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名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横垛小学  程余明

一、教案背景

教学对象:五年级小学生  

学科:小学语文

课时:第1课时

二、教学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  第11课  郑和远航

三、教材分析:

《郑和远航》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四、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能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 能正确完成课后第二、三题。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1、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良好精神品质。

2、 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世界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像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课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课文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港码头,郑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队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扬帆起航)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写郑和与所到的亚非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友好交往)第五自然段为第三层,写郑和在航行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

本课的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准备:教具有:挂图 朗读资料 生字新词卡片。其他:1.把课文读通读顺。2.划出文中生字新词,自学,并完成《习字册》,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3.收集有关郑和的资料。4.观看中央少儿频道的童话片《郑和下西洋》,了解一些小故事。                                     

四、教学方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网上浏览法: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

  2、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3、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段落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利用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开展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抓住趣味点,引入新课题:

1.请问同学们:你知道哪些世界著名的航海家?

其中1492年发现新大陆---美洲的航海家是谁?从亚洲的中国出发,远航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的航海家又是谁?

2.引入课题: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大家都为我国有郑和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写这位彪炳史册的航海家的。

板书课题:11、郑和远航。

3.启发学生提问: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学们在预习中,查找到了哪些资料?请大家作个交流。

5.补充介绍郑和的资料:(投影显示)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他入宫后信奉佛教,因此被封为“三宝太监”。 1405年郑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当时的西洋是指现在的文莱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带。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

过渡:课文《郑和远航》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解除障碍点,顺畅阅读:

(一)生字词

1.出示生字新词:

派遣    魁梧    健步    浩浩荡荡

赠送    丝绸    瓷器    名扬海外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

A、指名读,相机正音。

B、这些词语,你能在课文中理解它们吗?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交流。

2. 将上述词语放入三个方框中。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把这些词放在三个方框中,分成这三类呢?试试为每一类有关的内容加个小标题。(扬帆远航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二)朗读课文,指名读、小组读和齐读相结合。

1.理解词语:文章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写郑和远航,如万里无云,镇定自若等,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二)再读课文,思考: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请速读思考。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四、精选课文段落,品读感悟真谛:

1.自由读1-3自然段,你从哪里体会到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远航?在书上圈圈画画。

2.交流:(人多、分工明确、“宝船”)

出示:“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船大:引导从数字体会宝船的大(与学校操场相比较,想象宝船的“雄伟壮观”,通过朗读读出)

先进:配备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宝船上装载着丝绸、瓷器、铁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手工业品、茶叶、货币、历法、衡器、书籍、药材等等珍贵物品。)

组织严密、配套科学:(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观看一些船队的图片:百度搜索

3.此时的郑和,站在指挥船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读第三小节,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和?用成语来形容。

4.郑和的决心、信心、勇气都凝聚在了两个字上——“启航”!谁来读出郑和的雄心壮志!

5.让我们超越时空的界限,回到当时,和郑和一起扬帆起航!(观看启航的视频)

百度搜索:http://v.ku6.com/show/Gwlj9XOjrM9TQl58.html

你的心情怎样?好,拿起书,把你的感情全投入到朗读中去吧!齐读第三小节。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关题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预习导航:

1.熟读课文。2.收集郑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郑和远航》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了解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郑和远航。

3.郑和远航虽然已经过去了600多年,但是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课文第七自然段给予了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出示第七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你也来当个小小评论家,说说郑和远航是一次(    )的远航。

二、细读研讨,走进课本:

(一)总结“友好交往”,感受中国魅力:

1.刚才同学们还说到,这是一次“友好之旅”,友好在哪儿呢?默读第四小节,看看又哪些画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他们会说些什么?

2.交流:你看到了哪个画面,有感情的读一读。

欢迎:如果你是各国君臣,你会怎样欢迎郑和的船队?

惊叹:如果你是当地的老百姓,你会怎样赞叹郑和的船队?

互赠礼品:观图,中国的丝绸、瓷器

3.补充材料:郑和和西方航海探险家比较有本质的不同。西方航海探险家他们所到之处就是掠夺、烧杀、欺诈、领土扩张,以达•伽马为例,1502年他在印度洋上遇到一艘没有武装的船,达•伽马下令抢光船上的财物,船上700多人全被烧死,西方的不少航海家都有残忍抢劫的记录。

4.小结:郑和远航的目的是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友好之旅。

(二)学习“战胜凶险”,解读郑和

1.但是,郑和远航并非只有彩旗和欢呼,欢迎和赞叹,同时也充满了危险,是一次“凶险之旅”,快速读第五小节,找一找遇到了哪些凶险?

2.交流:

A风浪险恶

出示:“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想象:如果你是船员,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读出你的感受。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中亲身去体会一下吧。(观看视频)再来读,读出你的感受

B此时的郑和是怎么表现的?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和?(勇敢、镇定自若)

C除了自然环境的险恶,还有——海盗夜袭

指名读:“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和?

3.小结:在漫漫航途中,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一次次“化险为夷”,将中国的美名顺利的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仅仅是自己吗?

让我们拿起书,再来感受这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吧!(一半同学读凶险的内容,另一半读郑和的表现。)

(三)回归总结,升华情感:

1.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的船队出洋七次,可说时间之长,前后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可谓范围之大,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生接读)

2.展示郑和像——这就是郑和(或见课本:63页和64页)

周恩来总理这样说——我国明代郑和是一位大航海家。郑和曾访问过东非索马里、肯尼亚等国家,为中非友谊作出过重大贡献。 ——周恩来

3.此时,你就站在郑和像前,你有什么话对他说吗? 

4.指导朗读,交流

5.同学们,千言万语怎能写完我们心中的崇敬,千言万语怎能道尽我们满腔的自豪与骄傲。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航海英雄的名字——郑和,永远铭记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郑和远航。

三、巩固练习,检测完善:

1.完成课堂补充练习题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

六、教学反思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这节课上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紧扣题眼、突出重点:本课的题眼应该是“远航”。何为“远航”?课文的最后一段文字做了很好的说明。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

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计算后加以比较,在语文课中运用数学的方法,既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又能让学生更感性地体会到“规模之大”。在感受完“规模之大”这一特点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这次远航除了“规模之大”之外,你还有什么体会?可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我想体会“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并不是件难事,这样就能把郑和远航的特点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理解体会。    

二、巧搭舞台、放飞想象:在教学中,我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当教到郑和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时,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还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把学生的练习引向国家、社会、群体、个人的未来。    

三、围绕线索、达成目标:本文按照“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来写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呢?”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这个问题可以从“战胜凶险”这一环节中得以解决。除了书上所说的遇到的凶险外,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发挥自己的想象:他们还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凶险?这里的凶险不外乎人为的和自然的两种。这样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四、钻研教材、深度剖析:本文的写作线索很是清晰,但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去钻研教材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1)郑和为什么要远航?(2)、郑和为什么能远航?(3)郑和远航为什么能成功?(4)、郑和为什么能得到世人如此高的评价?郑和为什么要远航?这是个历史问题,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历史背景:郑和为什么能远航?(1)、跟当时明朝的经济和科技有关,从“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这句话中得以体现;(2)、政统人和,“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除了受皇帝的派遣,还有老百姓的支持“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为什么能取得成功?(1)、航行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会遇到哪些困难?自然的和人为的;此外还要了解国外的情况,要得到国外人的认可;(2)、“友好交往”也是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郑和得到了世人如此高的评价,那他有没有“过”的一面呢?这就是我下面所要谈的一点。    

五、辨证思考、引导质疑:    

本文都是赞扬郑和的一面,那我们辨证地思考,他究竟有没有“过”的一面呢?历史地看,应该有他的“过”,这节课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辨证地、历史地看待问题,让他们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政治家、历史家、哲学家。

教师个人介绍

刘福兴,毕业于昌潍师专。二级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偏僻的农村学校任教,凭着对教育的热爱和扎实的工作、不懈的追求,常年取得显著的教学成绩,教学经验多次在全市交流推广。)先后荣获:山东省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优秀辅导员、青州市优秀教师、青州市教学能手等称号。致力教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获得潍坊市优质课一等奖。全国级论文一等奖3篇,省地市级论文多篇。取得全国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