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边杖子小学  辛春艳

教材说明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

(3)巩固本课学过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1)多层次朗读感悟法,边读边入情入境地想象。

(2)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庐山云雾的热爱和赞美。

(3)加强中心句的训练,初步了解课文总分式写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体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总分结构写法。

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上课。

复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庐山的神奇之美,那么你们还记得一些词语朋友吗?同学们拿了本来听写。(复习听写生词: 尤其  增添 千姿百态  弥漫 云遮雾罩 流连忘返)同学们真棒,写得非常好!

一、导入课堂:

创设情境: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庐山,欣赏那里的云雾。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庐山。此时,漫步于山道上,你眼前飘过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同学们,你们身边流淌的是什么?伸手摸一摸,你们摸到的是什么?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来到了庐山!齐读课题:《庐山的云雾》

二、课文赏析。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睁开明亮的大眼睛,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在庐山都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同姿态的云雾。

会读书的孩子,还会把书上的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咱们也来试着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看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开始吧。

  师: 孩子们,眼前出现画了没有?出现了几幅?第一幅画是的什么?第二幅呢?第三幅呢?那第四幅呢?谁来读一读:

生1,第一幅,(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什么样的云雾像绒帽?理解“笼罩”是什么意思呢?(借助动作进行理解);正因为这样笼罩着,所以比作白色的绒帽。这位同学说得很棒有演说家一样的口才。

  生2, 我们来看第二幅,(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读懂“缠绕”了吗?噢老师现在是大山(借助动作进行理解)“一条条的带子围在身上”;这就是缠绕。

为什么不比作皮带、腰带而比作玉带呢?(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因为云雾又轻、又白所以作者称它为玉带)。(出示玉带雾)是啊,青山葱翠,云雾洁白而温润,有着白玉般的光泽。作者看到这样的云雾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那一定是欣赏、喜欢的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

   生3,第三幅(云雾弥漫山谷时,它象茫茫的大海;),弥漫、山谷的意思谁来说一下(你说得很棒弥漫就是充满整个山间的沟壑的意思),你们见过大海吗?给你怎样的感觉?(就是很大一望无际的意思)书上有一个词表达了“一望无际”的意思,是哪个词?(对是茫茫)我们就来看看这茫茫的云海(出示“云海图”),像海一样广阔,很有气势很磅礴,我们读出这种感受吧。来吧同学们读一读 感受茫茫的云海。

  生4,第四幅(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你听懂了什么叫“天幕”吗?从哪儿垂下来?上接着(),下连着(),把(天)都遮住了。

 2、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把书上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画,从中理解了文中词语的意思。你们真会读书,真了不起!

3、回过头来再次感受一下四种不同姿态的云雾: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        );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          );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        )。

4、作者在具体描写云雾的这四种姿态时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照:山头→半山→山谷→山峰)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比喻)把庐山的云雾描写的惟妙惟肖。

 5、本段的第一句话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中千、百都不表示具体的数字,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庐山的云雾不仅有文中说的四种还有很多很多。这句话概括了整段的内容,我们把它叫做( 中心句 ),把它画下来。 同学们要特别关注这样的句子,它能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自然段的意思。这种结构叫做总分式结构。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庐山这种静态的云雾已经让我心动,倘若有微风吹来,庐山的云雾便或聚或散、或浓或淡,更加神秘莫测。

请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来学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呢?看看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可小组讨论。(文中是围绕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来写的)

这位同学找的真准刚刚学完就能运用,真了不起! 

板书:瞬息万变。

    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说云雾变化得( ),变化得(  )。对,又多又快。

2、再默读这一段,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得快。

(“刚刚……转眼间……;明明是……又……”)让我们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真是迅速呀!

3、理解第一种变化谁来读一读。

 “刚刚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一泻千里让你想到了什么?洪水 江水、速度猛、快,快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吧?真的好美的境界,读文要有自已的想象。

4、用这样的方法再来读读第二种变化。

重读“冰山”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巨大,老师还可以这样读“…冰…山…”, 这样,就让我们感受到冰山就越来越远了,这读书呀,就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小组内试读一下。

 5、这段话末尾的省略号说明了云雾还会发生许多变化。

真的太美了,大家再次感受它的瞬息万变之美吧。(大屏幕)

学习第四自然段:

尽管我们不舍,我们留恋可是,我们就要这样和庐山说再见了,不想走、不愿意走。文中有一个词也表达了这种感受,是哪个词呢?(流连忘返)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把最后一段齐读一遍。读出依依不舍哟。

三、拓展延伸。

1、本文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先总的概括景物特点,然后分别描写。请同学们选取一处景物练习用总分式的结构写一段话,课后完成。老师这里有几个内容可供大家参考(播放课件):

(1)公园里的花可真多呀!……

(2)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3)走在大街上,喧闹声不绝于耳。…… ̄

2、同学们我们就以“流连忘返”来告别这节课吧。

下课 !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