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在小学语文中如何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这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加强德育渗透。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渗透德育。

当今社会,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许多人都不知道环保的重要性,特别是垃圾这一事例最为突出。在公交车上,马路上,学校里,随地吐痰的现象可谓是司空见惯了,就连处在我们面前那一小小的纸屑,人们都不肯弯下腰去把它捡起来。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也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因此,为了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我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贯穿了这一教育理念。比如,在上三年级的《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时,就先请学生回家作调查,可以调查周围的花、草、树、木,空气,水等。一周后,学生把调查到的情况在班上作了汇报,有的说:“我们那儿的山坡光秃秃的。”有的说:“我们那儿小河里的水黑黑的,河面上还漂满了白色垃圾,臭臭的,令人恶心。”有的说……通过这一反馈,我追问道:“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那你又想做点儿什么?”就在这一次次追问中,学生明白了要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德育。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交际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比如,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感谢和安慰》的口语交际时,我就让学生回家回忆,在哪种情况下应该表示感谢,在哪种情况下应该表示安慰。学生搜集后在班上交流,并摸拟当时的情境加以对话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别人帮助了我,我要表示感谢,别人需要安慰时,我要去安慰别人。

三、在语言文字中渗透德育

1、体会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水,名胜古籍的文章,他们优美动人的语言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如四季如画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些文章里的德育因素,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爱国激情。教学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创设情境拨动学生心弦,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语言美,学会关爱别人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越来越注重自己,以自己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缺乏给予与奉献、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小语教材中也不乏这方面的思想内容。如《卡罗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给予树》等。引导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就能在无痕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品格、关爱他人的情怀。

3体会语言美,进行劳动观念教育。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常常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不爱劳动。在上四年级的语文时,我就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了劳动观念教育。例如,我在教学《幸福是什么》一文时,引导学生认识幸福的意义。在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后,提出:你们各自谈谈幸福是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买彩票,中大奖,拥有很多钱是幸福。”有的说:“能吃好、住好、耍好是幸福。”有的说:“当官能管人是幸福。”有的说:“只要学习好就是幸福。”等等,众说纷纭。由此可见,很多同学对幸福的理解认识不足,十分肤浅,片面,针对这种情况,我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真正的幸福不是个人贪图享受,而是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为人类谋福利,使广大人民共同富裕。通过讨论和启发引导,学生增强了劳动观念,在校内校外均能积极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如在学了《自己去吧》一文后,我安排了实践活动。用“我学会了……”为题,说一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可以是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也可以是一种技能或本领,并要说出是怎么学会的。为了完成这个实践活动,学生需事先动手做,再思考如何介绍,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克服困难的品质,还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如让学生出一期手抄小报,当小导游介绍自己游览过的点,大量的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课内外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审美情趣,诱发了创造欲

五、在总结归纳中渗透德育

总结归纳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同时也使思想得到升华。如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总结归纳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想怎样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问题一提出,学生发言很踊跃,有的说,在父母生日时,我要送生日礼物给他们。有的说,在父母生病时,我要照顾他们。有的说,我要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有的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懂得了父母疼爱自己,自己也应该回报父母的爱,即学生受到了感恩的教育。

六、在成语故事中渗透德育

民间成语故事是历史文化的智慧凝聚,是各个历史时代产物,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使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迪。民间成语故事通过典型的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比如,我在上小学语文园地中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时,我就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我先让学生知道故事的大概内容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记号,准备等船靠岸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觉得哪个人错在哪里?学生从讨论中明白了道理,即以后在处理事情时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不要用老眼光看问题。又如《闻鸡起舞》中,学生明白了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向刘琨和祖逖那样刻苦认真,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进行的心灵净化的过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是在对文章开展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感知的。它与教师的发现、挖掘、利用、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学习、感悟、体验与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捉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材中刻化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讲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4年级的小学语文书)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