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读厚、读薄——《带刺的朋友》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读书讲究要把书先读厚再读薄。读厚就是要深入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同时结合自己的经验思考;读薄就是融会贯通,提炼核心思想,然后将精华部分存入自己的大脑。过去总有人说,老师是一桶水,因为这样才能分给学生一碗水。其实,老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还应该是一个“超级链接”,引导学生把短短的文章读出“厚度”。

今天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了《带刺的朋友》,文章大概也就四五百字,很快就读完了。我不愿就此轻轻带过,提出思考:“读文章要会抓题眼,这篇文章的题目中哪个词最关键?”“朋友。”“这个朋友是谁?”“一只刺猬。”“为什么‘我’称这只刺猬为‘朋友’?”(拓展“朋友”的的概念)

孩子们纷纷举手:“因为我跟它熟悉了,还给它食物。”这时我严肃地说:“同学们,‘朋友’这个词不应该这样理解,‘熟悉的人或物’不等于就是朋友。请大家先读一读这两篇文章再来回答‘什么是朋友’。”我把提前准备好的《她是我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投影出来。

读完之后再问,孩子们对朋友就有了较深的认识,“朋友”是能在困难面前无私帮助你的人,是给予你正能量的人,是和你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分享你的快乐的人,那么——文中这只刺猬为什么被我称为“朋友”呢?

孩子们静静地等我揭晓答案。我进一步引导:“‘我’是在什么时候不再喊它‘小刺猬’改称‘朋友’了?”孩子们又一次拿起课文仔细读了起来:“啊,找到了,在最后!‘我高兴地点了点头,好像看到了繁星闪烁的夜晚,在田地间、场院里,正活动着一支捕捉田鼠、害虫的大军,那里边就有和我带刺的朋友’。”

是啊,如果没有“我”仔细观察刺猬,“我们”就不会熟悉,如果仅仅是因为刺猬很“可爱”而帮助过它,它是够不上“朋友”的分量的。正因为“熟悉”“了解”所以“懂得”,刺猬是庄稼的“好朋友”,“我”才称它为“带刺的朋友”。我问孩子们:“现在你还想读些什么?”孩子们兴奋地举手:“老师,刺猬到底吃什么?真的是庄稼的好朋友吗?”“您能不能给我们搜一搜资料,我们想了解一下。”不错,这就是知识链接,由一个知识链接出一串知识,从阅读一篇文章带动到阅读多篇文章。

我欣然百度出来刺猬的生活习性,同学们一看,嘿,果然如此。

今天这节课我们并不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我们只是一节阅读指导课。我要通过指导学生从“抓题眼”入手,学习在文章里面发现问题,进而敢用“质疑”的眼光来审视课文,养成“查证资料”的阅读习惯。如果能够很自然地主动地“把书读厚”,孩子们就离会读书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