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说课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针对课文《青松》字理教学案例,我从两大方面“教材分析”以及“字理识字教学过程”来向大家汇报。(说教材、学情、教法教学设想和学法辅导从“初读知大意”“识写解字义”“细读悟诗情”“品读明言志”这四个层次来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说教材 

《青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其中的一首诗歌。这首诗选自陈毅元帅的《冬夜杂咏》,诗中写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篇课语言形象生动,画面鲜明、字少句短,读起来琅琅上口,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本诗写得是逆境之松,遭受压抑的青松,但逆境方见英雄本色,一切崇高和壮美无不在斗争中诞生。《青松》这首诗语言生动,画面鲜明,字少句短,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这首诗年代久远,青松所蕴含的精神是二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的。

教学目标: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学会本课5个生字,运用字理教学法教学“压”、“挺”两生字,学会用字理识字法识记汉字。抓住“压”、“挺”两关键的字帮助理解诗意,联系上下文理解“压、挺且直、高洁”的含义。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提出的,3方面相辅相成,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说学法:

小语大纲提出“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我这节课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线,为体现这一模式,老师在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接着安排小组讨论。最后安排巩固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感悟词句的意思。

字理教学过程:

师:我们先来看看 “压”,“压”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压迫、下压”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

生:半包围结构。

师:(课件出示字理图)外面――

生:一个厂

师:里面――

生答:像一个人和犬还有土字。

师:压——“厂”是山崖形,山崖崩塌,泥土石块(、)往下压。本义:泥土崩坠。引申为:下压、压迫之意。同学们你们就是大雪重压下的青松,你感觉到什么?

生:我感觉到大雪很厚,很沉重。生:我感觉青松本身要用力才不会被压弯。

师:现在谁来当青松。读读第一行诗。(指名读)

师:你就是那大雪重压下的青松,一点也不怕冷。

师:青松的不畏严寒表现在哪里?青松在雪地里是什么姿态?

生:青松挺且直。

师:从挺且直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一棵青翠的松树笔直的生长在雪地里。

师:我们先来看看挺字的字理图。认识观察字理图同桌交流讨论看到了什么,古今字有什么联系?

学生交流讨论后反馈出汉字的具体笔画由古字的哪个部分变化而来。

师: 挺178,形声字。扌形廷声,本义是拔出。引申为直出之义。“廴”,古同“延”,篆文像“彳(半条街)”的拉长形,表示长形,引申泛指拉引、延长;“壬”ting的甲骨文字形是人挺立土上之形,本义指挺立、笔直,又引申智力出众之意。成语:挺身而出、挺拔不群。形近字:艇、庭、莛、蜓等。

师:大家一起来做挺这个动作。

学生演后师读: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从这个挺字看到了什么样的画?

生:一棵青翠的松树笔直的生长在雪地里。

诗人也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他想到了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课文《青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压、挺”这两个生字,在画面中是一个看似平常,实则富含精神和意味的文眼。学生自读自悟也能粗浅的感受青松的不畏严寒,但这种感受浅尝辄止,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通过“字理”诠释祖国语言文字的文化,加深对“压、挺”的感受。在感受的基础上,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一个字理,“挺”起了母语文化气息。字理识字重在弄清字理,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运用的能力。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面对每个汉字不再是简单地把他们看成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会慢慢感受到中国汉字如诗、似画、更像一个个动听的故事的缩影。他们会很自然的喜欢学习汉字,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从小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语文不仅在教知识,更在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