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读法”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康驿镇中心小学  谢丽娟

一、话题由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本学期我们语文学科结合“有效教学”课堂过关活动,尝试“目标导学”的研究。提出了初读——精读——深读——活读教学模式。

二、构建小学语文“四读法”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阅读教学基本结构设计: 初读感知,发现目标→精读领悟,尝试目标→深读积累,解决目标→活读拓展,运用目标。

三、主要结构要素

1.教学思想或理论。

2.阅读教学目标。

3.阅读教学条件。

4.阅读教学方法。

四、(结合教学课例介绍)“四读法”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大致如下

初读感知,发现目标——整体把握找准学段教学目标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于学段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存在教学目标越位、缺位、不到位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是教学的核心问题。目标不清的原因在于不少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都是凭借个人经验,语文课程内容是零散的、经验性的、随意的,而不是结构性的。语文课应该教授哪些必要的知识、哪些语文学习的方法,并不明晰。建构明确的结构性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才能使语文课程更加科学化、结构化。如果说在课程目标建构方面教师个人力所不能及是客观原因,在主观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起点的把握不够准确也造成了教学目标不清的问题。一些教师在教学之前,往往忽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而事实上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崔峦认为,“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因此,准确把握学情是吃准教学目标的基础。 

    如何才能吃准教学目标?专家代表认为,应该逐级明确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总目标,不同学段、年级的阶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上,崔峦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关于学段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要求。不同年段的教学重点应有不同,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年段的教学侧重点也不相同。就阅读教学而言,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无疑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包括词和句的训练,初步的朗读训练。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要加强段的训练,注重段的理解、积累与运用。高年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表达的方法上。这一阶段,揣摩并运用表达方法是需要加强的一个训练重点。各年段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不能彼此割裂。像识字写字、学词学句、朗读默读等教学内容,应贯穿于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始终,其教学内容和要求在不同年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例如,识字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培养识字兴趣,做到读准确、写正确,达到识字写字的基本要求。中年级则要运用在低年级学到的识字、写字方法,自主识字,教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加强对易错、易混字词的比较与辨析。高年级要进一步提高识字、写字的速度与质量。又如,阅读教学,低年级侧重训练朗读,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声音响亮;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加强朗读,学习默读,掌握多种理解词句的方法;读一段文字,能抓住主要内容,品味语言,了解构段方法;学习略读,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要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做到言、意、法兼得,并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处理信息。 

    对于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的把握,要依据年段目标、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由教师取舍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要求。要精选有语文学习价值的教学内容,根据学情进行既有实效又有特色的教学。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但对刚上三年级不久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与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课文紧扣“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其中,第2-6段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顺序具体介绍,是进行情感熏染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极佳载体。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

 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4、运用本课的写法,写一篇描写家乡、校园、公园四季景色的小短文。

  精读领悟,尝试目标——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要抓住语言学习的重点,力求让学生一课一得,在循序渐进的语文训练中,逐步习得语文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要给学生学习以切实的指导,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哪些内容(目标)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简单地说就是课文中的语言训练点。要避免脱离语言训练点而一味地在人文内涵上挖掘过深,陷入忽视语言训练的误区。语文课要有语文课的特点,要用语文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真切的感受甚至是感动,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重点、难点

1.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 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

重点、难点如何突破?,教师既要充分预设,为学生的学习搭好梯子,又要关注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和诱导。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不仅需要目中有学生、目中有学情,而且需要有较强的驾驭教学的能力。

本课例我们可以师生共同学习,精读领悟小兴安岭的春之美,抓住小兴安岭的春天景物的特征,及体会“抽出”一词准确。(精读领悟,尝试目标。)

(精读层次)一读谈印象——二读  画景物,说想象——三读  谈感受——四读 品词句——范读 陶情超——再读 测目标

深读积累,解决目标

本课例放手学习小兴安林的夏、秋、冬

多种方法的深读积累

小组合作——高效,集思广益;品重点词句——交流批注;总结——积累学法、写法

在此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营造真学、乐学的课堂氛围

营造自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要专注地聆听,贴心地交流,热情地激励,耐心地引导。还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展开真实的讨论。教师不要急于定调子,而要鼓励学生在得意、得言、得法上有自己的发现。学生学有所得,看到了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长进,怎么会不喜欢学习语文呢? 

上课伊始,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既落实了自学,又了解了学情。上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整合问题,用少量的、有语文学习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步步深入的阅读与思考。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给予适时的帮助,该点拨的点拨,该帮忙的帮忙,该纠正的纠正。学生真正学习的课堂,教师是幕后的指挥家,虽然遮蔽了个人的光彩,却成全了学生的发展,也解决了目标。

活读拓展,运用目标

由“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是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超越。我们正处于转型期,期待实现华丽的转身。

小学各学段儿童运用习得的方法,完成继续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创新性学习。

课例《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典型的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结构是典型总——分——总式。小学语文专家沈大安先生倡导“阅读教学要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阅读教学要渗透写法指导”的先进教学理念。

我建议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可以借鉴课例中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时间先后顺序的写作方法,设计一次小练笔,写一写自己美丽的家乡校园、公园(自己熟悉的地方)等。

此外,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模式的探索永无止境,但我们追寻着生本高效的目标,不断地探索,使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做到让孩子们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心仪和魂梦,让课堂成为我们的心仪和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