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策略之——批评的技巧(四年级)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马卡连柯说:“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的尊敬一个人。”批评的前提和宗旨是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尊敬和希望。而不是伤害。班主任对学生的希望值越高,关注度越高,也就希望他做的越好,对他的批评也就会越多。但是在批评的过程中,班主任仅仅有爱心还是明显不够的,生活中有多少打着爱的旗号的批评而对学生造成伤害的例子。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一定要注意策略。

技巧一:在故事中批评。

案例:这几天,我心里比较烦,原因是学生的作业总是出错,本来很简单的题目,不是数字抄错了,就是计算错了,更别说稍微有点难度的应用题了,学生就放下不做了,等着老师讲,连那些平时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也不愿意多动脑子,而且学生还觉得无所谓,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对于学生的这种状况,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责任心告诉我,应该让学生改掉这种懒惰、散漫的思想。该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心中终于有了定夺。

   上课铃响了,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自己度自己》的小故事。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屋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屋檐,站在雨中,“现在我已经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是因为我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你无伞。所以我不是在度自己,是伞在度我,如果你想要被度,请不要找我,去找伞吧。”说我就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院求观音,走进寺院,才发现早有一个人在那里参拜,那人和观音长的一模一样,这个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正是”。又问:“你为何参拜自己呢?”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说:遇到困难,求别人是没用的,还不如想办法去解决。还有的说:成功者善于自救。我说,看看你自己的作业吧,想一想,你是不是就像那个人,遇到困难只想求助于别人,而自己却不去动脑想办法?这样做对不对呢?孩子们都惭愧的低下了头,从那以后,我发现我班的孩子比以前进步多了。一则故事可以改变人生,用故事感化学生,胜过千百次的批评。

技巧二:给批评加点“糖”

    刚参加工作时,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事,班里有名学生特别懒散,作业马马虎虎,班内的事他也从不过问。有一次,他的作业又是寥寥草草、惨不忍睹,我大为恼火,当着全班共同的面我对他大发雷霆,并把他的作业本撕成几半,仍在他的脸上。但接下来的情况更让我失望了,他作业干脆只字不写了,上课也不认真听讲,趴在桌上睡大觉。我无计可施,这时一位老教师建议我,你不妨在批评时加点“糖”,换一种方式,我听了,心中嘀咕:对这样一个顽固不化、劣性难改的学生,管用吗?我半信半疑地照着老教师的话去做。从那以后,每次我批改这位同学的作业时,我都尽力从中发现可取之处,并大加赞赏。比如,“你今天的作业比昨天进步多了”、“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字写的很漂亮“等等。真的出乎意料,这名学生在我刻意的、并不情愿的鼓励中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半学期下了,不仅作业情况大有改观,而且成绩也直线上升,也乐意和我亲近了,这一切令我兴奋不已。

    可见,批评需要艺术,如同苦涩的药片外面涂上一层糖衣,做到良药不苦口也利于病,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接受,班主任的每一句话都能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