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教材简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主要记叙了以下内容:著名社会活动家、作家海伦•凯勒小时候遭遇不幸,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沙利文老师和萨勒老师的帮助下,她克服种种困难,如饥似渴地学习,并终于学会了说话;长大以后,她像沙利文老师一样,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她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留人们心间。本文语言朴实,所选事例典型精当,全文以凯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紧紧扣住“不幸———喜悦——艰难——兴奋”四个关键词,突出表现了海伦•凯勒面对命运的不幸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的顽强精神。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9个生字,其中双横线内两个只读不写。理解本课生字新词,能够辨别“倾诉”“倾注”词义的不同。 3、体会文中引号的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海伦•凯勒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5、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相关作品,进一步增进对海伦•凯勒的了解。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海伦•凯勒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2、体会本课标点符号的作用,特别是引号的用法。 

【设计思路】                                     以“不幸”“喜悦”“艰难”“兴奋”四个词语为线索,结合互文阅读、对比移情、潜心涵泳等多种阅读策略,深入理解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体会她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概述人生:    

1、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虽然从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却写出了许多精彩的作品,成为一名伟大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作家。她一生自强不息,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残疾人事业上。她就是——海伦•凯勒。(出示海伦的图片) 2、学生齐读课题。    

二、紧扣“隔绝”,感悟“不幸”: 1、出示海伦幼时的图片。多可爱的小海伦呀。此时的海伦正是呀呀学语的时候。然而,海伦却遭到了她人生中最大的不幸(板书:不幸)。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小节,圈出有关词语,想想:幼年的海伦为什么是不幸的? 2、学生自读课文,做好圈划批注。 3、集体交流,体会小海伦的不幸。 (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的相关文字。 “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2)理解“失明”和“失聪”。 请学生想象:她看不见什么? 请学生继续想象:她听不见什么? 师:多么可怜的小海伦呀,她才一岁半呀,可是,她却与这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出示文字:“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岁半的娃娃呀!” 指名学生朗读,抓住“天哪”“才”和“!”读出人们的痛心。 (3)体会“隔绝”。 是啊,才一岁半的小海伦,就这样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人们怎能不感到惋惜,感到痛心呢? 出示文字:“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理解“隔绝”,一个“隔绝”,写出了人们的无奈,写出了人们的无望。 指导朗读。 (4)紧扣“隔绝”,深入体会“不幸”。 师:其实,“隔绝”,不仅仅是隔断了颜色,也不仅仅是隔断了声音,还隔断了什么? 师:是啊,看不见美丽的颜色和图案是不幸的,听不见优美的音乐是不幸的,而不能与亲人和朋友交流,不能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这是更加不幸的。 此刻,你好像听到海伦在说些什么? 

(5)小结:这正是幼年的小海伦发自内心的呼唤。她期待着爱与被爱,她期待着表达,期待着交流,期待着把这个无色无声的世界彻底打破! 

三、紧扣“如饥似渴”,体会“喜悦”。 1、就在小海伦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的时候,家庭老师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并成为海伦一生中最亲密的人。她为海伦驱走不幸,带来越来越多的喜悦。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至五小节,想一想:沙利文教小海伦学会了什么?给海伦带来了什么?一边读一边写好旁注。 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写旁注。 4、集体交流,感悟海伦的“喜悦”。 (1)交流:沙利文老师教小海伦学会了什么? (2)理解“如饥似渴”。 引导学生从“不分昼夜”“拼命”“不停”“摸出了血”等词语体会海伦学习的疯狂。 结合出示海伦自传中关于“盲文被磨平”的相关资料。 小结:是啊,海伦以疯狂的热情学习着。她克服了种种困难,努力打破“隔绝”,她要做一个虽然盲聋哑但却过着正常生活的正常人! (3)体会知识给海伦的命运带来的改变      

知识就这样改变了海伦的命运。它让海伦变得坚强而有自信。海伦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集体交流时抓住“她有时在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们在湖上泛舟”这一句。 师:以前海伦是怎样的?现在海伦是怎样的? 海伦的世界充满了欢笑,充满了喜悦,充满了幸福。她把这种喜悦和幸福通过她的文笔描绘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文字:“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成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引导学生配乐朗读,体会诗中景色的美好。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美好的想象,其实来源于海伦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四、紧扣“练习”,体会“艰难”。 

1、海伦不仅想要学会用手指说话,她还想要学会真正的说话。让我们一起看课文的第六小节,看看海伦是怎样练习说话的。 

2、学生自由读第六小节,做好批注。 

3、思考:海伦学说话,难在何处? 

(1)在对比和想象中体会艰难 正常人学说话,听声音;聋人学说话,看口型。而海伦又聋又哑,她既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又看不到说话的口型,所以是难上加难。 她是怎样练习说话的? 出示:“萨勒发音时,要海伦把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可想而知”是什么意思?请你想象一下,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难在哪里? 学生发言交流,如:舌头和嘴唇的颤动是很微小的,不容易区分;海伦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不知道自己发音的对错;…… 

(2)理解“夜以继日”,从“练习、练习、练习……”中体会“艰难”。 学习说话如此艰难,但海伦并没有放弃,她夜以继日地练习着。 理解标点的作用。 这就叫“夜以继日”,这就叫“不屈不挠”。 反复朗读这段话,体会海伦练习说话的艰难,体会她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结:海伦正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终于学会了说话。 五、紧扣“泪水”,体会“兴奋”。 指名读课文的第七小节。思考:爸爸妈妈为什么流下兴奋的泪水? 他们会对海伦说些什么? 指名朗读。读出海伦的激动,读出爸爸妈妈的兴奋。 六、抓“不屈不挠”,体会“爱”与“信念”。 海伦后来考取了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她又做了什么? 你觉得,海伦的生活,是因为什么而改变的? 理解“不屈不挠”:面对困难不低头,不屈服。

学生讨论: 1、因为海伦对生活的热爱,因为海伦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因为海伦的父母、沙利文老师、萨勒老师对海伦的爱和帮助。 齐读最后一小节。出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相关文字。 小结:海伦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因为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海伦的一生,又是幸运的一生,因为她的生活中,有爱,有信念。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牢牢地记住这个名字,记住这个名字背后的奇迹——再次齐读课题《海伦•凯勒》。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