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的心愿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惊讶”、“震撼”、“炫耀”、“若有所思”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感受人间的兄弟情谊。

  3. 借助旁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保罗对男孩的一次次误解,以及男孩的美好心愿,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学会关爱他人并享受给予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新词卡片,课文录音CD。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课件。

  学生:搜集生活中关心、帮助别人让自己感到高兴、快乐的真实事例等。有条件的学校可鼓励学生利用书报、上网等途径搜集有关圣诞节的知识。保罗是幸运的,这并不是说他在圣诞节时得到了哥哥送来的一辆新车,更不是说他不是生长在男孩那样的贫困人家,而是说他十分真切地感受到了人间兄弟之情的温暖。保罗更是幸福的,因为他通过“新车”与男孩相识,领悟到“幸福”的本质与来源。相信经过“一次令人难忘的节日兜风”之后,保罗会更幸福、更快乐。走进《哥哥的心愿》,让人感受到了人性之美、亲人的爱。正如卢梭所说的“人在心中应该设身处地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而只是那些比我们更值得同情的人”。

  课文讲述了圣诞节时,围绕保罗的哥哥送给他的那辆新车,保罗一次次地误解了男孩的美好心愿,体现出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同时也让保罗真正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全文一共11个段,可分成四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1~4段)写保罗在哥哥送他的新车前误解了男孩的心愿。第二部分(5~9段)写保罗请男孩坐车兜风时又一次误解了男孩的心愿。第三部分(10段)写保罗明白男孩的心愿后和兄弟俩一起进行了一次难忘的节日兜风。第四部分(11段)写保罗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 道理。

  课文选取了一个温馨感人的爱的故事,语言朴实、简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美好心灵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课文内容,体会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感受人间的亲情、真情的美好。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4段:保罗的哥哥在圣诞节送给他一辆新车,他遇到一个男孩,男孩很羡慕,并说:“我希望……”保罗误解了男孩,以为他希望自己也有一个像保罗哥哥那样的哥哥。然而,那男孩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震撼。学习时,可从圣诞节入手,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抓住“面对保罗的新车,假如你是小男孩,你会怎么想”、“为什么那男孩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震撼”等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男孩心里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弟弟,他要像保罗哥哥那样送车给他弟弟,从而体会哥哥对弟弟的爱。同时也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男孩也想送车给弟弟呢?为研读下文打下基础。然后再以多种形式指导朗读,注意抓住一些重点词来加深感悟理解,读出对话中的语气变化。

  羡慕:指看见别人有某种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惊讶:感到很奇怪。

  若有所思:好像在想着什么。形容陷入沉思的样子。

  震撼:震动。

  * 旁批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语,“质疑”“释疑”的方法读懂内容。

  * 第5~9段:保罗邀请男孩坐车兜风,男孩坐车时请求保罗把车开到自家门前。男孩的举动又一次被保罗误解了。然而,却进一步体现了男孩时时想着弟弟,爱着弟弟。教师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旁批试着在旁边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试着结合旁批和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抓住一些重点词语以及“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开到自家门前时是怎么想的,男孩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保罗为什么不懂男孩的心思,又误解了男孩”等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读好对话,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男孩对弟弟说的话,可让学生想象当时男孩带弟弟出来的情景并演一演,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这里,课文中没有交代保罗明白男孩的心愿后是怎么想的,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一说,或问学生:面对这样的情景,如果你是保罗会怎么想?

  惊愕:吃惊而发愣。

  冲口而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兜风:这里指坐着保罗的新车游逛。兴高采烈:形容人的兴致和情绪很好。

  炫耀:夸耀。

  跛脚:因患病走路时身体不平衡的脚。

  * 旁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保罗又一次猜错的原因。保罗把男孩的要求误认为是为了炫耀。

  * 旁批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课文,解答了前面的质疑。

  * 第10段:保罗被男孩对弟弟的爱深深感动了,情不自禁地把跛脚男孩抱上车,和兄弟俩一起进行了一次难忘的节日兜风。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圣诞节的情况,想象出他们兜风的情景,感受保罗的付出给大家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 第11段:写保罗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学生在学习上文的基础上,基本上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懂得“给予”就是帮助,就是关爱,就是付出,就是想到别人,就是给别人带去快乐……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运用课前搜集的材料,把生活中关心、帮助别人让自己感到高兴、快乐的真实事情说给大家听听,体会人间的亲情、真情,从而学会去关爱他人,为别人带去快乐。

  * 识字写字教学:可在学生初读课文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利用小组互帮的形式学会生字。注意提醒“撼—憾,炫—弦,跛—玻、波,予—于”的区别,重点指导写好“撼”、“兜”两个字。

教学设计参考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 从圣诞节入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圣诞节的了解(可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节的知识)。老师利用课件展示“戴着圣诞帽,穿着圣诞袜,吃着圣诞大餐,唱着圣诞歌,互赠圣诞卡,互送圣诞礼物,互述圣诞愿望”的欢乐情景,了解外国小朋友喜爱圣诞节就像中国小朋友喜爱春节一样。

  2. 在这快乐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弟弟一件圣诞礼物——一辆新车,于是引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大家想读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哥哥的心愿》。、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课文的段,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语,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初步自学生字新词。

  2. 学生把自学收获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汇报。

  3. 各小组推荐学生进行自学情况汇总,检测3~4个学习小组的自学情况。

  4. 分段检测学生的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相机指导学生正音。

  5. 学生自由小声地再读全文,说说全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一读课文的旁批,试着在旁边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试着结合旁批和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

  2. 小组交流:谈谈自己读后有哪些收获。把自己没弄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内寻求解决,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重新整理成1~3个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3. 全班交流,共同梳理问题。如,在第3段可提出:为什么那男孩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震撼?在第7、第8段可提出:为什么说保罗不懂男孩的心思,又猜错了?男孩的心思是什么呢?在第9段可提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男孩很爱他的弟弟呢?在最后两个段可提出:为什么说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节日兜风?你能想象出他们兜风的情景吗?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

  4.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不明白的问题,自愿组织成学习小组重新进行讨论。强调要在读中议。

  5. 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注意边读边评边悟。

  6.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作家克拉克给我们写了很多这方面的感人故事。(老师补充自己搜集到的故事,如《海中救援》或《理解》。)

  2.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不少,你能把生活中关心、帮助别人而让自己感到高兴、快乐的真实事情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学了这课后,你想对保罗或男孩说点什么?

  3.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亲戚朋友听。

板书设计参考:哥哥的心愿

       误解震撼明白兄弟情深再次误解“给予是快乐的”

参考资料

  ☆圣诞节: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在12月25日。

  ☆圣诞老人:西方童话故事人物,据说是一个穿红袍的白须老人,在圣诞节夜到各家分送礼物给儿童。西方各国在圣诞节晚上有扮成圣诞老人分送礼物给儿童的风俗。

  ☆圣诞树: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等常绿树。树上点缀着彩灯、玩具和赠送的物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