严密的习惯;善于运用逆向思维,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敏捷;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水平,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时刻考虑巧妙利用逆向思维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功用,将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纳入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改变教学理念,以生本的态度来进行数学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逆向问题,锻造学生的思维能力;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和自我反思,在实战中提高思维水平,尤其是逆向思维的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三、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较为陈旧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因受到应试教育导向的严重影响,导致教师对思维培养不够重视,自然也就不重视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由于教师对于逆向思维缺乏必要的认知,导致了在教学实际行动当中不会有意识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去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多方面的因素都导致了现在的初中课堂教学,限制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自身缺乏自我完善和持续学习的意识,导致教师在逆向思维的培养当中缺乏足够的教学能力作为支撑。教师队伍自身的专业性,导致了教师在教学当中习惯于引导学生正向思考,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得不到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教学资源加以整合和利用,失去了很多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契机;虽然当前部分教师都已经意识到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体系和框架的构建,没有将重点放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使得教学缺乏坚实的基础和依托,从客观上导致了数学教学缺乏持久的动力。

  2.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当前,数学教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改革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当中,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实际数学教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过程中,如果采用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将会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容易出现思维僵化的弊端,不利于培养思维的开阔性,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思考。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当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数学教材中的公式定理和解题方法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应有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只会强化记忆、生搬硬套;在知识运用时,往往会出现较多的问题,造成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知识,但是却缺乏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导致在数学学习当中,自身的综合能力无法较大地提高,更不利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提高。

  3.总结反思较为缺乏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估,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往往缺乏教学的发展性评价,这一点对于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尤为不利。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模式尚在初步的探索和实践阶段,因此对于教学反思体系的建设还不甚成熟。因此,教师还无法依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科学地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当前的数学教育中,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的思维问题和思考误区没能被及时发现,也得不到及时解决,这就阻碍了数学教学的持续高效开展。同时,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在教学当中,教师没有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没有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制订较为长久的思维培训计划,导致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初中各学科中,很多学生最怕的.课程是数学,因为数学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要求较高,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拓展内容较多,因此造成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吃力。

  如果能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对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保持开放和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情绪。如:在学习“黄金分割”这一章节时,如果教师直接给出比例公式,然后再介绍其应用;教师让学生记忆公式和结论并能灵活运用;这样的教学过程,可能会有同学很难记住或者不会运用公式和结论。这时,如果教师采用逆向教学的方法: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雕塑、建筑或者美术作品,如:维纳斯、米开朗琪罗等作品,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后,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这些作品当中的黄金分割的妙用;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以上这些作品在审美上给人以美观的印象?然后,趁热打铁介紹黄金分割的有关知识,以及黄金分割在实际生活中怎么运用?这时,学生对数字和符号的记忆就会转化成对图画和实物的记忆,相比于教师直接抛出公式,学生的掌握效果会大大提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逆向思维教育的成功案例。

  2.将数学知识进行逆向运用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当中,课本里已经涉及了较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教师通过逆向思维的培养来帮助学生不断地解决数学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概念进行深刻的解读和剖析,导致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当中,学生无法通过数学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学习时往往存在着数学概念模糊、数学运用生疏和实践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如果,教师在概念和定义的介绍时,能有意识地从多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辨析,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在公理、定理的教学时,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学生就会非常清晰。如:平行线判定定理和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教学相互印证,有利于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总之,在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的逆运用,这样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及时对知识和方法进行逆向思考,能从反向角度出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逆向思维的培养为基础,利用学生逆向思维的优势,帮助学生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注重对解题步骤和解题原则创新。在使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时,学生应当不断地使用互逆法则等基本的逆向思维原理,帮助自己不断地提高思维深度和广度,不断地提升自己使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和解题的能力。

  3.创新数学教学方式

  在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当前义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思想,以逆向思维模式的培养为抓手,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初中数学对学生思维培养的质量,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逆向教学法展开教学。例如在课堂上讲解案例时,教师应当通过逆向思维引导带领学生,从结果出发,逆向寻求解题思路并理解问题的真实含义;学习定理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两个方面结合进行教学;如: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结合教学,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此外,反例教学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举反例,其实就是逆向思维,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一数学教材安排《第12章证明》,通过对命题、逆命题和证明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尤其对逆向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

  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反证法来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反证法要求学生对问题有全面的认识,通过科学的证明,否定其反面,从而证明正面的正确性。反证法的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初中数学教学在学生思维培养方面的问题所在,然后,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堂思维训练,不断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7

  一、合理运用操作实验和游戏,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淆的数学概念

  教师教学艺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高低,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目的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初中生的自主思考和练习时间,从而帮助初中生赶走视觉疲劳,提高课堂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手段包括:讨论法、辩论会、讲授法、课堂小游戏和操作实验等,当然最直接、最有效的还属课堂操作实验和游戏。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种类划分”时,很多初中生容易混淆一些图形的概念,即使教师多次讲授,还是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趣味性的课堂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平面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各种类型的平面图形卡片,如三角形和四边形。然后将这些卡片发给学生,并要求他们找出同类型的图片。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发现,很多中学生容易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混淆,对于什么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是锐角三角形也区分得不是特别清楚。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将易混淆的图形的特征和区分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开展这样的趣味性课堂教学游戏,一方面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帮助初中生弄清楚了易混淆的数学概念,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有裨益。

  二、结合图形与类比方法,降低初中数学的学习难度

  在初一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都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只有学好了这些重点章节,才能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采取结合图形与类比的`方法,帮助初中生扫清学习障碍,并在长期的初中数学学习中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时,由于有理数的概念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偏离较大,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出发,将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深入浅出地教给初中生。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制作几幅图画,将3×5和3×(-5)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利用数轴的方向来区分有理数的正负。如果把“乘以5”看作是沿数轴的原方向运动五次,那么同理,就可以把“乘以(-5)”看作是沿数轴的反方向运动五次。以此类推,就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通过结合图形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关键知识点;通过类比的方法,可以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进而让他们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培育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将数学概念与知识呈现给学生,将初中生的感官积极调动起来,进而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二次函数的图形与性质”这一节内容时,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形状是一条“光滑”的抛物线,但是对于“光滑”这一概念,初中生不仅难于理解,而且也很难将其画好,所以教师在教学演示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动态地演示由孤立的点到连续的点再到连接成光滑的抛物线的整个过程。通过这样的演示,既让初中生的大脑中形成了抛物线的具象,又加深了他们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与此同时,通过对多媒体的利用,还可以让初中生在屏幕上看到,随着自变量x的连续变化,函数值y所产生的一系列连续变化,最终得到精确的、完整的二次函数图象。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数学概念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理想的教学效果绝不是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所能达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不仅可以帮助初中生更轻松、更愉快的学习,在课堂上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而且还方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理解,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将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将复杂的数学疑难点简单化,增强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还有利于初中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合理运用操作实验和游戏、图形结合与类比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增加初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进而让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8

  提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变。通过数学实验课“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课堂练习”这种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

  关键词:主体教学模式计算机启发性实验课堂交流抽象性与严谨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中的概念理解与问题求解,哪一样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然而在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有限的。在数学研究中,数学家在“做”数学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听数学,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美国的数学家对传统教学提出了疑问:“我们现在所教授的是我们正在做的那种数学吗?”讨论这个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不仅涉及到传统的传授数学知识的方式是否有效,是否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涉及到数学教学能否有助于建立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本人认为现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误区是:衡量数学课的质量更多看中提教师的表演,而不是学生自身的参与。把CAI引入数学课以后情况发生变化了吗?从目前的情况看,基本上没有变。大多数课堂上,计算机的可利用只相当于一个放相机辅助教师讲解演示,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没有发挥作用。学生还是看着在屏幕听教师讲,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我们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这类软件。比课本搬家式的软件略有进步的只是增加了一些动画,有的还插进教师讲课的片段,细想起来这类软件完全可以用录相片替代的。看来数学教学课件与软件的设计必须要考虑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在讲授时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是缺乏学生足够的活动与实验,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演讲代替了学生自身的“建构”过程。在课堂上提供的思维材料十分贫乏。利用计算机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计算机能够提供理想的数学实验室,能够满足学生个别活动与小组讨论的要求,也便于创设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情景。

  举个教学实例: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这是一位教师的数学实验课,学校是学生来源较差的普通校。课程在每人一机的计算机教室进行,上课前,教师发给学生需要在课堂填写的数学实验报告,上面有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练习与作业。开始,教师在相连的电视屏幕上演示了几种动态的相似三角形,提问:“谁能说出什么是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一旦相似就具有什么性质?”在学生回答出相似三角形定义,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以后,教师问:“那么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需要几个条件、什么条件?”然后教师讲,这就是今天我们需要通过“几何画板”上进行实验研究的问题。教师详细交代了实验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报告的填法之后,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由学生在计算机上动手实验。首先学生被要求作△ABC与△DEF,接着学生按实验报告中的`要求测算∠A与∠B的度数,用鼠标调整角使这两个角相等并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以后又测算出两个角的度数并调整角使之相等。在学生观察出此进两个三角形相似之后,他们又按实验步骤的要求测算各边的长并验证对应边是否成比例。与传统课堂不同,所有的学生都在全神贯注地进行、观察,之后填写实验报告。学生们在实验后进行交流,所有同学都能用数学符及文字语言表达他们得到的结论。教师在组织了大家的将就之后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了表扬,并要求学生用当堂等到的结果画两个相似三角形。学生对这项任务非常积极,当堂有好几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现出了不同位置的相似三角形。

  这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他们不再象过去一样听教师讲“现成”的几何,而是通过活动自己获取知识。“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怀练习”代替了过去的“听讲-笔记-练习”。课堂教学的模式由于引进计算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同时经过从学的经验上升为理性思考的过程也变得有趣多了。

  首先,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地接收现成的数学知识,而现在象“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实践表明,通过实验,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印象比过去死记硬背要深刻得多。同时由于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表述等活动,他们不仅形成对数学新的理解,而且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其次,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变得可爱有趣了。人们普遍认为数学之所以学,是因为数学的“抽象性”与“严谨性”,而这正是数学的优势。正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它才能高度概括事物的本质,也才能在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正由于数学语言和推理的严谨,不管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当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研究时都要求助于数学。那么数学就非得板起严肃的面孔,使人敬而远之吗?数学就不能深入浅出,使一般人容易理解吗?现在计算机创设的数学实验似乎开辟了这样一条新新路。通过“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课堂练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理解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发现及完善过程,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述,从具体到抽象,从说明到证明。一切都是在学生眼前发生的,抽象得易于理解,严谨得合情合理。

  关于开放探索性问题,需要提供一个便于学生装探试环境,有时又需要创设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有了计算机情况就和传统教学大不一样了。提出同一个问题:“顺序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效果就比过去灵活的多。在“几何画板”的支持下,可以在屏幕上给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它在运动的过程中忽而是凸四边形,忽而是凹四边形;四边中点连线组成的四边形也是不断变化的,可能是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这种情景下我们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因为为问题可以是非常开放的,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数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的条件将导致何种结论。又如正方体的截面问题,在屏幕上我们问:“设想一把无比锋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物体砍下去,截面是什么图形?”给学生留出猜测的时间之后,让学生装操作计算机。计算机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对此动态模拟的图景,显示出不同形状的截面,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有关截面的问题。

  当然数学并非一切都要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有的可以通过演绎推导,有的还要通过教师讲解才能领会的更深更透。哪些适宜学生自己上机实验?哪些只需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就可以了?哪些根本无需实验?这需要认真研究。引入数学实验并不等于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与学的关系还是那句老话: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所以光提数学实验是不够的,不必需强调“交流”,在实验基础上的交流。最终学生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解到应用,这就必需把数学作为语言符号化的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因此“口头”到“笔头”的表达与交流必不可少。在交流的过程中,容易组织起不同意见的讨论甚至争辩,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启发诱导。教师对问题的深刻阐述、机智的解题策略设计、对学生规律性错误的分析、对数学美的诠释都是宝贵的这些并没有被数学实验所取代,但只是在交流中这些才成为学生的需要,也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里,实验与交流的完美结合突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这里既有教学的个别化、小组的相互促进协作学习,又能利用全班集体环境的优势。在这个模式中,从实验到交流的各个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十分突出的,只不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学技术,而且更需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坚实的数学功底和精湛的教育艺术。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支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是21世纪对数学教育的最重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2.《数学课程标准》

  3.《第三种科学方法与计算数学》徐福臻著

  4.《数学教育学》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著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9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的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以问题为导向的情景进行教学,将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及学习的兴趣全面激发,同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总结有着一定的启发性,并保证了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趣味性.对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比如,教师在对“角平分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三条小路两两相交,加油站李总想要在三个交汇点增设加油站,同时也要保证加油站对同一个油库加以使用,并保证三个加油站有着相同的距离,如果你是加油站李总,你会怎么设计方案?这一问题的提出,进而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和思考,进而对多种方案进行探索,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创设

  一般而言,教学源于生活,数学源于生活,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借助于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教学情景进行创设,对学生生活经验充分的加以调动,并借助于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而提升数学知识实践应用的能力.例如,数学教师在对列方程解应用题进行教学过程中,就要对其生活情景进行创设,其问题可以这样创设:美佳美超市和家乐福超市在十一期间开展促销活动,美佳美超市采取打7折的销售方式,家乐福超市采取买二百送一百的优惠方式,如果你去购物,选择哪家超市比较实惠?这一生活场景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借助于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并将学生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增强.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态情景的创设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当前社会逐渐地趋向于网络化多元化的发展,同时当代教学更应该打破传统教学,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而实现对抽象数学问题的转化.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有关图形的抽象性知识教学,往往需要学生有着一定的逻辑思维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而数学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抽象性的图形通过直观的数学视觉加以展现,进而对动态情景进行创设.例如,教师在对“相似三角形”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要将传统的自制模型教学方法打破,并借助于多媒体flash教学课件,进而实现图形的动态演示,并对其平移、翻转以及旋转等运动进行展示,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进而做好课堂的教学.动态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在对动态图形加以借助的过程中,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识辨能力,同时也将教学效果和教学的效率全面增强和提高,进而使得当前教学逐渐处于一种科学化的教学和时代性的教学.

  4.初中教学课堂教学中文学情景的创设

  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语文的相关知识,就其实质性而言,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难免受到语文能力的直接影响,同时语文伟大的人文内涵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数学教学优美场景的创设,而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就要将自身的语文知识系统逐渐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相关的文学知识,对文学场景进行创设,进而对学生的情操加以陶冶,并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全面激发.比如,教师在对应用题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要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尽可能地借助于个人的智慧,适时地推出语文类的数学命题.例如:杜甫在街上走,手里提着酒壶去打酒,遇到酒店的时候加一倍,遇到路边的花时喝一斗,杜甫一共遇见过三个酒店和三朵花,请问杜甫的酒壶中原来有多少酒?这样的文学情景的创设,给人一种古典的神秘感,同时也将数学课堂气氛逐渐活跃,给人一种全新的教学感觉,不仅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一种愉悦感,同时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增强作用.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场景的创设,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联系生活背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而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并保证数学课堂教学逐渐有着一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激发,并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对情境设计的高效益加以追求,对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转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情景式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0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是初中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学生今后发展也具有直接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而更加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该学科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以及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受到人们关注。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应用研究

  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人们对我国教学发展方向更为重视,而初中教学作为国家学科体系教学中的重要存在,是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推动力。

  因此其发展更加受到人们关注,继而要求各中学在数学学科教学方面应全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其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或者是课堂以外的自主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但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差异,教师并没有采取这一教学模式,阻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我就现阶段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中有效应用模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对解决相关问题有积极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重要性分析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发展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团队意识培养来说具有极强的推动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其主要表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课堂时间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以至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无法逾越的鸿沟。

  久而久之,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被磨灭,阻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而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全面变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了数学知识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一方面,区别于教师单独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式的教学情况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最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因为,主体之间存在差异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不同,这一模式的应用有效改变学生独立战斗的情况,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会因之而得到改观。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至关重要。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应用策略探究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强化教师合作教学意识

  据调查表面,理论是实验的基础,因此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合作教学中应该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以保证推动学生发展,将合作教学意识作为自己教学中的充要条件。

  但是,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呈现的现状却是,教学模式陈旧,并不能满足新课程以及素质教育要求下人们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有的教师虽然对合作教学有一定了解,但是缺少实施的条件;也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好,以至于教学模式也只是忽悠了事。

  这些现状的存在都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合作教学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认真备课或者是使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合作教学模式重要性认识,在课堂中实践合作教学模式;学校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方式增强教师合作教学意识,最终实现学生合作教学模式有效开展。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最多的人,又加之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学习课程比较繁重,学生所要承受的压力比较大,更要求数学教学在教学之余要主动走近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是当前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太过于严厉,以至于学生对老师存在惧怕心理,在遇到问题时不敢主动请教教师,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初中数学教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该主动倾听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班级人数较多管理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班级进行分组,每组设定一个负责人,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解答,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学习,在疑惑人数较多或者是题目难度较大时,教师可以采取在小组之间进行整体解答或者是单独辅导的方式,走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提高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不良影响下,很多数学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时,将自己定位为教学的主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逐渐对该学科学习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这种教学现状的存在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合作学习新观念融入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应在小组学习中针对学生主体差异而导致的学习问题,应该正确看待,在给不同学生单独讲解问题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学科是初中教学重点内容,理应受到人们重视。

  在新课程推动下,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实施较以往取得明显的进步,但是一些学生在合作学习实施中仍然还存在些许不足,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

  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培养自己的合作学习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初中教学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伟刚,孙文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xx(2):43.

  [2]桑明杰。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xx(14):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1

  初中数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为此,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了“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基本内涵的解析

  1.基本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欲求不得、欲言不能的状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思维的发生。其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矛盾以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内驱力,唤起思维,促使学生探究,主动学习,优化建构。

  2.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更多的知识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研究活动,才能真正纳入其认知结构中。而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经历思维过程,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在的要求。

  3.基本原则。

  (1)趣味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2)目的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要与教学活动保持一致。这样才能目的明确,切忌漫无目标地创设一些与本课无关的内容,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

  (3)基础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使学生知道所要讲的内容。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程序的建构

  以问题为起点,开展教学活动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教师应利用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探索,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用知识点来构建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连续的思维活动和求知行为。

  1.创设情境在引入数学概念之前,应先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或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或利用各种形象化的直观教具展示,或通过电脑模拟等方法,创设与形成数学概念有关的生动、新颖的数学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数学问题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表象。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现象、取得资料、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

  2.思维加工在学生形成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观察到的一系列问题间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用简洁的数学语言给出确切的表述或定义,并指出所定义的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想象时间,启发、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步掌握引入概念的方法,亲身体验下定义的乐趣,增强建立概念的欲望和能力。

  3.巩固深化数学。概念建立之后,及时进行适当的运用,来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完善对概念的认识深度和结构。运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运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方法和准确性;二是创新运用阶段,主要通过变式迁移,将概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于新的数学问题情境中,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概念化的模型问题,然后分析、解决问题。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

  1.运用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因此必须利用生活和生产的实际来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更主要的由于数学学习是学生对自己已有知识的重新建构,我们应当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例如,我在讲“分式的意义”一课时,正好学校开展科技节活动,要求每班制作小制作,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校在下个月举办科技节,组织学生开展制作小制作活动,现规定每班要交50件作品,如果甲班有43名同学,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件?如果乙班有a名同学,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件?

  2.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我在有些课的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解决新问题。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有何类似之处?有何不同?通过类比,学生将已有知识转化到新领域中,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再如,由分数的基本性质类比出分式的基本性质,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类比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等等。

  3.运用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创设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摆一摆、剪一剪、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求知的意识。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生息和时代色彩,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让数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能够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2

  摘要:新课改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实现互助、互补,在学习交流中通过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解决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集体意识。本文尝试分析目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逐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策略

  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实效性差

  数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许多问题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这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践中若是教师组织不当或者没有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只是学生之间乱哄哄的议论,没有组织纪律性,有的成了优等生的“一言堂”,由他们总结出解题的思路和答案,大部分学生却没有充分参与或者一言不发,这样反而会浪费大量时间,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在设置小组时既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向学生传授合作学习的方法,又要在实践中有效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够合理,不能有效掌握开展小组合作的时机

  教师在设置合作学习的知识内容时,要清楚哪些课程内容可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任务要清晰,论点要明确,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灵感,轻松解决问题,并加深印象。若是提出的问题毫无讨论价值,则只会浪费时间,降低教学效率。在合作学习中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否则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低效的',甚至会严重影响有效教学的开展。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1.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拥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高效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教学中不乏这样的现象:学生一听说合作学习,就觉得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学习、讨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或者干脆只听某一两个同学说,或者附和两声了事,这样的合作学习就达不到预期目标,学生也体会不到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想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更高的效率,就必须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理解、倾听、吸纳他人的观点,引导学生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合理控制发言时间,从而实现多元思考、多向交流,互相启迪的合作目标,并逐步掌握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2.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

  恰当的合作内容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吃透教材,精选合作、讨论的内容有助于增强小组学生间的合作效果,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当然,教师在选好合作学习内容后,还要精心设置问题,这也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中之重,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要难易适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有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3.优化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正面、及时地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评价时要重视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同时要兼顾学生个体的评价,形成一种“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将学生追求自我达标的重心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好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合作中的优缺点,从而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潜能、激活学生记忆、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手段,当然,如何更高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让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焕发出盎然的生机,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长期不懈地开展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xx.

  [2]郝国云.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理念的贯彻[J].成才之路,20xx,(2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3

  【摘 要】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运用到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之中,多媒体技术在给教学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就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误区及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多媒体;误区与对策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更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许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枯燥乏味,兴趣索然。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并快速渗入各个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新颖、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等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改善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积极正确的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化传统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一、农村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出现两种极端现象。

  在农村,一部分年龄稍大的数学教师习惯于传统的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打天下”,认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来得更直接、更实用、更省时省力,平日课堂教学难以问津多媒体技术,只有在观摩课、评优课时才忙于制作课件甚至直接网上下载课件,多媒体教学成了用技术“作秀”,成了课堂教学的“花瓶”,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能日常化,使用率低导致多媒体运用能力提升缓慢。部分电脑技术薄弱的数学教师干脆认为多媒体教学是高不可攀的,根本不敢尝试。

  同时,在农村初中也存在着另外一批数学教师。这些老师片面地认为使用多媒体技术就代表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比较先进,不使用多媒体则教学观念较为落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大量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几乎每一节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使用多媒体,不管是数学概念的讲解还是课后的练习,一概采取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一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停电等突发事故,这些老师就无法进行授课,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依赖多媒体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使得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很难得到发挥,久而久之,一些老师就丧失了开展传统教学的基本功。

  (二)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

  新课程要求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育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用电脑辅助教学更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课堂交流的高效实现;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但目前在农村初中使用的数学多媒体课件大多只是在改变教师如何“教”,而很少用电脑来帮助学生如何“学”,同时也忽视课件的“交互性”,很多农村数学老师如遇到学生提到的问题和自己设计的不符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本来问题已经解决,但老师还是要把事先设计好的幻灯片点一遍,多媒体教学无异于走过场,以学生为本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偏低

  二、优化农村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一)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在现在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只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也不能片面的只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严谨的学科,初中数学教材往往是以传统教学方式编写。多媒体教学必须考虑初中数学的性质和特点,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在讲函数图像描绘时,要在黑板上分析每个步骤的内容,讨论需要添加的个别辅助点,逐步描出各段的图像,最后用幻灯片放出动态图形,便于学生直接理解。总之,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将两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观念

  多媒体教学进入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以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最新教育技术又将使教学步入一个更高的境界。但要真正促进教学现代化,更关键的因素是人。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是以教材为媒介的师生双方的共同认知的活动,这一认识活动的主体既是教师,也是学生。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

  (三)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和研究

  在信息化的今天,谁能把握住多媒体技术这一“制高点”,谁就能在新世纪的教育中处于优胜地位。《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作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和实践,增强自己的信息素养,熟悉数学教学的相关网络资源和分布情况以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型、资源型学习,及时跟踪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的教育科学研究,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信息化环境下数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只有通过自身不懈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运用水平,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后来居上。

  三、结语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该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理性知识感性化,抽象概念形象化。要努力走出多媒体教学在认识与实践中的误区。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使多媒体教学真正成为农村数学老师教学的好帮手。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4

  初中阶段,课改“浪潮”涌动在整个学科教学活动中,其课堂教学逐渐成为教学工作者深入研究、探索、思考的重要探究课题。教学效率,是一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追求”,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教育教学的“目标”。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成为最为耀眼的“明星”,成为教师聚焦和努力的“着力点”。参与主体的学习效果优劣,变为评判和界定数学学科课堂活动效能的重要“考量”之一。如何让学习对象在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中,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得到深刻的实践探究,开展深入细致的思考分析,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内容。笔者以为,课堂教学的运动、变化特性,更加需要当前课堂教学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能力培养,坚持实事求是,倡导务实求真。本人现简要说说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做好“动”“探”“思”“实”工作的见解。

  一、注重双边互动活动实施,让师生之间真正“动起来”

  教育实践学明确,教学实践不是固定、静止的既定活动,而是运动、变化的多变过程。教与学的实施对象在整个活动进程中,时刻不停地实施着个体活动或集体合作活动。苏科版初中数学大纲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主体的能动特性,为他们创建实践的.充足“时机”,同时,也要让教者活动起来,更好指点和助推学习探知。但传统教学活动下,出现“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一方面过分放大教师的主导作用,整个数学课堂只有教师一个人“自说自话”,学习对象在从属位置,静止状态;另一方面片面展示主体地位,整个课堂全部由学生来充当,自己来实践,教师“甩手掌柜”,不闻不问。而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入互动、积极配合、互助协作。因此,教师预设课堂教学整个进程时,要将教师“教”和学生“学”进行有效整合,使得教学过程具有互动性和双向性,并且在教学内容生成时,教师应采用双边互动、谈话交流、讨论辨析等一些具有双向特点的活动形式,在师生的深刻互动、真诚沟通、深切探讨之中,教者和学生真正的互动、沟通、活动起来。

  二、提供主体探究实践载体,让学生动手操作“探起来”

  初中阶段的学生展现出主动探索的先天优势,对自然界或社会上的事物或现象,好奇心较强,探究欲也较强。而课堂是师生各自劳动探究的“主战场”,也是师生共同进步发展的有效“阶梯”。笔者以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展现初中学生的“天性”,让他们获得动手探究、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机遇。但有少部分初中生习惯于“拿来主义”,不愿动手,不想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中,要做好引导和鼓励工作,向初中生讲解数学家刻苦钻研的故事,用鼓励、肯定的教学语言,提振初中生动手探究的“士气”。同时,教者讲解数学内容要义,传授练习案例捷达方法,要积极的为他们创建“探起来”的时机,提供他们探究实践的平台,指导他们进行有效深入的操作活动,逐步探索和获取要义内容,明晰解决问题方法。如“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新知讲解时,教师采用实验演示法进行教学活动,先让初中生阅读教材新知内容,让初中生对新知内容有初步的认识,然后组织初中生运用透明纸板、量角器、三角板以及笔等实验器材,和教者一起动手画出一模一样的三个等腰三角形图形,接着,教者向他们提出,分别在画好的图形以此作出它的底边上的中线、底边所对应的角的平分线以及底边上的垂线。学生根据教师的作图要求,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教师让他们将三个纸板上的图形进行重叠和重合,组织他们进行观察活动,他们发现重叠起来的三个画板中的图形的中线、平分线以及垂线重叠起来。这样,初中生就对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内容有了更为深刻、明晰的认知和掌握,同时,他们也得到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的活动时机。值得注意的是,习题课,是数学课堂的常见讲授类型之一,教师应该在其讲授过程中,提供他们深入动手、深刻分析的学习时机,让他们得到感知习题内容、解析数学习题的实践机会,以此锻炼和提升探究技能。

  三、重视多种教学手段运用,让学生深刻研析“思起来”

  数学是以思维为主要手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学生群体在问题策略探析时,在学习活动辨析时,都需要深刻思考、深入判断、深切研析等。众所周知,初中生思维活动具有惰性、思维深度不够、思维能力不高,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深入的指导。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数学学科内在特性的发挥,采用探究性、讨论式、合作性、评价性等教学方法,组织初中生有序深入思考,推进初中生思维进程。同时,利用数学知识点之间的丰富内涵及深刻关联以及数学习题形式内涵方面的发散特性、丰富特性,组织初中生深入细致思维辨析,判断推导。如“凌云机械厂李师傅和王师傅共同生产一批零件,在生产过程中两位师傅都改变了工作效率,完成这批零件两位师傅共用了6天时间,如果现在李师傅和王师傅生产的个数y和时间x之间函数图象分别是OA-AB,OC-CD,试求出李师傅改变工作效率每天生产的机器台数。”习题讲解中,初中生在探究推导思维活动中,得到其解题思路是:“改变前生产的总台数与加工时间的商,就是李师傅改变工作效率前的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数学习题发散特性,进行变式训练,设置出问题条件不变,解题要求分别为“求王师傅改变效率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等一题多问案例,组织他们思考分析解决方法,初中生思考认为:“根据对原例题及所呈现图象内容的分析,可见该问题解题关键是,题意要与图形进行结合,采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策略,找寻存在等量关系,从而求出函数关系式”。教者让其他学生在此解析内容,进行思考辨析,从而对这一类型案例的捷达方法路数有更为科学和深刻的掌握。

  四、坚持联系课堂教学实情,让教学活动内容“实起来”

  常言道,计划没有变化快。课堂教学的生成活动,既要把课前预设活动的核心要义进行生动呈现,同时,又要联系课堂实际,处理好突发情况,调节好教学节奏。而课堂教学过程具有不可预知性、不可控制性,教师只有联系课堂实际,实施灵活教学,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务实、更具实效。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思想,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针对出现的课堂新情况,发挥教学机智,调控好教学节奏,推动教学活动按照预定目标更好、更深的开展。总之,新课程改革的普遍渗透对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紧密结合教学目标、紧扣学习要求,深入做好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动手实践等相关文章,助力新时期数学课堂教学效能获得大提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

  传统数学教学是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一面黑板展开的,课堂容量小、教学不够生动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很容易进入到单纯解题环节,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难以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而如果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学习,就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也可以说,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并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特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学习数学。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单靠教师的一张嘴是不够的,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为教学创设丰富的情境,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促进教学的发展。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效学习其中的难点内容。 如,在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现场演示,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四边形,进行相关操作,使学生直观上看到得到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在教师进行演示之后,可以具体某一个四边形,利用几何画板再次进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在拖着四边形一个顶点在平面内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测算长度及角度的功能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 在情境展示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理解证明此观点。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现场演示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的抽象性是很强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内容演示给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资料,通过生动的演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时,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抽象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教师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中的软件,在大屏幕中作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 的平分线、BC 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 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 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学生能够理解有关概念。 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显著。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体验,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多种物体,利用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师可以把相关内容制成演示文稿: 使画面在舒缓的音乐中徐徐展开,如蓝天中展翅飞翔的飞机、蓝天白云下的埃菲尔铁塔、车水马龙中承载的杨浦大桥等画面。 通过画面,学生可以有效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够认识到其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在动听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热情也能被调动起来。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自学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是很重要的。 只有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他们才会不断地追求新知,不断探索,获得发展,而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自学的价值,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作答,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上网查资料的方式搜集信息,解决问题,要使学生把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作为学习的常态,作为学习方式创新的一大措施,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手段,认识网络的价值,使学生自觉利用网络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这对学生学习数学、未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8

数学教学论文11-0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数学教学论文15篇11-03

数学教学论文(15篇)11-03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8-03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07-2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