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一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积累与运用(一)

教学要求

1. 领悟和了解同音字、形声字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2.积累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

3.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积累成语。

4.自主阅读短文,概括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了解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

2.自读自悟,读懂成语故事、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

教具准备

教师:几组常见的同音字和较典型的形声字,成语故事。

学生:字典、词典和成语词典。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0)

1.读懂题意,自读自悟。

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

3.总结规律,拓展延伸。

二、语海拾贝(10)

1.自主读词语,读正确,读出节奏。

2.用符号勾画出各组词语中相同处,帮助理解、记忆。

3.互动学习,讨论构词特点,讨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熟读、积累。根据四种构词特点进行改写或补充练习。

三、点击成语(10)

1.自由练读,读正确,读通顺。

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或提出自己的疑惑,互动释疑。

3.结合实际,交流阅读体会。

4.教师引领,归纳总结。

5.拓展延伸。可讲讲其他成语故事,也可涉及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四、自主阅读园地(10)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

2.勾画出你最欣赏的内容,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3.提出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生生、师生互动探讨。

4.选择你最愿意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包括背诵、摘抄等。

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用书面、口头结合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所得。

2.能以“春”为题搜集、整理、筛选信息资料。

3.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后,就可以布置本项学习任务,给学生足够的资料搜集、展示准备的时间。

2.教师可选两首咏春诗准备朗诵表演。

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交流信息(10)

1.自主地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方法,搜集“春”的资料。

2.与同学交流搜集的资料,探究充实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二、独立设想,合作构思(10)

1.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设想参加展示会的形式,是诗文朗诵,还是办小报……

2.根据设想的展示形式,整理、筛选搜集的资料。

3.寻找、邀“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构思方案,做好参加展示会的准备。

三、成果展示,重在过程(10)

1.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展示成果,教师做好组织工作。

2.展示者可以汇报在搜集材料和准备展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

3.观摩者可以质疑问难,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言传身教,因势利导。

四、成果评比,重在激励(10)

1.可以将个人、小组的展示都归结到四大组评比。

2.定性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重。

教 后 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会围绕“春天”选择习作材料。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在本单元积累的语言材料。

4.感受春天的魅力。

教具准备

1.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选票、构思。

2.教师准备1~3篇各具特色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读懂要求,明确目标(10)

这次习作紧扣单元主题,与课文内容、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围绕“春天”自由写作,体现了从读到做再到写这样一个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写春景、春游活动,也可以写与春天有关的人和事,还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发生的事。要注意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1.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习作要求,培养独立探究意识。

2.小组合作解决疑惑。

3.教师引导梳理习作要求,明确选票范围,提示本次写作目标。

二、读写结合,扩展视野(10)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

都与春天联系紧密,有写人的、写景的、状物的……

2.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成果中选择习作材料。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材。

三、自主表达、学习修改(20)

1.在写的过程中,老师巡视,发现亮点,及时点评导向。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

3.引导学生练习用修改符号在草稿上自主、互动修改。

教 后 感