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直指兴趣——从建模的有效性角度评黄老师的《草房子》导读课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点评者1:瓯海实验小学 林晓茜

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同读一本书,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是推广儿童阅读最有效的形式.本次校本研修的主题是:课外阅读导读,可谓给正在探索的我们搭建了一个探索、交流的舞台。黄美丽老师推荐的书为小说《草房子》。纵观整堂课的导读过程,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这样的模式:

激趣导入→解读封面、目录→选读片段→设置悬念→推荐读本

以上这种导读模式是常用的一种推荐方法。对绘本、小说、童话、故事、科普知识等类读物都适用。接下来,我们结合课堂教学呈现情况来分析本次导读课此种模式的有效性。

一、 激趣导入:对比反差激趣

课堂教学片断:

出示:“鸡 鸭 鹅 蛋” 图片

师:说说在哪里看见过?

生:农场、乡下……

生读书中片段,说说这些东西出现在哪里?

生:学校、教室

教师的导入是学生亲近课外阅读的前奏,是诱发学生阅读欲望的催化剂。导得好,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导读课可以从封面导入、书名导入、人物导入、体裁导入、精彩片断导入等等。

本节课中,老师用一些本应该在乡下农家才能看到的事物被出现在了学校的教室里,使得情况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激发孩子们阅读的情趣。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本次导读的这一环节是有效的。值得一提的是激趣时间不宜过长;激趣力求精而少。

二、解读封面

封面的阅读,可以进行两项有意思的阅读活动:其一,猜测大意,产生期待;(有意于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把准书的主旨)其二,激发兴趣,乐于阅读。(这是阅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循循善诱者会由趣入手,渐渐把读者引入一个产生阅读快乐和热爱阅读的境地。)在本节课中,教师出示封面,让孩子们说说封面上的人物插图给他们怎样的印象,说说他们过得怎样?孩子们读着封面中那一张张各具特色的不同表情的脸说出了自己的第一感觉: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充满趣味的……既是在猜测大意同时又在激发的阅读的兴趣,效果明显。

一般而言,图画书的封面是取自书里面的某一幅画,而这幅画往往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封面同时也透露出这本书的某些重要信息,甚至是这本书品味的一种象征。但觉得遗憾的是,黄老师所采用的“封面”似乎是电影(电视)的画报,而本人认为,在导读过程中所采用的画面最好为所推荐版本中原有的画面为好,因为他本身就透露着书里的信息。

三、选读片段

这堂研讨课中,在选读片段这一环节,黄老师依据小说的特点开展了两个片段的导读。就是抓住了“秃鹤”与“桑桑”这两个典型人物进行导读。

选读一:秃鹤

1.出示描写秃鹤外贸的片段

2.阅读片段,作批注

3.交流,哪里让你感受特别深

4.读插图,

5.读片段二了解秃鹤的内心

6.出示片段三:秃鹤成了最“英俊的少年”

这整个片段中,老师通过几个片段让孩子们走进故事,走进秃鹤这个人物,了解他的外貌,了解外人对他的嘲笑,并体会他的内心感受。

选读二:桑桑

1. 阅读片段

2. 说说桑桑做了什么?

3. 猜猜他还会做什么?

在学生的阅读之后体会到了桑桑的古灵精怪、聪明调皮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爆发出阵阵笑声。

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在选读这一环节还是达到了激趣的目的的。但或许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首先,教师所选取的两个导读片段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在导读的方法策略上都存在雷同。同样是两个男孩,两个人物的命运都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操作过程中也都是选用“先前是个怎样的人”“后来的命运又如何”这两个片段展开。其次,在导读时就开始品味人物性格特点,内心想法有点操之过急。要知道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于孩子来说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感受去揣摩的。如果在导读课上就让孩子们去体会去揣摩,有一定的难度。会给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上打折扣。

选读片段时,教师带领学生投入到故事中,朗读作品中一个个优美的段落或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断,也会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致,勾起阅读的欲望。

在选择片段时,我认为因根据所推荐书的个性特点选取。《草房子》这本书,可以根据本书大喜大悲的特点,选择一个大喜的片段,再选择一个大悲的片段,通过这两个片段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彻底地兴奋一场,彻底悲痛一场,那么激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设置悬念

本堂课上,老师在设置悬念上公做了四个层次:

1.阅读秃鹤的片段,用秃鹤的前后命运作对比,设置悬念。

2.阅读桑桑的片段,用桑桑的前后命运作对比,设置悬念。

3.教师自身的阅读感受(时而感动,时而发笑),设置悬念

4.阅读名人对本书的读后评价,设置悬念。

情节曲折的小说、故事、童话等,可围绕故事的内容,提出令人疑惑的问题,或叙述离奇的情节片断,或叙述内容至高潮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在悬念处打住,学生自然会猜测下面会发生什么?由此可引发继续阅读的欲望。从这一点来说,本堂课做得是成功的。

五、推荐阅读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向孩子们推荐学生对曹文轩的《草房子》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关于推荐,我们应注意推荐目的要明确。向学生推荐什么样的读物,为什么要推荐,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和教育教学需要进行科学分析,认真选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儿童阅读推广还处于初始阶段。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课文的阅读、分析、感悟,而对学生的略读,也就是更为广泛的阅读指导不够。推广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沈大安老师曾经说过“文字书推荐——见好就收,不受时间的限制,书籍推荐不一定上一节课。文字书交流要形散神聚。我们可以让学生对书的喜好自由发表意见,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筛选后集中讨论几个共同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阅读成果,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议论……与大家共勉。

_________

点评者2:张增雪

纯美小说 纯美文学 纯美享受

——评黄美丽老师阅读导读课《草房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学生们增加阅读量的前提是读好许多的好书,在茫茫书海里,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慧眼识英雄”,能够选择好的书来读呢?黄老师的《草房子》不仅带领我们走进了纯美围绕的课堂,也在引导孩子学会挑选一本好书的方法上做了指导。

一、读封面。封面可以吸引我们的眼球,让我们眼前一亮,并为之怦然心动!黄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去读封面,让孩子大致把握了《草房子》的基调是活泼的,里面的孩子们是快乐、淳朴而又阳光的。其实封面还带给我们很多的信息,除了书名、作者和插图,还有作品的摘记等。一本好书的这些有价值的信息总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和猜测,只有我们的阅读期待愈加浓厚时才能有读这本书的兴趣和冲动。

二、读目录。目录是对整本书的系统的一个梳理,黄老师通过让孩子读目录的方式去猜测目录中哪些是人名,哪些是地名,进而又让学生猜测人名的背后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揣测,使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其实,读目录还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地了解最吸引自己的是文章的哪些篇段,也能方便我们更快地读到自己想读的内容。

三、读精彩片段。通过阅读精彩片段,我们能初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语言风格等。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阅读喜好,那么通过精彩片段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这本书的情节。黄老师引领孩子研读了描写“秃鹤”和“桑桑”的精彩片段,通过字里行间去感受人物的形象,运用抓关键词句和在旁做批注的方法培养学生课文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读读者评论。一本好书总是会拥有大量的读者,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对这本书真实的评价都会引起人们对它的阅读期待。黄老师在此环节的精心设计也激荡起了学生内心的越来越兴奋的阅读祈盼。

黄老师这节四十分钟的课,容量很大,学生学得十分充实。此外,我建议一些老师如果也上类似的阅读导读课,可以再让孩子读读作者,去详细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还有作品的风格等等。另外,读故事梗概也上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办法,这是读者能快速了解整本书概况的重要途径,通过故事梗概的介绍,我们可以直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去阅读。课堂中还有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就是学生通过对《草房子》的阅读,通过对曹文轩的了解,自发地要去寻找作者同系列的其他书进行阅读,这样孩子们才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并且能在阅读中带着自己的思考,和文章进行深度的对话交流。

最后,对黄老师的课堂,我也有一点自己不成熟的思考。我们的设计关注了整本书的情节美和人物的心灵美,是不是也能再去关注一下故事里的环境美以及语言美,我想既是纯美小说,必然有它美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更多地去咀嚼思考,为了孩子们在阅读里的纯美享受一同努力吧!

__________

点评者3: 邹素静

评《草房子》导读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今天黄老师执教的《草房子》导读课始终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教学目标,课堂非常精彩,让我受益匪浅。

导入时,黄老师时,黄老师出示:“鸡、鸭、鹅、蛋”几个字,老师问:“这些东西你们 你们都在哪里见过”,学生回答回答非常活跃。接着老师马上问: “你在学校里见过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学校里看看。”这里就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有种想进这所学校的冲动。

黄老师选取有趣的人物及事例来为读整本书打开一扇窗。当黄老师出示书面介绍各个人物后问学生:“如果让你选,你最想先知道谁的故事?”学生几乎都选“秃鹤”,说明“秃鹤”已引起学生的兴趣,黄老师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读有关他的事。“秃鹤”这个人物有趣,那他的“生姜擦头”更有意。接着老师向学生们选取介绍了有关书中主人公桑桑的两个有趣的事例,结合故事谈感受:谈感受:桑桑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你觉得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堂课老师有好几处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第一处在学完“秃鹤”时:“你想问什么?让我们走进《草房子》寻找答案。”第二处是黄老师讲完桑桑因怪病而模样发生变化。最后等待桑桑的到底是失去年轻的生命还是回来呢?答案就在《草房子》里等我们去寻找。黄老师结语时课件出示一段话后说“老师在草房子里等着你,等着与你们相约 ,更是激发了学生对这部书的好奇心与兴趣。这是黄老师课堂的成功之处,导读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孩子们把握好读书的方向,更是激发读者对此书的兴趣,甚至是一种迫不及待想去翻阅的冲动。

最后,我想说:黄老师的这堂课,让学生走进《草房子》,也走进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