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2-11-18 18:37:23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1

  摘要:目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国家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的资金技术投入,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职能, 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引导, 使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意义; 途径;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资源消耗的数量不断增加, 部分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基于当前形式, 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关系。

  一、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环境教育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的首要目的是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教育应当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不是作为地理知识的延伸拓展, 目前来说,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应当树立全民环保意识。高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相对成熟, 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并身体力行的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加强环境保护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使学生形成较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效地维护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地理知识是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究,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环境保护教育, 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环境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 营造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堂氛围

  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个人能力的提升受教育环境影响较大, 课堂是对学生开展教育的最佳场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有效地将环境教育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新课改形式下地理教材涵盖的知识量明显提升, 更配有较多精美的图片, 教师要加强教材内容的理解, 充分发挥地理教材的功效。在课程设计时, 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效利用, 传统的地理教学相对枯燥, 当前形势下, 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 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育, 吸引学生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 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进行资源利用课程讲解时, 教师提出人类活动中所需求的资源种类有哪些?引发学生进行积极讨论, 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在教材和相关资料中寻找答案,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条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自然灾难影片, 在观影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总结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后所带来的危害, 学生在讨论中能够发表独特的见解, 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 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法逐渐的难以适应当前教学发展形势, 被动式教学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当转变观念, 积极探究创新型教学方式。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 转变单一的教学方法, 环境教育知识容量较大, 为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 教师应当在课前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模式, 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系,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普及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方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环境遭受破坏以后的图片和视频, 吸引学生注意力, 以具有感染力的教学形式打动学生内心, 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在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设立相应的探究课题, 使学生课后进行资料收集, 在下节课的时候进行统一讨论分析,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更能有效地将环境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对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三) 在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渗透

  环境保护意识是在长期教育中逐渐形成的, 为了有效地提升地理教学活动中的环境教育, 学校应当予以大力支持, 在课内外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论知识教学, 利用合适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实践。例如在世界环境日,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板报竞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想象力与创造力, 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或是在劳动节组织学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每位同学种下一棵属于自己的小树苗一起共同成长, 对学生来说具有较深的纪念意义, 并且有效地促进了生态平衡。教师应当对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给予鼓励, 在活动中有效地对课堂知识进行发挥利用, 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呼吁亲人朋友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以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为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创造价值。

  (四) 在校内刊物中加强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在课内外做好环境教育融入的同时, 应当积极参与校内宣传刊物的编辑, 校刊等教学材料是有效的利用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 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各区域地理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别, 地理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区域优势, 组织学生加强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 在校本课程等宣传刊物中加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了解。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 地理教师可以在假期结束前为学生设立相应的调查研究课题, 例如, 调查当地的人口数量及变化情况, 找出人口变动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调查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掌握土地开发利用与气候的变化规律, 在开学后在课堂上同学们共同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 加强交流与沟通丰富知识结构, 学生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环境保护意识, 更能够开阔视野,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结语

  当前教育事业发展形势下, 越来越侧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面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和日渐匮乏的自然资源, 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地理知识的教育功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环境教育, 使学生真正地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引导,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 切实增强地理教学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永玲.探析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20xx (26) .

  [2]宋建红.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对学生环境认知影响的评价研究[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xx (5) .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2

  摘要:纵观高中的教学课程,地理是十分独特的一个存在。在地理教学内容中,无论是地形的变化,亦或是气候等知识,都需要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这种将知识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思想便是知行合一,在地理等学科教育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从以往的教学案例来看,多数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引入这一思想,但是没有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作为引导,影响了高中地理的课堂质量。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知行合一思想的理解不足。

  关键词:高中地理;知行合一;运用

  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已经认识到知行合一思想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并能够制定一些教学措施。然而,由于教师对这一理念的理解不够充分,导致教学措施有一定的局限性,结构单一,且缺乏变化。除此之外,教师的某些观念稍显落后,往往执拗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愿改变。笔者认为,教师应当跟随时代的脚步,及时了解当前的教学特点。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知行合一教学思想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策略。

  1加深对思想的理解,保证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学思想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换言之,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来源于教师对思想的多元理解。在当前的地理课堂中,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平衡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比重,但是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了兴趣。在高中时期,兴趣是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失去了兴趣的学习过程会严重影响地理课堂的效率。这是当前地理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而多数教师尚未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以笔者的观点看来,教学方法单一是由于对知行合一思想的片面理解,进而导致无法对教学方法作出变化。高中生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为他们带来不同的学习感受,进而产生对地理课堂的兴趣。这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方式。例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这一章节的时候,有些教师仍然使用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等传统的教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质量,但不利于长期的教学探究。此外,某些地理课堂中,“知”和“行”的比重失衡,导致学生的地理学习产生“畸形”。在运用知行合一教学思想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合理分配课堂,平衡二者比重。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注意“知”和“行”二者的内在联系,在课堂中的有机结合过程。“知”是理论基础,是学生实践的引导,而“行”则是对知识的反馈和检验,是巩固学生理论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保持二者之间的结合过程,孤立其中之一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在地理课堂中引入现代化教具

  所谓知行合一,是指利用某些形式将理论知识反映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它是巩固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的方法。而要想在地理课堂中应用这一思想,教师可以以实践活动的方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从以往的教学案例来看,地理课堂之所以无法有效利用知行合一的思想,是因为实践活动的形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求也日新月异,教学方法应该随学生的改变而调整。现代化教具是指以多媒体设备为代表的教学用具,它们具有新时代的特点,对课堂改进有一些积极的影响。以多媒体为例,它是多种设备的集合,具备它们的特征,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改变构建不同的教学环境。对地理课堂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水》这一章的时候,教师便要借助多媒体的`帮助。从标题得知,这一章的内容空间跨域过大,仅凭书本上的知识难以让学生获得全面的了解,传统的教学用具也无法表达出“地球上的水”的动态变化。然而,若是借助多媒体,便可以解决空间的问题,将地球上的水浓缩于显示屏中。此外,它还可以模拟水的动态变化,加深学生的理解。

  3运用知行合一思想的注意点

  知行合一是一种教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类学习方法。笔者认为,若想让“知”和“行”合二为一,首先要做好“知”的部分。在地理课堂中,地理基本知识是学生要首先掌握的部分,也是进行实践活动的基础。换言之,当学生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教师才能制定实践活动。若是过于追求实践,忽略了对地理基本知识的夯实,则会导致实践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视地理基础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昂的情绪可以活跃课堂,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每个学生都会被感染,这样便间接地提升了地理教学的质量。然而,过度高昂的情绪则会对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一特性要求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的情绪。笔者认为,教师应具备调动情绪的能力,能够察觉学生的情绪变化。在学生情绪发生变化的时候,正确引导学生的情绪。结语:高中时期的教育,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知行合一思想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对教师来说,理解教学思想的真谛,应该制定好高效性的教学方法,做好地理课堂改革。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教具对知行合一思想的应用也有一定推动作用。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教师应确保每个环节的正确运行,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的情绪问题。

  参考文献:

  [1]盛范明.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2008(5).

  [2]罗辉,何娟.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探讨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3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不论是信息技术,还是地理教学,其目的都是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将二者整合具有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具体探讨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1.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1.1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只能通过想象对知识加以理解,这样枯燥的学习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重难点知识简化,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2有利于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

  高中地理理论知识较深入,大多是文字描述。地理本身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但书本上的知识理论性较强,知识太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能够将原本抽象且难以理解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不仅仅学会知识,更懂得如何真正地将这些知识合理的运用在具体实践中。

  1.3有利于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落实到具体教学中

  高中地理课本内容主要是围绕人地协调的理念而展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明白技术运用的真正目的,并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掌握,能够从中领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4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从而学会分析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从中明白知识所带来的真正的意义。

  2.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2.1将多媒体与地理教学有效结合

  绝大部分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都是通过老师的讲述从而获得理论知识。但是这样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必须将多媒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简单易懂,学生才能够深入掌握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真正地产生兴趣。多媒体包括很多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新鲜感。比如,在讲到人地关系的矛盾时,可以考虑给学生播放一些由于人地关系不协调导致的一些灾害,在观看视屏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对接下来的人地关系知识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2有效地对地理教师的信息技术和教学方式的专业化进行培训

  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一个新技术的出现伴随着另一个新的技术的产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远远落后于新兴的科学技术。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首先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信息技能的培训,让教师在培训中真正学到新的技能,学会新的方法,并将所学方法和技能有效地展示在课堂中。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感兴趣的地理内容,多渠道地搜集相关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思考怎样将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转变为简单易懂的并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学习。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当代社会高*政治教学的需要。

  2.3促进学习资源有效合理地共享

  高中地理教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原本枯燥的文字和图片通过音频或视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网络工具,实现互动式教学。在网络上创建一个分享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地理教学心得体会分享在网络上,或者录制微课,让教师之间实现教学上的互动,互相学习教学方式,教学工具的运用等。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应注重培养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去学习地理课本知识的能力,系统深入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将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在学习中的参与度,促进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能够对社会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办法;这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能够自我思考,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促进自己全面发展,实现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4

  目前,有效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在高中地理课堂,随着学情、教学内容、教学媒介等因素的变化,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一定的情境下习得知识,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高中地理课堂开展情境教学,必须结合学情,整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巧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体验式的教学情境。

  一、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构建问题情境

  学习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在学习中,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并且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方便生活。针对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来说,学习的内容都是生活中的内容,只是经过了概括,整理成章,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和思维高度。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巧用知识迁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这样,教师不但减轻了教学负担,简化了教学过程,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学习。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随处可见,很多的生活经验其实都是地理学上的知识,只是学生不知道是地理学上的知识罢了。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鲁教版《大气运动》相关章节的热力环流的内容的时,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参与性不高,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开展授课。过程如下:“在我国,南北温度差异较大,北方和南方夏天较热,生活起来很不舒服,那么为了过得舒适,很多的人都会在家里安装空调。在寒冷的冬天,为了提升温度,人们会安装和使用暖气。但是细心的同学肯定会发现,在空调和暖气的安装上,有着一定的差异,空调一般都是安装在房子的上面,而暖气则是安装在所住房子的下面,这是为什么呢?”细心观察的学生肯定有这样的印象,不细心的同学可能觉得有点儿茫然,也会促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学会观察。问题的提出肯定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不妨让学生尝试着回答问题,一般来说,学生的答案都是不正确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卖起关子,先不告诉学生答案,这样也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找到问题的答案。学完相关的内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尝试着回答问题,学生就可能分析出其中的缘由了。为什么是空调在上,暖气在下?通过天气运动的相关知识和热气环流的常识就可以找出答案:在空调输送冷空气的时候,周围的空气密度较大,气体做下降运动,而暖气周围空气热会做向上运动,这就是原因所在。

  二、激发学生思维,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

  新课改下设计的高中地理教材,更能突出学生三维目标的`教育,强调学生探究意识、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几乎在每一章节或者每一单元之后,都会涉及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者一些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课堂的延伸,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定的真实情境,为学生理解、消化和运用知识提供了平台。在实践或者实验活动的情境下,学生的探究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都会得到激发和提升,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的情境下,依据习得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就以当堂课学习的内容,创设比如森林开发的实践探究问题,为了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教师要先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分别扮演的角色是开发商伐林部、政府相关部门、当地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以及森林中的动植物代表。给每小组一定的讨论时间,让他们分析砍伐森林的利弊与影响,对于森林的过度砍伐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反思自身角色与森林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最后针对自己的反思拟定一个开发的合理方案。这样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又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体验式的教学情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媒介也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一线的教育教学中。在高中地理课堂,牵涉到很多的地理符号,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多媒体可以巧妙地将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直观的知识,让学生拥有参与式的体验感觉,进而掌握住课堂所教的知识。比如,在讲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节时,通过FLASH的课件形式,逐一展示黄赤交角,同时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让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这样,通过演示学生逐渐在脑海中树立起了地球公转的动态立体图,进而对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在情境课堂改变了以往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和被动式的学习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中地理课堂开展情境教学,创设什么样的情境一定要结合教材和学情,有选择地创设情境,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5

  摘要: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以生为本;教学效率

  在新课标教学改革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地理教师要加快改革步伐,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吸收原有授课方式精华的前提下,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活跃教学思路,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讲解学习地理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知识包罗万象,内容丰富。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适时为学生引入新的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吸引学生眼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充分感受学习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例如,在高中第一节地理课上,教师应先让学生打开课本,观察前面的彩色图片,当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神奇的、丰富多样的地理自然景观和事物时,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接着,教师再跟学生强调:“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与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环境、地理现象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源,如:水、土地、森林、矿产、化石燃料等;人类又对大自然做了很多,有些事情是促进生态平衡发展的,而有一些是破坏大自然生态平衡的。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两者的和谐发展呢?只有在学好地理知识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尽自己的能力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也是一个合格的地球人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自己的眼光放得长远一些,由此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内在探究兴趣。

  二、创设矛盾化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高中生对于丰富多彩的地理现象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时刻准备探寻神秘的地理世界,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创设具有矛盾性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心理之间制作一种冲突与不和谐,将学生引入矛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为什么当距离太阳最近时,福建是寒冷的冬季,而距离太阳最远时,福建却又是炎热的夏天?”;在教学“时区和日界线”时,教师又可以设计问题:“有这样一对孪生姐妹,从日历上看,早出生的女婴比晚出生的女婴晚了一天,因此,早出生的女婴称晚出生的女婴为姐姐,有这样可能吗?原因是什么?”这些具有很强的矛盾性,可以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深化自身的知识体系,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矛盾化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力争做到因材施教,积极开展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基础水平和后天能力都千差万别,所以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这并不是对学生不尊重,而是注重学生实际,逐步推进,达到学生的共同进步。因此,教师要本着学生整体提高,促进部分提优的原则开展分层考评和分层教学,既要确保后进生能够“吃得了”,优等生能够“吃得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划分。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为划分依据,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以一年或一学期为期限对学生进行考查,合理划分层次。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因为学生基础和能力的不同,教学目标自然也有差异,后进生要以掌握基础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中等生以难度适中的知识为主,在基础知识的层次上提高学习的难度,锻炼学生能力;优等生以综合学习为主。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注重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后,实现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因为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分层教学应该动态管理,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比,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重新评定,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层次的重新划分。这样一来,可以在学生中间形成一股竞争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了分层教学以外,教师还要注意分层考评,根据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制定不同标准的考核制度和评价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比例评价,学生成绩占据七成,学习能力占据二成,学习态度占据一成,绝对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实际状况而定。总之,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改革正处于探究和探索阶段,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的努力和创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地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种变化[J].学周刊,20xx(32).

  [2]于向阳.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新探[J].知识经济,20xx(20).

  [3]黄振兴.以生为本提高地理教学生命力[J].都市家教月刊,20xx(7).

  [4]雷军.高中地理课堂中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xx(5).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6

  1巧妙设计导入情景,唤起学生求知欲望

  高中生一般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在心理上更倾向于追求具体的形象的事物,因此要想调动高中生地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能获得更好的地理教学效果,就可以适当地以情景设计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宜的生活情景引入话题。但要注意的两方面:一方面,情景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学生才更愿意积极参与到其中,使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更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创设问题中积极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注重所设置问题情景的新奇度与难易程度,只有给学生设置一些难易程度适中并且让学生觉得新奇的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个较为困难的问题中才愿意自主思考,并且更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4]。

  2精心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环节,构建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与人交流、分享。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应的地理知识课堂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加入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的环节,从而增强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以高一的地理知识为例,高一的地理知识覆盖面非常广阔,包括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知识。在对海洋环境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建立起小组的学习模式,如畅想海洋中的环境应当是怎样,海洋之中究竟存在着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又应当发生怎样的关系,进而通过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到新的地理知识。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们之间可以自主合作,教师作为解决问题中的指导者,不直接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如选用一个巧妙的问题情景进行新课程的.导入,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同样,在进行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了解高中生的具体心理特点,把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进行授课,从而让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在互动的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标。希望每一位高中的地理教师,都能多一份思考,多一份认真,以更严谨的态度教好每一堂地理课,让学生更好地在地理知识的天空中翱翔。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7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学生的生活化体验,贯彻落实“生活即教育”的基本教学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地理教学中,符合学生生活体验的生活化教学,体现了地理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指导思想。本人在地理教学中,认真贯彻落实在教学中的生活化,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有益地尝试:

  一、教学设计生活化

  对于许多高中学生而言,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仅理论较难理解,有些知识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稍微远一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地把握,有可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地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目标的实现。基于这种考虑,本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融入了生活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通过生活现象,去较为轻松地理解地理知识与概念。例如本人在给学生讲解高中地理中的地球运动时,就融入了这种理念。考虑到处于宏观运动的地球运动,是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抽象性较强,我一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授课。比如让学生结合昼夜长短的变化,去观察每天天黑的时间的变化。一般而言,这节课在秋分前后进行授课,在上课时,先对学生进行一个小的调查,询问学生起床的时间,学生起床的时间一般在6:50左右,我会接着提问,你起床的时候天亮了吗?学生会给出“天刚刚亮”的答案,由于学生上学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我问学生,冬天起床的时候,天亮了吗?学生会说,冬天起床的时候天还是黑的。再问学生,暑假期间如果早点起床的话,天是不是亮了,学生会得出肯定的答案。通过这样的设问,让地理知识具有了生活化的特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这些提问在备课环节教师就应该进行充分地准备,因此,本人认为,生活化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学设计的生活化。又如,本人在进行地球自转这一知识的时候,为了给学生更好地讲解昼夜交替的'规律与时差的相关知识,也会对教学进行生活化地设计,我设计的一些问题的环节,首先问学生,现在是什么时间?学生会回答出正确的时间。然后我又接着问,大家听没听过“北京时间”这个说法,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许多学生是听过的。我又接着设问,同学们,如果你有外出旅游住宾馆的经历的话,及是否观察过许多宾馆的前台那往往悬挂好几个时间不同的钟表,下面会标注上一些城市的名字。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这里标注的时间是真正的时间吗,这时许多学生会意识到,这里的时间并不是真正的时间,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那么同一时间下,乌鲁木齐应该是几点呢?有些学生会知道乌鲁木齐时间要比北京时间减去2小时。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地去理解教材知识,实现了地理教学的生活化目标,更加有效地落实地理教学的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景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被广大地理教师所熟知,首先明确地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应该把学生看做学习的探究者和学习过程的体验者。在当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问题的空间,而不应该直接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无趣的,也不符合学生获取知识的一般规律,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之一就是给学生营造符合生活场景的情境。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把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真实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就能让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同时也让部分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相对轻松一些。例如,本人在给学生讲课时,考虑到更好地创设生活情景,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给学生引入一些时政漫画,或者和地理相关地小品,或者一段视频材料,或者是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等等,然后通过地理学科的加工,让材料与教材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要符合两个条件,首先是生活情景的选择要紧紧与教学目标相结合,能够比较贴近教学重难点知识。其次,材料的选择应该贴近生活,同时也不要有太高的难度,超越学生知识水平的知识也是不合适的。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工业区位因素与地域”之间的联系这一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由于尚未步入社会,对工业的了解相对少一些,首先给学生展示了当地工业的分布情况,并进行了数字的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基本的知识,然后教师在结合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三、充分利用身边事例,促进地理规律的理解

  对于地理教学中的一些结论或者概念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或者是比较抽象。而人又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也以来环境生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处处皆地理,地理处处皆生活。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并把这些知识巧妙地运用于教学中,无疑大大降低了地理教学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地理教学的效果。教师同时也把地理知识迁移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例如在讲解区域地理的时候,提到西藏地区的居民做饭的时候,经常要用到高压锅,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高海拔地区的气压比较低,水的沸点也低,一般而言,水不到100摄氏度就沸腾,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把饭煮熟就需要高压锅。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下身边的地理知识,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效落实地理教学目标。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把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与地理教学知识巧妙并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地理课堂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地理是一门学生认知世界,只有来自于生活,并且回归于生活,一堂课才是富有生命力的。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8

  一、教学结构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所以优化设计地理课堂教学结构非常关键。选择教学内容需要对地理主干知识把握,具体设计要结合知识的发生与发展。首先,要善于突破教材的局限,对教学内容适度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充实感。其次,一定要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确保相关内容具有示范性与基础性。以农业地域类型这部分教学为例,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生产特点、改良措施的介绍,一定要与农业地域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区相结合,如此设计才会保证课堂教学达到目标性、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的有效统一,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对教学结构设计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简入难,循序渐进,保证教师教学的思路与学生学习的思路保持相同的节奏。对教学结构设计,教师还应把握课堂活动主次分明,保证秩序,避免枯燥、单调。还应当对教学内容的难易交替特别注意,如此有利于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教学重难点做到有效的把握,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地理兴趣

  地理这门学科实际上非常生动有趣,教师展开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各种直观教具,或投影仪等,将教学内容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献给学生,生动直观的画面非常形象,能够将抽象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了学生的现场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丰富了学生掌握的信息量,调动了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都上升到了新的层次。

  三、对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际上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相互沟通、启发,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分享经验与知识,达到情感上的交流,分享彼此的观念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经过探索实现新的发现,最终形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教师展开地理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改变唱独角戏的状态,不能采取满堂灌教学方式,多途径进行师生互动。对学生做好引导,使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学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议论,详细讲解重难点,做好归纳总结与评价。教师应对途经开辟信息反馈渠道,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对教学进程有效调控。多多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更好地巩固,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提升学生在地理方面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与创造性,提升课堂教学活力,构建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四、对实践教学高度重视,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实践教学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要加强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地理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客观实际是地理教学突出的特点,如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水文观测、考察野外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河流等,这些活动活动均涵盖三个阶段,即明察问题、对知识重现、知识迁移。显然,地理课程与生产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要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加强理论联系实践非常关键,对实践教学环节一定要高度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经验的辅助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学习意义。六、结语本文主要结合地理教学实践,探讨创新高中地理教学的相关策略,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科学定位、对教学内容认真筛选、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等,必定会有效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学习,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9

  为了解决高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地理科学的时空特性的接受和理解比较抽象和枯燥,本课题针对这一现存教学困境试图突破,着重故事教学法的尝试和实践。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将地理知识相关的故事和传说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解决枯燥乏味的一种教学方法。把故事教学法的普遍适用性运用于地理教学中,让地理学科的学习变得轻松快乐,让学生在望书兴叹“其喜洋洋矣”。高中地理具有特殊性,即是文科和理科的交叉学科,且理科性很强,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文科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困难性。所以,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故事法教学法,可以创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一、故事教学法的普遍适用性

  (一)故事教学法概述

  故事教学法,即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相关简明、短小故事,吸引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从故事中悟到蕴含的道理,掌握所学知识奥秘的一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感人、极具吸引力的故事,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使学生愿意和教师接近,亲其师,信其道,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宽容、热爱与欣赏。故事教育能产生极佳的效果,是一个很值得推广的教育方法。

  (二)故事教学法实施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事教学法的实施,能够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喜欢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听故事能够帮助人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一个好的故事比讲纯粹的'理论更具说服力,让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故事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只起辅助作用,不起主导作用,核心还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特殊性

  目前,从任教班级的学生学习状况、考试成绩来看,学生对地理学习表现出来的一般问题有:高中学生初中地理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足,惰性强;读图、识图能力欠缺;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浓厚;高一新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及格人数少,优秀人数少。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有: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教学空间性比较强,尤其在地球运动模块中;知识讲解比较抽象,需要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浅显的知识,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比较高;地理不同于文科其他学科,是文科和理科的交叉学科,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教师的发挥和创造力。

  三、创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如何创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是当下地理教师面临的一大考验。

  (一)故事导课

  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导入具有趣味性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学习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人教版)内容时,不妨导入牛郎织女的故事: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狠心的王母娘娘用金簪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无情地隔开......夏夜七夕,仰望星空,看到一闪一闪的星星,那就是恒星。通过导入故事,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从而对行星和恒星加以区别。

  (二)故事授课有意注意的时间

  一般在15~25分钟内,随着讲解的深入,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减弱,有必要再设故事情境,继续刺激,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讲“气候”相关内容时,引入“猕猴桃故事”,曾经一位新西兰商人到陕西旅游,在秦岭山地,他发现了一种水果——野生猕猴桃,果实个小,味酸,回国的时候,带了猕猴桃树种,栽到了新西兰,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下,降水充沛,所结果实个大,殊不知,它的故乡在。

  结语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学方法,适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对于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从故事中来,到故事中去,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10

  一、社会人文环境的变迁,知识框架体系巨变

  1.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知识在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剧增。

  人们需不断地更新知识与理念,给头脑补充新鲜能量,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然而学习的时间有限,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受到大家的一致关注,个性化教育应运而生。个性化教育倡导具备学习的兴趣和方法,比记住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该是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全面、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教育。全国学校上万所,但教材却通用一本书,这样的的课程体系存在很大不合理。万校一面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过时落伍,无法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需求。

  2.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高中教育已经基本实现普及。

  高中教育的功能也必须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调整。从最初的少数精英模式教育,转变成面向全体大众学生的平民教育。高中教育的出发点不再是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一个点,而是多元化选择。高中毕业生要么继续升学,要么直接步入社会。学生需要创业精神,需要敬业意识,需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些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高中教育阶段应该给分流的学生以知识上的支持,这种个性化教育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二、高中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材而施教舞台广阔

  1.高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而敏感的群体,群体间或个体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思想品质的培养,学习基础的夯实,兴趣爱好的引导,不可能千篇一律,都存在若干差异。学校可以通过筛选学生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归纳分类,研究探讨。并选择其优势特长,为日后选定的学习发展方向准备指导参数。使存在不同优势个性的人拥有发展美好未来的机会。

  2.个性化教育遵循着因材不同而施教有别的基本原则,合理布局教学实施环节。

  教学中将学生分层划分,设置不同侧重倾向。因不同人、不同章节的差异,教学目标各异。相对其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利于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最为合理的教学目标及实现路径,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教学中来,教与学相互促进,教中不忘学,学中促进教。设置恰当可行的激励制度,鼓励学生探索和培养创新意识。

  3.分层教学搭建广阔舞台。

  分层教学的实施,能够将学生的特性最大化尊重,多梯度、多环节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进步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有效化解心理压力和自卑情绪,使他们在学习的路上不再迷茫徘徊。

  4.教学中运用动态管理手段。

  因为学生的层次是一个动态的变量,没有哪个学生是一成不变的,那么管理上必须与之相配套,绝不能一概而论。相反,因差异而设置相应的对应措施,制定解决预案,是弥补差距的最好方法。在不断调整的教学步伐中,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进步,获得信心和尊重,人格上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师及教育模式的个性化调整

  好的教者应如同剧本的导演,在教学中善于创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更好地凝聚合力,解决问题。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科特色,进行学科策略的调整,更多侧重于专业性和适用性的匹配,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差异,本着实际情况而定。时刻留意学生的.接受效果,综合利用学生反馈的重要信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将个性化教学与以往的传统教育相比照,区分如下。

  1.课程目标设定上,更加人性化,调整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关联的知识比例关系。

  强调知识与技能应用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形成独立自主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正确价值观。为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课程结构创建及教学内容取舍方面。

  课程结构上,解读课程标准制定单元章节的主干知识线索,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调整各章节的学科内课时数。节约的课时,侧重分配给难、重、热点知识,在教学结构上构建一个线索清晰,结构均衡、难易适当的动态课程内容体系。改换以往烦琐、偏难、陈旧的教学内容,为教学内容体系瘦身塑形。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与生活相关、与科技相联的鲜活知识。

  3.课程实施环节,重点在于落实,难点也在于落实。

  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让学生乐于探究并主动参与。教师是如何提高施教能力的,将在实施环节得以体现。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一个面部表情丰富,手势语言多彩的教师极易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生动的教学会充满感染力,教师要努力提高掌控课堂的技巧,教学围绕主线,不偏离不花哨。注意防止范围失控和难度失控,敢于利用学生兴趣创设课堂亮点,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选择谁来教,和谁学,怎样选,选什么,都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让学生尝试按自己的意愿选课。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搜集学生成长记录信息,给出合理公正的评价。勇于挑战困难,将所想所思转化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4.课程管理方面,改变以往课程制定,教材编写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局面。

  允许学校、地方政府及国家三者实行三局分管,并充分调动地方学校的积极性,编写当地适合的校本教材,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课改的推进,使学生的考核方向发生变化。依靠原有的死记硬背无法获得优势,知识合理的迁移,知识灵活拓展运用已成为学习培养的重点。

  四、个性化教育大势所趋,创新发展时不我待

  1.因材施教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特点。

  实行集体规模化教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听课授课。因材施教打破班级学校的界定,给学习赋予新内涵,根据群体差异适时地开展相应的特色教学。不同地区教学环境质量不同,教师素养不同,教学对象也不同,千篇一律的教法不适合。应提倡个性教育,选择并走好适合自己的路。

  2.随着社会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科技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剧增。

  不想被社会落下,就必须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学习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选项。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具备了学习的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实用。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帮助他们全面、自主、个性地看待学习,掌握并运用一定的学习技能方法,能将学习独立地进行下去。

  3.个性化教育能够顺利实施,需要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发现并尊重学生的个性;二是为其提供有利于个性提升的物质条件。个性化教学无法离开发现个性差异的人,如何更有利于个性优势并被发现,小班额上课模式已成为趋势。高中二年级的第二学期,省级学业水平测试已经结束,各校都允许学生申报选修课程。若每十名左右在校学生配备一名专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计划编排、发展方向预期、选修课程技巧等,在各方面做出指导,重点培养学生志向和愿望、公民意识唤醒、终身学习的能力,便于学生根据自己所需和发展方向做出抉择。分别选择文史类、理化类、艺术类、研究类或技术类相关模块领域的学习,并做出个性选择。

  五、总结

  教育实践证明,高中课程改革对传统高中教育模式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课程改革之路漫长而曲折,为教者需要把握教改前进方向,坚定课改的必胜信念。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积极投身到课程改革建设中去。善于借鉴学习别人优点长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套路,注重养成个性鲜明的教学理念,使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11

  一、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掌握是片面的、粗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尽量将教材与乡土实际联系起来,把知识巧妙、恰当地传授给学生。这样,高中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学会不少乡土地理知识。乡土知识比较质朴、亲切,有极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极易调动高中生的好奇心与兴趣,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并逐步增加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树立起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志向。这样从一种意识的形成到一种感情的建立,绝非一件易事。仅凭初中阶段的乡土地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也并非利用几节乡土地理课或几次野外活动便能达到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并结合有效的教育方式才能实现。因此,实施乡土地理教学不能局限在初中阶段,而应将其贯穿到初、高中阶段的整个地理教学之中。其中,以高中阶段的意义更为重要。从整体来看,无论是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还是生活阅历及观察分析能力,高中生都优于初中生。通过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可以让高中生增进对家乡的地理了解,熟悉相关地理特征及家乡的发展优势等。同时,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研究活动。经过对家乡某个问题的调查、研究及评价,从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初中生是很难做到的这一点的。此外,高中生如果考不上大学,在不久的将来,他便是参与家乡建设的一员。根据现在社会的文化构成可知,不少高中生在毕业后的几年内会成为家乡建设相关部门的各级管理层。因此加强对他们的乡土地理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强化家乡未来管理者的乡土意识、大局意识及环境意识,这有助于未来乡土的建设及发展。

  二、开展乡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通常,经验丰富的地理教师,都不会死板地讲课,而会积极结合各种例子或当地实际,尽量搞活课堂氛围,让学生兴致高涨,甚至学生们还会强烈要求设立地理第二课堂。这是因为乡土地理知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外的乡土地理活动,又强化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热情。学生常常会在实践活动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便有学然后知不足的感叹。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形成的学习兴趣,有可能成为学生将来投入祖国地学事业的助推剂。根据实践表明,通常一个人的志向都是在中学时代建立的。而教师在学生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这就是实施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也是我们高中地理教师的价值所在。

  (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强化创新意识

  乡土地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便于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地理学科教学具有以下特征:时空跨度大、极强的社会实践性、教学开放性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贴近生活、与本土相关的各种自然或社会的热点问题,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探索氛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学习城市化过程后,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设置了如下问题:(1)观察分析,本地车流最拥挤通常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2)最拥挤的路段是哪儿,配备了多少交警?(3)不算公交车,最拥挤时的车辆数有多少?(4)请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最佳的解决对策,并说明理由。通过探究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也增加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们在发展进程中逐渐反思所形成的理念。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应充分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通过乡土地理教学,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将地理理论与相关实践联系起来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切实体验到地理知识的作用,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三、实施乡土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课堂教学渗透

  1、运用乡土地理素材,使地理规律、原理、现象形象化、生活化

  鉴于不少地理知识的概念、规律、原理及现象都很抽象,高中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设计时,善于运用乡土地理素材,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农业区位因素时,笔者考虑到运用当地的地理素材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们讲讲日常熟悉的农业活动,然后指导他们进行分析,哪些是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不但带动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锻炼了思考能力,增长了见闻。笔者还结合乡土素材的形象化来解决教学难点。比如,在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成因内容时,选取具体的乡土地理素材来解释各个成因,学生们都能很快理解。当讲到距离市中心远近时,笔者提前要求学生自行调查、研究当地三个商场的租金。上课时,笔者首先展示当地各个主干道的分布筒图,学生再汇报调查结果,并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距离城中心越近,地价也越高,并且商业用地也增多。

  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乡土地理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各种原理及规律来探讨、解决实际的乡土地理问题,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实施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有用的知识。比如,学习城市空间结构时,笔者提供了本地地图与北京市地图,由学生自行判断。当讲解城市等级划分时,首先提供昆明市城市人口、各地级市与各县城市人口资料,然后,要求学生判断,最终他们了解到昆明市属于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列居第一位。这样,他们也容易理解重要知识点及内在联系,包括城市等级、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

  3、乡土地理素材要突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对家乡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学生,他们希望能深入了解家乡的有关地理事物。因此,可突出乡土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农业区位选择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每年开春之际,农户都在思索应种植什么农作物更好,你们能想到办法,给他们出出主意吗?在我们这儿,很多农户长期种植水稻,这种做法对吗?(2)在一块土地上种植什么农作物,涉及到哪些因素呢?(3)思考一下,本地将水稻作为主要生产作物合不合理。(4)让农村的学生讲讲父母辛辛苦苦在家里种水稻的做法有不好之处吗?学生回答:辛苦,赚不到钱。老师: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这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共同决定的。(5)教师提供当地农作物种植资料,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一位农民,自己打算怎样来发展农业?”

  通过上述问题,特别是最后一道发散问题,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课后,学生们也了解到农民应怎样去当,怎样去种好地,怎样促进农业发展。同时,他们也认识到父辈由于文化低,不懂运用新观念去看待农业生产,只知按部就班,因此,难以脱贫致富。通过学习,不仅让学生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教材,让学生讲述熟悉的乡土地理素材

  有的学生对一些教材知识有亲身经历。若让他们现身说法,其他学生也容易信服,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比如,学习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时,在当地最为普通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笔者挑选家里种植水稻的学生为我们讲解水稻的种植过程。同时,让学生们现场采访这位同学,了解水稻的种植规模、产量、灌溉、销售等,着实让城里生活的学生增长了不少农业知识,他们对知识的印象也十分深刻。

  (二)加强课外活动渗透

  理化生学科离不开实验,同样,野外考察与社会调查对地理教学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课外活动,学生能从身边的环境入手,开展乡土地理学习活动,从而由小区域透视到大区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通常,教师可设计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安排学生于课外开展探究性学习。

  1、组织专题探究性实践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方式,可以让地理教学回归到生活教学。让高中生就某个乡土地理问题或现象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然后,从生活实践中加以提高。此类活动探究的范围比较大,包括和人类生存环境有关的各种自然事物或有关现象等。教师要选好探究主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综合能力。比如,学习城市化一课时,笔者事先要求学生去观察、调研,分析当地有什么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影响呢?通过学生的汇报,可知在环境、交通、城市土地利用及人口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变化。这让学生了解到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也意识到在经济取得进步的同时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2、组织观察观测型实践活动

  这类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观察相关地理现象,并观测记录有关数据,从而为抽象的地理理论知识提供具体的例证及解释。比如,开展“气象观测”活动,笔者让学生通过学校的相关器材,观察记录主要的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降水量、蒸发量、风速、风向等。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12

  摘要:地理学科作为高中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强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即始终以被动者的身份接受来自于教师知识的灌输,没有自主参与的权利,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知识,或者即使掌握了表面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因此,让学生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理解至关重要,体验式教学法也因此受到了广大地理教师的重视与应用。

  关键词:主体体验;体验式情境;课外实践活动

  体验式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此种教学方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能获得提高,也有利于地理教学目标的达成。那么,如何将这一教学方法有效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呢?

  一、转变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主体体验

  实施体验式教学法,教师首先要转变以往以自身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学生视作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归还学生学习的权利,认清自己的身份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主体者、实践者、参与者,教师本身只有具备正确的体验式教学的理念,才能将此种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比如,在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部分内容时,正式学习之前,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对课本教材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提前对本节内容的知识点有所了解和熟知,上课时,由学生上台授课。为了上好课,学生在课前都进行了充足的准备,除了阅读教材,还翻阅了各种教参,有的学生甚至列好了上课所需要的提纲,设计了十分精彩的导入语……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气氛显得异常轻松、活跃,台下学生也都认真地听着,并与主讲学生进行着积极的互动。如此一来,我一改以往以教师、课本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既能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又能增强学生的主体体验,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地理知识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利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手段来为学生创设一种体验式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课本上的知识不再是距离自己很遥远的东西,而是真实地存在于自己身边,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带入思考的`意境,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悟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有关“旅游地理”的知识时,我就运用现代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我国一些名胜古迹被破坏、环境被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回忆身边是否存在这种不良现象和行为,然后思考: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对旅游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原因是什么?这样,通过给学生播放相关资料并提出问题,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体验式教学情境,既引发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使他们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引导学生感悟了地理知识,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有对书本知识的认识,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但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所以,身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节内容时,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以及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之后,我就将班里学生分为了六大组,让他们以小组形式,对“秀山县缺不缺水”这一问题展开实践调查,调查内容为:是否缺水,缺水的原因,缺水对秀山县造成的影响,怎样给缺水的秀山提出合理的方案。调查完成后,对调查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制作一个幻灯片,在课堂上,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幻灯片进行演示、讲解。这样,通过开展这项调查活动,我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精神;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了地理知识的学习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我们要将体验式教学法有效地运用其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实践地理学习活动,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价值,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获得大幅度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白兴华.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xx.

  [2]李智焕.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法初探[J].广西教育,20xx.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13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在课堂教学中也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四周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来延续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爱好。

  一、尝试“探究式”学习和“非探究式”学习的有机结合

  科学探究是学生思想、行为、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求知、求真的熟悉活动,其中必有思想火花的闪现,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关注种种地理现象,并鼓励他们的探究精神。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精神,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探究式”学习不能取代“非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要以“非探究式”学习为主,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千万不要为“探究”而“探究”,当我们的教学任务确实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当某些问题必须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我们就要科学地设计课题,提出问题,进行科学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否则,我们就不要“探究”。例如在学习文化扩散这部分内容时,我就提出了一个具体案例:文化传播类型有哪些?问题提出后,即可组织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与同桌进行讨论,互相启发;也可以在几个人组成的小组中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开阔思路;也可以抓住中心和要害,全班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等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尝试把教材中的“综合探究”与自主设计的“探究题”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科学探究内容

  地理新教材在每一章都设计了一个“综合探究”,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综合探究”,指导学生进行活动。

  但是也不能完全拘泥于这一固定模式,“探究”课题的设计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围绕让学生易上手、易理解、易把握的思想和活动来安排,做到融知识、能力、实践于探究活动过程之中。或者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聪明才智自主地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结合具体生活的地理区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更有意义的是增强了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意识,大大深化了课本知识,让他们体会到了地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生活离不开地理。

  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尝试设计探究步骤

  高中学生的身心发育渐进成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大多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超越学生的实际能力,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既感到有点难度但经过一番努力也能解决,这个结合点的把握要靠我们广大教师去研究、去感悟,只要引导得当,即使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也是可以运用知识来解决,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探究目的!

  四、尝试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形式

  探究式学习首先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所谓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气氛中,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活动。例如,讲述文化传播的媒介的.时候,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爱好的问题。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像推理小说中的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爱好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但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绝不是说不要教师的指导了,越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教师的指导越显得必要和重要,教师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引路人和领航员。当学生在分析某一问题陷入困境时,需要教师指点迷津;当学生分析某些问题误入歧途而难以自拔时,需要教师用科学的方式把他引出来,使他步上正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任何时候都需要教师适时有效的指导。当然这种指导并不是要教师代替学生的思维,越俎代庖,要注重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教师指导作用的有机结合。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创造性学习,是一种人际互动的社会性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广大教师去积极探索,总结成功经验,以便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14

  摘要:文章阐述了多元化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意义,提出了高中地理课堂多元化教学法的构建策略,即小组合作,创新学生学习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激活高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多元化

  高中地理的教学老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和具体化,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学习效率得到全面提升。而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学处于比较落后的灌输式状态,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影响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教学法,推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多元化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高中地理教学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一般而言,在课堂教学中都是教师讲解,学生接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由于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是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来获取和掌握知识,机械化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不能对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更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会逐渐改变传统单一、单调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教学等多模式的运用,使高中地理教学形式多样而灵活。

  (二)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形式

  学生不应该是被动学习的主体,而应当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方能不断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高中地理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接受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形式。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思维和习惯长期受到压制,将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多元化教学法,不断丰富高中地理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空前的增强,这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地理课堂多元化教学法的构建策略

  (一)小组合作,创新学生学习形式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不仅能有效地改变传统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全面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索实践能力[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首先,合作项目的选择一定要科学。既然学习的项目要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那必然应当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启发性。因此,在合作项目的选择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其项目的合作意义,为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在开展合作学习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分组的科学性、合理性,尽可能避免组内人数过多无法管理,也要避免人数过少而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激活高中地理课堂

  如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师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具有更多优势。地理是研究自然环境的学科,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比较抽象、难懂的。而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模式,难以让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对知识难以理解。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解决教学难题。和传统意义的教学手段不同,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能将难懂的知识简单化。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季风气候等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将气流的形成展现给学生,这种形式往往能让学生轻松地理解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情境教学,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是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又一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微视频、图片或音频导入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将思维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在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导入,利用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对激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应试教育中单一化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接受新的挑战,而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迎合了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教师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陶亮.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8):88-89.

  [2]韩永东.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优化举措[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xx(6):104-105.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15

  1、情境教学的概述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目的的创造一个具体生动的场景,尤其是在场景中加入一些有色彩的情绪和主体的形象来使学生感受到态度的体验以及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真实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一个成功的情境教学环境的设置,可以降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难度。因此,是否可以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到情境教学的乐趣,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创设的重点。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往往让学生产生一种枯燥感,而情境教学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思考知识点的生产起源和产生过程,探究学习中的难题和提高学习的效率”[2]。

  2、高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

  2.1故事情境教学法

  故事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聆听故事,如果在枯燥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适当地运用一些富含哲理和趣味的小故事,那么教师就能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学有关交通运输的布局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把故事中所使用的搬运方法和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交通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2多媒体情境教学法

  在21世纪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经常会受到制约,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可以完善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多媒体中声音和图像的使用主要是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视觉感和听觉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高中的人文地理部分的第九章涉及到海洋的'污染以及存在的问题整治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利用影像资料,观看一些海洋的生活垃圾污染和海洋的石油污染等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各种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危害。这样,教师在课堂所教学的内容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

  2.3实验情境教学法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的部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会难以理解和吸收。实验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情境中来,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有关地球转动以及洋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地球仪的使用,让学生体验到地球的经纬度的变化以及太阳日照光线的差别。

  2.4谚语情境教学法

  谚语能够受众起到通俗易懂的效果。劳动者通过在不断地实践和劳动过程中总结一些生活经验和劳动智慧继而留传下来。在高中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到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以及气候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一些直观性的谚语来提高情境教学的效果。“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能够很好地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谚语来进行情境教学的设置能够将深奥难懂的地理知识通俗化,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同时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

  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想情境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设置好问题情境。只有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情境才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其次,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从而创设出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教学情境。最后,教师在地理课堂的教学中要想缩小学生与地理学习的差距,就必须能够有效地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设置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束语

  理想的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因此,情境教学在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地情境教学方法的探讨,期待学生能够在情境教学中不断提升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教学总结05-21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2-27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1-22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02-09

2022高中地理教学总结12-10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02-13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01-15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12-10

最新高中地理教学反思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