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说课稿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一、教材分析

  《四季》这篇课文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2 课,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从而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使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用游戏形式复习11个生字

  2、朗读感悟课文,体会儿歌的韵律美,激发对课文学习和防写诗歌的兴趣。

  3、通过不同形式的表演,感知四季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下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2、教学难点: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播放“找朋友”歌曲,师生拍手。师问:小朋友听出了是什么歌儿了吗?好,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等会儿老师拿出一张拼音卡片,请小朋友赶快找到生字宝宝来认一认。但是,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为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印象,我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认词语”的识字游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时间和机会,让生字和他们一次次见面,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识字,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这样就达到了巩固识字的目标了)。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引出课题。

  和生字交上朋友后,我首先带领学生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师说: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可以让花儿变红,草儿变绿;可以让太阳变成火球,晒得我们直淌汗;可以让红红的果实爬上枝头;还可以让世界一夜之并且晨变得一片雪白,请小朋友来猜猜这是哪四位小姑娘呀?

  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我这里有几幅美丽的四季画儿,谁来给它们找一找家呢?(帖画)

  设计意图:(学习兴趣具有强大的动力,它能推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课文。以上环节通过有趣的游戏,美丽的图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语文与生活沟通。)

  2、朗读课文

  师问: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请小朋友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

  (1)、学习课文:有一个朋友也很喜欢春天,他还给春天写了一句话呢:草牙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2)、品味语言:“草”和“草牙”比较,“草牙”是什么样啊?正因为尖尖的草呀牙只有春天才有,所以草牙说:“我是春天”。

  (3)、美读加深:尖尖的草牙在对小鸟说的时候是什么表情?请你也带着这样的表情来念一念。

  (4)、多读评价:请同学们也来做小草牙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分读等多种形式读。

  (5)、拓展表象:小朋友们,春天除了草牙尖尖外,还有哪些景物呢?谁能像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也给春天写一句话啊?(我们就写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写诗就是这么简单啊,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自己写得诗吧!)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美度家深,评价强化,并通过图画表象支撑,进行言语图式拓展的训练。这样学生不但知道春天的美丽,更学到了句式,工具性与人文性比翼齐飞。

  在接下来的三个季节里,我让学生合作学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知道荷叶(圆圆)→夏天;谷穗(弯弯)→秋天;雪人(顽皮)→ 冬天。让学生上台做做自己创造出来的动作,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经过这样多方式,多层面的指导,学生读起来就有声有色了,唱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体验基础上练习说话,为学习文本句式打好基础,进而再通过品味言语与动作演示相结合)

  (三)课间活动

  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学习持续时间比较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我就让学生休息休息,一起来唱首歌《春天在哪里》,用声音来表现出对四季的喜爱。

  (四)再读课文

  在唱完歌曲后我又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我将学生分成四组:春草组、夏禾组、秋谷组、冬雪组。

  (五)拓展练习

  我们用歌声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用朗读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用动作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接下来拿起画笔画一画喜欢的季节,并在旁边写上关于这个季节的小诗。

  板书设计:

  草芽(尖尖)→春天

  荷叶(圆圆)→夏天

  谷穗(弯弯)→秋天

  雪人(顽皮)→冬天

  (回归整体、美读升华、表演强化。活话课文、转换言语、迁移运用。使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