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话诵读——听詹芬老师《泊船瓜洲》之随想(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叶小秋

古诗文是我们的国粹,是祖国语言的根基,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经典民族文化。它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的呈现分为课内新授课和课外诵读指导课两种形式。前者形式,我们并不陌生,其教学目标应该在落实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充分挖掘古诗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融入古诗蕴含的文化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洗涤心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那么如果作为课外诵读指导课,它的目标定位又是什么呢?基于本次 “中华经典诵读课”研修活动的主题,我姑且认为其本次活动目标定位是这样:1、推进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2、营造一种古典诗文的校园文化氛围。3、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对经典诵读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结合两者,我个人认为古诗教学共同目标通过营造古诗中蕴含的意境和情境从而激发孩子的诵读兴趣。今天,詹老师在《泊船瓜洲》的诵读课上,以“激发兴趣”为主要目标,以“诵读”为主要策略,为我们呈现的一堂充满“诗情画意”的诗词课堂。

一、 诗中有诗

古诗文的学习不是单调和孤立的,从内容上说,它不应该局限于所教的一首诗。它应该是诗中有诗,诗外有诗。纵观詹老师整堂课,诗的氛围随处可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板块:

1、课前诗诵,情趣盎然。

课伊始,孩子们自觉朗诵起平时积累的诗词,看似平常却也有意,因为课前的古诗背诵,使得孩子未学诗前先蕴诗调,孩子从一开始就洋溢在浓烈的诗歌学习氛围中。

2、以“景”扣“景”,情景相融。

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出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春花烂漫之美景:绿出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春柳依依之美景;绿出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春风拂面之美景;绿出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雨绵绵之美景;还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等一系列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学生一下子被沉浸在美丽的江南风光中,享受这种经典诗歌所带来的诗情画意。

3、以“情”扣“情”,情情深入。

学完课文,詹老师又扣住“思乡情”为主题,引导学生拓展,积累思乡的诗句。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长相思》、《天净沙秋思》一组诗词让学生激情诵读,深刻体会作者思乡之情,最后齐诵,达到情感共鸣。同时,詹老师既注重了孩子的课前的资料搜集,以思乡主题,引出一组思乡古诗,让学生在学习一文时,认识更多的同类古诗。在诵读中不仅鉴赏了古诗字词句的魅力,而且也无形中渗透给孩子一种经典诗句积累的意识,对书香文化校园的营造也是一种无痕的指导。

二、 诗中有情。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而这份深切的情感如何诠释给年幼的孩子们呢?光靠老师的讲解、资料的补充显然不够。

这时,我们看到了詹老师的课堂智慧,采取“以读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和方式,以“诵读”为策略,在了解了王安石的当时背景资料后,反复引读(4次)“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诗句中体验作者只能在一次次眺望中想象家乡的美好,又只能反复试问(4次):“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中表达作者的无奈归乡,急于返乡的心境。

可是“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人又何止王安石一人!我国从古至今有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时刻思念家乡和亲人。詹老师又紧扣思乡为主题,引出一组思乡古诗,让孩子配乐朗诵,再次深化诗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情。这样,伴着《思乡曲》,学生的动情诵读水到渠成,朗读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内心需要,从而使学生一步步品出了诗韵。

这里渲染的何止是作者的诗中情?我们还可喜地看到孩子们在詹老师的激情导读之下所产生的对诗歌的热爱之情也已跃然在课堂之中。

三、诗中有画

前面提过,古诗文的学习不是单调和孤立的,从形式上说,它也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更还应该注重古诗文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方说,我们可以在语文课上积极引导,让孩子们给经典古诗配上音乐课类似的节奏,或朗诵或吟唱,也可以画一画,画出古诗的意境,或涂鸦或描摹。

如:詹老师说诗是一幅画,那么这首诗画了哪些地方呢?这时,学生以画布景,画出了京口、瓜州和钟山三处地名,又画出了一道江水,几重高山,一轮明月等景物;

那“春风又绿江南岸”又该怎么画呢?詹老师又以读代画,引出一系列描写春光的优美诗句以各种形式让孩子们诵读,读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意境和情境,如此美丽的江南风光,诗人就这么想着,望着,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一丝丝甜蜜的回忆又掠过心头,一处处揪心的场景又弥漫在作者胸中……难怪作者念念不忘。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啊!孩子再次享受到这种经典诗歌所带来的诗情画意。

四、诗中有意

有人说古诗是人类某种宝贵的情绪、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最难呈现的是诗的意境。因为意境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詹老师在教学中,还是以读为本,让孩子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因为古诗中蕴含着节奏、音韵、意境的美,学生只有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细细品味诗文所表现的意境,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首先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自主学习、自由朗读古诗,读通诗句基础上老师还提醒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直至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然后,通过画一画、唱一唱、诵一诵等方式读懂诗意,然后将“文意”与“诗境”对应起来,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境”“妙悟”,升华内心的情感。

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中有画,诗中有音乐,诗中有哲理,诗中有人生。古典诗文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所以开展好经典诵读工作,我们任重而道远。

____

书声琅琅 其乐融融

——评詹芬老师执教的《泊船瓜洲》一课

瓯海区实验小学前汇校区 黄建跃

《泊船瓜洲》诵读课上,学生兴趣盎然、入情入境。课堂上,诵读形式多样活泼,整个课堂书声琅琅,其乐融融。课堂构建了古诗诵读课的基本模式:由诗入乐,诵得其韵——由诗入画,悟得其境——由诗入情,品得其意——由诗带诗,拓展积累。

一、由诗入乐,诵得其韵

吟诵是古诗教学的基本方式。在《泊船瓜洲》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领读合诵……在有声有色的诵读中,学生经历了字正腔圆读正确、读读画画理解读、入情入境地读、入心入神地读。诵读形式多样、诵读指导有层次。在诵读中,学生体会了古诗的音律美,节奏美。在抑扬顿挫、多样活泼的诵读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有效的诵读也使学生入情入境,避免了逐字逐句的分析和串讲。

二、由诗入画,悟得其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而欣赏诗歌一个必要的也是一个很难得环节就是入画入境。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文字进入画境呢?在《泊船瓜洲》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给“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画一画简笔画,摆一摆“京口”“瓜州”“钟山”的位置,并想象给这幅简笔画添画。这样,不单单理解诗的意思,而且使得学生对于古诗描绘的画面丰满起来。这样学生由文入画,由画入境,从而由境入意。

三、由诗入情,品得其意

古诗词的目的就是表情达意,这情意、意蕴就是诗的灵魂。但古诗所作时间与我们相去甚远,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在入得其境中,会得其意。在《泊船瓜洲》课堂上,我们发现詹老师的有效做法:在学生理解的困难点上,适时出示古诗所作背景资料,这样,学生就较好地理解诗意,明白了为何有“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惆怅、感慨。

四、由诗带诗,拓展积累

当学生诵读品味之后,还得丰富诗词的学习空间。在《泊船瓜洲》课末,教

师引导学生学完后,出示一组送别诗来诵读。这样,以一诗为引子,联类引带,以诗带诗,丰富积累,使得课堂丰满、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