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绵竹市什地镇学校:张祯恒

    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让我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今日静下心来,反复思量,却发现原来语文课堂教学,其实不应该是那么的复杂。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了,万物不论如何演化,其中都存有最原始的“道”。也就是说,道是当今万物存在以及运行的根本。语文课堂的“道”是什么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该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我有理由认为现阶段语文课堂中的“道”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什么叫语文素养?解释多多,看起来太高深,太玄乎了。那就简单一说:大家知道的著名作家巴金、鲁迅、贾平凹、钱钟书、 高尔基、狄更斯这些人语文素养肯定高。(当然高尔基应该是俄文素养,狄更斯是英文素养)

    巴金曾说过,自己能够背诵《红楼梦》。鲁迅曾教导我们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最好的蜜来。贾平凹认为,书之为友不能一日不交;书是财富,要逼者自己静心地读书。钱钟书从启学之时,就博览群书。读中学时,就读了《天演论》等英文原版著作,还啃下了《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至于他喜爱的小说杂志更是爱不释手,批阅不倦。考入清华后,他的第一个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终日泡在图书馆内,博览中西新旧书籍。自己的书就用又黑又粗的铅笔划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他阅读面之广,连许多教授也叹为观止。你可看出这些名家的语文素养来自“课堂教学”?

此外,大家知道俄罗斯伟大的文学高尔基,由于家庭贫困只上了两年学。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他也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我就想不通了,现在好多的学生,语文学习不下十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为什么就不如这些前辈们呢?这是否可以说明,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不了语文素养的。有人要说,既然提高不了,那我们就不教语文好了。错!我说的是提不高语文素养,并非说语文课堂教学无用。

    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道”不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教学的“道”,只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谚语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也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决定人生,现在的学生思想上更多的是懒惰,在学习习惯方面养成最为糟糕,更多的学生根本没了读书的习惯,很少在课外主动去翻翻课外书,他们情愿将时间花在看电视、打游戏上,也不愿去看看书。对待学习也是图应付了事,在学习中很少有人因为不认识字而去查字典,翻资料,更不用说去想方设法的弄懂了。在小学五六年级,我曾做过一次统计,一个三四十人的班级,最多有十来本字典,如此学习语文焉能学好?

    再说现在的书写习惯,学生的字越来越潦草,错别字越来越多,书写时眼睛离作业本越来越近,特别是我们农村学生,在书写习惯方面更是不足。

此外,更多的学生已经没了背诵的习惯,他们基本上只满足于课本上要求背诵的部分,对于课外的背诵基本上无人问津。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头脑里没有,哪会有好的语言表达出来?巴金等老一辈作家也是因为头脑中装得多了,才有所创造的。

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现代的文盲定义为不会学习的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得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因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我们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还问题多多。众所周知,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它就像是建房的砖瓦。汉字掌握不好书面表达一定不好。然而,学生对汉字的掌握,我们是不敢恭维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汉字时多从方法上去讲解。比如:形近字比较法、谜语法、造字方法分析法等方法上去指导。再者,背诵无方法。少数学生在自悟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大多数学生还是死记硬背。因而效率不高,且容易遗忘。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还得从方法上加以指导:分析写作顺序、想想画面、想想过程、记住关键词句等方法。结合相应的背诵内容加以指导。此外,对于文章的理解,我们习惯于课堂中大量的分析指导。以为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提高。素不知,这种成人观点的强加于学生,对学生来说都是痛苦煎熬。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多问问学生的感受呢?如果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能让学生先谈谈感受,相互交流,同老师共同探讨。学生的个性也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要让一个人做好某件事,强制和压迫是做不到的,只有让他从心里愿意做时,才能做得最好。所以语文教学兴趣很重要。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实现了我们获得信息更方便、更快捷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比如:电视和游戏,能够更形象更直观。因而学生对读书就没有了更多的兴趣。有关资料显示,电视让人产生依赖作用,使大脑不积极地思考事情,而看书会开发大脑智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可我们的学生,读书的兴趣如此之低,不得不让我们对语文教育有所反思。

    写作也全无兴趣可言。我就不知道,我们的语文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的作文到底是让学生写真话还是写假话?为什么要按照你的要求来作文?鲁迅的文章是你要求他写的吗?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你要求他写的吗?这些可都是作家们的内心体验。记得有一次作文,我要求学生写我的妈妈。除了一个同学没有做,全班学生都完成了。事后我问他为什么不写。他说他没有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走了。后来我就想,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放开手去,让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我认为学生的作文,应该是学生内心的体验。只有这种体验,才是最真实的,也才是最容易给学生带来兴趣的写作。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作文多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语文课堂教学不在于学生当时能掌握多少知识,而应该关心的是学生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能在培养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