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伸向被遗忘的角落 教师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学生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每个暑期开学面对陌生的班级名单,班主任们在没有见到学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对这些问题学生的研究,那些刺头就成了研究的焦点,他们有什么特点?因为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在自己一年里的工作中是最伤脑筋的了,作为只有两年班主任工作的我更是把转化问题学生作为一件大事来做,期间也有很多迷茫与困惑,这次有幸拜读了万玮老师的《遭遇问题学生》感觉茅塞顿开,这本书用鲜活的事例科学的理性的对问题学生的类型,形成原因及如何面对问题学生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给我更多的启示以及工作上的指导。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自己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成长需要耐心,对待问题学生需要坚持,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应该耐心的引导,细心的呵护那些蒙上灰尘的心灵,把我们的爱延伸到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热爱欣赏学生,这样问题学生不在是问题。

很多时候或者说很多老师关注更多的是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那些学习差,思想差,行为差的学生被我们无情的定位在遗忘的角落里,可是当我们与那些我们眼中的问题学生目光相对时,你是否读出了他眼神中的期待。他也渴望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的肯定。但是当他们仅存的那点自信和被肯定的渴望被我们忽略,有些学生因此失去了自信将自己封闭起来,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更多的学生是背道而驰的选择了特殊的行为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比如:有些学生大声喧哗,可能只是想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有些学生激怒教师,也许只是因为教师一个轻蔑的眼神,有些学生拿别人的东西,可能只是满足自己的一种心理欲求,有些学生离家出走,可能只是因为父母亲缺乏一句温暖的话语。。。这些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就是想让我们注意到他,不要把它放在那个被遗忘的角落,他们也需要阳光需要雨露。

万玮老师在书中详细分析了问题学生的成因,观察的准确分析的精辟,原因有来自社会,来自家庭,来自自身的成长,也有来自学校,当然也有我们这些施教者。

我们要分析问题学生的症结所在,寻找转化他们的技巧,帮助那些问题学生重返正确的轨道,用爱的力量让他们重新融入集体,让他们具有归属感,我们必须让问题学生意识到自己属于这个班级,从而建立起“我们同属一个班”的“我们感”和“归属感”班级成员在心里上发生共鸣,对成败荣辱有共同感受体验,他们才能产生相应的情感和相互情感依赖关系,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从班级中获得肯定,鼓励和支持,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渴望从学校,班级和同学中获得肯定,鼓励和支持,以摆脱困境,这也是促进问题学生转化的有效策略之一。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就能让学生产生良性发展的愿望。

其实如果我们出现了问题学生,真正要反思和改变的是教育者自己,作为班主任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

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古人曰:“欲速则不达”。一方面,“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的存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多种因素长期影响,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晶”。因此,我们在转化这些“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时,切不可毕其功与一役,想一口吃成一个个胖子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问题学生”的转化常常具有反复性,不少班主任认为仅凭自己的几句话或几件事就可以转化好一个“问题学生”。其实这只是班主任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已。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问题学生”的转化是曲折的、迂回的,前进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但有时也会出现反复倒退的现象。有这样一位班主任,他根据自己工作的经验结合学校、班级、学生的情况制定了班级管理得若干规定,并且公布上墙。事隔不久,当他偶然得知班里几个住校学生有几天没在校内就餐,而是在外就餐时顿时火冒三丈,当即指派学生请来家长,接下来就是痛斥学生与家长,结果转眼学生干脆玩起了失踪。幸亏发现得及时,要不后边的乱子可就大了。因此我们必须对“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地艰巨性和和反复性要有充分的估计,要给学生改正缺点的时间,要允许他们在一定程度、一点范围内“反复”,太过急于求成,只能适得其反。因此我们绝不能犯这样的错误,所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便是这个道理。

二、不为浮云遮望眼

作为班主任,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被学生“转化”的假相所迷惑。“问题学生”中有不少学生是服从家长的命令来到学校,就像我班的王鹏,干什么也不能激起他的兴趣,对学习一点兴趣没有,对未来也没有一点想法,完全是妈妈逼着来的,总也踏实不下来。这些孩子自己的内心深处根本就不想待在学校,由于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看管孩子,他们就成了绝对的“自由人”,他们习惯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生活,他们从内心深处厌倦了“白天端端正正上课,工工整整做作业,晚上还要忙于家庭作业的生活。”作为学生,他们真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些学生为了取得班主任老师 的信任,往往表现出很听话的样子,课堂上正襟危坐,卫生时冲锋现阵,见面问好,点头说是。于是,不少班主任就认为学生是个好学生,放松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殊不知,他们这么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取得老师的信任,一旦脱离了老师的视线,他们就恢复了其庐山真面目。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明查秋毫,投过现象看本质。

三、构建等边三角形

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有如一个等边三角形,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围成等边三角形,甚至不能围成三角形。面对这样一种微妙的关系,很多老师在“问题学生”出了出了“问题”后总是频繁的家访和干脆叫家长来学校,,一下子把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搞的十分紧张,。如果频繁的请家长,势必引起家长和学生的反感,老师付出了许多,但收效甚微,而叫苦不迭。其实面对“问题学生”即使请家长,也应在和学生正面接触和其一起分析事情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再将家长请到学校,由其将事情的经过讲出,并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以及今后的改正措施,让家长了解实情。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同时也赢得了家长的尊重和信任,彼此之间的关系才会更融洽。这样才能构建一个稳健的等边三角形,时刻让学生置于这样一个等边三角形之中。

在书中第二章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很值得我们思考:“孩子,不是你不能学好,而是我还没有找到教好你的方法”。我们要想转化问题学生,就要从内心中真正的理解问题学生,我们要发掘学生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万玮老师在书中引导我们,在施教过程中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想法,在不同标准下问题学生的的界定也不尽相同,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问题学生不急不躁,必要时可以做一些让步,再次我们要站在问题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可以让教育管理更加有效,面对问题学生时我们要运用情感的武器,蹲下来讲话,让他们找回自信,让他们从内心中愿意亲近你,愿意与你交流,所以说爱的投入就成为我们与问题学生的联系纽带。

爱的方式可以不同,但爱的份量没有轻重。把爱伸向被遗忘的角落,用一双温暖的手去抚慰那不被注意的心,为孩子拨开心头的乌云,给孩子送去明媚的阳光,这才是真正的爱。新一代的教师就应有开阔的胸襟,把爱无私奉献给每个孩子,不管大小、强弱、品行的优劣,并把这一点看作是自己的本份,视作一种至高无上的乐趣,这就是爱的教育。即使枯萎的心也能苏醒,即使冰冻的感情也能融化,因为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广的爱。这样的爱,能容纳一切,能融化顽石,能点石成金…… 

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爱心播种,架起教育的桥梁;用智慧耕耘,精心捕捉教育的契机。那么,学生就一定会在我们的鼓励、期待中变得更乖、更好,进步也就会更大,学生身上的“问题”也就会慢慢地消失。“问题学生”终将不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