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乌龟找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11 小乌龟找工作

教材分析:

《小乌龟找工作》是个颇有悬念的儿童故事。故事从小乌龟要找一份工作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孩子会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会随着小乌龟的心情来体会它此时的感受,在欢喜之余,孩子们或多或少能领悟那么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就能充分发挥这个长处。

教学理念: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篇课文无疑是过长,要想让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小乌龟的心情并可以有所领悟,在讲课前必须做一凡工作。因此,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引导学生的“读”,希望孩子可以通过多次的朗读来逐渐对这一故事有所体会,在随后的“讲”中便可更加容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真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掌握!

教学目标:

1.学生可以认识生字,学会正确书写。

2.学生可以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朗读可以懂得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有发挥自己长处的意

识。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及短处,正确对待自身的长处使

之可以得到更好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可以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及短处,正确对待自身的长处使

之可以得到更好的运用。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课前为生字加拼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可以认识生字,学会正确书写。

2.学生可以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之前学习了《狐假虎威》,从中我们认识了狐狸和老虎两只动物,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另一只动物的生活中,看看在它的生活中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情。

二.听录音,想象录音中的画面.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纠正不准的音〉

3.老师范读,学生手指课本〈纠正自己不准的音〉

4.学生齐读〈有感情朗读〉

四.朗读课文:

1.将学生分为四大组,一组读一段,齐读最后一段〈老师随时纠

正不准的字音及停顿的地方〉

2.男女生比读〈互相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3.两大组比读〈有感情朗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书写生字:

1.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生字,学生认真观察书写笔顺

2.学生说说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3.学生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占生字格的哪个位置

4.学生开火车为生字组词

5.学生在本上练习〈老师巡视,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六.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为课文分段。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白小乌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2.学生可以明白文中的道理,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齐读课文,回答问中共有几段。

 二.理解课文内容:〈看课件动画〉

   1.文中告诉我们小乌龟都找了什么样的工作?

      〈送信 消防队 旅游公司 杂技团〉

   2.齐读一至三自然段:〈课件播放小乌龟找工作的情景〉

     a在这三次中,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它不认真?

     b从它一次次的失败中你会学习小乌龟怎样的精神?

       〈知难而进 不怕失败 坚持到底〉

     c分角色朗读小乌龟找工作的三次对话,体会小乌龟的心情     d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怎么做。

   3.齐读四至五自然段:〈课件放小乌龟表演杂技的场景〉

     a小乌龟找不到工作,小动物是怎样表现的。

     b小乌龟找到工作了吗?是什么工作?从哪里看出来的?

     c朗读小动物看到小乌龟表演后的话语。

     d这是你若是小乌龟你是怎样想的?

     e最后一段告诉你一个怎样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善于发挥就一定可以

        成功〉

   4.齐读,试背第五自然段。

 三.说一说 议一议:

    1.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的你会如何做?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长处及不足,会怎样利用自己的长处。 四.总结:    

     小乌龟的故事我们学完了,从它的身上我们也学会了许多做

   人的道理,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都将会更好的运用自己的长

   处,使自己能够更加优秀。

 五.作业:

   写一写自己以后会怎样运用自己的长处。

 六.板书:

           11小乌龟找工作

             小乌龟    

     

         邮电局  消防队   旅游公司

        送信太少  不会爬树  讲解不清

            

             成 功

课后随笔:

  课件的帮助让学生更生动形象的了解了内容,第一节课的反复朗读 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很好的熟悉,以至于在上第二课时时几乎没有用过 多的时间去讲解,学生自然便看懂了。以后还应让学生多读,以达到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