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内容提要】以“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背景,提出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探究学习“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自主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三个目标,简述开展实验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基本模式  尝试探究  初步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1、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首先,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教轻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实际和学习主体地位的倾向。课堂上,教师往往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程式,以知识代言人形象成了课堂的主宰,忽视学生的生命存在,忽视人的完整发展,过多地关注知识,过少地关注人的情感、态度、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投入度,其教学模式一般为“告诉——接受”。学生主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被动地学习,以听教师的讲解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主。教师常以自己的设计和思想去规范学生,教学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进程一步步进行,学生不过是一出又一出教案剧的配角。

其次,在传统的语文学习中,由于受教师影响,学生习惯于接受学习,学习方式单一被动,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来掌握知识,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学习能力普遍不强。

2、时代发展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的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未来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创新实践能力。时代的发展呼唤教育创新。

3、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国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纲要》在课程的实施上特别倡导建构的学习,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尝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为该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本着学生身体、心理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努力凸显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尝试、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多元学习方式的建立作出我们一线教师应有的贡献。

(二)内容与目标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小学生学习方式加以研究,探索出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自主学习基本模式,同时达到促使教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转变教学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衡量思路,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

1、对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1)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分析、研究本校学生学习的现状,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提高我们的认识,从而为课题的深入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2)根据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策略等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因和外因,探索出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自主学习基本模式。

2、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给教师提出的挑战的研究。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转变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确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设计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应把以前设计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

(2)确立新的教学衡量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以"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欲,是否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来衡量,达到"教得科学、学得主动、练得适度、评得合理"的教学境界。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在课堂。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作为认识对象的知识并不像实物一样,可以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须靠学生自己来建构,并且纳入他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大胆改革40分钟的课堂教学,还学生生机勃勃的真面目。我们进行该课题的研究,旨在以课题研究这种形式促使广大教师通过合作研讨的形式,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难点。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进行一线科研工作,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提升理念,提高能力。

三、初步成果

    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形成了初步的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

1、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立足于“语文”,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积极尝试,自主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获取新知和发展能力的途径,让学生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的身份来面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绝不能简单地把现成的结论告诉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自己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获得亲身的体验,从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同时,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并掌握终身有用的学习方法,提高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概括起来,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基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尝试自学——合作研讨——得出结论——探究发展

此基本模式在运用中还需结合不同课例加以灵活变通。

2、模式特点

    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情境性。尝试探究性学习十分注重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去实践和探究。所创设的情境要有利于显示学习的真实性,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出整体性的任务。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问题性。学习者总是从问题出发,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并最终解决问题。

尝试性。学生在自主阅读探究中,只有敢于尝试,善于尝试,才会有所发现。

合作性。学习者在进行尝试探究中,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指导性。教师在学生尝试探究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点拨,促进学生探究成功。

反馈性。教师不能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价。

3、应用举例

(1)、教学精读课文《将相和》这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时,教师宜先引导学生解题,并组织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相关背景材料,之后安排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尝试提问,整合出三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蔺相如拿着和氏璧是真撞还是假撞?”“蔺相如是要与秦王真拼还是假拼?”“蔺相如对廉颇是真怕还是假怕?”以此作为本课的探究学习目标。再组织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默读勾画、小组交流与研读,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最后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对三个问题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思辩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其基本教学模式如下:

解题入手 交流资料→自读课文 感知内容→质疑问难 整合问题

                                              ↓

自由组合 展开辩论←小组讨论 研究朗读←默读勾画 自主解疑

(2)、教学《赵州桥》一课,从学情来看,学生对赵州桥知之甚少。教师在课前应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赵州桥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为课文的学习积累信息,丰富知识背景。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将学生的难点和本课重点结合起来,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然后放手让学生静心读书,勾画出能体现“创举”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在小组上交流。接着,组织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围绕“创举”深入阅读讨论,用读、画、讲的方式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突破了难点。最后,引导学生模拟游客参观赵州桥,使他们在有趣的情境中多向互动,深化了对“创举”的认识,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中提高了语文能力。其基本教学模式如下:

课前查阅 资料交流→自读课文 初步感知→质疑问难 确定目标

                                                   ↓

小组合作 模拟参观←图文结合 理解特点←勾画句子 小组交流

(3)《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应紧扣一个“美”字,利用图、文、音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体验美。其基本教学模式如下:

配乐朗读(《苗岭的早晨》)    学生朗读     勾画研读

     创设审美情境       →   感受美   →  理解美

                                             ↓

          课后练笔←    师生感情读←     配乐品读

           创造美         体验美          欣赏美

总之,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抓住模式的基本特点,结合课文类型与学生实际加以灵活变通,学生的的尝试探究就能获得成功。

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1、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自2004年春季学期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以来,我校多数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首先,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在2004年的县、市课堂教学竞赛中,我校选派参赛的教师有三人分别获县一、二、三等奖,一人获市三等奖。其次,促进了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在2004年全国尝试教学研讨会论文评选中,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尝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五项基本功》、《运用尝试理论  指导探究学习》均获三等奖。2005年,我校教师申报的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应用远程教育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研究》顺利通过县教育局评审,被推荐参加省级评审。

2、课题研究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题研究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在2003年春季学期(也就是开展课题研究之前),我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学质量一度降到全镇最低水平,名列全镇七个村之末。2003年秋季学期,善抓教育科研的新领导上任,在规范学校管理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组织申报了现正在进行实验研究的省立项课题——《尝试探究性学习研究》。2003年秋,由于管理的规范,我校教学成绩一跃而进入全镇第二名。2004年春,课题研究实施一学期后,我校教学成绩又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全镇第一名相比,仅相差0.1分。至2004年秋季学期,我校教学成绩再度上升,一举排到了全镇首位。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们所选择的四组班级,从实验前测来看,只有第二组中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一、三、四组中,实验班成绩均低于对照班(这也是一种对比实验)。开展实验后,四个实验班的语文统测成绩有三个班的平均分、优分率、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班。只有三年级组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异性不太明显。但从总体来看,实验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实验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是保证实验成败的关键

从上表也可以看出,四组班级中只有三年级组,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异性不太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进行实验研究的积极主动性不强。可见,无论是开展实验研究,还是平时工作,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是保证其成败的关键。基本对策是在平时管理工作中,积极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教师教学经验成果过少

实验工作开展至今,我校教师撰写的经验论文只有两篇在全国论文评比中获奖,两篇在县级刊物《威信教育》刊出。总体上看,教师教学经验成果较少。主要是勤于动笔的教师还不多,还有待加强培训。初步计划于2005年秋季学期的实验推广阶段,举行一次“探究杯”课堂教学竞赛(由各教研组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和说课竞赛(非课赛人员全部参加),以赛促学,推动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巢宗祺等编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李家栋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

3.任长松著.《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叶平等著.《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5.杨九俊主编.《新课程——备课新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黄小莲  陈东法.对问题探究式学习的探究.《中小学管理》2004第8期

7.李建平.理科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性学习.《基础教育》2004第1期

8.傅先蓉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建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

9.顾明远  孟繁华著.《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10

10.陈爱苾著.《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11.邱学华著.《尝试  成功  发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