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教学理念】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航向。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设计理念】此诗我以主题教学的形式构建,以诗意语文为基点,穿越时空,梦回宋朝,立足于这个特殊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又与当下时事结合,激情碰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志。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由名画和名诗导入,感受北宋沦丧前后的鲜明对比,激发情感的强烈冲突。

1、出示《清明上河图》电子动态图。

师导:我们来欣赏一幅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在2010年中国世博会时,它被人们用现代科技手法制成了巨幅电子动画图陈列在中国馆内。

(这幅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在5米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也各有特色,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的城市生活面貌。)

师问:欣赏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就画面内容来谈一谈)街道怎样,人们生活怎样?你可以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

(车水马龙、繁荣昌盛、富足安康、国泰民安)

过渡语导:这个繁荣昌盛的城市便是北宋时期的京城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从公元960到1127年100多年间,人们都过着天下太平,富足安康的日子。但这一切从金兵破城而入的那天起,就不复存在了。靖康二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中原的半壁江山被金人侵占。这段历史也被宋人称之为“靖康之耻”。

师导:我们来看一首诗。

(出示课件: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一同学读,问:遗民是什么人?(北宋遗留下来的难民)胡尘怎么理解?(金人马蹄下的灰尘)王师是谁?(宋王朝的军师)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师导: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国家被侵占,皇帝被俘虏,人们百姓生不如死,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王朝的权贵们又都干什么去了呢?)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写在旅店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或许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出示课件: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老师范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读通顺。

请一同学来读。在请一同学来读。(及时评价)

师问:现在同学们都明白了吗?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逃跑了)逃到哪里去了?(杭州)他们逃到杭州后做了什么?(游山玩水,寻欢作乐)

出示资料: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占领北宋,宋高宗赵构携皇室遗后逃亡江南,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也就是杭州。南宋皇朝,政治上软弱无能,每年向金国纳贡求和,以换得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从此,南宋权贵不思复国,苟且偷生,纵情声色,纸醉金迷。

师读资料。问:现在再让你来这首诗,是不是有不一样的感受?请一同学读诗,再请一同学读诗。

师:我听出来了,你有些气愤,你有些沉重,为什么呢?你对谁生气?

(对王师。因为他们逃到杭州不应该游山玩水,饮酒作乐,而应该练兵习武,解救百姓。)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师:在这首诗中,游人指的是什么人?

(王师、权贵)

师:这里的游人和我们平常所说的游人是一样吗?

(不一样。游人本是有空的时候出去旅游,不是天天在玩,只是偶尔的,这里的游人却是天天如此。)

师:你去一个地方旅游主要是做什么呢?(欣赏风景,玩一玩。)那这些游人在西湖边做什么呢?(听听小曲,欣赏歌舞,吃喝玩乐)

师:他们都玩得怎样呢?(醉了)透过一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

(我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为他们跳舞)

师:是啊,透过一个醉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醉倒在歌舞中,醉倒在美酒里,醉倒在美人怀里。把你的感受融进去,来读这一句。

请一学生读——————暖风熏得游人醉。

再请一学生读——-———暖风熏得游人醉。

师:“暖风熏得游人醉”看来真正把他们熏醉的不是暖洋洋的春风,而是——歌舞——美酒和美人。

师: 我们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他们的这种生活状态——————(醉生梦死,纸醉金迷)

师:西湖边上权贵们醉生梦死的生活景象与谁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呢?

(遗民泪尽胡尘里。与北宋遗民的苦难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出示课件: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关山月》)

请一同学读,问:逆胡指谁?(侵略宋朝的金人,也叫胡人,匈奴人)遗民是哪些人?(北宋遗留下来的难民。 )

国家沦陷,百姓妻离子散,流离失所,他们还在期望宋室遗族能够解救他们呢。

师:可是在这些权贵的心里,还有北宋的遗民吗?(没有)在他们眼里,杭州还是杭州吗?(不是,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师:杭州市他们逃难的地方,是不是他们真正的家?(不是)

师:他们还想要他们的家吗?(不想了)

请一同学来读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听出来了,你很气愤,除了气愤你的心情还有什么呢?(担忧,为杭州担忧,为国家命运担忧)

师:我们来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了杭州后,杭州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谁能用一句诗来回答。

(山外青山楼外楼。)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呢?(山外还有青山,楼的外面还有高楼。)

师:你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还有没有更深入一点的理解呢?

(意思就是杭州的景色很美丽,楼房也建的非常漂亮。)

师:是啊,这些楼房都是谁建造的呢?(南宋皇帝和官员)

师:他们建来做什么用的?(为自己享乐用的 )

师:看来,他们逃到杭州,整天只为自己寻欢作乐着想。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风光无限,在这秀丽迷人的杭州城里作者是否被这风光迷住了呢?(没有)

师:面对此情此景,面对权贵们的奢侈的生活,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国难,想到了国耻,想到了遗民泪尽胡尘里。)

师:山河破碎,看着这些权贵整天醉生梦死,人们常常会想起故国汴梁:

(出示课件: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岳飞《满江红  遥望中原》)

师:是啊,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今天,仿佛就是汴梁繁花似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梁破碎萧条的今天,会不会变成杭州的明天?让我们和诗人一起去问问他们————

生1:西湖歌舞几时休?生2:西湖歌舞几时休?

我听出来了,你很着急,你狠担忧,你狠愤怒,

师:诗人林升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整整沦陷了五十一年了,五十一年啦,六百一十二个月,一万五千六百一十五个日日夜夜。

同学们,一年过去了,西湖歌舞没有停止,你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十年过去了,西湖歌舞没有停止,你再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五十一年过去了,西湖歌舞还是没有停止,请你----再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从这些质问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国家有种什么样的情感?(热爱)对国家和民族有一种深切的(忧虑)。

就让我们以作者的心情来读全诗。

全班齐读全诗。

四、解透

师: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作者那拳拳爱国之心。在那样的时代,还产生一大批像作者这样不肯苟且偷生的爱国志士,面对强敌入侵,面对国家沦丧,一位位爱国志士站起来了,岳飞就是当时最著名的爱国将领,面对破碎的山河,喊出了“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写下了一首激励人心的《满江红》。

课件出示:(音乐起)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师:虽不能像岳飞那样征战沙场,但陆游把毕生爱国热情付诸笔端,至死都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真切希望。

课件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宋朝伟大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虽为女儿身,但在国难当头时,她表现了男儿般的堂堂爱国正气。

课件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再一次面对考验。日本倭寇强占我国领土钓鱼岛的行径,激发了举国上下的“爱我中华,保卫钓鱼岛”的爱国激情。

课件出示:

钓鱼岛上大红旗,雄狮岂被小鬼欺。

华夏长城神威在,保疆卫国逐顽敌。

曾因国弱屡蒙羞,华夏不是旧神州。

东洋胆敢重温梦,天兵十万斩魔头。

不忘六十五年前,日寇铁蹄踏中原。

旧仇未已添新怨,钓鱼岛屿浊浪翻。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这课 ,你有什么话要说?(热爱祖国)(学好知识,保卫祖国)

师:同学们,让我们最后再一次吟诵《题临安邸》来结束这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