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趣谈》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教材分析:

《京剧趣谈》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这篇课文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是非常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学生畅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 师:同学们,上课前先听老师介绍一下作者徐城北,你对徐城北有哪些了解?

课件出示: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介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引出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现在请同学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控制  彻底  鲜明  虚拟  仆人  唯恐  凸显  无穷无尽  风雨不透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师指导写生字词。

学生练写生字词。

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义。

彻底:全面的,充分的。

唯恐:唯独害怕;只怕。 

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设计意图】准确掌握本课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词的书写,并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前半部分《马鞭》,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2.指名分自然段读《马鞭》。

3.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第二自然段:介绍京剧中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第三自然段:介绍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4.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汇报。

课件呈现:《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的虚拟道具的妙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设计了三个步骤,一是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二是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理清了文本的层次。三是概括《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刻地感知。在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四、研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呢?(“马鞭”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骑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

2.出示课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师: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学生发言。

师:从这两个词语,我们可以读出:“马鞭”的出现不仅完全解决骑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而且极具艺术的美感,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3.思考:“马鞭”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指名发言。

师呈现课件:

作用: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魅力: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4. 欣赏京剧视频《林海雪原》片段,感受“马鞭”的独特魅力。

5.再读第一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的介绍让我们认识了“马鞭”这一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那么课文还讲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研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课件呈现: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马鞭过渡到虚拟道具。)

4.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举了什么例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小结:作者以《拾玉镯》为例,介绍了虚拟道具的可感觉可使用的特点以及“无”远胜于“有”的妙处。

(三)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有意思?

2.指名回答。

预设:

生1:从这个自然段中我们知道了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生2: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京剧表演中只见酒杯不见碗筷、饭菜的表现形式,虚拟道具真是太有趣了。

生3:我觉得真道具的夸张表现形式很有意思,尤其是“舔筷子”的细节太有意思了。

3.师: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在本自然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呢?

生回答。(京剧一般是不把碗筷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4.师小结。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中寻求到答案,所以教学时教师采用边读边悟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牵引,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感知文本的内容,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词。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本环节仍关注学生的品读,通过品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书写生字词既可以加强对生字词字形的掌握。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20.京剧趣谈

马鞭

产生  作用  艺术魅力

虚拟道具的妙处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抓住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简洁、明了、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文本的写作思路有了更清晰的感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谁来说说课文前半部分《马鞭》主要讲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再一次走进这充满趣味的京剧场景中,一起去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也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学习。

二、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后半部分《亮相》,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2.指名分自然段读《亮相》。

3.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介绍“亮相”这一表现形式的高妙之处。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刀(枪)下场”这一动态亮相的特点及艺术魅力。。 

4.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亮相》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汇报。

课件呈现:《亮相》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设计了三个步骤,一是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各自然段的段意;二是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理清了文本的层次。三是概括《亮相》这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刻地感知。在这一环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面的研读做好了铺垫。

三、研读课文,加深感悟

1.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亮相”这一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语句仔细体味。

交流:双方对打的时候,越是到打得不可开交之际,人物的动作就会突然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这种“亮相”表现形式有什么妙处呢?

指名回答。(正所谓“一动不如一静”。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3.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刀(枪)下场”这一动态亮相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妙处?

指名回答。

师出示课件:

特点: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妙处:融合杂技成分的亮相表演,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4.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师仍是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深入细致地感知了文本的内容,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

四、总结特色,提炼主题

1.总结写作特色。

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1)语言通俗幽默,亲切自然。

(2)舞台场景描写生动传神。

(3)举例子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师: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文本的写作特色进行了总结,概括了课文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感知。

五、综合感受,感悟京剧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京剧的知识,我们课前又补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请同学们谈谈对京剧的新认识?(指名回答。)

师:是啊,京剧聚精荟萃,具有较高艺术魅力;与绘画艺术相结合;有文学艺术的支持,是高度综合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以具有永久的艺术光芒。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唱一段京剧戏曲名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关注到了朗读,使学生通过朗读对文本有更加深刻地感知;又对文本进一步拓展,要求学生学唱京剧名段,让学生在学唱中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七、板书设计

20.京剧趣谈

亮相   静,显示武艺的高强,显示必胜的信心

动,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了板书,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梗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