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水滴的旅行、会睡觉的植物、南极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水滴的旅行》、《会睡觉的植物》、《南极的主人》,很显然是有关科学启蒙的单元组,但我更愿意把这组课文看作是有关“生命”的组文。你看,从人类目前的认知水平出发,生命最有可能孕育在星球之上,而每个星球都会经历诞生、成长、死亡。人类定义的生命需要水的滋养,一切的生命都是碳水化合物。人类已知的生命形态有两种,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从生命的角度去看这组课文,在排列上似乎有了一种逻辑,不仅是科学知识的启蒙,更是对生命的一种模糊认识。从人文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使一贯理性的科普带了些温度。人类对科学的无限追求,一方面出于对未知的好奇,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对生命的无限思考。

课文很简单,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单介绍南极,说它很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就算是夏天,也能看见厚厚的冰雪。”要知道,在江苏这个地方,即使冬天也很难看到“厚厚的冰雪”,也就是说南极的夏天居然比我们这里的冬天还要寒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就会对南极的“冷”有所认知,同时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疑问: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中生活会使什么样?这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下面的课文学习——南极的主人。      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南极主人“企鹅”名字的由来,很有意思。企鹅不怕冷,”昂首挺胸”,有点“大雪压青松”的味道,“眺望远方”、“像是在期盼什么”,这个学生留下了一个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不仅可以站在旁人的角度去“揣测”,也可以代入“企鹅”的内心去体验。

第三自然段写了企鹅的形象,第一句写出了外形模样,第二句通过与人接触写出它的性格,第三句写人们对企鹅的印象——“憨厚可爱”。在这样寒冷的环境中生活并没有过得凄凄惨惨,而是怡然自得,更加突出了“主人”。

第四段总结,两个词语:“寂寞”、“生机”,是一个对比,联系上文可以总结出在能够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的生命是多么了不起。同时,“寂寞”让南极带上了“人”的感受,南极和给它送去“生机”的企鹅之间有了一种情感,是一种“需要”和“被需要”的关系,可见企鹅这个主人对南极是多么重要!

教学思路

寒假读一本书,佐藤学的《教师花传书》,是一部反反复复、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宣道“学习共同体”的书,简而言之就是“小组合作”、“小组学习”。各位老师,特别是一年级的老师,应该有不少会对这样的学习模式嗤之以鼻,完全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花架子做法。这个问题暂且不谈,但佐藤学强调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从“老师教得怎么样”转化为“学生学得怎么样”,这个是大势所趋,也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既然如此,从”教什么、怎么教“过渡到”学什么、怎么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学什么、怎么学”并非教师“教”的花样翻版,而是一种教育的理念与课堂教学出发点的转变。流利朗读课文、学习   本课生字,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进行,意思不明的词语、易错的生字、难读的长句,通过“学习共同体”提出集中解决,可以是别的小组来帮忙,也可以是老师集中教授。

课文的学习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解决”。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有关南极的书籍或资料阅读,家长不能帮助的求助同学,然后进入到课堂学习。几个问题,第一段:南极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第二段:读完之后知道什么、想到什么?第三段:你觉得企鹅是什么样的动物?第四段:结合课文,说说如何理解“寂寞”和“生机”。所有的讨论点必须围绕课文,课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的书籍资料。语文阅读的能力,并不是对课文中某个词语、某个句子的咬烂嚼碎式的分析,你可以想象食物咬烂嚼碎,还要在嘴里翻来覆去是个什么样的恶心事情。实际上,阅读能力包括对一个个信息提取、思考、分析、推测。。。。。阅读能力还是对文字“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这篇文章、这个句子、这个词语,联想到其他曾经读过的文字、书籍、信息。有了“联想”,读书会更有意义,那么多信息的碰撞交融会产生什么样的有趣东西,大概每个人都不一样吧。我们要教会学生这样的能力!!!

《全语言》说过,刻板、片段化的语言文字训练会切割、腐蚀学生的语言能力,我也不相信用“或......或......”、“就算......也......”之类的造句,学生就能写出美妙的作文。实际上,最美好、最有意思的文字,就是属于各个年龄特征的东西,或许语病百出,或许稚嫩可笑,但其中真实流露、孩子表达的欲望与自得其乐的情趣兴奋,再有思考才是最为可贵也最具生命力的东西。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思考会逐渐有条理,组织能力会更日趋提高,彼时从他们脑子里蹦出的词句会越来越精彩。而在这之前,请不要将孩子本该有的语言能力“腐蚀”掉,更不要让他们的感受能力、思考能力无情地“阉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