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2-11-03 11:40:01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论文(1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教学论文(15篇)

数学教学论文1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数学教学论文2

  【摘要】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方式实现了快速转变。其中,面向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全体学生而采取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案在各中学逐渐形成,以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和积极主动性。分层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其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成绩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现代中学教育中,以数学课堂为应用场景,探讨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法、策略等,将有助于积累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经验,帮助数学教师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全体学生学习成绩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学习兴趣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层次是教师开展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我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之前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为对其进行分层教学提供依据。主要是对班里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当前数学知识水平、遇到的问题、学习能力等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并结合学生在日常学习和自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进行层次划分。其次,将学生确定为三个层次,将那些学习成绩很好、自我控制能力极强、对数学知识拥有较强烈的学习兴趣的学生确定为层次A,将那些学习成绩中等、自我控制能力一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确定为层次B,将那些学习成绩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较弱或没有兴趣的学生确定为层次C。主要的做法是,科学设计层次教学划分标准,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邀请学生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要求选择选项;然后根据我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合理调整。再次,对于处于层次B和层次C的学生,我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端正其学习数学的态度,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以心情舒畅、兴趣浓郁的状态按照自己设计的不同层次教学模式或方案进入到学习状态。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具体表现,不断调整三个层级的学生,这一点是必须事先向其进行说明的,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和鼓励机制,充分调动那些学习成绩差、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迎头赶上。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我会对三个层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积极性等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和测试,并邀请其参与分层教学方案的经验总结和问题分析中,进而做出分层教学的优化调整。在整个分层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获取反馈的各种表现和心态,为分层教学的开展提供依据。

  二、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对于分层教学,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很有必要。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科学设计分层教学任务和具体内容,并围绕目标开展各种教学手段、技巧的运用,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归宿点。那么,要想确定一个科学合理且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灵活把握现有数学教学大纲及任务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基本教学目标和较高教学目标两个层次。我在分层教学实践中以“直角三角形习题课”为例,针对分层教学方案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基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图形快速识别直角三角形的三个性质,并能够对其进行解题应用。二是较高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完全掌握并了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灵活运用,可以熟练解决各类直角三角形相关的习题;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直角三角形习题解题技巧,能够自主解决一些难题。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我是按照较高教学目标要求层次A类学生,并要求其练习一些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发挥自主应用能力的直角三角形习题,在练习中快速掌握相关技巧、知识点应用等;而层次B类学生则需要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所有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对那些难度相对高一点的直角三角形习题进行自主解题,并积极探索层次A类学生的习题练习科目;对于层次C类学生则是要求其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点掌握水平就可以,鼓励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进入层次B类学生的习题练习科目。

  三、对课堂提问及设问进行分层

  通过课堂提问及设问等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发散思维的运用,这在分层教学中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我在分层教学实践中,对于提问的基础题,一般选择层次C类学生进行回答,基础题的难度不高,易于回答,很多处于层次C类的学生往往在被提问后开始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学习成绩也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对于难度相对大一些的问题,可以根据三个层级中学生举手的分布情况,优先选择层次C、B类的学生回答,但对于那些逻辑性强、需要发散思维、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层次C、B类的学生往往回答不上来或回答错误的,则需要优先选择层次A类学生回答。在课堂提问中,通过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回答、提出设问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难度问题的设计,使其能够在回答正确中获得教师的赞许、支持和鼓励,同时在同学中也更具有信心,增加其发言次数,就可以达到分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四、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布置课后作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很普遍,但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科学设置不同层级的作业习题。也就是在布置作业时应当体现出层次性,主要根据习题难易程度、作业量大小、学生实际承受力等进行作业的层级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采取差异化的作业布置方式,对层次C类学生,要求其完全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并完成课堂习题即可;对于层次B类学生,鼓励其在完成层次C类学生作业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思考,有精力、时间和能力的学生可以进行难度较大的一些习题的练习;对于层次A类学生,则需要严格要求,对其布置课堂习题之外,还需要对一些竞赛习题进行练习,并总结解题技巧、方法和经验,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同组内学生之间讨论,必要时请求老师给予指导,重点培养起知识点应用、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等。此外,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划分为必做和选做,对于必做的作业则需要学生们都必须完成,而选做的习题则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合理设计的,并注明适合哪一类学生练习。还可以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题,主要是为了那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通过合适的题量、难度等的科学搭配设计,体现分层教学的内涵和要求,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五、对考试试卷进行分层

  考试试卷作为检验、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也可以融入分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难易程度、考察知识点范围、教学目标等的考试试卷设计,以帮助教师有效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分层教学提供支持。在考试试卷设计中,应当针对层次C类学生实际情况,以基础题为主;对于层次B类学生应当在基础题的基础上合理增加百分之二十比例的略高于教材内容的附加题;对于层次A类学生则需要增加百分之三十的高难度附加题和百分之十的竞赛题。对于那些进步较大的学生,可以采取课堂表扬、嘉奖等的形式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进步的榜样,并将其纳入更高层级的学习层次;对于那些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善于引导其总结问题和原因,在学生中维护其自尊心,并科学制定激励措施,促使其慢慢进步。

  六、结语

  总之,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在其学习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和帮助作用,采取诸如分层教学等科学方法,帮助更多的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成绩,注重其创新意识培育和发散思维培养。通过分层教学,培养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自信心,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设计、改进分层教学模式,达到提高全体学生水平的目的。

  作者:陈明娜 单位:吉林省农安县哈拉海镇柴岗初级中学

数学教学论文3

  摘要:首先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具体现状,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渗透的建议措施,以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想方法;渗透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意义分析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具体落实。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要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就需要以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学基础,打牢数学思想基础,有助于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具体而言,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细致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和掌握数学知识,这样才能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一些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够重视,只是让学生简单、机械地记忆数学解题思路和方法,这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解题思路的来源,容易出现题不对路的现象,最终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故而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的解题思路和框架,促进学生加深对数学解题思路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对数学内容的正确记忆和理解。另外,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理念和学习习惯,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终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还可以促进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提高,促进教师自身知识和方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建议措施

  (一)课前准备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要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进行合理备课,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知识运用过程中进行呈现,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应该直接将数学相关定理、概念和公式等内容呈现给学生,可以通过设计一定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最终发现数学知识。通过这种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具体过程,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来源,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方法的认知。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小学阶段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正确认识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这有利于推动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前期准备阶段要注意合理选择适当时机和合理方法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最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

  (二)数学解题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解题是重要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合理应用,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来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题目,不仅有助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解题效率,而且也有利于减少一些数学解题错误。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能够促进学生复杂问题简单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让学生认识分数的定义,可以选用大量生活实际中所存在的事例和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含义,实现对相关数字概念和含义的抽象概括。同时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效果,引导学生正确总结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通过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在课后巩固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后巩固过程中,要通过反复练习进一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掌握相关数学思想,但是他们还不能灵活有效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后巩固阶段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强化,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正确的课后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能力,让学生利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解题,进而使学生的整体能力和技巧实现进步和发展。比如,在“圆的面积计算”中所学习的转化思想,要在课后练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转化思想的使用,结合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才能加深对转化思想的认识和运用。总而言之,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高度概括和总结了数学理论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思想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能力。所以,要结合具体教学现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强化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敏.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20xx(4).

  [2]赵黎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质[J].学生之友,20xx(5).

数学教学论文4

  一、数学史的简述

  数学史是关于数学的发展过程的历史,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是数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数学史是人们认识数学本身的历史,数学史是展现人们的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与数学之间联系的历史,数学史阐述了数学方法和思维的具体发展过程,数学史记录了数学家们对数学卓越贡献的历史,数学史是我们学习数学概念、知识、思想与方法及其发展历史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每个学科都有其历史,数学也一样。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具有很强的累积性,它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把原有的理论推翻了重新建立,数学的理论是一脉相承,不同时期的数学家都是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拓展。数学史向我们展现了数学发展的大致历程,记录了数学家们研究数学的过程,其中包含着数学家们的艰辛与喜悦,是数学家们集体智慧的完美展现。

  二、数学史的教育现状

  18世纪,孔德就指出历史顺序在孩子教育中的必要性。20世纪70年代,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召开,会议中有个数学工作小组提议把数学史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许多年过去了,虽然数学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所涉及,但是调查发现小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视程度和融入程度是比较低的,很多小学教师并没有将数学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教育作用发挥的很好,只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史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近年来,各地纷纷推行教育改革,国际上对数学史的研究和学习越来越重视,国内各种有关数学史的研讨会也相继召开,许多数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关注数学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国际国内掀起了一股数学史研究和学习的狂热潮流。

  三、数学史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

  (一)学习数学史有利于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融入数学史的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精神,还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应用,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文价值观。数学教材理论知识占大部分,这就导致数学学起来比较的枯燥乏味,没有一点的趣味性,对于刚刚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来说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数学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使得小学数学概念等理论知识学起来更加的生动形象。将数学史资料等一些比较感性的材料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学习数学史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中有趣的故事、有趣的游戏、有趣的问题等在小学数学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这些数学史中的故事、游戏等有着令人好奇的历史背景,可以丰富小学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出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推进。下面我们做一些有趣例子的介绍,这些例子对于活跃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气氛有很大的作用。有趣的数学游戏:摆火柴、七巧板拼图;有趣的数学故事:高斯的故事、一个手指的故事(十进制);有趣的数学问题:四色问题、歌德巴赫猜想。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对有趣的数学资料的收集,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融入这些有趣的数学材料,逐渐的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进行。

  (三)学习数学史有利于拓展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得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新课改后,人们更加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学生课外知识的丰富性越来越重要了。数学史为学习数学的学生提供了数学的发展进程、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等知识,学生学习数学史,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增加对数学知识的深刻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在数学上的进一步发展。

  (四)学习数学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史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思维方法,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正确高效的解决所遇到的难题,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形成,动手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会先主动思考、探究,而不是一味的问老师答案,学习数学史,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数学的进一步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提供坚实的基础。将数学史融入小学课堂具有激发学生兴趣、塑造优良品格、培养爱国情操的意义,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问题探究和课堂小结中融入数学史。在这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原则,密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教师可以提高小学数学学习的课堂效率,促进数学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数学教学论文5

  数学教学论文: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内容摘要: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是数学课堂信息传递反馈的主要媒介。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不仅应该具有准确性、科学性、简明性、精练性、生动性、形象性;而且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该亲切、幽默,具有激励性,富有感情。

  关 键 词:数学课堂 数学教学 教学语言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是数学课堂信息传递反馈的主要媒介。课程改革呼唤富有魅力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准确性、科学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的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那么作为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就必须准确科学。对于数学概念、定义必须准确的表述,必须准确地揭示其内涵和外延;对于数学定理规律的表述必须严谨,准确地提示它确定的重要条件。摒弃生活语言中的感觉和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的掌握概念、领会定理,并形成严谨、缜密的思维品质。比如在教学平行线定义时,一定要说清楚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果无;同一平面内&rdqu;这个定义就不成立,就扩大了概念的外延。

  (二)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简明性、精练性

  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表达就应该简明、精练,不可拖泥带水,翻来覆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管住自己的嘴巴。摒弃非数学的题外话,口头禅,在重复的地方要三思而后行,想想这是重点、难点吗?想想对课堂进展和学生发展有无负面影响。其次,作为教师应该锤炼教学语言,做到惜墨如金、言简意赅。

  (三)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生动性、形象性。

  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更明确的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数学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为学生的认知带来不小的困难。但众所周知,数学构成内容‐‐空间性及其数量关系却以一定的&ldqu;形&rdqu;存在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以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通过生动恰当的比喻,形象通俗的语言,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该亲切、幽默。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时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个性得到张扬,素养得到提高。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求我们要放下&ldqu;师道尊严&rdqu;,树立全新的&ldqu;学生观&rdqu;,贯彻&ldqu;以人为本&rdqu;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通过自己亲切、和蔼、自然的语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沟通其情感,融洽其关系,在加上和蔼的微笑、亲切的眼神、丰富的手势等身体语言必然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收获新的知识。前苏联教育家斯威特洛夫指出:&ldqu;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rdqu;我们的学生每天一堂接一堂的40分钟的课,加之数学内容的本身呆板枯燥,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就应尽量使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以使学生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使教师的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艺术魅力。幽默的`数学课堂语言应具有深刻的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开启学生智慧,提高思维质量。

  (五)数学课堂语言应具有激励性。

  有道是&ldqu;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rdqu;那如何才能授之以&ldqu;欲&rdqu;呢?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语言功能,通过语言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已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教学中对学生记理性语言应具有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之乐。

  (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富有感情

  许多教育家认为智力源于情感,情感支配智力,也就是说&ldqu;情商&rdqu;或者&ldqu;非智力因素&rdqu;要比智力重要。所以说作为教师就应该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而这些就离不开富有感情的教学语言,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气氛的渲染和对学生心灵的呼唤,而且对于促进学生新知活动的进行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在饱满感情的支配下,教师课堂语言也必将是抑扬顿挫的、富有感染力的。

  总之,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落实素质教育,践行新课程的重要途径,既能体现教师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又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

数学教学论文6

  摘要:面对问题,人才会去思考,而处在情境中,则更有利于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连接。小学数学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所掌握的知识上来进行,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课程改革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情境来展开教学,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意义;思路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创设情境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来设计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情境,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概念性都较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通过教师的讲解很难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过程会显得比较枯燥,学生对数学很难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对知识的探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对问题展开探究与创造。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将教材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分析,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而去进行探究和学习,这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方式。

  (二)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是非常感性的一种学习素材,而将故事与小学数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就成为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情境教学方法。以故事的形式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的情境,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大脑的思维会得到激活,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会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积极的情感会让学生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汲取,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学习数学非常的有利。情境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去理解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思路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使其对一些新鲜事物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于身边的一些事物也会经常感到好奇和疑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进行充分的利用,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情境创设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根据教学的要求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所创设的情境需要是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是生活中的例子,然后与教材进行结合,组织成符合学生逻辑思维以及生动有趣的内容,情境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选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能够接受的学习材料,让数学知识变得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除法运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几种水果,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超市卖水果的情境:同学A与同学B一起去超市买水果,一共买了20个苹果和5个梨,学生对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会很容易的被吸引,产生了一定的兴趣,然后教师就可以接着进行提问:如果把这些水果平均分成5袋,那么每个袋子里有几个苹果和几个梨?还可以问学生:如果每个袋子里有5个苹果,那么这些苹果能分装在几个袋子里?这种教学情境以及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究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转变了学生在课堂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情况,将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

  (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求知欲

  好奇和质疑往往是一个人对事物探究的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探究,进行主动的学习。比如在进行长度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数学情境:同学A家离学校的距离是1千米,他步行上学的时间是5分钟,骑车上学的时间是2分钟,如果步行上学他平均每分钟走了多少米?如果骑车上学每分钟走了多少米?如果骑车上学时在骑行1分钟后,自行车坏掉,他需要步行去学校,那么他此时离学校还有多远的距离?这种单位换算以及两种上学方式中所存在的差距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求知欲望,这种上学情境的创设首先让学生对问题产生了一定的探究兴趣,在教师提问之后探究的欲望变得强烈,而多个问题之间存在的关系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又回顾了一下学过的除法知识。教师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还可以对问题提出质疑,然后揭示问题中所存在的矛盾,让学生在问题中开始学习,也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

  (三)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挑战兴趣

  小学生的特殊的年龄阶段使其容易对一些事物产生好胜的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游戏比赛的情境,将学生分成几组,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乘法口诀背诵下来,没有失误且用时最短的小组被评为获胜小组。这种分组比赛的形式可以加强同学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互相监督选出最好的学生背诵,小组间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会让学生对比赛产生强烈的挑战兴趣,在获得成功之后教师可以追加超过记录的比赛要求,来让没有参加过的学生也有尝试的机会。这种课堂上游戏比赛的环节有效的改善了课堂的教学气氛,游戏比赛会解放学生沉闷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带有娱乐氛围的比赛环境下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韩国银.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1(39):88-89.

  [2]魏如根.境在情中,情在心中———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体验[J].华夏教师,2013(4):52-53.

  作者:陈志建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文峰中心小学

数学教学论文7

  一、高中数学教学困境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堂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由校内、校外课堂资源和信息化课程共同组成的课堂资源,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和合理开发。其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信息化课程教学被提上日常教学,因为其应用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以及在展示教学知识时的生动性,更加能够激起学生对于学科内容的兴趣,也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长久以来,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分数,把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作为教学目的,把教材当作教学的唯一固定的教学资源,不仅难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更加不利于学生养成创新性的应用思维。在新时期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摒弃以往的固定、偏执的教学方法,把眼光着重于培养学生在数学知识基础上的技能拓展,与专家学者、与学生一同构建新课程体系。目前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还存在以下具体问题。第一,对教材的认识不够准确。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还是难以对教材有一个准确性的判断,不能把教材的位置地位摆放正确。纵观以往的数学教学情况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对教材的体系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把握,没有根据教材的编写顺序进行有框架的讲解,造成学生难以将已学的数学知识完整地搭建起来。第二,教学假设情境过于古板老化。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往往需要借助真实的操作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假设,从而结合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把数学教学内容加以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推断。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目前还存在教师创设情境过于抽象从而脱离学生所能实际接受能力的问题,虽然情境的创设看起来合理有趣,但是学生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把握和运用,从而导致情境的作用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外,还应该针对高中生的注意力重点以及高中阶段学生智力、兴趣的发展特点进行合理的数学情境假设,从而更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但是这些没有被教师应用到现有的高中数学教育中。第三,对学生实际数学知识运用的培养过于形式化。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涉及某些应用性的知识时,教师往往会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实际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但是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花费时间去收集资料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不仅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减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针对教学困难的对策

  第一,立足教材,准确定位,因材施教。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数学教师,必须首先对授课教材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如对于本地区的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应该整体把握编写组在知识层次上搭建起来的体系,把握课本中例题的着重点,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教材基础知识,合理进行知识点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基于新时期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构建完整的数学体系,以适应目前高考既注重考查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考查对知识的应用形势。例如,在讲“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时,有这样一个例题,在路边安装路灯,路宽MN长为23m,灯杆AB长2。5m,且与灯柱BM成120°角。路灯采用锥形灯罩,灯罩轴线AC与灯杆AB垂直,当灯柱BM为多少米时,灯罩轴线AC正好通过道路路面的中线?解决复杂的应用题时,应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基础公式对问题和应用条件进行分析,最终进行整体应用,并经过多次锻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敏度和基础知识的调动能力。第二,多形式教学相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多媒体应用和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把实验操作教学和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把本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和其他学科延伸相结合,真正领悟到新时期背景下数学教学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改掉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活跃起来,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充分的发展和思考空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背景,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合理转变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数学教学论文8

  一、小组协作中的自我监控

  目前初中学生普遍的协作意识都比较差,总是喜欢自己独自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懂得向别的同学请教,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教师就需要强调学生在小组协作中的自我监控,每次小组讨论的时候,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要让学生之间相互点评别的同学的讨论行为,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逐渐养成一种发表自己观点的习惯,这样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就能够得到提升。例如,在讲“黄金分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到了黄金分割,说一说为什么要进行黄金分割。在学生讨论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寻找有关黄金分割的资料,然后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有的学生对于门窗的设计比较感兴趣,就会说在进行门窗设计的时候,宽和长的比例就是0。618。有的学生说,主持人在台上进行主持的时候,也往往是站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上。有的学生说,黄金分割点在地理上也有应用,如著名的北纬三十度,在该维度线上就有很多的奇迹。通过学习之前的查找资料的过程,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会加深印象,学生也会喜欢上讨论的过程,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就得到提升。

  二、作业评价中的自我监控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能使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得到提升。数学的解题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才能够得到最后的答案,因此做作业的时候也有严密的推理过程。但是目前学生的解题过程往往不规范,因此就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解题过程进行规范。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规范的时候,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够逐渐得到提升。例如,在讲“二次函数”时,这部分的解题过程往往需要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因此学生在进行解题的时候,往往就只将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放上去,然后写出最后的答案,没有任何推理的过程,这样的解题过程就没有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遇到一些复杂的题目时,是不能够仅仅靠一个图象就能够解决的,如果学生不对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一步一步的训练的话,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很难得到提升。因此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步骤进行规范,交上来的.作业必须是按照相应题目的规范解题步骤来的,如果没有按照这样的解题步骤,就需要让学生去进行更改,在不断的更改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就能够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已经将规范的解题步骤当作自己的一种习惯,将这种习惯渗透到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规范,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就能够逐渐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的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教学论文9

  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过程,充满变化和问题,就算设计的再缜密,也会在上课的过程中生成许多教学问题,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但我们可以通过及时深刻的反思使预设和生成趋于和谐,使我们的专业素养持续提高,使我们的课堂趋于完美。数学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不断反思的体系中。有意义的反思过程中包括有概括、有比较、有推理、有驳证、有创新……它既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究性学习的特征之一,还是自主性学习的重要表现,是自我教育的良好开端。

  关键词:新程课标准;教学反思;专业成长;学习能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不断反思的体系中。有意义的反思过程中包括有概括、有比较、有推理、有驳证、有创新……它既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究性学习的特征之一,还是自主性学习的重要表现,是自我教育的良好开端。

  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反馈过程,即使教学之前教师备课设想周密,教学过程反馈调节及时,短短的40 分钟也会留下遗憾。如何超越自我,在教学上追求完美,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更需要及时深刻地反思,当然还要再实践。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研究反思性教与学的策略,为建立反思性课堂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1. 反思必然促进专业水平成长

  教学的工作忙碌而烦琐,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容易因为满足而停止钻研和追求,导致教龄在逐渐增长,专业素质并没有得到提高,甚至在知识更新换代如此快的今天而被时代淘汰。所以,只有经验加反思,才能使我们成长。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过程,充满变化和问题,就算设计得再缜密,也会在上课的过程中生成许多教学问题,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但我们可以通过及时深刻的反思使预设和生成趋于和谐,使我们的专业素养持续提高,使我们的课堂趋于完美。

  2. 反思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新课程的实施提高了对课堂的要求,实质是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要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要从这个过程中得到思维方式,教师就必须反思学生学习的情况、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教学理论,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 反思可促进经验转化为理论

  每一位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成为了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但是他们却常常忽略这些教育教学经验所蕴涵的基本原理,也更难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升华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论。

  二、提升数学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

  1. 勤写教学后记

  教师在自己的每一次教学之后,应及时客观深刻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记录下教学细节,再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反思。(数学教学论文 )教师要多问自己“好不好?”“对不对?”“适合不适合?”“还能更好吗?”……只有批判性的思考,才能让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2. 精研教学案例

  教师对教学案例的研究是促进教学成长的直接途径,要精研细读教学案例中的亮点和败笔,成功之处供我们学习参考超越,失败之处则为我们明示前车之鉴,使我们在教学中避免出现,或者能够灵活应对。

  3. 分析教学成果

  虽然教学中的成绩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客观地分析学生的整体性失误和个别性失误,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客观地看到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反思性教学中学生反思的方面

  1. 反思认知态度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学习主体自身的思想态度决定了自己获得的知识。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更要从深层次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

  2. 反思认知目标

  教学中我们的目标由浅入深是有层次性的,即便学生知识掌握得很好,也需要深入地反思通过学习是否达到三维目标,从而加固知识体系,改进学习方法。

  3. 反思认知方式

  从教育心理学方面来说,不同类型人的认知方式是有区别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方式是有必然联系的。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四、结论

  1. 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学相长

  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审视、反思、再实践,以接纳开放的心态,取长补短,增长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智慧。作为学生时刻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式、结果进行反思,必然会促进自我的成长。

  2. 反思性教学可有效提高教研效果

  教研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使教师通过研究、讨论,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在教研活动中,教师集体反思某节课、某个教学片断中的有意义的突破性的地方,或者可以改进的方面,都是极有意义的。

  3. 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可提高学习能力,发展思维方式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习惯反思的学习主体能系统地将所学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自然而然地对新旧知识进行梳理消化、分析归纳,从而得到新知识再运用新知识。在此过程中,会得到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

  总之,反思是新课改下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将反思作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在教学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升自我,是教学高效的坚实后盾。师生自我反思后再互相交流,能激发教师与学生合作探求知识,构建师生互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完善教师教学专业成长,不仅促使教学相长,更为师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铺就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郑毓信。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

数学教学论文1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对于课程的教学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出现在教学课堂中,并逐渐被广泛应用。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有些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主要讨论多媒体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方法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多媒体资源;应用

  多媒体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它需要学习者要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数学能力。除此之外,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正确使用多媒体,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学在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多媒体资源能够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诸多优势。然而,在很多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在多媒体资源应用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一)多媒体应用不合理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对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不合理,教学成果也不尽如人意。主要是教师对多媒体不会用,用不好和用过头。首先,有些教师不熟悉计算机操作流程,也无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其次,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多媒体教学的内涵,只是单纯地将知识在幻灯片上浏览一遍进行教学,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有的老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教学,备课也不必过于认真,且整个过程全采用多媒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减少了思考时间而直接接受知识成果,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学校对于不熟悉计算机操作流程的老师,需要多开展培训活动,让其能够很好的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对于其他老师,也要多开展多媒体教学座谈会,让他们能够更加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资源教学,使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

  (二)多媒体教学只注重形式

  如今,很多初中教学老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形式,未真正实现其内涵作用。比如,教师没有把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出来,只是用多媒体而不是运用多媒体。还有,一些学校会明确规定教师在某些特定的教学场合中用多媒体授课,而未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容量等实际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多注重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的实现而不是多媒体教学的形式。

  二、初中数学教学在多媒体资源的应用的方法分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初高中的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多媒体教学也逐渐引入课堂。就初中数学而言,多媒体教学形式对其传统教学无疑是一种挑战,使教学模式突破单一化趋向多元化。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是其他科目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也极其广泛,然而它需要大量逻辑思维及复杂运算,传统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表现其枯燥,使大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感,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刻不容缓,对此多媒体教学显然占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但是,就像很多其他科学技术一样,多媒体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笔者通过上文分析的多媒体运用弊端,对之后多媒体的应用提出自己的拙见。

  (一)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趣味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声、像、动画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出现视觉疲劳,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针对数学学习,图形结合的思维必不可少,相较于传统手图,运用多媒体进行图形编辑显然更加规范标准省时,并且从初中开始学习几何学,极其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借助多媒体的分段动态演示,来拓展学生的立体感和动态感,使其对模糊的数学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动画的形式对文字习题进行转换,多种形式呈现数学知识,提高其利用率。

  (二)通过多媒体打破时空限制

  采用中西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教学,将课本知识与课外场景相结合,多种不同理念讲解不同题型,由此去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减少数学学习的枯燥性,使用多媒体介绍枯燥的数学理论和悠久的数学历史,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数学,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基础知识讲解完成后,通过不同题型的例题训练来趁热打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老师仍然要注意学生的主观思考和师生交流,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希望当代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能够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作用,并做好一个课堂引导者,使老师的教学与多媒体相得益彰,来提高课堂有效性,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学好数学并爱上数学,为各高中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昌.多媒体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03).

  [2]林奋进.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中学,20xx,(03).

  [3]刘霞.试论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08).

数学教学论文11

  一、银行储蓄中的数学题型的几种表现形式

  1.求得本金

  在小学六年级课本中,第某章,第某节课程中的数学题是这样出的,小兰两年前将一笔压岁钱作为教育储蓄存入银行,存期两年,年利率2.7%,今年到期时小兰共取出521.6元,两年前小兰存入了多少钱?

  2.计算利息

  六年级一班20xx年1月1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280元,如果年利率是0.99%,存满半年时,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多少员。王虹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倦,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赵群1999年10月1日把800元存入银行,定期整存2年,如果年利率是2.43%计算,到20xx年10月1日取出时,他可以取出本金和税后利息多少元?

  二、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对于数学学习中关于银行储蓄类的题型,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不能让银行中的数学在头脑中形成金钱概念,对于任意数值都要认定为数字,计算结果也只是数值而已,并不是金钱,最后用单位来区分数值的用途。二是要正确的理解,要认清银行中的利率和所得税等都是要通过数学的解题方式求得的,并且数值只能是唯一的数值,必须遵循数学原则求解才能准确的计算结果。三要走出题型的误区,用数学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对题型中的题意只做思路性的理解,而对相应的数值进行提取计算,并最终求得结果。在计算银行储蓄中的数学时,必须要走出以上几个容易理解性错误的思维,才能正确的计算结果。

  三、学习实践

  数学课程中遇到涉及银行储蓄类型的数学题型时,要用数学思想去解题,无论是求利息或是求本金,都只是数学,而与经济,金钱无关,用解题的方式求得数值,得出正确的答案,不要被金钱和储蓄等误导。

  比如在学习银行储蓄中的利息时,虽然题目的解是求得利息,但要用求值的方式理解解题的答案只是数值,但将这一答案运用到银行储蓄时得出的是利息,而运用在其他用途时得出的就是其他结果。

  另外,在有些题型中给出的条件中并不是准确的数值,而是存期一年,需要我们自主进行换算,这是生活性的常识,但在学习中要理解清楚,每年有多少个月,每月有多少天,每周是几天等。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这些知识,并且熟悉这些数学关系的换算,但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种拒绝性,如果在生活中问我们每年有多少个月,我们都会很自信的给出正确答案,但在数学题中遇到这类问题时往往不敢做出决断,这是因为对新知识的拒绝性,把生活中的常识引入到学习中感觉不切实际,但无论是数学也好或是其他知识也好,都是源于生活的,必须打开思维的怪圈,在生活中建立起数学思想,在学习中思考生活,从而形成乐学的情感,养成数学素养。

  四、几点体会和建议

  1、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数学领域内正确答案永远只有一个,是唯一的科学。因此,数学学习不能对行业产生岐义,不能对算法产生偏识,即要认识到数学源自于生活,而数学又是唯一的科学。绝不能因为题型的变化而改变了数学的规律,把数字与其他计价单位混肴。

  2、在学习银行储蓄中的数学题时,要深入的`理解虽然计算的是银行利息,但过程只是数学求解的过程,金钱的增减都是学习的形式,只有以数学做为基础,才能产生经济交易,数学是一切生活计算方式的起止点。

  3、要准确的理解教材,在遇到换算值的时候要与日常所学习和生活中所接触的知识融会贯通,用发散的思维去解决数学中的难题。

  五、总结

  小学数学重在养成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银行储蓄中的数学虽然是数学的一个范畴,但极易在学习中产生岐义,因此,必须树立起数学思想,只能与其他知识进行联系,但绝不能与其他知识脱离,特别在换算数值时,要认识到知识是源于生活的,即可以将生活中所掌握的知识运用于数学,而又可将数学中的知识引用于生活,不能固步自封,陷入学习的误区。

数学教学论文12

  《新课程标准》整体设置了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站得高一些,目光远一些,从整体入手。纵观整个小学的数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在内容体系的组织中,教材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对数学知识逐步渗透,逐步拓展。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整体知识观,扣准知识跳动的脉搏,通盘考虑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重视数学本身内容的衔接,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逐步渗透数学文化,并使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数学体系。

  一、扣准知识脉搏,重视知识衔接

  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数学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即融知识的“质”与“量”为一体。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打破常规教法,通过关键问题的追问、求同存异的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知识间的联系。

  情景:

  (1)谁来说说除法里商不变的规律是什么?

  (2)谁来说说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谁能把除法算式写成分数形式?它们之间能添上什么符号?

  (4)谁能把小数写成分数形式?

  它们之间能添上什么符号?

  (5)今天,我们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想一想,分数可能会有什么基本性质?例如:16 =( )=( )=( ),谁能猜想一下?

  (6)同学们都做了很多猜想,那么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这是一个整体数学的'教学尝试。除法里商不变的规律、小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属于同一“质”的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没有专门为了教分数基本性质进行设计,而是瞻前顾后,整体联系,把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放到了和它属于同一领域的知识体系中。我们知道整体的知识是有灵魂的,当学生调动起自己知识储备,根据除法里商不变的规律和小数的基本性质而大胆对分数基本性质进行猜想时,他已经获得了一个伟大的发现(因为他已触及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许学生并不清楚这种内在联系,也不能清楚地表达这种内在的联系,但学生分明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内在的联系。这种采用整体知识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对数学知识整体联系的准确把握,既使学生认识到了分数基本性质与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小数的基本性质的联系与区别,又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例如比的基本性质)作了铺垫。

  二、扣准知识脉搏,追求学科整合

  追求学科之间的整合,可以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广阔的知识上获得对数学多维度、多层面的认识,获得对其他学科的真正理解,有利于学生在一个综合知识背景下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节综合课:在教学《确定位置》这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位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去认方向,而是引导学生背起了语文课本中的儿歌“早晨起床,登上山冈,面向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边背儿歌边表演,学生很快就能认识四个方向了。但是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让学生根据教室的摆设认识方向,进而认识四个不同的方向。紧接着,教师又出示了一张地图,让学生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教师的眼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拓展空间。“确定位置”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问题,而是一次充满智力历险的数学发现之旅。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度开发。当学生背诵完儿歌后,能指认出四个方向,这时,学生的体验是粗浅的。紧接着,教师又出示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图上的方向,由于地图上的方向与生活中的方向有所不同,学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体验进一步加深。在这一旅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位置的四个方向,了解了相关的地理知识,更感受到了数学伟大的理性力量。我想,这种理性力量一定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三、扣准知识脉搏,需要文化润泽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的任务归根结底是要促进人的发展。传授知识是促进人发展的基础,但如果缺少文化的润泽,就像一条干涸的小溪没有了雨水的滋润,这种发展也是苦涩的。因此,数学文化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之后若没有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会忘记。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心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数学文化便是数学思想、方法、精神、观点的最好表达形式。

  扣准知识跳动的脉搏,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站在全局的高度上,从学生长远的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志存高远,去谋求学生一生发展的策略。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树立整体知识观,并养成为良好习惯,从而为他们以后甚至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数学教学论文13

  一、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计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问题,有效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之后拿出事先准备的羽毛球,告诉学生这是花了22元买来的,之后通过外包装,可以看出,一共有12个羽毛球,然后让学生计算,一个羽毛球多少元?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营造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二、自主探究学习,有效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主要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与旧知识的对话,寻找解决新问题的办法,从而为后续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地点设在学校跳远沙坑旁边,把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之后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这个沙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这个沙坑的体积是多少?……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共同讨论、合作分析等,进行一一解决。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从而予以牢固掌握,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强化合作交流,进行小组展示

  进行必要的巩固训练和拓展训练,以达到学以致用。练习题要体现层次性,思维的开放性、操作性,形式的多样性。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学习新知识与提高技能的重要所在。在小组内互动与对话之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均可以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在此教学模式中,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通过思维对话式模式的全面运用,增添了课堂光彩,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成果。

数学教学论文14

  一、高职数学教学现状

  最近几年,以“工学结合”为行动指导的教学思想应用在高职领域,这个高职教育带来了福音,并且在不同的专业上都获得了不错的成功。但是高职数学作为专业基础的科目的发展却是不尽人意,虽然也有改革,但是都没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就此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了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1学生成绩参差不齐

  高职各专业学生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中专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生来源的多元化导致高职学生的入学成绩总体水平都不高亦或出现层次不齐的现象,这在数学学科上表现的更加突出。现如今,从整个教育背景来看,应试教育仍占主角,这就使得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动力及兴趣。曾有人就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及看法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高职数学不重要占38.3%;“不喜欢”、“讨厌”占47.5%;“难听懂”占31.7%;“不必看书”占25.2%;“用数学软件计算数学有兴趣”占49.7%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应试教育的数学存在反感,而将计算机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很感兴趣,另外在调查中学生出现的这些态度及想法是进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所必须面对和改革的。

  2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长期期以来,高职高等数学教程就是本科教材的袖珍版,教材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内容显得抽象,深奥和学生所学专业脱节,教材中大部分内容是本科版的压缩,算数学的多,用数学的少,而且老师的讲解也是枯燥乏味的,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失去了原本的兴趣,以微积分为例:老师一般按照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分、、微分方程、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不定积分这一教学顺序来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讲学,不仅节约了时间,还使得教学的过程易于控制,但是由于其全部都是理论知识使得高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被禁锢了,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很不利。

  3教学方法单一、无新意

  由于数学基础及能力相对较差,他们无论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还是学习习惯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接受知识慢,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不会学习,被动学习占多数。

  而在高职教学中仍然践行“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并不重视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出现一种被动学习的现象,在高职教学中,数学教学所扮演的是在完成一个“教学任务”,并将“学数学”和“用数学”分开来,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就只停留在无意义的做题和考试中。

  二、数学建模融入高职数学教学的探究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素质进行综合培养的重要课程。它不仅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将数学建模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主要论述将数学建模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方法中:

  1融入到数学原理的学习内容中

  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无数的定义、定理及公示,可是却不清楚为什么要学,学习它有何意义,有什么用。因此在讲述新的数学知识时先讲述所学知识的历史渊源还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讲述微积分时,可先讲述微积分的发展史,讲述当时科学家所面临的什么样的问题——精密科学需要研究变量的数学,在这之前的数学研究的领域都是固定的有限的,而在这之后数学包含了变化,运动等等,所以微积分可以说是数学史上的分水岭。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地了解数学原理产生的背景,与学生一起探讨新的数学思想萌芽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理的发展过程是经过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作用。

  2融入到数学习题的中

  在高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习题课作用的发挥,高职数学习题课是高职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对于发展数学思维的训练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学生接触数学这门课程开始,做习题一直是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数学中还存在“学数学的最好方式是做数学。”然而目前在高职数学教材的习题中涉及数学应用的问题较少,即使存在,也是一些拥有具体答案的问题,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很不利。所以为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老师在设置数学问题是尽量选些实际应用的题目,来做建模示例。另外,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实际性、趣味性及开放性的习题,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对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在这里可以采用“学生教,老师和学生一起学”,通过让学生当“老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让学生感觉上数学课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3融入到数学考核中

  传统的考试形式单一,学生和老师准备的单一枯燥,而且内容具有片面性,不能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出来,尤其是学生。现如今更多地提倡“创新教学”,因此,闭卷考试再也不作为评定成绩的唯一方法,对于考试的评定应能充分体现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可将试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另一部分则是一些较为实用性的开放性试题。通过这两部分的试题不仅能考查学生理论的综合知识能力,还能在开放性试题中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是创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实践,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高职数学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在当今的理工大学中数学的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已成为其大学生的基本素质,随着数学建模对高职数学教学的意义逐渐深入研究,可以看出数学建模思想在提高职高的学生数学素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数学教学论文15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关于π的计算比较繁琐,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差错,计算准确率极低,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自信心不足,形成学习障碍。熟记2-9π的值,掌握简便竖式技巧,应用“最后算π值”的策略,将会降低计算频率和难度,使学生乐学易学,计算准确率明显提高,从而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圆、圆柱和圆锥有关知识时,即使较好掌握了计算公式及解题方法,由于π(小学取值3.14)参与计算,比较繁琐,学生计算过程中往往出现差错,准确率极低。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自信心不足,形成学习障碍,造成学生害怕计算,厌恶学习的心理,出现事倍功半的困境,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笔者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关于π的计算策略,不妨一试。

  关键词:熟记π值竖式技巧最后算π事半功倍

  首先要熟记2-9π的.值。在六年级上册学习《圆》单元中,在认识了π,学习圆的周长、面积时,先让学生熟记2-9π的值,即:2π=6.28,3π=9.42,4π=12.56,5π=15.70,6π=18.84,7π=21.98,8π=25.12,9π=28.26。经过读背、默记、默写、抽测等方式训练和强化,使学生达到烂熟于心,随口便答的境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要掌握简便竖式技巧。让学生掌握关于π的乘法竖式的书写技巧,无论横式中π在乘法的第一个因数位置,还是在第二个因数位置,书写乘法竖式时,π一律放在竖式的上面即第一个因数位置(根据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甚至可以省略不写,直接将3.14记在心里,同时省略小数点,待到计算结束再根据横式中小数的位数点上小数点,得出结果。例如:3.14×2587或2587×3.14,竖式都写成:

  314

  ×2587

  2198

  2512

  1570

  628

  812318

  学生先根据记忆的2-9π的值,直接写出7π=2198,8π=2512,5π=1570,2π=628,同时对准竖式的数位,做好加法,再根据横式中小数的位数从积的末尾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轻松的求出乘积,且准确率大大提高了。

  第三要应用“最后算π值”的策略。在学习《圆柱和圆锥》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无外乎分步式和综合式两种形式。采用分步式计算时,教学生前几步结果都用“Xπ”表示,而不急于算出结果,待到最后一步时,再用上面的竖式速算出结果,比较简便易行。

  例如:西师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32页例2:一个圆柱形油桶高6分米,底面直径4分米。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教材采用分步式,先求侧面积:3.14×4×6=75.36(平方分米),再求底面积:3.14×(4/2)2×2=25.12(平方分米),最后求表面积:75.36+25.12=100.48(平方分米)。这样要计算两次乘法,一次加法,比较繁琐,难度较高,容易出错。改进后的过程如下:先求侧面积:3.14×4×6=24π(平方分米),再求底面积:3.14×(4/2)2×2=8π(平方分米),最后求表面积:24π+8π=32π=100.48(平方分米)。前面两步结果基本上用口算就行,最后一步再用乘法速算出结果,这样减少了计算频率,降低了计算难度,简便易行,准确率大大提高。

  采用综合式该法优点更为明显,根据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a×b×c=a(×b×c),以及乘法分配律:a×b+a×c=a×(b+c),先采用简便方法计算,最后再求出“Xπ”的值。如上题综合式如下:

  3.14×4×6+3.14×(4/2)2×2

  =3.14×24+3.14×8

  =3.14×(24+8)

  =3.14×32

  =100.48(平方分米)

  又如,以上教材第40页例2,一堆煤近似圆锥体,底面周长18.84米,高1.8米,准备用载重5吨的车来运。一次运走这堆煤,需要多少辆车?(1立方米煤重1.4吨)。教材采用三步分步式计算,共有四次乘法、两次除法计算,麻烦不说,准确率可想而知。在学生获取题目信息,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步骤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式计算较为简便,且π以外的乘除法都先计算(在只有乘除法的算式中这样计算是符合运算规律的),最后再求关于π的值,学生都会做得心应手:

  3.14×(18.84÷3.14÷2)2×1.8×(1/3)×1.4÷5

  =3.14×(9×0.6×1.4÷5)

  =3.14×1.512

  =4.74768

  ≈5(辆)(这里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明显增强,计算准确率大大提高,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论文11-03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8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8-03

数学教学论文15篇11-0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篇02-24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12-08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13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