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看图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羊尾镇中心小学   宋秀丽

    看图作文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它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起着基石作用。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水平的特殊性,看图作文本身的特殊性,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看图作文教学需要科学合理的符合小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看图作文,是将各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画面,转变为思路通畅,词语丰富,生动感人的书面语言,用文字将画面上的人及事、景物再现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观其景,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看图作文是供料作文的一种,如看简单图,综合图,单幅图,多幅图乃至照片等。看图不但是低年级训练说话写话的途径,也是为书面习作铺桥架路奠定基础的良药,更是高年级提高习作水平的秘方,起到发展思维,训练语言及练就表情达意的基本功。

一、当前小学看图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陈旧,让学生无话可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传统的看图作文教学中,常常让学生观察图画或实物后说话,尽管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兴趣,进行引导,但学生常出现“老师要我说,而我不想说”的被动场面,教学效果不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固然是各学科的共性问题,但是,观察对于看图作文教学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在传统看图作文教学中,孤立的单幅图,表现的时空很有限,这单一的、瞬间的情景,难以展现事情的发展过程;多幅的连续图也无法生动展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由于小学生阅历浅,观察时往往是随意的,思路狭窄,看后表达时常感到束手无策,即使想说,也说得内容简单、肤浅。如看图说话《小白兔搬南瓜》教学时,如果让学生看书上的三幅插图后说话,大部分学生只能根据课后问题(①小白兔在干什么?②小白兔想了一个什么办法?③结果怎么样?)简单说成:一天,小白兔在收南瓜,南瓜很大,小白兔搬不动。小熊来帮忙,它们用小车把南瓜搬回了家。如果将三幅图制成多媒体课件,提供色彩鲜艳的图像、动画,创设图文并茂的情景,让学生处于趣味横生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把说话视为一桩乐事,使其有话想说。

(二)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交流,没有体现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作用,即“协作学习”,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共享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看图作文教学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教师常常指名几位学生看图局部说后,让少数尖子生连起来说。学生参与说话面很窄,而且提问及回答基本上都是在老师和学生间一对一进行,忽视学生间协作精神的培养。

(三)作文教学耗时多,效果差。

传统的看图作文教学常把看图说话、练习写作安排在两节课,即使把两项任务紧凑地安排在一课时内,也常常因学生书写速度慢而拖至课外完成。批改作文则是教师的单边活动,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讲评反馈,必须在教学批改之后,不但间隔时间长,而且也只能挑几篇典型作文进行讲评,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被束之高阁,最多也只能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写在其作文本上,而学生对老师的批改,大多只看分数,不急于了解自己的作文究竟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种反馈慢,效率低的教学方法给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内容思想性要求过高,成了“千篇一律”。

以往的看图作文教学,我们教师总是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当然,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有意义的好人好事自然可以引导学生去写,但是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体验,没有那么多的生活题材可以挖掘。于是“让位子、推车子、抱孩子、捡票子、收谷子”等“五子”现象屡见不鲜,成了“千篇一律”的作文。

二、低年级“说”、“写”等语文能力的发展水平与特征

  小学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其中说的能力就是要用普通话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包括准确运用语言,说好普通话的能力,当众说话,有中心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答问有迅速应变能力,创造性地复述,有联想、发现的创造力等。写的能力就是能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所想到的,所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选词用语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加工修改的能力等。看图作文是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比较常见的形式,是以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前提,要求学生写下有关图画的内容和思想内涵,小学课本中出现的看图作文的课后思考与训练一般都是有“看图讨论”,“按要求说话”,“看图写话”三部分组成,由此可见,看图作文能力不仅是“写”的能力,而且还离不开“说”的能力。因此,低年级学生听和写的能力对看图作文的能力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三、看图作文的特殊性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虽没有专门的系统的教材,但其重视程度却非一般,作文能力可以衡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看图作文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作文形式,其图画的鲜明性,内涵的丰富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爱好与激情,能够唤起他们对相似情景的回忆,从而解决他们作文无话可说的难题。著名作家秦牧曾说: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的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可见,看图作文与作者根据所给定的题目要求,在头脑中确定所要表达的信息,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这些信息且合成文章的内容结构和形式结构的一般作文又有所差别,看图作文有“图”的插入,有“图”的刺激,因此,“图”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看图作文中根据篇幅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之分,在小学三年级之前的课本中两者兼具,但画面较简单,直观,且一般以说话要求为主。三年级的课本中多幅画居多,且各幅画之间的联系需要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情节性较强,以《离群的小鸡》为例,图画共四幅,第一幅图中母鸡带着许多小鸡出去玩,一只小鸡离开了大家。第二幅图中大树背后的花猫看见了,想吃这只小鸡。第三幅中母鸡发现了,连忙跑过来把大花猫赶走了。第四幅中这只小鸡回到了鸡群里。四幅图如果表达成文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要表达成文不仅需要构思,而且还需要想象与联想。因此,教师对学生关于图画之间的联系的引导既要科学,又要艺术,尽量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让他们自己去进行联系。此外,看图作文还有景物画和人物画之分,但无论是人物画还是风景画都是静止的,要通过想象才能动起来。低年级的学生对有色彩的东西和能动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而对静态的东西就并不一定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牵动学生的想象是十分关键的。

  看图作文,顾名思义,要求先看后作,但从视觉到文字的转变又是区别与其他类型作文的鲜明特征。一般认为,口语独白是作文构篇的基础,是文章的最初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说,作文就是“自己写话”,而看图作文则是学生先把所看到的转换成为自己的话,然后再写下来,在语言心理结构上起着双重改组的变化。因此,低年级看图作文中,要求学生“说”,必先让学生“看”,要求学生“作”,必先要求学生“说”,是必然的途径。

四、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看图作文

新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的转变。且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以前,小学生作文主要是那种“老师出题学生写”的传统方法,后来比较重视作文的引导,渐渐克服教师自发的,不系统的教学状态,但仍然是学生被教师在作文课堂中牵着鼻子走,失去主动性,或者是学生作文五花八门,经教师的批改后全都变成有高度相似性的文章,看图作文的教学也不例外,陷入了一种套路,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与丰富的想象力也就很容易地扼杀了。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能力发展特征,在看图作文训练中,“说”“写”互助,同时观察与分析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再则根据教材课后练习的要求,观察图画,分析图画,展开想象,选点立意行文,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模式,但教师在此过程中的指导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观察;整体与细化相结合

  看图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真正的“看”,实质是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过程,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但观察在看图过程中应该有其特殊性,如何观察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从整体出发,看懂图的故事情节,能够对图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比如上述《离群的小鸡》习作训练的图,学生首先应该获得的信息是这四幅图连贯起来的故事内容梗概,但获得故事的整体印象是不足以组成作文的,应对具体细节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比如上述例子中第二幅图中如果没有对花猫馋得直流口水得表情进行观察的话,这个故事的内容就无法充实,故事连贯性也大打折扣。因此,教师的引导应是先整体后细致的有序观察。

   (二)分析:多维与定向相结合

  看图作文,画意就是思维的定向,画意把握准了,思路才不会偏离,但对画意的分析又可以是多维的,从人物的神情,服装等角度分析人物的性格,爱好等,从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这些都是看图作文必不可少的。由于低年级学生语文能力有限,教师在这方面引导时应注意具体性要求的把握,但又不可流于同一角度的定势,以致于学生作文内容形式近似。

   (三)想象:开放与合理相结合

想象是看图作文的核心,这种想象应该是围绕图画的,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决定其想象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而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开放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想象才是低年级看图作文想象时教师指导的方向。在这一环节上,教师的引导工作会略显困难,有时无意间会扼杀了学生丰富大胆学生开动脑筋,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图上那些人和事能够“动”起来。比如在教学《雪景》时,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下雪啦!下雪啦!漫天飞舞的雪花好像天女散花,又好像身穿白纱裙翩翩起舞的小姑娘,不一会儿,房子变白了。雪地里蹦蹦跳跳跑来了一位小姑娘,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花格棉衣,一条黑白相间的围巾在脖子前系成一个漂亮的蝴蝶结,挂在胸前的手套有节奏的左右摆动。圆圆的脸蛋,水灵灵的眼睛,小巧的鼻子,笑盈盈的嘴,调皮又可爱!”因此,在引导学生想象过程中,尽量向根据生活实情和自己的经验方面引导,使画面上的景物有色彩、有声音,增加作文的生动性,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习作兴趣。

(四)选点立意行文:准确与巧妙相结合

  选点就是选择角度,审题看画后,接着根据画的寓意,确定思考的着眼点,选点要准确,不能离开画意,但同时运用独特的思维方法,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或用巧妙的文字表现方式为作文增添亮色。这对于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可以体现教师自身的创新性,又可以体现教师教学的创新性,切忌看图作文受画面的拘泥,使思路施展不开,使习作机械化,失去活力。如全班学生都观察了《找春天》这幅图,但大多数学生就图说图,只是将所看到的一一写了出来,没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也就没有自己的见解。而有一位学生却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大胆想象,不仅将自己看到的写了出来,同时也将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了下来,她是这样写的“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来了.我发现柳树变绿了,发芽了;花儿开花了,还在比谁最美呢!我还听见,鸟儿回来了,青蛙苏醒了,它们还在举行歌唱会呢!我想,柳树肯定是春姑娘的一头长发,花儿一定是春姑娘的面颊,而鸟儿和青蛙,一定是春姑娘那优美的歌声吧!春天,小朋友脱去过冬的衣服,跑出家门,去寻找春天的信息;在鸟儿那,他们找到了春天;在花儿那,他们找到了春天;在柳树那,他们也找到了春天,春天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就能找到调皮的春姑娘的踪影。”

在这一教师引导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教材图片美育和德育功能的挖掘。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才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教师在引导中要求学生写实感,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学《不要乱扔果皮》这一课时,有一位学生将自己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从自己扔了果皮,到同伴被果皮滑到将水泼到了自己身上,认识到乱扔果皮是不对的,并从中受到了教育。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学生的看图作文教学,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不容忽视,当然,看图作文自身的独特性,也构成了其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特殊指导模式。教师应跳出原来的教学引导方式和评价模式,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结合低年级看图作文的特征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活化引导,活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